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的帽子,還成了村裡的脫貧典型|赫章縣野馬川鎮寨子村村民郭三軍

2021-01-07 天眼新聞

 

我叫郭三軍,今年47歲,赫章縣野馬川鎮寨子村村民。  以前我家窮,窮到什麼地步呢,一年算下來,收入只有幾千塊錢。致貧原因有很多,三個孩子讀書的花銷,常年生病的父親的醫藥費,自己和妻子不能外出務工,靠著務農和打零工維持家裡的開銷………還成為了寨子村的貧困戶。

那時候就有一個信念,我不能一直窮下去,2014年,我開始嘗試著改變。  我們農村人一直以來都有養豬的習慣,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說政府培訓養殖技術,便立即報名去參加了養殖技術培訓,回來後開始發展養殖。

當時村裡面有個能繁母豬的項目,我通過這個項目把豬圈建起來就開始養豬,從最開始的五頭開始養起,我知道只要肯吃苦,規模會越來越大的。  2016年,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我和妻子開始了規模化養殖。養殖的豬最少的時候都有30左右頭,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20多頭,還成為了村裡的養殖大戶。  養豬是非常辛苦的,早上天還沒亮就起了,別人都睡了我還在餵豬、打掃豬圈,有的鄰居看我這麼辛苦就對我說:「老郭啊,少幹一點嘛,錢是掙不完的。」

我對他說:「我家是窮過來的,不幹不行啊,再說了,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只要讓家裡人過上好日子,讓孩子們安心讀書,我就不怕苦。」  2017年,我覺得專門養豬還不夠,又到哲莊鎮阿穴村酒廠學習煮酒的技術,不僅可以靠煮酒增加收入,煮酒的酒糟還能餵豬,降低了養豬的成本。  通過煮酒一天可以掙一百元左右,一年算下來也是三萬多呢,加上養豬,年收入也從2014年的幾千元增加到了如今的幾十萬元,不僅供三個孩子讀書,還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村裡的幹部還誇我是我們村的脫貧典型。很多村民看見我養豬成功後,都說要跟著我幹。

去年,荷包鼓起來後,我新建了一棟三層樓的房子,別人都說我我這是建「別墅」,現在主體已經完成,年底就可以搬進新家了。  未來我打算擴大養殖規模,帶動周邊的老百姓和我一起養豬,讓大家跟著我一起致富。  況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星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田旻佳 肖慧

