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無性戀。」「然後呢?」

2020-12-22 我是徐一

「睡自己的時間都沒有,哪有時間睡別人」。

和朋友喝酒聊天聊到性生活的話題時,謝偉總是這樣回答。

只是,這個答案敷衍得了酒肉朋友,敷衍不了整日裡睡在自己身邊的人。

女朋友試過很多辦法,想讓他對她提起性趣,甚至開始質問他是不是不愛他了。

其實剛開始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他偽裝的很好。

哪怕自己內心對發生關係這件事並沒有什麼期待,生理器官也能有反應,能讓女朋友覺得滿足,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心理安慰。

更何況,最開始,性愛對他尚是一件新奇的事。

可是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時間越久,這種新奇感逐漸消失,他能體會到的除了偽裝的累,還有想要逃避的無可奈何。

像謝偉這樣的人,其實並不少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叫「無性戀」。

01.

什麼是無性戀?

無性戀,又被稱為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之後的第四性戀,代指覺得他人與他物不具性吸引力的人群。他人與他物對其是否有性吸引力是無性戀最重要的判斷原因,而非有無性行為或者性慾。

簡單來說,就是無性戀有兩種傾向:一種有性慾但不指向他人,一種沒有性慾。

有研究機構數據統計顯示,無性戀者並不意味著性經歷缺失,無性戀者可能由於各類原因而發生性行為,如進行自我探索;表達親密關係;滿足伴侶的需求等。

無論是否有性慾的無性戀者,和其他性取向的人一樣,都可能對他人產生親密關係的需求,也可能對親密關係沒有任何需求。

也就是說,以下兩種情況均符合上述無性戀定義(但是否將自己認同為無性戀者則是個人的選擇):

情況①:感受不到性吸引,但接受或有意願參與性活動。

情況②:感受不到性吸引,也沒有和他人發生性行為的欲望。

2012年發表的《了解無性戀》(UnderstandingAsexuality)中就有提到無性戀在統計上可能和同性戀一樣是普遍的存在。

相比同性戀,大眾對無性戀的認知程度無疑要低許多。

同性戀至少符合「所有人都需要性」的主流觀念,只是欲望對象是同性,而無性戀則偏離主流更遠。

02.

無性戀面臨的困境

知乎上名叫戴晨的網友提過一個90後的男生橫橫的故事。

確定了自己性向之後,他鼓足了勇氣,向父母「出櫃」。

電話撥通的那一刻,他坐在宿舍樓下的電話亭裡,緊張到感覺自己的胃都開始抽搐。

可是他說了很多,父母在電話那頭始終沒有什麼反應。

直到他提到「以後不會有小孩」,父母才緊張地打斷他,「你胡說什麼?」

橫橫說:「感覺父母不是很在意我是不是無性戀,他們只在意我以後要不要小孩,會不會影響他們抱孫子。」

能夠對自我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和認同的橫橫,其實是幸運的,大部分無性戀,其實還無法對自己的性取向進行正確識別。

紀錄片《(無)性戀》中有一個已經多年沒有過性生活的無性戀者。

早年間一直覺得,自己之所以無法感受到對性愛的渴望,一定是因為自己沒有找到對的人。

她也並不是感受不到興奮,只是這種興奮,並不來自那個和她發生關係的人,這種挫敗感一度讓她對自己產生懷疑。

她先後交往了20多個人,和每個人都幾乎發生了1-2次性愛。

可是,每一段感情都無疾而終。

她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去證明自己身上是否真的存在「障礙」,想要和其他人一樣對愛的人存在渴望。

可是最終卻在結束這種不斷質疑和探索的證明之後,找到了真正適合自己的活法。

缺失的自我認同,讓無性戀者無法在成長階段總是自我否定。他們無法對自己的性取向進行準確判斷,總是在質疑自己,尤其是當缺乏對他人的欲望被識別為不正常時,往往會把這種傾向識別為缺失,並想盡辦法彌補。

