孩子愛頂嘴,李玫瑾教授建議父母學會說三句話解決,效果會更好

2021-01-12 護芽媽媽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生活中,父母們一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在屢次說教都沒有效果的情況下,就會對孩子劈頭蓋臉地指責。然後看著孩子那無助的神情,自己內心又十分後悔。

但下次再遇到這樣的問題,又是指責、後悔,再指責,家長們對於孩子的任性十分不理解,明明自己就是為了孩子好,為什麼他就是不聽呢?時間一長,家庭親子頂嘴就發生了。

孩子愛頂嘴,父母學會說三句話解決

有些孩子脾氣特別霸道,在家裡對待父母不僅僅是頂嘴,甚至會語言壓制,父母說什麼都會惡語頂撞回去。

而面對孩子這樣的做法,父母有時為了不跟孩子一般見識,不多數會選擇隱忍,不理孩子,也有的脾氣暴躁的父母,會選擇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一句話:對於家裡的孩子,父母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由父母「寵出來」的。

針對孩子愛頂嘴的問題,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中分享了「三句話讓孩子不再頂嘴」的辦法。

1) 我知道你很生氣,但這樣說話是不對的,你先安靜一下,待會兒我們再說

大部分家長面對孩子頂嘴的情況都會十分憤怒,認為孩子這麼小就學會了「頂嘴」,實在是讓人無法接受,所以往往就會採用武力鎮壓的方式,來讓孩子記住教訓。但其實,這樣的做法反而效果不大,甚至還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傷害。

正確的做法是應該先讓孩子的情緒冷靜下來,之後再和孩子溝通。在雙方情緒都平靜後,孩子對於家長的教導才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 我希望你在生氣的時候,說我生氣了,而不是我討厭你

人的情緒有害有壞,大人都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小孩子更是如此。當不良的情緒迸發時,難免會說出一些傷害其他人的話,所以這時讓孩子懂得用合理的方式去發洩情緒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樂意表達自己的壞情緒,但一定要讓別人知道自己不高興和不高興的原因,並非是一味地將壞情緒發洩到別人身上。

3) 在外出時面對孩子耍賴不走的情況,可以告訴孩子:再過三分鐘我們就要出發了,你準備一下。

有時候孩子使「小性子」,尤其是面對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甚至不惜當眾撒潑打滾。而中國的家長為了更快地解決問題,往往更容易向孩子妥協。

但其實,這樣的妥協往往會讓孩子變本加厲,家長與其批評孩子,倒不如提前告知孩子,讓孩子自己有一些選擇的機會,給孩子充分的尊重。

凡事都有兩面性,看似孩子叛逆的「頂嘴」,其實也是孩子邏輯思維建立的表現。孩子和家長頂嘴的過程,也是增強自我意識的過程。

頂嘴的孩子,往往這些方面更佔有優勢

1. 更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孩子之所以會頂嘴,是因為孩子的心理發展到了一個獨立的階段,有了自我意識,所以當遭到父母的反對時,自然就會頂嘴。

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後懂得拒絕,會說「不」,比起那些所謂的「乖孩子」,更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2. 更懂得調節情緒

孩子頂嘴的過程,也是情緒宣洩的過程,把自己的情緒說出來,總比那些把話壓在心裡,就算內心不滿,也仍然選擇服從的孩子更懂得情緒的調節。

護芽媽媽寄語:

作為父母,不僅僅看孩子表面的行為舉止,也要留心孩子的思維邏輯。即便是頂嘴,父母發現孩子長大了,也可以適當地表揚。

但也要區別孩子的頂嘴是否無意義、或者有罵人、威脅等不好的意圖,這個就要趕緊批評指正了。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愛「頂嘴」嗎?

