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人物|嫦娥:奔月故事版本多 狗血程度直逼黃金八點檔

2020-12-21 小亞神叨叨

在我們中國神話裡,神和仙其實應該是兩個不同的範疇,所謂神,用《說文解字》裡的解釋,就是「天神,引出萬物者。」是天生就具有神籍。但仙不一樣,仙用《說文》裡的解釋,就是「長生」,指長生不老,由凡人而化。這兩個明顯有本質的區別。

那嫦娥的身份其實主要還是民間故事裡的「仙」,或者用古人的話說,是「月精」,而不是神。

但嫦娥奔月的故事古老又深入人心,最重要她和月亮有莫大的關係,問一百個中國人,知道常羲的沒幾個,但一定都知道嫦娥。所以我們就把嫦娥放在常羲後面,和大家聊一聊。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先來說說關於嫦娥奔月,都有些什麼版本吧。

第一個:自私自利版

說羿從西王母那裡求得了(也有說偷)不死藥,約定時間意欲和妻子嫦娥共享。結果嫦娥好奇,就獨吞了不死藥飛升月亮當了神仙,拋棄了羿。

第二個:《淮南子外八篇》記載的被逼無奈版

說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羿的徒弟逢蒙知道後就去偷藥,結果被嫦娥發現,逢蒙就逼迫並欲加害嫦娥,萬般無奈下,嫦娥只好一口吞下不死藥奔月升天了。

第三個:結合《楚辭》,後人編撰的負氣出走篇

說羿射殺了天帝的九個兒子(太陽),天帝不滿就把羿貶為凡人,作為羿妻子的嫦娥也跟他到了凡間。結果這個羿看上了河伯的妻子,對嫦娥不忠,嫦娥一氣之下, 就一人獨吞了羿從西王母那裡求來的不死藥,奔月升仙了。

第四個:民間故事拯救黎民版

說羿是遠古有窮國的首領,性格非常暴,弄得民不聊生。因為想長生不老於是從西王母那裡求得了不死藥。善良的嫦娥知道後不忍百姓永受羿的暴虐統治,於是偷偷吞下不死藥飛升月亮,永駐廣寒宮,用自己的一生孤單悽涼換取黎民百姓的幸福生活。

第五個:暗黑腦洞版

嫦娥是常羲的女兒,羿的妻子。羿射殺了天帝帝俊的九個兒子(九個太陽)後,帝俊不滿將其貶下凡界。羿從西王母處求得不死藥,本想和妻子嫦娥共享,但嫦娥要給九個哥哥(九個太陽)報仇,於是獨吞不死藥飛回月亮……

當然,這幾個只是基礎版本,在這幾個版本基礎上後世還有很多小說話本民間故事來渲染,情節更加飽滿和跌宕起伏。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總的來說,嫦娥奔月的故事主要根據記敘者的好惡,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屬於黑粉,認為嫦娥獨享不死藥,拋棄了羿,人盡可夫,所以以後變癩蛤蟆;

一種帶有粉絲濾鏡,認為嫦娥一人吃下不死藥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所以編出各種故事心疼她。

那在這些個故事裡面,有一個問題要注意:

嫦娥一般都是傳說中的嫦娥,但羿的身份經常被調換或者混淆,總之羿和后羿傻傻分不清楚。辭海一直將射九日的羿和民間故事裡的后羿合為一人,但很多人是不買帳的。那這個是題外話,畢竟今天羿只是個工具人,我們的主角還是嫦娥。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回到嫦娥本娥。一般有這個幾個說法:

1、嫦娥就是常羲在民間故事裡的變異;

2、嫦娥最初是個虛構的中性神,後世附會月亮成女神;

3、嫦娥和羿本來沒有關係,是後世故事撮合成的夫妻;

4、嫦娥飛上月亮以後就變成了月精:蟾蜍。

首先第一個:嫦娥就是常羲。(我不信)

學界普遍認為,嫦娥就是常羲這個名字的變通。當然這個又涉及到一些上古音的通轉什麼的。

我個人是不太信服這個說法的,因為如果常羲就是嫦娥,那麼她何以成為羿的妻子,又如何成為凡人,最後奔月還被困在月亮裡出不來,凡此種種,都讓我不願意相信嫦娥就是常羲。

這個說法簡直讓我腦補出一出狗血劇:

