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幸福是比較級。
我比你有錢,我就更幸福一點;我比你房子大,我就更幸福一點;我孩子比你孩子成績好,我就更幸福一點。
所以,成年人的友情,往往更像是泡沫,一剎那花火。
當然,一定有人會問,既然如此,為什麼我遭遇困難的時候,朋友都在傾力幫我?
很簡單,因為你困難了,你沒他過得幸福,他願意去幫扶你。在他眼裡,彼時的你,是個弱者。
相反,如果有一天你發達了,哪怕你很念恩情,試圖回報,你會發現,你之前的朋友都在有意無意疏遠你。
你沒有錯,他們也沒有錯。
這是一個趨利避害的心理活動過程。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圈裡,如果生活水平處於中下層,他就會刻意躲開那些比自己擁有得多的人。
這也不是自卑,而是處在同等生活水平的人中間,他會覺得舒服,沒有壓力。
所以,世上大部分人都貪圖安逸,不思上進,因為優越的環境,會讓他沒有存在感。
人,也只有放下這些虛榮,才能真正過得好。
02
大學的時候,我有一個非常要好的閨蜜,好到什麼程度呢?我們的衣服可換著穿,去哪裡都是手牽手,她可以在食堂為我霸佔座位,不惜和別人吵架,買什麼東西一定會帶給我一份。
然而大三的時候,我談戀愛後,她就疏遠我了。
正常人的思路,一定會覺得,是我的男朋友搶了她的女朋友。
實則不然,因為怕她孤單,所以我把更多時間都留給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照顧她的情緒。
可是,她依然會故意躲開我,為此還調了宿舍,去食堂吃飯,再也不會跟我坐在一起了。
當時我很傷心,也不知其中的道理,但當我大四失戀時,我們又成了最好的閨蜜,她怕我不開心,想著法的逗我樂。
其實,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感情挺脆弱的,只要中間出現一個男人。
比如電視劇《奮鬥》裡的夏琳和米萊,原本她們才是最好的朋友,陸濤夾在中間橫生枝節,這段友誼也就走到了盡頭。
不僅如此,在職場中,女人和女人之間的情誼會更虛幻,不涉及利益還好,總能和平相處,一點有利益競爭,這種和氣會立馬被打回原形。
更讓人費解的是,女人也會吃女人的飛醋,比如,如果你和一個女孩子關係非常好,後來你又認識了另一個女孩子,和她走得比較近,那麼你們的友情可能就在這裡出現了裂痕。
歸根結底,其實你的朋友,幾乎很少有人真心希望,你要過得比他好。
在這一點上,我是有證據的。
03
嫉妒,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它的產生,更多是源於自己不如別人而使自身優越感、競爭力等減弱或喪失。
並且,嫉妒分為理性和非理性的。
比如說,你的朋友,他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這是理性的。
還有一種是,單純的見不得別人好,這是非理性的行為。就像網絡上我們常見的「噴子」、「鍵盤俠」,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他們在生活中的不如意。
所以,他們才是更值得同情的人,也是弱者。
而朋友,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需要維護這樣的感情,並且,我們自身也可能存在這樣的心理。
常見的,我們都會攀比,辦公室裡的同事都換了新手機,你就會想,要不也換一部吧!
可如果大家都不換,你也會覺得,我現在這個用得挺好,換新的還得不少錢呢。
這種思想行為,就是我們不想落後別人太多的原因,同樣,存在感和幸福感,也都是從這裡來的。
這樣好不好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好。真正的幸福和快樂,是要源於內心對一件事物定義的價值。
那些通過比較得來的幸福,會隨著對方的提升給自己帶來更多的不快,甚至痛苦。
04
友情是比較難得的,尤其成年人,都說逢人只說七分話,不可全交一片心。
在社會上打拼幾年以後,都會不自主地學會自我保護,因為人與人之間,開始有了利益的紛爭。
換個角度看,為什麼網友和網友之間的感情,會比較純粹,什麼知心話都可以說?
因為陌生,所以安全,更觸及不到利益共同點。
但在現實世界裡,大家都會有防範之心,很難再遇到知音知己。有時候你會發現,那些與你相處好的,反而是點頭之交,萍水之緣。
所以我們基本可以下結論,你認為好的朋友,其實關係並沒有那麼瓷實,也許還很脆弱。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要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人這一生,有三五好友,一個藍顏一個紅顏,足矣。
同時,我們要學會真誠待人,少去比較,能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繪聲繪色,才是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你越是愛攀比,你就越患得患失。
同理,那些把你當參照體的朋友,一定是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太多的。這樣的友誼,都是紙糊出來的,經不起實質性考驗。
最好的辦法是,只跟這樣的人如水相交,在一個安全度以內,保持正常的人際關係。
THE END
作者:楓小以,情感文作者,堅持寫走心溫暖的文字,理性看待世間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