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9處靜美古村落,海濱鄒魯莆仙之地人居如畫

2021-01-10 騰訊網

福建,莆田。

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

這裡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

在這片美好古老的土地上,一起來看9個靜美古村落,你曾經去過幾個?

1 九峰村

九峰村,位於莆田市梧塘鎮東北部。已有360多年歷史,據說有莊氏三個兄弟看村後山巒連綿起伏,這裡適宜開墾居住生活的寶地,決定在此長久定居下來。他們以村後的山峰為題,以數字「九」為數據,以表示村後有許多山巒及決心在這裡久居的意思。經過幾百年的人口繁衍,人們生活及生產的變遷,村裡自然形成如今的4個自然村,以及莊、方、黃、甘四大姓,還有顏、鄧、林、謝、郭、陳、張、連八個姓。

走進村中,除了看到許多民房和一條橫穿東西方向的古道外,最突出的是有22幢非常漂亮壯觀的古典式磚瓦樓房。結構緊密,雕龍畫鳳,青獸飛禽,古代人物,栩栩如生,還有各個家族的祠堂、天井、古井、舊巷交融出村落的獨有魅力。

九峰村環境優美古蹟眾多,村內有安寧宮、聚峰亭、莆田民間第一厝、九蓮山莊、九蓮巖等景點,毗鄰囊山寺,與囊山森林公園融為一體。

這座上世紀30年代建築的民間大厝,雄姿尚存,氣勢不減當年。木雕精湛,人物花草,翩翩如生,漆藝閃光,字畫精彩,名揚莆仙,被譽為「莆田民間第一厝」。

安寧宮建於清朝乾隆四十九年,經多次修建,如今依然古樸大方。每逢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村民們在宮前磚埕上「擺棕轎跳火」,四面八方的群眾紛紛來此觀賞,人人讚嘆不絕。

2 濟川村

深山藏古村,世人未曾識。濟川,古名「漈坑」,地處仙遊、永泰交界,古時仙遊入永泰,就經過濟川,迄今還留有一條千年古道。這個兩千多年歷史的漢代古村落處在福建仙遊風光秀麗的萬山叢中,這裡不僅有旖旎的原始風光,還有眾多的文物古蹟。有南宋乾道年間狀元鄭僑年輕就讀的雲頂巖寺,有宋代古寨石鼓山,有明建清修的林宇茂宅等。也因此,我國著名將領葉飛留下了墨寶「濟川風光」。

儒、釋、道在這裡交融,耕讀傳統在這裡發揮到極致,使得科第文化興盛一時。時至今日,這裡讀書依舊蔚然成風,一個小小山村,走出300多位專家學者,2位博士後,5位博士,22位碩士。

東有日出明珠石鼓巖,西有文筆如緣筆架山,南有天坑飛瀑將軍城,北有奇觀禹文三級浪,東南有高龍溪流生態區,西南有金鐘高峽出平湖,東北有十八中營屏山寨,西北有雲頂峰前保福寺。這裡面有三古宮(天堂宮、清水宮、蕉坑宮),三古亭(觀音亭、驛道亭、潘龍亭),三古橋(宋古橋、屏山橋、青龍橋),三古樹(樟抱榕樹、青松古樟、屏山橋古桂),三秀山(筆架山、石鼓山、雞冠山)等自然、人文景點達100餘處。

3 柳園村

柳園村位於仙遊縣西北部山區的西苑鄉西北部,是興化諸山之祖九座山石谷解山峰的所在地。這裡山高谷深,地表切刈嚴重重,是閩中最高地帶,全村居民生活在海拔1000-1600米之間,村莊呈橢圓形,四周高山峻岭,中間梯田疊翠,陽光充足和一條小溪溪水潺潺。在這樣的偏僻山村裡,現在280多戶山村人家,人口有1200多,全村同一姓,為郭氏回族居住地。1988年統計,柳園村是莆田市6個少數民族村之一。