無性戀社區創始人喬,在青少年時期就為自己的性取向進行了命名。

他創造了一個討論社區,稱之為「無性戀」,他想要建立一個可以不需要依靠性愛來獲取幸福感關係的集體。

他曾經擁有過同時和幾個人產生情感聯繫,卻不發生性愛的關係,幾個人彼此依賴,產生情感支撐,一度也非常美好。

後來,那些曾讓他產生親密感的伴侶一個又一個離他而去。

沒有羈絆和忠誠度而言的關係,最後接連瓦解。

喬在紀錄片的最後提到,他覺得最為沮喪的事情是,曾經覺得只要能夠獲取幸福感就可以的自己,現在會為了獲取親密感而妥協。

性愛在一段親密關係中能夠起到的作用,遠比他年輕時以為的要多得多。

和一個有性戀者交往,無性戀者被質疑最多的,是「不試試怎麼知道」。

性冷淡、禁慾、柏拉圖式愛情、性慾減退功能障礙、性經歷缺失、沒有找對對象等等,有太多能夠讓人不產生性慾的理由,對於無性戀者以外的人,接受無性戀的存在,本就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情。

更何況,要和一個無性戀者交往。

無性戀者彼此之間的結合因為缺乏羈絆和約束力無法建立長久的親密關係,而與有性戀之間的交往,常常因為彼此對於性愛的不同感受而產生分歧。

真正束縛無性戀者的,除了他們本身無法形成的自我認同,還有外界不斷產生的質疑和難以接受。

03.

無性戀者,可能是「愛取向」

很多人對無性戀者會產生誤解,認為他們只是對親密關係具有恐懼情緒,不願意與人建立建立深度聯繫。

當然,的確存在不需要依賴親密關係來獲得幸福感的無性戀者,他們對他人不存在性慾,也不渴望從他人那裡獲得親密感和幸福感。

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想要從他人那獲得親密和幸福感的無性戀者,和有性戀者不同的是,他們對於關係的界定在於內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行為。

簡單來說,無性戀者也會渴望建立親密關係,只是不以性慾為標準。

很多人往往簡單粗暴的將對一個人是否對另一個人產生了吸引力的方式界定為性吸引力(與被吸引的人發生性接觸的欲望),但除此以外,還有浪漫的吸引力(對他人有浪漫的幻想,渴望與被吸引的人建立浪漫關係)、審美的吸引力(外貌、裝扮等等的欣賞)以及感性的吸引力(引起情感共鳴)。

知乎某匿名網友就曾說過:

比起性愛,我更想抱抱他,親親他,撫摸他的肌膚,他的頭髮,和他一起入睡,和他一起醒來,和他一起生活,和他一起戀愛,和他一起面對以後的風風雨雨,和他一起走過所有的日日夜夜。

對於有性戀者來說,性愛是親密關係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對於無性戀者來說,那僅僅是生活中可有可無的存在。

他們自身沒有太強烈的欲望,但大多數和有性戀者交往的人,也會願意讓愛人來在性愛方面的引導。

一位叫戴晨的知乎網友在文章中表示,大部分的無性戀者,其實更偏向於「愛取向」。

「我不過是拿別人找男朋友、處對象、約炮、分手、失戀、劈腿、複合的時間做想做的事罷了,腦子裡只有這些的人類,就不奇怪了嗎?」

當他們接受自己的無性戀取向,往往能夠更清晰地分辨感情與欲望之間的關係。

相對於有性戀來說,感情來得更加簡單純粹。

04.

Kinsey(1948)等進行的一項7000萬人參與的研究指出,無性戀大約為1.05%,Bogaert(2004)等其他人認為在全球範圍內,它的概率會更高。

無性戀者其實並不罕見,只是大多數無性戀者無法對自己進行性取向識別,生活在有性戀群體之中,更是會加劇他們把自己判斷為異類,需要被糾正的想法。

比起迎合大眾,他們更難做到的是接納自己。

在無性戀者無法被大眾視角裹挾著不斷進行自我否定的同時,我們或許需要思考,普及無性戀存在的必要性。

就像國內著名性學家李銀河說的 ,「多數的愛情經常是帶著性吸引的,但如果有人喜歡這種非性的狀態,為什麼不可以呢?既然喜歡,就照這種方式去生活。社會會越來越寬容和多元化,大家總有一天不會因此而感到大驚小怪。」