相關焦點

  • 農業銀行總行安全保衛部楊國月總經理 一行赴赫章縣野馬川鎮新營...
    2020年9月8日,農業銀行總行安全保衛部總經理楊國月,農業銀行貴州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熊常青一行赴赫章縣野馬川鎮新營社區開展現場扶貧,在畢節市金融辦黨組成員、副主任鄭榮萍等相關人員陪同下實地走訪慰問了新營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大學生家庭,並參觀了由農行捐贈建設的新營社區黨員活動室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扛起脫貧責任的兵支書|赫章縣安樂溪...
    我叫林登軍,是一名退伍老兵,現在是赫章縣安樂溪鄉大茶村黨支部書記。大茶村地處赫章縣西部山區,有群眾208戶104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之書2戶235人。這裡自然條件差,經濟落後,平時百姓收入主要就靠外出務工和廣種薄收的傳統種植業。
  • 赫章縣紀檢監察機關:靶向監督護航脫貧攻堅
    一年來,赫章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脫貧攻堅開展監督檢查21輪,發現問題2427個,印發工作提示單3份、督辦函18件、整改通知24份,督促相關單位整改問題9460個,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10月21日,赫章縣紀委監委督查組工作人員冒著濛濛細雨,第二次來到該縣媽姑鎮箐頭村居家營組村民陳貴香家院壩裡,邊說邊打開水龍頭閘閥,用手接起水放在鼻子下聞了聞,再喝到嘴裡嘗了嘗。「水是有了,但水是酸的,連餵牲口都不能喂,更別說給人喝了。」聽到陳貴香氣憤的話語,督查組對整改情況進行詳細了解,並實地到水源點進行查看。
  • 大石橋周家鎮:興特色產業 走脫貧新路
    周家鎮青寨子村黨支部書記 潘家權  通過產業帶動,把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勞動能力的,在我們這兒打工,每小時是12元,一天是掙120元。同時,我們園區租用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土地,每畝地給800元。  64歲潘國旺是青寨子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享受到「五個一批」精準扶貧好政策,老潘對生活充滿希望,自己主動要求到合作社裡打工。
  • 畢節市赫章縣雙坪鄉營興村第一書記文德修:譜寫無悔的幫扶之歌
    文德修是貴州省自然資源廳2019年5月派駐畢節市赫章縣雙坪鄉營興村第一書記。根據省自然資源廳「全力以赴、全心全意、量力而行、實事求是」的駐村扶貧工作要求,他從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見實效上下功夫,全力為營興村辦實事、辦好事,深受村民的愛戴。
  • 赫章縣哲莊鎮59戶貧困戶「預支」4.13萬元紅錢
    赫章縣哲莊鎮59戶貧困戶「預支」4.13萬元紅錢 發布時間:2018-12-26 17:18:11      來源:貴州網   「今天,時間都還沒到,我就拿到了半年的分紅款700元,今年可以過個好年了
  • ...扶貧故事」紮根尖山,挖出窮根丨赫章縣德卓鎮尖山村駐村幹部楊旭
    我叫楊旭,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第五中學教師,現在赫章縣德卓鎮尖山村任駐村幹部。2019年7月,需要從全縣各鄉鎮抽派教師到全縣最邊遠的德卓鎮下沉幫扶,我聽到這個消息後,主動申請去駐村,我認為參與脫貧攻堅是莫大的榮幸。
  • 莎車縣闊什艾日克村扶貧第一書記李言:帶領138戶村民摘掉貧困帽子
    從成立農機合作社到源源不斷為石油物探企業輸送勞動力,為了讓村民奔小康,李言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的努力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他的努力換來的是村民們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  截至目前,在李言的帶領下,闊什艾日克村有138戶、58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摘帽,全村670名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全部實現就業,全村年人均收入達7090元。
  • 空軍扶貧紀事:一年內62戶177人摘掉了「窮帽子」
    軍地共商村裡發展情況。 鄧樂坤 攝中國軍網1月26日電 鄧樂坤 劉堯報導:冬日陝北,朔風凜冽,殘雪未融。受自然環境等客觀因素制約,當地群眾至今還沒有摘掉貧困的帽子。去年9月,空軍機關將永坪鎮黃家圪塔村作為定點幫扶對象以來,多次走訪調研,先後投入數百萬元為該村援建「連心橋」「藍天書苑」「村民文化活動廣場」,新建一條1415米的排水渠,邀請專家論證集中實施「大拱棚示範基地建設項目」,將13戶主要因子女教育負擔致貧的貧苦戶納入空軍「藍天春蕾計劃」,拿出專項資金加強農業技術和轉崗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村民科學種養和就業能力。
  • ...的扶貧故事」攜手村民謀發展丨赫章縣古基鎮長衝村駐村幹部吉永斌
    我叫吉永斌,是赫章縣古基鎮長衝村駐村幹部。2018年3月,我到古基鎮長衝村擔任第一書記,2020年8月,根據組織調整安排,我成為古基鎮長衝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首先,我通過和同志們遍訪、走訪,在其過程中找出存在問題和短板弱項,紮實調研,認真分析,積極帶領工作隊和群眾開展補齊短板,帶領長衝村發音組發音巖背後9戶貧困戶實現連戶路和院壩硬化281平方米,並同工作隊一起積極參與協調,爭取項目實施通寨路硬化600餘米,讓發音巖背後的村民真正實現了擺脫出行困難的局面,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認可。