柳園村現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築3座,古民居景觀資源尤其豐富。村落中郭氏祠堂、老街、舊巷、廟會交融出村落獨特的魅力。其中一處古民居中還完整保留清鹹豐年間的「四代同堂」牌匾一張,四個字全部鎦金,廳堂內雕刻花鳥等景物。

這裡自然景觀非常優美,奇山怪石林立,湖泊瀑布成群,近似江西三青山的景觀,是有待開發的旅遊勝地。仙遊縣最大的九仙溪水電站在該村建有兩個調節庫。這裡是登山愛好者和生態旅行及避署的理想之地。

4 洋尾村

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白塘鎮洋尾村一一最引人注目的是,這個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城市邊緣的小村,竟完好保存著眾多古建築:建於南宋的李制幹祠經明、清重修後,至今保存原建築樣式,藏有明嘉靖五年立的《永思堂記》碑等;建於明代的大宗祠藏有《白塘李氏重修先祠碑》等;建於宋代的僉判第坊,為磚木仿樓閣式結構,保留宋明建築風格,建於明代的白塘科第坊,存有當時《白塘科第》木匾,兩者均為李制幹祠附屬文物。

洋尾村人文豐盛,有許多宋、明、清代留下的文物古蹟。那李富祠、僉判第坊、科第坊及榮歸坊等三座牌坊遺址,至今尚存。洋尾村落最早形成於唐代,因地處北洋平原之近海處得名,有上千年歷史。村依白塘湖,村內古民居、古祠堂、古宮廟、古牌坊交錯成趣,村中處處有小橋、流水、人家,富有江南水鄉情調。沿著古官道一路行來,多見明清制式的古建築,融合了宋元明清各朝代文化元素,歷史文化內涵深厚,徜徉其中,流連忘返。

村內水網密布,富有江南水鄉情調。同時,村內保存著多座明清民居,多見明清制式的古祠堂、古宮廟、古牌坊交錯成趣的古建築,宋元明清各朝代文化元素散落鄉間,歷史文化內涵深厚,令人有一種尋幽探古的好奇心。

5 港裡村

莆田忠門港裡村,古稱:賢良港,亦名「黃螺港」,是海峽女神媽祖的誕生地,媽祖羽化後,鄉人建祠紀念。全村大小寺、廟、祠、社、亭、府16個。其中有福慧寺、五帝廟、吳祖社、天后祖祠、黃氏祠堂、錢樓社、姨媽府、子廟,泰山大哥府等。這些宮、寺。廟、府分別始於宋、元、明、清等朝。

6 後黃村

後黃村位於西天尾鎮以東2公裡處,三面環山,是荔城區「華僑第一村」。全村約1.5平方公裡,人口1000多人。漫步後黃村,清水潺潺,屋前樹影婆娑,屋後碧野連片,400多畝水稻稻香瀰漫,綠油油鋪展開來。具有莆陽老建築特色的百年華僑民居老宅散落其中。

後黃村有「三老」:老宅、老樹、老人。該村有不少的僑屬古民居,老宅樓頂的雕欄、簷前的雕花,有西洋式的點綴,更有地道的莆陽味兒。前羽毛球世界冠軍林水鏡故居就在於此。它是修建於清末民初的老宅,門前有一幅「飄洋過海求生計,含辛茹苦建家園」的對聯,堂前的「懿範可風」,無不訴說著祖輩華僑創業的故事。

村裡一座古碉樓是該村標誌性建築,是用獨具當地建築風格的紅磚建造,這座古碉樓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層層都暗設有「瞭望孔」,清末用於禦敵入侵。該村還現存莆田唯一的「四口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村裡還有4棵百年古榕,枝繁葉茂,猶如四把擎天大傘,庇護生靈。該村也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全村1000多人,年紀最大的已逾百歲,90歲以上的有6人,80歲以上的有36人。

7 宮下村

湄洲島宮下村位於湄洲島的最北端,三面環海,是遊客進島的必經之地,素有度假區「窗口」之稱。被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6000多座媽祖宮廟崇為「祖廟」,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的湄洲媽祖祖廟就坐落在宮下村。宮下村轄宮下、宮下沙和牛頭尾三個自然村,總戶數686戶,轄區總面積約146公頃,海岸線長6000多米。