相關焦點

  • 孩子愛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這3句話,孩子將來更優秀
    雖然說孩子天生學會了這些手段來達成自己的目的,但是這種愛與家長頂嘴的行為,長期使用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而對於孩子愛頂嘴這樣的行為,李玫瑾教授也指出,孩子愛頂嘴的原因在於父母,並與廣大家長分享了她自己的3句話。孩子愛頂嘴咋辦?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父母多說這2句話,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要說孩子長大後什麼事情最讓家長心煩,那肯定是學會頂嘴了!許多父母抱怨他們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頂嘴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有時候甚至氣到家長說不出話來,這讓父母非常難過。家長要明白,孩子頂嘴不是在向父母示威,而是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頂嘴也是很正常的。
  • 李玫瑾:孩子愛頂嘴?大多是父母不合格,這3招讓孩子不再頂嘴
    當孩子犯錯遭到家長責罵的時候,有的孩子會悶不作聲,默默聽從父母的教誨;有的孩子則非常不服氣,甚至頂嘴反駁父母。當孩子學會頂嘴反駁父母,家長們想必都非常苦惱,部分脾氣暴躁的家長甚至動手將孩子「揍一頓」。但無論如何,孩子和家長頂嘴這件事,還是值得家長都重視和糾正的,畢竟這關係到孩子的未來發展。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家長多說3句話,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眾所周知,孩子的成長經歷了許多階段,在每個階段,家長和孩子都面臨著不同的問題,比如孩子喜歡頂嘴。小孩頂嘴雖然說是常見的現象,但每次小孩頂嘴,家長的做法並不是直接忽視,而是直接打,從來沒有想過小孩為什麼這麼做。事實上,當孩子開始回應時,說明他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想法,也意味著不再需要父母來「控制」。那孩子會頂嘴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的18條建議,幫助家長解決育兒難題!太有用了
    大家好,歡迎關注【內容匠人說教育】,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對育兒的建議,可以幫助各位家長解決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難題,非常實用,不少家長表示:家庭教育中的很多「育兒難題」迎刃而解。
  • 心理學:孩子頂嘴時,高情商父母會說這3句話,孩子將來更優秀
    小孩為什麼會和父母頂嘴? 一:父母沒有尊重 小孩之所以會與爸爸媽媽頂嘴,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長大了,不管做什麼事都有了主見。而有的父母在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時只會一味壓制,不理解他們,因此小孩就會選擇頂嘴。
  • 孩子只會用哭鬧解決問題怎麼辦?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鼓勵溝通
    在孩子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利用哭聲解決問題,無可厚非。可是當孩子擁有了溝通能力之後,還是依舊用哭聲來吸引父母,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話,這就說明父母的教育沒有做到位,應該進行自我反思。有人說等孩子哭累了,自然就消停了;還有人說給孩子關禁閉,讓他自己呆一段時間就治好了……大家紛紛出言獻策,給這位寶媽提供了很多方法。雖然這位寶媽很感謝其他媽媽們的分享,但是卻不忍心用這些招數對待孩子……只能說,愛哭鬧的孩子都是父母慣出來的呀!
  • 孩子愛頂嘴,父母要改變教育方式,學會這3招比打罵更有用
    孩子愛頂嘴,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感到心煩、頭疼的一件事情。你說一句孩子回你十句、你還沒說孩子就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孩子越頂嘴,父母就越生氣,然後就會陷入一個」怪圈「,孩子越頂嘴父母越生氣,父母越生氣孩子越頂嘴。
  • 尹建莉: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
    前段時間在尹建莉老師的公眾號裡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文章中主要表述的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觀點主要在於管教孩子、控制孩子、預防犯罪,對孩子來說過於殘忍。此觀點一出,立馬就引起的軒然大波,而網友們的也都是一邊倒的支持李玫瑾教授,認為尹建莉言過其實、偷換概念,借著李玫瑾教授的話題蹭熱度。
  • 李玫瑾教授: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出現這幾個信號,家長要做好準備
    其實只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青春期是有跡可循的,當出現這3個信號,家長心裡要有數,孩子進入了青春期。這三個信號是我以前看過一場李玫瑾教授關於青春期的講座,總結出來的,分享給大家!這裡要提一下,孩子身高的變化,會讓孩子從仰視父母的狀態,進入了想要和父母平起平坐的心理變化。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提到了一個心理學家的實驗,設計了孩子和家具的比例關係的一個實驗室,把成年人當作孩子,讓家長去理解孩子的世界。這樣家長就明白為什麼孩子會那麼依賴父母,為什麼會好奇心那麼重,都與身高有關。
