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神話裡,神和仙其實應該是兩個不同的範疇,所謂神,用《說文解字》裡的解釋,就是「天神,引出萬物者。」是天生就具有神籍。但仙不一樣,仙用《說文》裡的解釋,就是「長生」,指長生不老,由凡人而化。這兩個明顯有本質的區別。
那嫦娥的身份其實主要還是民間故事裡的「仙」,或者用古人的話說,是「月精」,而不是神。
但嫦娥奔月的故事古老又深入人心,最重要她和月亮有莫大的關係,問一百個中國人,知道常羲的沒幾個,但一定都知道嫦娥。所以我們就把嫦娥放在常羲後面,和大家聊一聊。
先來說說關於嫦娥奔月,都有些什麼版本吧。
第一個:自私自利版
說羿從西王母那裡求得了(也有說偷)不死藥,約定時間意欲和妻子嫦娥共享。結果嫦娥好奇,就獨吞了不死藥飛升月亮當了神仙,拋棄了羿。
第二個:《淮南子外八篇》記載的被逼無奈版
說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羿的徒弟逢蒙知道後就去偷藥,結果被嫦娥發現,逢蒙就逼迫並欲加害嫦娥,萬般無奈下,嫦娥只好一口吞下不死藥奔月升天了。
第三個:結合《楚辭》,後人編撰的負氣出走篇
說羿射殺了天帝的九個兒子(太陽),天帝不滿就把羿貶為凡人,作為羿妻子的嫦娥也跟他到了凡間。結果這個羿看上了河伯的妻子,對嫦娥不忠,嫦娥一氣之下, 就一人獨吞了羿從西王母那裡求來的不死藥,奔月升仙了。
第四個:民間故事拯救黎民版
說羿是遠古有窮國的首領,性格非常暴,弄得民不聊生。因為想長生不老於是從西王母那裡求得了不死藥。善良的嫦娥知道後不忍百姓永受羿的暴虐統治,於是偷偷吞下不死藥飛升月亮,永駐廣寒宮,用自己的一生孤單悽涼換取黎民百姓的幸福生活。
第五個:暗黑腦洞版
嫦娥是常羲的女兒,羿的妻子。羿射殺了天帝帝俊的九個兒子(九個太陽)後,帝俊不滿將其貶下凡界。羿從西王母處求得不死藥,本想和妻子嫦娥共享,但嫦娥要給九個哥哥(九個太陽)報仇,於是獨吞不死藥飛回月亮……
當然,這幾個只是基礎版本,在這幾個版本基礎上後世還有很多小說話本民間故事來渲染,情節更加飽滿和跌宕起伏。
但總的來說,嫦娥奔月的故事主要根據記敘者的好惡,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屬於黑粉,認為嫦娥獨享不死藥,拋棄了羿,人盡可夫,所以以後變癩蛤蟆;
一種帶有粉絲濾鏡,認為嫦娥一人吃下不死藥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所以編出各種故事心疼她。
那在這些個故事裡面,有一個問題要注意:
嫦娥一般都是傳說中的嫦娥,但羿的身份經常被調換或者混淆,總之羿和后羿傻傻分不清楚。辭海一直將射九日的羿和民間故事裡的后羿合為一人,但很多人是不買帳的。那這個是題外話,畢竟今天羿只是個工具人,我們的主角還是嫦娥。
那麼回到嫦娥本娥。一般有這個幾個說法:
1、嫦娥就是常羲在民間故事裡的變異;
2、嫦娥最初是個虛構的中性神,後世附會月亮成女神;
3、嫦娥和羿本來沒有關係,是後世故事撮合成的夫妻;
4、嫦娥飛上月亮以後就變成了月精:蟾蜍。
首先第一個:嫦娥就是常羲。(我不信)
學界普遍認為,嫦娥就是常羲這個名字的變通。當然這個又涉及到一些上古音的通轉什麼的。
我個人是不太信服這個說法的,因為如果常羲就是嫦娥,那麼她何以成為羿的妻子,又如何成為凡人,最後奔月還被困在月亮裡出不來,凡此種種,都讓我不願意相信嫦娥就是常羲。
這個說法簡直讓我腦補出一出狗血劇:
常羲是天帝帝俊的妻子,結果愛上了帝俊的下屬羿,帝俊知道後大怒將常羲和帝俊貶下凡界,在凡界待久了,常羲懷念天神生活,於是慫恿羿去西王母處求不死藥,求回來後常羲擔心和羿一起回去帝俊再生氣,於是就一個人吃了不死藥,雖是如此,帝俊仍是無法原諒常羲,於是就讓她軟禁在廣寒宮……
真的,這個故事編的我自己尷尬癌都出來了。
下一個!