湄洲島媽祖廟被尊為「天后宮湄洲祖廟」,此廟建於宋雍熙四年(987年)即林默逝世當年。媽祖廟山頂屹立著一尊14米多高的巨型石雕媽祖塑像。湄洲祖廟後方巖石上,有「升天古蹟」、「觀瀾」等石刻。站在石上,顧盼茫茫大海,白鷗掠波,舟揖穿梭;山海相銜,海天相接。

祖廟前面海岸巖石錯列,有大片輝綠巖,受風濤衝蝕,年長月久,形成天然凹槽,寬一、二米,長數百米。隨著潮汐吞吐,產生共振,便發出奇妙而有節奏的音響:初如管弦細奏,繼如鐘鼓齊鳴,再如龍吟虎嘯,聲音奇妙,最後似巨雷震天,驟雨瀉地,組成一曲曲動人心弦的自然交響樂,遠送海天,「如撞萬石鐘,經滄海者,嘆觀止焉」。是為「湄嶼潮音」。

8 渭陽村

九華山下綠叢繞,圍莊村裡古厝藏。在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有一座古村落——渭陽村。

這裡留有較完好的清代古建築群,渭陽村尾厝的義興黃氏百間大厝,還入選過全省第一批城市近現代優秀建築。淳樸、勤勞的畲族人就在此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位於渭陽村尾厝,是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的義興黃氏百間大厝建築群,總建築面積多達4萬多平方米。這是研究古民居的典型實物資料,也是當時莆田商業貿易繁榮的重要見證。

畲族族人介紹,渭陽村原先叫「圍莊」,他們的祖先明代時來到莆田,從常太鎮到白沙鎮,清朝中期遷徙至渭陽村,在渭陽村定居至今已有數百年之久。

9 東陽村

自古莆田方言就有「田尾不算城裡,東陽不算鄉下」一說。在村口,可看見一塊「東陽明清建築群」的文保牌匾。東陽村的先祖陳道潛是明代理學名臣,其故居大門至今保存著一副「諫書光國史,理學繼家聲」的對聯。東陽村到明初陳道潛出仕而開創「科甲聯芳」的大好局面,村裡的明清建築亦日益趨多。東陽每個中進士的子民都在東陽境內建起了自己的住宅(府第),同時,村裡歷史上還建造了九宮十八祠,都是典型的莆田本地建築特色,懸山頂配紅磚紅瓦。而如今,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襲等原因,有的古建築受到破壞,現存的15處仍然完好無損地屹立在東陽村內,成為我市現存的科舉文化活化石,也向世人昭示著東陽明清兩朝古建築的輝煌。

說起最令東陽人引以為傲的事情,東陽人會說「我們這裡是進士村」。「家貧子讀書,地瘦栽松柏」。東陽村是莆田著名的文化歷史名村。東陽文化始於唐宋,興於明清,擁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據載,明清兩朝500多年,東陽科甲聯芳,先後中進士者11名,中舉人28名,貢生18名,太學生國學生近百名;官至御史3名,獲歷朝皇帝敕命封贈褒嘉的有8名。在東陽村,更有「祖孫父子兄弟叔侄三世五進士」的佳話,因而得名「進士村」。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