  • 頂嘴,是孩子發出的求助信號
    反抗性較弱的孩子,只有24%的人長大後能夠獨立行事,但判斷能力教弱,經常需要依耐別人。  愛頂嘴的孩子,更善於思考,也會將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提出來。  因為他們說出的任何反抗的語言,都不是憑空想像,而是有理有據的。  球星科比,從小就是一個愛頂嘴的孩子。他的教練說:「我教過的這麼多男孩中,沒有誰像他一樣敢頂嘴。」
  • 為啥絕大多數孩子邁入中學會成績陡降?李玫瑾:少說少管才有效
    其實不光賈女士,我想很多家長都是這樣做,為了孩子學習成績可以說是「不擇手段」,可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這樣就可以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嗎?為啥絕大多數孩子邁入中學會成績陡降?李玫瑾:少說少管才有效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為什麼你的孩子邁入中學後成績會陡降?
  • 李玫瑾尹建莉兩位育兒專家「掐架」,作為普通父母,我們該站誰?
    李玫瑾教授育兒觀的出發點,是訓練和控制孩子,是「父母有病孩子吃藥」,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工具」。 李玫瑾教授更加偏重於方法的講述 李玫瑾教授給出來的各種各樣育兒建議,很多時候並不是系統化的教育,而是側重於孩子各種心理問題的預防和解決。
  • 孩子被欺負,你還在教他「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打回去
    我想找家長其實和趙老師是一個效果,都是管不了那麼多,只有孩子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才是真正的解決。 這個事兒,讓我一直非常苦惱,直到在看《開講了》這檔節目的時候,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給了我答案。
  •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較大,父母別不當回事
    在童年時光,他們和我們一樣,經常會讓父母生氣,但是他們在經歷了時間的磨練後,人們發現,當年頂嘴的態度,決定了他們的個性差異以及做事習慣。不愛頂嘴的孩子:這類型的孩子通常被父母成為懂事的孩子,看似平時性格懂事,其實做事情和別的孩子會有點差異。
  • 孩子總是玻璃心,經不起老師和家長批評,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方法
    她說,遇到挫折,要想辦法解決,你才會知道,這個事情過了。而不是說,我受不了之類的。在《圓桌派》上,馬未都跟李玫瑾教授說,「我們應該從小養成一種習慣,簡單的說,就是厚臉皮!」李玫瑾教授立馬補充說到:「挫折教育。」馬未都表示認同,「說兩句就說兩句,怕什麼呢。」
  • 李玫瑾教授坦言:父母把孩子養成了「老實人」,就別怪同學欺負他
    孩子上學以後,會不會被欺負,有沒有和同學好好相處,是很多父母關心的問題。有的父母訴苦:我平時在家裡教育孩子,要懂禮貌,要謙讓他人。但別的孩子,會過來搶自己孩子的玩具,欺負他們。父母不在身邊,又該怎麼辦?有父母曾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裡被欺負了,卻不敢反抗。
  • 李玫瑾:孩子放學回家,寫作業前讓他做一件事,學習效果更好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放學回家後,寫作業前先做一件事,學習效果更好。我鄰居家孩子是典型的"先玩再寫",每天放學回家先看動畫片、玩手機,之後才開始寫作業。這樣做寫作業時心情很好,但注意力卻難以集中,而且一旦作業難的話就悲催了:到了大半夜還寫不完,邊哭邊趕。
  • 李玫瑾教授坦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
    近年來,有一種毀掉孩子的方式正在蔓延開來,而且許多家長難以發現孩子正在面臨毀滅——那便是父母對孩子歇斯底裡的怒吼。前段時間,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演講中表示: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發表這樣的言論呢?
  • 李玫瑾的教育方法,網友質疑不認可:育兒經驗不能生搬硬套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說道,當孩子三四歲以後,給孩子買玩具的時候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工作很辛苦,而且不要馬上給孩子買,要延遲一個星期或者更長時間。在這期間,讓孩子幫你捶背,擦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李玫瑾教授建議在給孩子買玩具時要延遲滿足,並給孩子提出要求這一理念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這些人認為,孩子要買玩具時,不給孩子買,反而對孩子提一些要求,這是和孩子之間的一種交換,是一種變相的威脅。這樣做,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是無條件地愛自己,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這樣做還會讓孩子學會交換和威脅,並且用這種方法來對待家長和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