常羲是天帝帝俊的妻子,結果愛上了帝俊的下屬羿,帝俊知道後大怒將常羲和帝俊貶下凡界,在凡界待久了,常羲懷念天神生活,於是慫恿羿去西王母處求不死藥,求回來後常羲擔心和羿一起回去帝俊再生氣,於是就一個人吃了不死藥,雖是如此,帝俊仍是無法原諒常羲,於是就讓她軟禁在廣寒宮……

真的,這個故事編的我自己尷尬癌都出來了。

下一個!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二個:嫦娥最初在典籍是個虛構的中性神,和羿也沒有關係。(我信)

關於嫦娥最早的記載,一般認為是《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

在這裡,嫦娥不叫嫦娥,叫姮娥,而且厚實很長一段時間,記載中的嫦娥都是叫姮娥。而這個姮其實是「恆」的變體,據說是為了避諱漢文帝劉恆的忌諱,到底是不是,咱也不敢問,但專家說是就是吧。

但實際上西漢《淮南子》裡關於嫦娥的記載,可能也是引用的更早的文獻《歸藏》。1993年,王家臺出土的秦簡上有這樣的記載:昔者恆我竊毋死之□(一般這個框框就表示這個字沒有被識別出來)。

這份文獻的出土將嫦娥奔月的故事直接從西漢提到了先秦。但是實際上這個可能只是嫦娥奔月故事的母題。因為你看這個記載裡,嫦娥不叫嫦娥,也不叫姮娥,而是恆我?沒有了女字旁,還能是個女神嗎?不太一定。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且這裡面也全然沒有提到羿。

因此有人認為,《歸藏》裡提到的「恆我」,意思是恆久的我,就是追求長生不老的意思,是這個恆我偷不死藥想長生不老。那這個「我」呢,因為發音的問題,有些地方我「e」,所以在演變中就變成了恆娥,到了漢朝,因避諱漢文帝劉恆的名諱,就改成了女字旁的姮,是以「姮娥」。又因為這個「恆」在古語裡和「常」是一個意思,《說文解字》裡也有:恆,常也。所以後來乾脆不說姮娥,而是常娥了。

看吧,古代字少就是麻煩。經常搞得指代不明。

又因為故事和月亮有關,古人一般認為月亮代表陰,屬水,和女性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就將常娥定義為一位女子。

是女子就免不了要被點個鴛鴦譜嫁個人,你看不管是造人的女媧還是虎齒豹尾的西王母,沒有老公後人也能給他們創造個老公,所以常娥也不能例外,那之所以為什麼配給羿,可能就真要從西漢《淮南子》開始。

《淮南子》本來只說羿從西王母處請了不死藥,姮娥偷了。沒有說這倆人的關係。是東漢的高誘在注釋的時候,注釋為:姮娥,羿妻。

另外《山海經》裡提到過羿,也沒嫦娥什麼事兒;《楚辭》中有羿射九日,被貶謫,勾引河伯妻子,也和嫦娥沒什麼關係。

所以後世的學者一般認為,嫦娥和羿成為夫妻,應該是從東漢開始的。隨著後世的各種添油加醋,這個故事就越傳越飽滿,越來越美麗,畢竟不僅月亮本身就能帶給人無限的遐想,再加上一位女子飄然奔月升仙的畫面,光想想就很美。

而且自漢代以後,嫦娥奔月的故事內核基本就定型了,後世基本沒什麼更改。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美的嫦娥,古人為什麼又要讓她變蟾蜍呢?

一個說法是嫦娥背叛了羿,所以古人要讓她變蟾蜍,是懲罰;但實際上從先秦到魏晉,蟾蜍一直是吉祥物一般的存在,古人認為蟾蜍是闢邪和長生之物。所以這個說法不太令人信服。

大概因為蟾蜍要冬眠,古人不理解這個,所以以為它能死而復生,和月亮一樣,因為月亮的陰晴圓缺在古人眼中大概也是死而復生的意思。所以才把蟾蜍和月亮聯繫在一起。

也正因為月亮的這個特性,也才和不死藥有了關聯,要不然飛哪兒不好,非要飛月亮。

自此,嚮往長生的恆我,即嫦娥,才和掌管不死藥的西王母、能死而復生的月亮、蟾蜍聯繫到了一起。至於羿,嗯……就當他是故事彩蛋附贈的吧。

最後,想問大家1個問題:不死藥被嫦娥吃了之後,羿為什麼不再去找西王母求一次,或者說再去偷一次?