相關焦點

  • 究竟什麼是無性戀?
    有些說法認為這和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等一樣是一種性取向,另一些則認為無性戀是「性取向並不存在」。對此至今仍存爭議。不過,普通人對於無性戀存在太多的誤解,常常會望文生義地認為是完全主動/被動地沒有性生活,事實上,這僅僅是最常見的誤解之一。同時,由於這種標籤的存在,很難說究竟是「對號入座」導致的無性戀行為,還是先於標籤存在的既定事實。
  • 第四性「無性戀」:與其做愛,不如吃蛋糕
    大家聽說過異性戀、同性戀,甚至是雙性戀,可是你知道什麼是無性戀嗎?是不是從來不知道還有這樣一種性取向呢?在英文中,無性戀對應的單詞是Asexual。中文世界,無性戀同類們多稱自己為小A;英文世界裡,無性戀者則稱自己為Ace。他們辦聚會時,桌上常會擺著一面畫著黑桃A或紅桃A撲克牌的小旗。
  • 肉慾橫流的世界 無性戀群體的生存現狀
    除了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外,還存在著一個群體,那就是「無性戀」。據英國媒體報導,全世界約有7000萬人感受不到同性或異性的性吸引,屬於無性戀者。無性戀常常是性少數群體中最容易被忽略和誤解的一個群體,無性戀與獨身主義不同,獨身主義是一種選擇,而無性戀則是一種性取向。
  • 在中國,有1000萬人是無性戀?
    2016年,據BBC估計,中國的無性戀群體約有1000萬,無論是豆瓣「無性戀」小組,還是臉書的「無性戀」討論區,都活躍著他們的身影,我們採訪到了其中的三位,跟他們聊了聊作為邊緣群體的身份認同和焦慮。我是無性戀中的異性浪漫傾向,我喜歡異性,但並不想和女孩子發生性關係。
  • 不想愛愛的ta們到底是什麼:細數影視劇作品中的無性戀角色
    不過段子的作者應該並不清楚無性戀是一種取向,這個角色只是被當作段子來演,在講了幾個關於無性戀的笑話之後(比如,「我覺得最能讓我性起的電影是《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他就消失在觀眾的視野之中。在2007年的紐西蘭肥皂劇《肖特蘭大街(Shortland street)》裡,角色Gerald Tippett(Harry McNaughton飾)發現了自己的無性戀取向,然後還在這之後演出了三季。
  • 中國有1300萬無性戀,他們可能有性慾,但不會找性伴侶
    時不時來個葷段子和黃色笑話的大雜燴,於航為了合群表面上跟著附和,心底的疑惑卻揮之不去:為什麼我好像沒有這種衝動呢?在這之前,於航的腦子裡從沒有自慰的概念,男孩們津津樂道的AV他覺得無聊,隔壁班漂亮的女孩誰不喜歡呢,但他從不會聯想到性方面。他問自己的鐵哥們,「我是不是不正常啊?」
  • 高貴又冷豔,冰雪奇緣裡的艾莎女王有可能是無性戀嗎?
    於是關於Elsa是否可能是無性戀(Asexuality)的問題便出現了。但究竟什麼是無性戀呢?以及就算Elsa沒有跟一個公主或王子一起策馬奔騰、共度餘生那又如何呢?關於無性戀的幾個事實儘管被DSM-5列為一種精神障礙,無性戀實際上是一種被性學專家們廣泛認可的一種性傾向。
  • 在欲望社會裡做一個無性戀是否可能?
    在《無性戀:欲望、社會和性的意義》(Ace: What Asexuality Reveals About Desire, Society, and the Meaning of Sex)一書中,記者兼科普作家安吉拉·陳用訪談、研究和個人經驗提供了一個框架,在一個以「強制性慾」為運作方式的文化中,放鬆了對關係、情感和性的汙名。
  • 無性戀什麼意思什麼梗? 無性戀者有別于禁欲者和獨身主義者
    無性戀什麼意思什麼梗? 無性戀者有別于禁欲者和獨身主義者時間:2020-03-18 16:1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無性戀什麼意思什麼梗?無性戀者有別于禁欲者和獨身主義者 ①首先,無性戀和以下幾種是有區別的: 無愛者,柏拉圖,精神戀愛,禁慾,x功能障礙,性冷淡。 ②無性戀,也稱第四性。 是指一些不具有性慾望或者宣稱自己沒有性取向的人,即不會對男性或女性任一性   原標題:無性戀什麼意思什麼梗?
