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問西東》中有兩個女性悲情角色,一個是章子怡飾演的王敏佳,本有大好前途,卻因為為老師遭遇打抱不平,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另一個是同時代的女人,王敏佳中學老師許伯常的妻子——劉淑芬。
世人只看到劉淑芬的惡,卻沒有看到許伯常的可怕。
這對名存實亡的夫妻在片中的第一個鏡頭,便是劉淑芬滿院子追著打罵許伯常,鄰居們習以為常默默做著自己的活。圍牆外偷聽的學生王敏佳寫了匿名信,被舉報後被扣上了特務的帽子,被人罵是勾引自己老師的婊子,在批鬥大會上被暴打至休克。
她像個沒文化的無賴、潑婦,可能很多人都討厭這個角色,可細細深究造成她這種行徑的原因,你就會發現她確確實實是個可憐人。
劉淑芬和許伯常原本是一對恩愛的小情侶,劉淑芬辛苦工作、拼命省錢供養許伯常讀完了大學,但許伯常大學畢業後,他反悔了。可能他不喜歡她了,可能價值觀不一樣了、相處不下去,總之許伯常想悔婚。劉淑芬愛他,加上即將到手的回報眼看就要煙消雲散了,她當然不樂意,以死相逼兩人才結婚。
許伯常的「冷暴力」是對劉淑芬最大的懲罰。
我覺得許伯常是個「人面獸心」的人,他在學生面前是個德高望重的好老師,在鄰居面前是熱心助人、受老婆壓迫的老實人,可唯獨欺負劉淑芬。
許伯常知道劉淑芬愛他,而且離不開他,一方面享受著她的奉獻,一方面又不敢施捨自己的體貼關心。
許伯常很自私,如果他在上學期間開拓了眼界,覺得自己跟劉不適合了,就應該當下提出分手,而不是一邊接受淑芬的供養,一邊計劃畢業了分手。
在感情裡,這不就是個「渣男」嗎?
婚後,他用「冷漠」報復逼婚的劉淑芬。結婚多年,不同吃、不同睡、不交流;碗壞了、水杯壞了,都絕不用淑芬的杯碗;淑芬滿頭大汗給他洗衣服,他卻徑直走向旁邊幫鄰居洗西瓜;許伯常對鄰居的態度都比淑芬好。
劉淑芬說:「外人只看到我打你罵你,可他們沒看到你是怎麼打的我。你不是用手打的我,是用你的態度。」
他太可怕了,「被愛的都有恃無恐」,許伯常的執念就是「人可以改變,我現在也可以不愛你」,但是劉淑芬不服,他就一刀一刀插向劉淑芬,讓她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劉淑芬愛而不得,宣洩自己的悲傷卻釀成大禍。
劉淑芬是深愛著許伯常的,電影中好有幾個畫面的刻畫。
劉淑芬給許伯常做好飯自己卻滿頭大汗洗衣服(這也說明他們不同吃),她說自己吃飽了天熱放不住。但是到了晚上自己卻用白開水泡鹹菜當飯吃。劉淑芬熟悉許伯常每一個學生的自己,所以她能夠通過標點符號判斷是誰寫了匿名信。而她為什麼會熟悉許伯常學生的字跡,應該是她只能通過這些來了解他在想什麼。劉淑芬跳井前最後一刻,還在幻想她與許伯常琴瑟和鳴的恩愛畫面。我認為這個畫面或許是許上大學之前的兩人交往的真實場景,或者純粹代表著劉幻想許某天回心轉意,恩愛如初。
淑芬一直不放手,是因為她執著於許伯常當初給出的承諾,以至於每次吵架她都會說「當初是你說要跟我過一輩子的」。這是淑芬的執念,她覺得承諾了的東西就不能改變,反觀許,他覺得「人為什麼不能變」。
這樣兩種觀念本身就不能走到一起,也不會有好結局。
劉淑芬早已心理扭曲了,她的愛越來越畸形,希望得到丈夫的關注。於是她選擇了打罵許伯常來宣洩自己的委屈和不滿,揭發寫匿名信的王敏佳。
她找到了一個傾瀉口,把所有悲傷都加到了王敏佳的身上。她怔住了,她以為王敏佳死了,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其實她內心依舊是善良的,她沒有參加圍毆,但是當事態發展不可控制時,她感到愧疚、不安,慌亂地逃走。
「王敏佳的死」和家門口許伯常的冷漠,這是致使她離開世界的催化劑。
這對夫妻,誰對誰錯,說不清的。
一個使用「家庭冷暴力」,一個使用「家庭暴力」來獲得關注。
一個不愛了,一個深愛至心理變態。
試想哪個人能面對著一個不跟你交流、不跟你一起吃飯、自己還屁顛屁顛主動給人做飯洗衣的人一起生活幾年、甚至十幾年。
這麼複雜,豈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
電影開頭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我倒是希望這兩個人就不要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