  • ...用42年光陰譜寫脫貧之歌丨赫章縣雙河街道大橋村黨支部書記吉永香
    我是畢節市赫章縣雙河街道大橋村黨支部書記吉永香,是一名有著8年軍齡的退伍老兵,1978年退伍回鄉後就一直在距赫章縣城16.5公裡的大橋村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群眾一步步走出貧困,奔向小康。挖溝渠改田為地,退耕還林護水土流失、坡改梯改善土地,修通毛坯路,打通與外界的交流,建基站、修水池、科教興農改善糧食儲存問題、人扛馬馱拉通生產用電……就這樣,我帶領群眾一步步地與自身環境「鬥」,如今村裡水、電、路三通,產業革命紅紅火火,村民的生活條件越變越好。
  • 「我的扶貧故事」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百姓對我的認可丨赫章縣興發鄉...
    我叫盛義,是畢節市赫章縣融體中心副主任。2018年4月1日,對於我來說有些特別,因為這是我開始駐村的日子!大街村位於赫章縣興發鄉,平均海拔2150米,全村轄4個村民組,共293戶1162人。剛到村裡時,村民對陌生的我並不是那麼歡迎,但這樣的僵局持續太久。我通過挨家挨戶地走訪,摸清了村裡的貧困戶情況,然後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扶貧規劃。  我曾經做過記者,在這個職業中有一條職業素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要寫出好的稿件,就必須不怕苦,親自到新聞現場,去感受、去記錄。扶貧工作也是一樣,只有通過實地走訪,你才能了解百姓所需。
  • 定西:龍門鎮大寨子村葡萄產業助力鄉村旅遊
    原標題:龍門鎮大寨子村葡萄產業助力鄉村旅遊  中國甘肅網8月12日訊 據定西日報報導 時下,正是葡萄成熟時節。在臨洮縣龍門鎮大寨子村姜維墩文化生態基地的葡萄採摘園裡,一串串晶瑩剔透、成熟飽滿的葡萄垂掛枝頭,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採摘。  遊走在葡萄園裡,空氣中瀰漫著甜甜的味道。遊客們穿梭在葡萄架下或採摘,或品嘗,或拍照,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我平時在蘭州,今天大姨帶我來這兒的葡萄園摘葡萄,我第一次來邊摘邊吃,感覺葡萄非常好吃。」一位來自蘭州的遊客說。
  • ...故事」告別茅草房搬進大平房|赫章縣水塘堡鄉新民社區村民羅正光
    我叫羅正光,今年66歲,赫章縣水塘堡鄉新民社區村民。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以前家裡靠種植玉米馬鈴薯為生,越種越窮,越窮越種,加上家裡人口多,我家成為了新民社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政府補助我建後的住房住上了寬敞又明亮的房子後,2017年,政府還幫我硬化了300多米的連戶路,80多平方米的院壩,我常常對老伴說:「要不是黨的好政策,我們一家人還擠在土胚房裡呢。」
  • 如鐵雄關從頭越——畢節脫貧,從「五子登科「到「新五子再登科
    只有親身經過通村到戶的「組組通」,才能讀懂工地上日夜兼程趕工期的燈火。只有親身到過懸崖峭壁上的「掛壁公路」,才能讀懂村民「一錘一鑿」裡的執著。沿著「掛壁公路」來到貴州省赫章縣白果鎮石板河村,流動商販搭載著新鮮蔬菜水果和生活用品,走村串戶地播放著大喇叭叫賣,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買到各類生活物資。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是我最大的幸福|赫章縣結構鄉沙壩村第一書記...
    我叫肖明軍,是畢節市委組織部人事科科長,2018年2月,單位派我到赫章縣結構鄉擔任沙壩村第一書記。  駐村期間,我做得最多事情就是走訪群眾,儘快精準掌握全村扶貧底數;多說,改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多做,用實際行動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帶動大家真正脫貧。
  • 梅州脫貧村民自組樂團鄉間演出年入百萬
    梅州脫貧村民自組樂團鄉間演出年入百萬 2015-01-28 10:20:2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梅州1月28日電 題:梅州脫貧村民自組樂團鄉間演出年入百萬  作者 楊草原 蔡欣欣  「扶貧『雙到』真正好,協助村民謀發展,村容村貌換新顏
  • 脫貧攻堅看山東:家家住上小別墅 就業就在村裡頭 別墅村的「精準...
    藉助尼山聖境項目輻射作用和基礎設施建設優勢,位於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的魯源新村從過去一窮二白,到現在當地村民家家住上小別墅、就業就在村裡頭。把農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緊密結合後,這裡將旅遊打造成了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實現了所有人口的穩定脫貧。「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網絡主題活動記者一行今天走進了魯源新村。
  • 城裡的公交車開進村裡來了
    原來,華屏村從2015年開始,經過五年三批扶貧工作組接力,不僅實現了127戶貧困縮減至今年7月份的7戶,還把至靈山縣城的805路公交車線路開通到村裡。每隔30分鐘一趟的發車間隔讓村民進城如訪鄰,而單程票價僅需6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