  • 海綿寶寶出櫃是怎麼回事 02年就說是無性戀了
    海綿寶寶出櫃是怎麼回事 02年就說是無性戀了時間:2020-06-14 22: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綿寶寶出櫃是怎麼回事 02年就說是無性戀了 虎撲6月14日訊 近日,海綿寶寶出櫃。
  • 海綿寶寶官宣出櫃——無性戀是對男女都不感興趣?沒有愛情?
    目前海綿寶寶已經官宣是lgbt群體的一員,屬於無性戀群體。官方已經放出來六色彩虹海綿寶寶的圖像。彩虹海綿寶寶根據多方了解,發現大多數人認為無性戀是對男女都不感興趣的人或者認為是無愛情的人。事實上並非如此。
  • 「對象偷偷自慰,卻不碰我,這是為什麼?」
    在我這種鋼鐵直男還在絞盡腦汁想著該如何粉絲的時候,她給我發來一段文字說:「對了,他好像說自己是無性戀。」這個答案把我整蒙了,因為根據不完全統計數據,世界上的無性戀群體僅佔人口總數的1%,普通人很難碰到一位無性戀伴侶(很多人都是故意裝的),如果這位姐們的男友真是無性戀,那麼恭喜她,可以去買彩票了。
  • 然後呢,故事怎麼了
    可是我們的歌曲又是這樣的叫大家去做,所以我還在想,有時候我,其實我常常遇到這種問題,這種事情。真正的成功是你在這些事情裡面,你都很認真,你開始認識自己是誰,然後開始因為這些事情而快樂。放肆自己,放空未來,我不轉彎後來的我們-五月天作詞:阿信作曲:怪獸然後呢他們說你的心
  • 【每日一歌】幸福了,然後呢?
  • 日劇推薦之性開放下的浮世繪:約炮、無性戀、處女情結和風塵迷戀
    如果你閒極無聊,以日劇打發時間的話,這部成人性喜劇一定不要錯過,因為它為你展現了一張性開放下的浮世繪:有人約炮,有人無性戀,有人熱衷於處女情結,也有人迷戀風塵女。這部日劇就是《下輩子我再好好過》。下輩子我再好好過,這輩子及時行樂下輩子我再好好過,其反面意思就是這輩子就隨便過吧。這或許是女主的想法。整部劇以一個漫畫工作室的五位成員為主。
  • 七夕特輯 |不想交男朋友,也不想交女朋友,我是異類嗎?
    「當身邊所有的朋友,都有伴侶,有追求者或正在追求著別人時,我也很懷疑過自己,是不是一個異類。因為活了27年,我好像從來沒有'情竇初開'過。」小Y在去年七夕的時候,發過這麼一條微博。她所期待的愛情,是什麼呢?她自己也說不上來,而朋友們更是看不明白,給她介紹的男朋友,都接二連三被發「好人卡」。直到後來,她遇見了一位女孩,漂亮,單純。女孩兒說的一字一句能夠讓她感到快樂或悲傷。但,當朋友們都在打趣:原來這才是你的Mrs.right的時候。她又開始困惑——我是同性戀嗎?
  • 幸福了 .........然後呢
  • 然後呢
    其實我也不知道該從哪裡講起,我一直都是屬於後知後覺的那一類人。周二的會議,公司說任何人不得缺席。儘管公司從來沒這麼嚴格過,我卻比以前更漫不經心了。老羅開會的時候,因為會議室容不下300多人,我直接和飛飛、曉英穿著裙子在最後一排靠牆的位置席地而坐了,從頭到尾都拿著手機在和客戶溝通,高潮的時候,就附和大伙兒鼓個掌。好像那麼重要的會議也不過如此。
  • 然後呢?一起走吧!
    夜未央 天未亮  我在倖存的沙場只盼望 此生再  奔向思念的臉龐你說:有次語文老師讓改歌詞我就改了入陣曲  誰知道第二節課她叫我上去唱然後我就.破音了你是巨大的海洋 我是雨下在你身上我失去了自己的形狀我看到遠方  愛情的模樣你說: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樂隊排練星空的時候主唱吉他手問我要不要學一首簡單粗暴的撩妹曲子然後就開始自彈自唱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