相關焦點

  • 中秋節故事:《嫦娥奔月》
    大家一起來聽小雨姐姐講的中秋節故事吧~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五母那裡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 神話傳說:嫦娥奔月(考研筆記169)
    嫦娥奔月(考研筆記169)學生李清文 編輯關於考研考試題目,「嫦娥奔月」4、需要電子版本筆記的讀者朋友,讚賞序言欄目中的文章,五個人民幣五十篇。二、參考答題要點:1、文:中國古代漢族神話故事,講述了嫦娥在吃下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的事情。
  • 「嫦娥奔月」,「唐明皇遊月宮」,這些神話傳說憑什麼膾炙人口?
    我們一談到中秋節,中繞不開那幾個神話傳說,對於中秋節的來源津津樂道,其中佔據主流地位的神話傳說就是「嫦娥奔月」,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嫦娥,因為偷吃了王母娘娘的靈藥,而飛到了月亮上去。當然這個故事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是都指向了同一個文化活動——中秋賞月。
  • 上古神話人物|羿VS后羿:到底是誰強佔河伯妻子 對嫦娥不忠?
    因為根據神話故事的記載,羿是射九日的大英雄,而后羿是個荒淫無道的部族首領。將羿和后羿混為一談,有辱羿的神格。有一定道理。那麼我們就來詳細扒一扒英勇的天神羿和荒淫無道的后羿。大家感受一下羿的這個戰鬥力,殺起各種上古異獸跟玩兒似的,絕對是上古戰神級別的。
  •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月亮的這些傳說,背後的事情很不簡單
    昨天,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順利登陸月球背面,創造了人類歷史,極大提升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嫦娥四號是月球探測器,而它名字的由來,自然來自中國古老神話嫦娥奔月,而新時代的科技,又為中華古老文化賦予了新的意義。但是,你知道嗎?
  • 電影《鋼鐵蒼穹:方舟》預告公布 嫦娥奔月成故事線索
    電影《鋼鐵蒼穹》系列第三部《鋼鐵蒼穹:方舟》近日公布了首部預告,這次人類將再登月球,而中國「嫦娥奔月」的古代神話成為了電影的重要線索。
  • 嫦娥五號再圓「嫦娥奔月」夢
    據新華社報導,2020年11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月球有種種幻想和猜測。屈原的《天問》表達了詩人對日月星辰的探索精神,西漢時期的「嫦娥奔月」畫像石,更是寄託了人們的「登月夢」。
  • 「國」字號《嫦娥奔月》, 遵義大劇院即將上演
    中國遠古創世神話裡有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等許多流傳至今的故事透示出中華先民們篳路藍縷、不避艱辛的開拓精神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另外一個版本的《嫦娥奔月》2017年它曾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引起了不少人的觀看熱情原始神話裡后羿射日與嫦娥奔月並沒有因果聯繫而這臺木偶劇中把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熔鑄為統一的情節加工成連貫完整的封閉式結構為我們呈現了一臺創新大戲
  • 神話故事中吳剛和嫦娥的傳說故事
    提到嫦娥,大家是知道的,她是月亮上的美麗仙子。有關她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比如嫦娥奔月。吳剛也是古代神話中居住在月亮上的神仙,有關吳剛的傳說最著名的就是吳剛伐桂樹了。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起源較早,而吳剛伐桂樹的起源則大約在唐朝,盛行於唐朝末年,並且首次出現在唐詩中。
  • 這12位女星都演過嫦娥,大家都喜歡哪個呢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的故事從古流傳至今,相信大家都看過嫦娥的故事。嫦娥乃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仙女,據史料記載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嚳的女兒,后羿之妻,美貌非凡。 嫦娥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民間傳嫦娥與羿開創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演繹出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 10個版本的嫦娥,讓人感到驚訝的,是最後一位吸血嫦娥
    提到嫦娥,我們每個人心中應該都會浮現出一個形象。嫦娥仙子,大概就是最美仙女的代名詞,我們賦予她無數美好的想像,住的位置叫「廣寒宮」,養的寵物叫「玉兔」,門前還有一株桂花。其實這樣的一位仙子角色,從古至今出現了很多版本的嫦娥,而且也有很多明星飾演過,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這10個版本的嫦娥,讓人感到驚訝的,是最後一位吸血嫦娥!
  • 傳說:嫦娥奔月 - 河北新聞網
