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叮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020-12-22 春陽讀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眼望著奔流不斷的河水,不禁感嘆道,都過去了,就這樣一去不復返了,沒日沒夜呀。

在我的印象裡,孔子應該不會說這樣的話。作為一代聖人,應該都是積極向上的言論,而逝者如斯夫這句話,流露出的卻是無常之感,由此便可想到,原來2500年前的孔老夫子也有同我們一樣的感受和情思,從而覺悟到人性的永恆和偉大,而他老人家卻把這種情感提煉的這麼精妙。能流淌千年的,都是經典。我相信再過千年,依然常伴人間。

逝者如斯,論語那麼多積極的經典語錄為何單寫這句呢?因為觸動,我常常也在感慨時光如水,一去不回。今天讀到這句,原來孔子曾經也跟我們有一樣的感慨啊!

時至今日我才明白他想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他是想告訴我們,珍惜,因為逝者如斯。他更想告訴我們不必追悔,因為,有晝有夜。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時間永遠都有自己固定的流速,不緊不慢,不言不語,春夏秋冬,四季輪迴。而我們只是在時間的車輪上行走,只有一路不斷地往前走,才不會被碾壓。

時間,不會因為你的悲傷失望彷徨,多停留一秒鐘,從某種角度上講,時間是一個無情的傢伙,不要跟他講情面,趁活著的每一天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成全。

當你開始感知時間無情地流逝時,說明你已經開始成長了,當你不再為過去而追悔莫及時。說明你知道時間是追不回來的,能做的只有積極面對今天,過好每一個當下。

這句話從來都是兩層意思,一方面感嘆時光易逝,往事難在,另一方面以水做比喻,勉勵我們進德修業,都應該像流淌不息的河水一樣,孜孜不倦,不舍晝夜。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我們珍惜每一天,合理安排時間,分分秒秒都有價值地度過,就等於延長了生命。切記,時間不會等人,在不知不覺中,他就會從身邊悄悄流過。所以一定要珍惜時間,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鐘。

不可否認,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由於惰性心理的驅使,得過且過,把決心與夢想拖到明天,卻不知道最終拖死了自己。

時間是一種特殊的非可再生資源,而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的節約,所以,浪費時間就等於浪費生命,浪費財富。

在《朗讀者》董卿說: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逝者如斯夫,不色晝夜 ;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在感嘆著韶光易逝,而我們面對物轉星移,如白駒過隙般的光陰,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

請我們記住孔夫子2500年前的叮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相關焦點

  • 《論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見仁道難以推行,又沒人用自己,就抒發感嘆,打算去九夷居住,離開懷才不遇的地方。孔子在感嘆時,旁邊有個人就說:「陋,如之何?」,說是九夷這個地方,風俗鄙陋,破破爛爛的無法居住。孔子就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孔子箴言故事」中庸哲理——逝者如斯夫
    《論語·子罕》記孔子在河邊上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認為河裡的流水流過去不再回來了,這是一種發展的觀點。有人說孔子思想陳舊,是頑固派的代表。其實不然。孔子不是那種抱殘守缺,頑固不化的人,他也有一些發展的觀點。《論語·為政》中他對夏、殷、周禮曾作過這樣評價:殷朝學習夏朝的禮儀,進行過改革發展,有增加有減少的部分。周朝學習殷朝的禮儀,也進行過一些改革、發展。也有增加和減少的部分。至於日後如何繼承周朝的禮儀制度,再過一百年也是可以知道的。在《論語·八佾》中他又說過:周朝的文物制度,都是向夏朝、商朝學習來的。
  • 點歌 |《Please Forgive Me》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光|點|歌|臺C h o o s e   a   S o n g©點擊上方音頻收聽音樂今天是【時光點歌臺】的第43期聽友 @日生前辰 點播一首Bryan Adams的《Please Forgive Me》並說:逝者如斯夫
  • 逝者如斯 而未嘗往也
    逝者如斯 而未嘗往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所慨嘆的那條河,既是一條時間的長河,更是一條文化的長河。這條文化之河,它一直在流淌,卻從未真正流走。這種借鑑之所以在今天還能引起共鳴,是因為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經典的藝術形象會淌過時間的河,沉澱在每一個熱愛美的現代人心中;這一傳承在今天之所以如此打動人心,是因為不管這世界如何變化,那些世世代代延續的美好並沒有褪色,比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奮鬥精神,比如不受命運擺布的不屈,比如真摯純潔沉深的愛;這一借鑑與傳承之所以在今天能大放光芒取得成功,是因為那已經過去的,卻從未離開,「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逝者如斯,高以翔36歲冥誕女友為其慶生,往昔親密合照惹人落淚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話是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感慨人生世事變化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原本我們只是將這句話作為一個口號一般不斷在嘴上重複,但是誰能想到在今年不管是任何人,對這句話都有了格外不同的深刻理解。
  • 逝者如斯,高以翔36歲冥誕女友為其慶生,往昔親密合照惹人落淚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話是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感慨人生世事變化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原本我們只是將這句話作為一個口號一般不斷在嘴上重複,但是誰能想到在今年不管是任何人,對這句話都有了格外不同的深刻理解。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面臨他人的死亡,但是從未有那麼一刻是會讓我們覺得如此的接近。
  • 【抗「疫」英雄譜】望奎李龍:藏藍警營中不舍晝夜的「逆行者」
    【抗「疫」英雄譜】望奎李龍:藏藍警營中不舍晝夜的「逆行者」 2020-03-05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論語》被翻譯成英文,你就知道孔子有多偉大!
    少兒英語練習冊 此生能遇見你,已然 幸福得一塌糊塗 Ben s Note 本老師前言:讀孔子,總能有幡然領悟的暢快之感
  • 老子和孔子4段對話,影響中國2500年!
    孔子曾拜見老子,問了幾個問題,孔子十分佩服。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孔丘嘆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
  • 孔子學院為何會失敗?中國文化該如何走向世界?
    孔子學院創始由來,千年文化影響最深者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早在四百多年前,義大利的傳教士曾將《論語》一書譯為拉丁文帶回歐洲,孔子的學說便隨之開始在西方流傳。但相反,只有在孔子學院的創辦之初,我們掀起過屬於中國學習的「孔子熱」,全球的孔子學院最高曾達到五百多所,但在近段時間以來,孔子學院屢屢受挫。比較突出的像瑞典在2020年4月21日就徹底關閉了所有在國內設置的孔子學院,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腳步並順利。「為什麼孔子學院會失敗?
  • 孔子教育思想精髓之七
    孔子這一教學思想,後世概括為啟發式教學法。孔子主張學生自主探索,教師釋疑解惑。先有學生的自主探索,探索不得而後有啟發。「啟發」要有個時機,或者叫做火候。這時機或火候就是「憤」「悱」。「憤」「悱」者,學生積極探索達到的一種狀態。孔子認為,這種狀態是進行「啟發」的最佳時機。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充滿了迷惘和渴望,這時候,老師因勢利導,加以指點,開學生之茅塞,可收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