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何以說嶽飛「非君不忠,非朕不明?」
大家都知道抗金英雄嶽飛被冤死風波亭,而在嶽飛就義後,趙構曾在嶽飛靈前說過一句話:「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趙構此話何意?其實就是告訴嶽飛,你之所以被殺,並非你謀反,朕心裡明白你是忠臣,朕並非昏君,但是卿非死不可!
對於嶽飛來說:九泉之下聽到趙構這句話,心裡也是一種慰籍吧,最起碼,他心裡知道他為之浴血奮戰的主君從心裡一直很信任他,但是於趙構而言,嶽飛不得不死!
忠君愛國的嶽飛何以未免一死?
怪就怪嶽飛雖然是軍事天才,但卻是政治白痴!
嶽飛的口號就是:直搗黃龍,迎回徽帝和欽帝!
嶽飛直搗黃龍,一雪靖康之恥,趙構沒意見,可你嶽飛千不該萬不該要迎回那兩位前皇帝,那兩個夥計回來,趙構該如何處理?趙構就相當尷尬了!
趙構為何害怕嶽飛迎回那兩位亡國之君呢?
對於「土木堡之變」不陌生吧。
土木之變,指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時,朱祁鎮因情報失靈兵敗瓦剌的事變。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入侵明朝邊境,明英宗和王振親率二十萬大軍出徵,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在明朝邊境決戰。
明軍剛到達大同就接獲太監郭敬的密報,得知瓦剌已做好準備,明軍立即從大同班師東返,計劃從居庸關回京。
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襲擊,先有吳克忠部後拒被殲滅,後朱勇率領大軍約四、五萬人,在鷂兒嶺慘敗全軍覆沒。
餘下部隊移師於土木堡被瓦剌襲擊,明軍戰敗,傷亡過半,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大臣戰死。
當時京師二十萬精銳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
于謙力排眾議請郕王調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各府的運糧軍馳援,人心漸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開門,于謙等大臣私立郕王為帝,並親自守城,同時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
明英宗朱祁鎮被也先送回大明皇宮後,在石亨和太監曹吉祥的勾結下成功發動政變奪回帝位!
為了「師出有名,」朱祁鎮不得不忍痛殺了于謙,讓于謙做了替罪羊!
趙構作為君王,不可能不精讀歷史。
以鏡為鑑,可正衣冠,以史為鑑,可知興替!
趙構肯定是知道郕王的下場,剛登上帝位沒幾年,就被上一任皇帝朱祁鎮PASS掉了!
趙構心裡害怕啊!
趙構害怕也不能說出來啊,如果說出來,趙構就是大宋皇室的不孝子孫!趙構如何面對老趙家的列祖列宗?如何面對天下的子民?
宋朝可是提倡「以孝治國」的精神
宗旨啊!
節節勝利,直搗黃龍的嶽飛就成了趙構的心病,如同扎在肉裡的刺,不拔出來難受啊!
誰能替趙構分憂啊?!
秦檜適時跳了出來,甘願為趙構背鍋!
於是,趙構與秦檜聯合出品了一出《竇娥冤》,以十二道金牌將嶽飛從前線召回,再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嶽飛!
趙構並非不明白:嶽飛活著,可保大宋安寧,然而,若是迎回那兩個夥計,自己又怕走了郕王的老路!
趙構權衡利弊,終於授意秦檜殺了嶽飛。
趙構在嶽飛靈前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實實在在的給九泉之下的嶽飛訴苦,身為帝王,自己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皇權之下無親情!」可謂是帝王之家赤裸裸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