    在我國的傳說中,嫦娥奔月是最為動人也影響最大的一個。中秋節要是沒有了月亮和嫦娥的傳說,將無法想像。 嫦娥有四千多歲了一般地,人們以為是西漢宗室淮南王劉安主持編寫的《淮南子》最早記錄了嫦娥的故事。其實比高誘更早的張衡,在他不朽的天文學名著《靈憲》中,也說到了嫦娥的故事,已經有了細節,也有了情節。東晉時幹寶作《搜神記》,把《靈憲》中的話完全引了進來,標為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驚。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 中秋佳節,細說梅蘭芳《嫦娥奔月》,一部經典戲劇的誕生和淵源
    然而即使劇種再多,最正統最官方,也最能代表中國戲劇形式的,還是京劇。京劇一直處於國劇的地位,曾經和當今,都是一種很重要的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那麼在中秋佳節,最適合看的京劇劇目是什麼呢?我認為要首推梅蘭芳先生的經典劇目《嫦娥奔月》。中秋佳節裡的嫦娥,就像七月初七裡的侄女一樣,絕對是主角中的主角。然而很遺憾,經過時代變遷,梅蘭芳先生的《嫦娥奔月》已經失傳了。
  • 嫦娥奔月簡史:漢代以前,嫦娥叫姮娥
    漢代以前,嫦娥叫姮娥 嫦娥奔月簡史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並「挖土」帶回地球。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的夢想更近一步。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今天就來講一講嫦娥奔月史。
  • 中秋節:賞國畫裡最美的嫦娥!
    王叔暉《嫦娥》局部中秋嫦娥玉兔作為典型代表是最少不了的,喜歡國畫的人在中秋佳節的時候,會收集一些嫦娥玉兔的畫作。嫦娥,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嚳(kù)的女兒、后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據說嫦娥與后羿開創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演繹出了嫦娥奔月的美麗故事。在神話傳說中,嫦娥為保護靈藥被惡人搶走,被逼無奈吞下仙藥。嫦娥吞下藥後,立時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嫦娥奔月的故事引起了人們無限的遐想,更多的人還把嫦娥當作了可以聊天的朋友。
  • 上古神話傳說
    精衛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國上古奇書《山海經》發鳩山。相傳太陽神炎帝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的名字叫瑤姬,小女兒的名字叫女娃。神話傳說「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燒得草木,莊稼枯焦,后羿為了救百姓,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他又射殺死了猛獸毒蛇,為民除害。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14.嫦娥奔月
  • 嫦娥奔月
    神話傳說「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燒得草木,莊稼枯焦,后羿為了救百姓,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他又射殺死了猛獸毒蛇,為民除害。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
  • 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人類最早的故事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中國也不例外。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是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豐富多彩,集中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鬥爭精神。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就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 《山海經》研究後稱:嫦娥可能並沒有奔月,炎黃之戰或因她而起
    《山海經》研究後稱:嫦娥可能並沒有奔月,炎黃之戰或因她而起嫦娥奔月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嫦娥真的去了月亮上嗎?從《山海經》看答案是否定的,嫦娥奔的不是月,而是炎帝的孫子,而且嫦娥還引發了炎黃大戰,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原創舞劇《嫦娥之月亮傳說》賦予神話當代審美
    原創舞劇《嫦娥之月亮傳說》中仙女們進行排練。 記者 蔣迪雯 攝  前天下午,上海歌劇院舞劇團排練舞劇《嫦娥之月亮傳說》,扮演嫦娥的譚一梅哭了。她的淚水為嫦娥與后羿而流,也為舞者不為人知的艱辛而流。  這不是上海歌劇院舞劇團第一次把嫦娥的故事搬上舞臺。此前,有過兩版《奔月》。只是《奔月》講到嫦娥奔向月亮就到頭了。在《嫦娥之月亮傳說》裡,觀眾可以看見嫦娥在月宮的所思、所盼、所願。身處荒涼月宮中的嫦娥,不再如在地上那樣愛得熾熱,卻也不會冷酷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