發現中國最美古鎮

相關焦點

  • 廣東潮州8處靜美古村落,悠久文化源遠流長
    宋代以來享有」南國邦郡「、「嶺海名邦」、「海濱鄒魯」之稱。 這裡自古人文璀璨,文化悠遠流長。一起來看看這裡8處靜美古村落,你曾經去過幾個? 1 龍湖鎮龍湖寨
  • 福建莆田影樓式博物館,仿佛回到民國拍照超復古,只要10元!
    福建旅遊,大部分人會想起經濟特區廈門,省會福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但其實莆田歷史底蘊深厚,史稱「興化」,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稱,也是旅遊的好去處。莆田最出名的就是湄洲媽祖,作為媽祖的故裡,每年湄洲島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信眾遊客前來參觀膜拜。
  • 莆田古城屹千年 長風承古今
    莆田古城屹千年 長風承古今 2021年01月13日 13:48   來源:福建日報
  • 廣東的這座三線城市,曾為首批經濟特區,被譽「海濱鄒魯」
    位於廣東省東部的汕頭市歷史悠久,潮汕文化深厚,從唐代開始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發港,有「嶺東門戶、華南要衝」、「海濱鄒魯、美食之鄉」等美稱。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建設汕頭經濟特區,成為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
  • 浙江安吉6處靜美古村落,安樂吉祥之地,隱藏絕美秘境
    這裡是古越國重要的活動地和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古鄣郡郡治所在地,自古人文璀璨。 一起來看看安吉6處最美古村落,你可曾去過幾處? 1 鄣吳鎮·鄣吳村
  • 千年古村落被大火燒毀近半 老宅防火應警鐘長鳴
    被大火焚燒的何嘗只是一座千年古村落中的老屋?猶記的2019年9月,位於古徽州宣城市涇縣的黃田村洋船屋(篤誠堂)的火災現場,那座形似艦船,同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洋船屋也遭受到大火的焚燒。古建築是祖先留下的瑰寶,凝聚著中華文化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同時還具有相應的科學價值,古建築的實物範本是研究古人智慧與技藝最有力的實證,也是後人藝術設計和建築創新的重要借鑑。
  • 【江山多嬌】閩山蒼蒼,閩水泱泱 福建如此多嬌
    「藍眼淚」猶如天上的星星墜落,躺在海濱沙灘裡,不經意染成淡藍色的憂鬱。同處一片海域的平潭、福州、馬祖,在每年4月次第開啟藍色夢幻模式。蔡朝陽 攝連城培田古民居人稱「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國南方莊園」也有「民間故宮」之美譽高堂華屋,古祠書院是耕讀傳家文脈的流淌跨街牌坊,千米古街是一個古老客家小山村曾經的繁華記憶
  • 走進福建永定,中川古村落烽煙四起
    永定中川古村落 胡氏家廟在永定中川有一條非常有名的古街,以及胡氏家廟,來到了中川非常有名的一座家廟,胡氏家廟,這座胡氏家廟是福建省,百家祠的典範之一,是永定中川文化的縮影摹本,整個家廟的建築風格,以及它的富麗程度可見一斑。
  • 福建最富十個縣市區,到底多有錢?
    福建,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面、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面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省相望。南北最長為530千米,東西最寬為480千米。福建省現轄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三明、南平、寧德9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平潭縣)。
  • 福州,「最不福建」的福建城市?
    沿著閩江水路進入福建,入海口附近的福州盆地,是最大的一處驛站,無疑將是眾人入閩後的第一選擇。交通和地緣,讓福州盆地成為中原移民、文化、風物在福建的最重要落腳點。歷代中原王朝都重視對福建的開發和溝通。閩道雖難,並沒有阻礙人們創業建設的腳步和決心。在歷代人民的建設下,多山的福建逆勢而上,加上中原和本土士人的努力,成為文化昌盛的「海濱鄒魯」、變成了物阜民豐的「天府之國」。