第二個:嫦娥最初在典籍是個虛構的中性神,和羿也沒有關係。(我信)
關於嫦娥最早的記載,一般認為是《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
在這裡,嫦娥不叫嫦娥,叫姮娥,而且厚實很長一段時間,記載中的嫦娥都是叫姮娥。而這個姮其實是「恆」的變體,據說是為了避諱漢文帝劉恆的忌諱,到底是不是,咱也不敢問,但專家說是就是吧。
但實際上西漢《淮南子》裡關於嫦娥的記載,可能也是引用的更早的文獻《歸藏》。1993年,王家臺出土的秦簡上有這樣的記載:昔者恆我竊毋死之□(一般這個框框就表示這個字沒有被識別出來)。
這份文獻的出土將嫦娥奔月的故事直接從西漢提到了先秦。但是實際上這個可能只是嫦娥奔月故事的母題。因為你看這個記載裡,嫦娥不叫嫦娥,也不叫姮娥,而是恆我?沒有了女字旁,還能是個女神嗎?不太一定。
而且這裡面也全然沒有提到羿。
因此有人認為,《歸藏》裡提到的「恆我」,意思是恆久的我,就是追求長生不老的意思,是這個恆我偷不死藥想長生不老。那這個「我」呢,因為發音的問題,有些地方我「e」,所以在演變中就變成了恆娥,到了漢朝,因避諱漢文帝劉恆的名諱,就改成了女字旁的姮,是以「姮娥」。又因為這個「恆」在古語裡和「常」是一個意思,《說文解字》裡也有:恆,常也。所以後來乾脆不說姮娥,而是常娥了。
看吧,古代字少就是麻煩。經常搞得指代不明。
又因為故事和月亮有關,古人一般認為月亮代表陰,屬水,和女性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就將常娥定義為一位女子。
是女子就免不了要被點個鴛鴦譜嫁個人,你看不管是造人的女媧還是虎齒豹尾的西王母,沒有老公後人也能給他們創造個老公,所以常娥也不能例外,那之所以為什麼配給羿,可能就真要從西漢《淮南子》開始。
《淮南子》本來只說羿從西王母處請了不死藥,姮娥偷了。沒有說這倆人的關係。是東漢的高誘在注釋的時候,注釋為:姮娥,羿妻。
另外《山海經》裡提到過羿,也沒嫦娥什麼事兒;《楚辭》中有羿射九日,被貶謫,勾引河伯妻子,也和嫦娥沒什麼關係。
所以後世的學者一般認為,嫦娥和羿成為夫妻,應該是從東漢開始的。隨著後世的各種添油加醋,這個故事就越傳越飽滿,越來越美麗,畢竟不僅月亮本身就能帶給人無限的遐想,再加上一位女子飄然奔月升仙的畫面,光想想就很美。
而且自漢代以後,嫦娥奔月的故事內核基本就定型了,後世基本沒什麼更改。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美的嫦娥,古人為什麼又要讓她變蟾蜍呢?
一個說法是嫦娥背叛了羿,所以古人要讓她變蟾蜍,是懲罰;但實際上從先秦到魏晉,蟾蜍一直是吉祥物一般的存在,古人認為蟾蜍是闢邪和長生之物。所以這個說法不太令人信服。
大概因為蟾蜍要冬眠,古人不理解這個,所以以為它能死而復生,和月亮一樣,因為月亮的陰晴圓缺在古人眼中大概也是死而復生的意思。所以才把蟾蜍和月亮聯繫在一起。
也正因為月亮的這個特性,也才和不死藥有了關聯,要不然飛哪兒不好,非要飛月亮。
自此,嚮往長生的恆我,即嫦娥,才和掌管不死藥的西王母、能死而復生的月亮、蟾蜍聯繫到了一起。至於羿,嗯……就當他是故事彩蛋附贈的吧。
最後,想問大家1個問題:不死藥被嫦娥吃了之後,羿為什麼不再去找西王母求一次,或者說再去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