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檔,廝殺激烈。
三大巨頭,部部精品。
讓人糾結不已,究竟先看哪個?
如果你正在為此事煩心。
別急,影姐首推你,這趟激動人心、驚險刺激的飛行體驗。
《中國機長》
2018年5月14日 四川航空 3U8633。
機長劉長健(張涵予 飾)、副駕駛徐奕晨(歐豪 飾)、第二機長梁棟(杜江 飾);乘務長(袁泉 飾)等。共同組成本次航班機組人員。
來自五湖的四海的乘客,因3U8633得以結緣。
這裡有愛面子的農民工夫婦、離家出走的叛逆少女、渴望與家人團聚的藏族母子、悼念戰友的老伯,愛裝X挑刺的土豪等等。
他們與機組人員,共同在機艙中,組成了一個人性百態的微縮社會。
原本只是很平常的一次飛行。
卻誰想,萬米高空中,想起了「砰」的一聲。
飛機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破裂脫落。
副駕駛徐奕辰半個身子,直接被吸出機艙。
千鈞一髮 ,命懸一線。
全機119名乘客和9名機組成員的性命,全部壓在了本次航班的機長:劉長健的身上。
飛機風擋玻璃爆裂脫落意味著什麼,我們真的很難想像。
首先:強風
此時飛機時速高達830公裡。
風擋玻璃飛出去後,相當於面對著220米/秒的強風。
這個風速有多強?
以17級的颱風來計算,其速度是60米/秒,220米/秒的強風,也就是3倍的17級颱風。
其次:寒冷
按照當時的速度,飛機駕駛室內溫度驟降到零下40度。
零下40度有多冷?
可以說口水如果在嘴邊停留幾秒,絕對會凍成冰碴!
而在如此低溫中,承受強風,還要面對高空缺氧的困難。
影姐真的無法想像,這是人力所能完成的事情。
也許有朋友會說,這是電影,不要較真。
但是,《中國機長》卻又是由真實事件改編。
2018年5月14日早晨7點08分,劉傳健機長駕駛著3U8633航班從重慶飛往拉薩。
然而,在飛後40分鐘,駕駛艙右座前擋風玻璃破裂脫落,駕駛室設備失控。
副駕駛員徐瑞辰的半個身體都已經被吸出了艙外,上半身都被懸掛在了飛機外面。
強風將操作臺部分組件吹翻,駕駛艙前控制面板三分之一已經脫落,自動駕駛系統徹底失靈。
但在面臨缺氧、強風、寒冷、缺氧、座艙釋壓、自動駕駛完全失靈等重重困難之下。
機長劉傳健,完全手動,靠毅力掌握方向杆,完成返航。
《中國機長》中的劉長健,便是真實事件中的劉傳健。
劉傳健機長是如何以人力逆天,力挽狂瀾?
電影中其實已經給了我們部分答案:
首先是:專業
從影片開始,我們就能看到,哪怕凌晨時分,機組成員還是要精神抖擻地開例會。
進行各種例行檢查、體檢、客艙檢查等等,飛行員還要在起飛前做繞機檢查。
哪怕一直重複近乎枯燥的工作,但沒有任何人有絲毫差錯。
哪怕自身遭遇冷嘲熱諷
「不就是個端茶倒水的」
但依然面不改色,微笑相對,這便是專業。
影姐仍忘不了,電影中袁泉的一句話: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日復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能保證大家的安全,這也是我們這些人為什麼在這架飛機上的意義。」
「請相信我們的機長,我們會一起回去。」
始於敬業,終於細節,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
才能夠在危難之際變危機為動力,成就一段傳奇。
其次是:團結
奇蹟發生,往往不只是一個人努力,而是集體的勝利。
駕駛艙有機長在與死神爭鋒。
客艙有全體乘務人員,來應對並安撫充滿慌亂、躁動、哭泣甚至暴力的乘客。
而在飛機之外,則是,地面各部門的全力支援……
醫院、特警、消防、軍區等等
所有部門共同為8633奉獻出屬於自己的全力。
每個人都在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是他們的團結共同鑄造了這個奇蹟。
也許這才是中國獨有的奇蹟。
每一份職業都有他們存在的意義。
每個人都是一撮火光,最終才得以凝聚成不滅的火炬。
影姐一直認為:每一個為職業努力付出,對祖國做出貢獻的人,都可以稱之為英雄。
《中國機長》讓很多人認識到了:劉傳健這位英雄機長。
但我們卻不能忘記,電影中悼念戰友的老伯,他口中,那些為建設國家,而犧牲的年輕戰友。
也許這才是《中國機長》的深意,它在給我們一場視聽盛宴的同時,更是希望我們認識到:
什麼才是中國英雄?
偉大出於平凡,英雄來自人民!
他們大多平凡、無人知曉、更不會有什麼超能力!
可當困難發生時,當人民以及祖國需要他們時。
他們總是衝在前方,拼勁全力去抵擋黑暗,哪怕為之付出一切。
新時代的繁榮昌盛,背後是無數前僕後繼的無名英雄的共同努力。
致敬中國的英雄們!致敬所有為我們開創美好時代的無名英雄!
事實證明,這樣的電影,恰恰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需要的電影!而節節攀升的票房,也恰恰證明了,我們的觀眾熱愛這樣的英雄,熱愛這樣的電影!
讓我們期待它在這個國慶檔的最終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