  • 一座興化府城,隱藏著莆田人千年故事
    這是一座進士密度最高的古府,這是一塊舉人密度最高的土地,這也是古代中國進士佔比最高的文化之府,以十倍的驚人倍數越過了全國平均水平,是無可爭議的「天下進士第一鄉」。莆田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們,以一首首家國情仇的詩詞,以一卷卷龍飛鳳舞的書法大作,以一幅幅氣勢磅礴的繪畫力作,鋪墊了「文獻名邦」的歷史人文底蘊,為莆田贏得「海濱鄒魯」的光榮稱譽。
  • 讓莆田被全世界看見!
    讓莆田被全世界看見! 城廂區水務局幹部 郭素英 木蘭陂工程的修建,令千年來興化城萬畝良田豐收有望,這是古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讓我們一起來保護這千年古堰
  • 江蘇有處古村落,被稱為蘇杭「世外桃源」,景色媲美水鄉周莊
    古村落是人文景觀的代表之一,屹立在蘇杭大地上。在江蘇蘇州,有一個古村落叫明月灣,連接太湖與土地,似明月。故取名明月灣。據說明月灣的歷史非常悠久,春秋時期就有了。這裡曾是西施,武王遊歷,遊玩的地方。當年,住在村裡的村民大多是俘虜,主要任務就是侍奉西施和武王。至今,村中還保留著西施梳妝的遺址。
  • 清新福建行•尋味中國年
    3.推薦線路三(2日):福州—九鵬溪—永定天子溫泉 —初溪土樓(電影《一步之遙》實景拍攝地)—中川古村落。   4.重點推薦溫泉景點:福州源脈溫泉,福清天生海水溫泉,閩侯旗山溫泉,連江溪山溫泉,廈門日月谷溫泉、翠豐溫泉、盛之鄉溫泉,永定天子溫泉、雲霄金湯灣溫泉,連城天一溫泉,邵武瀑布林溫泉,清流天芳悅潭溫泉。
  • 「清新福建•傾心600」評選活動1200個預選對象名單公示
    ·永定景區龍巖168龍巖連城培田古村落景區龍巖169龍巖龍硿洞風景名勝區龍巖170龍巖長汀古城龍巖171永定下洋中川古村落龍巖172福建賴源溶洞--幽琴洞景區龍巖173上杭縣毛澤東才溪鄉調查舊址景區龍巖174龍巖市長汀紅色舊址群旅遊區龍巖175寧德古田翠屏湖寧德176福鼎太姥山景區寧德177世界地質公園屏南白水洋·鴛鴦溪旅遊區寧德178嵛山島寧德179周寧鯉魚溪-九龍漈景區寧德180寧德霍童古鎮寧德
  • 古村落-潮州鶴隴蘇氏大宗祠
    鶴隴自然村位於粵東蓮花山餘脈南麓,潮州市中心城區西邊十二公裡處,古俗稱後隴。是昔年潮州府海陽縣〈今潮安區)大和都治所在地。僅以解放前為例,潮安縣歸仁都、大和都一度合併為大和鄉,鄉公所就設在後隴。其中"蘆山衍派"匾由福建同安蘆山堂贈送。南宋高宗年間,福建同安葫蘆山蘇孟容由興化州(今莆田)的兩浙轉運使司轉任潮州府任教諭、宣教郎(一作主簿),暫居府城北廓,成為鶴隴蘇氏入潮開族祖。蘇孟容為蘆山八世、入潮開族始祖,後隴大宗祠未重修增立頌公木雕像之前,蘇孟容為最高神主。蘇孟容,字本桂,號象崙,為蘇攜長子。
  • 走進傳統畲族古村落:福建羅源福湖藍家大院
    走進傳統畲族古村落福建羅源福湖藍家大院原創 記者:張桂守福建省羅源縣霍口畲族鄉福湖畲族村,之西有一低地,溪洪爆發時常被淹沒,則成為湖,村民為求逢兇化吉,稱之福湖;又說畲族人自廣東遷居此地,為尋求福地,而稱之福湖。
  • 合肥這個村入選第七批安徽省千年古村落,此前已有24處…
    3月9日,安徽省民政廳公布了第七批安徽省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候選名單,合肥市長豐縣義井鄉蔡崗村入選。 什麼是—— 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 2018年2月,中新社記者曾就此問題採訪了安徽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主任科員劉新軍。 他介紹道,許多地名因描述一定地域歷史和文化而形成,是自然環境變遷、人類文明演進的見證。
  • 福建面積最大的縣,海岸風光旖旎,海天一色
    早在新石器時代敖江流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公元282年正式置縣,史稱溫麻縣,為福建古代最早5個設置縣之一,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縣內有多處古代窯址,規模比較大的為魁岐村南山窯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