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雷斯林
來源| 為你寫一個故事(raistlin2017)
最近,一個來自著名內衣品牌CK的廣告,火了。
圖中是CK新籤的一位模特,Jari Jones。
再近一點:
她的確是一個很特別的人。許多網友說,CK籤下了一個全美國「非常符合政治正確」的人。
首先,Jari是個黑人,來自非裔家庭,符合Black lives matter的精神。
其次,她是個姑娘,符合現在女權主義的潮流。
再然後,她身材偏胖,與傳統審美中模特「麻稈身材」的標準幾乎大相逕庭,倒是符合現在所謂的「多元化審美」。
第四,她不但是一名同性戀,而且自己本身就是一名變性人。12歲的時候,她接受了變性手術,18歲成為一名完整的女人。
她還有一位變性人配偶,兩人一起撫養了一名跨性別的孩子:
Jari是一名美國跨性別演員,同時也是積極的LGBTQ活動家,曾擔任電影《港口管理局》的製片人,該片由馬丁·斯克塞斯監製,於2019年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放映,籍此成為該電影節上第一位跨性別黑人製片。
她的父母也十分開明,全力支持她接受變性手術轉變成女性。
Jari和現在的伴侶、跨性別女演員科瑞·丹尼艾拉·坎普斯特交往兩年之後結婚,結婚時科瑞尚未完全完成性別轉換,婚內完成全部轉換。
在這個大眾審美多元化的時代,風格另類的她一下子走入了大眾視野。
毫不意外,她收到了很多謾罵。很多評論者抗拒品牌對「美」的重新定義,反對此類「政治正確」!
有意思的是,多數男性評論者認為:又胖又黑的跨性別模特令人喪失和購買慾——儘管他們大多不是品牌的目標消費群體。
而多數女性評論者則認為:模特看上去健康快樂,提升消費欲望。
雙方就此展開新一輪唇槍舌戰。
而在ins上放出自己的這張模特照片後,Jari認真地說:
「能面對最真實的自我、並將這真實的形象展現出來是我的榮耀。這種形象曾一直被貶低、妖魔化、否定、謾罵,讓我感到自己丑陋、做錯甚至被扼殺。」
雖然抨擊的聲音很多,但是此次,讚賞的聲音也不少:大家誇CK敢用,誇這位模特也很美,並且極力抨擊另一邊的聲音。
正能量的評論包括來自中國網友,許多條評論都是這個畫風:
有這樣的評論,完全可以令人理解。
因為現在的潮流就是這樣:
偏左一點的人,認為認為美是多種多樣的,雖然她胖一些、五官並不好看、不符合主流審美,但只要她覺得自己美,那她就是美的。
CK的觀點也是這樣:美是主觀的,美是無法被定義的,更重要的是,胖一些的女士也確實需要相應的內衣模特呀。
這沒毛病。
當然,說她不美的人,也可以理解。
因為那些保守一點的網友,覺得上面這些人是在給他們洗腦。他們覺得,美是有一套標準的,並不是完全主觀的。
所以他們說「你可以講她自信,無所畏懼,但你不能說她美,因為她真的不美」,他們說:「我們希望能有說她不美的權利。」
這同樣也沒毛病。
這兩種觀點的內核都是有現實基礎的,純粹看我們對美的定義如何。但這件事上,只討論模特的美醜,顯然走偏了。
問題來了:
CK找一個這樣一個模特的用意是什麼?
很多人立刻想到:這是他們在做「Pride Month彩虹驕傲月」的活動拍攝宣傳嘛,而Jari Jones是其中一個模特,代表的是LGBT中的「T」(Transgender變性者)。
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大碼內衣模特,而是一次宣傳活動,為的是表達「雖然我們小眾,但是我們驕傲。」
這其實不是什麼特殊的活動,每個國際品牌,或多或少都會做這樣的活動,絕大多數都不會被人反對,更不會引起軒然大波。
這次之所以在全球都有人反對,其實主要反對的,並不是Jari Jones這個人。
而是CK的做法。
因為,Jari Jones作為一名模特,她身上的標籤實在太多了:演員、模特、胖子、黑人、變性人、同性戀、變性人同性伴侶、跨性別認知的孩子...
多到讓人懷疑,CK到底是懷著怎樣一種心態,把她籤下,又是怎樣一種心態,把她做成巨幅海報放在牆上,然後去宣傳她身上那些標籤的?
到底是覺得「她很美,她應該驕傲」;還是覺得「她這麼胖又有這麼多標籤,一定能引起話題,我要把她展示出來?」
很多時候,並不是說把她展示出來,就說明宣傳方愛她的。
這使人聯想到一百年前的美國,還有那種讓人不適的「畸形秀」,也同樣是展示。
但我們都明白,那是馬戲團團主,在利用那些不一樣的人,在賣票賺錢。
我們同樣也注意到,其他的標籤也許無害,但有人抨擊:Jari Jones的胖,已明顯超出了健康的「微胖」範疇,達到了醫生建議減肥、對身體有害的那種肥胖程度啊。
不論是內衣模特,還是時尚大牌,宣傳健康陽光的形象都是重要的信條。前幾年,奢侈品牌拿皮包骨頭,過瘦的模特出來走秀,大家都在罵,說「太不健康啦,明明是在倡導不良價值觀!」
法國甚至立法,禁止品牌用過瘦的模特。隨著時代審美的變化,很多人也都意識到上面這種瘦是病態的,是不好的。
於是,審美真的變了。2018年最重要的九月刊上,英版和美版 Vogue都選擇了呈現「豐腴之美」。
英國版為當時18歲的模特苔絲·麥克米蘭(Tess McMillan)拍攝了一組照片。
苔絲說,在17歲之前,她都對自己的形象無比煩惱。即使受到鼓勵入行、為多家大品牌拍攝過廣告後,她依然缺少自信。
採訪中,她坦言自己患有「人群恐懼症」。
美國版當時是拿碧昂斯做了封面,並刊登了她自己寫的一篇文章,談到自己第二次生育後,決定不逼自己瘦身了。
「生下第一個孩子後,我被社會上對我的身體應該成為什麼樣子的評判所牽制,不斷給自己施壓……」
而這一次,碧昂斯在慢慢學著接受更為豐滿的身體曲線,「我的手臂、肩膀、乳房和大腿依然『飽滿』,我身上多出不少贅肉,但我並不那麼急於擺脫它們……」
「無論男女,都應該發現並欣賞他們自然身體所擁有的美麗之處。我現在懷著一種感激的心情去接納自己。」獲得了大家的支持。
但網友又開始質疑:
既然禁止過度宣傳和使用的「紙片人」,那如果發展到另一個極端,超重到肥胖的模特出來,說自己驕傲,就一致叫好呢?難道不是過往矯正嗎?
「這種程度的肥胖會帶來高血脂、高血壓;會影響人的行動能力,甚至大大縮短我們的壽命啊!」
反對的聲音認為:這位模特應該做的,並不是以自己的體型自己的肥胖驕傲,好歹是想辦法減輕自己的體重,讓自己回到一個健康的範圍中來呀。
如果CK把這也作為標籤或者賣點宣傳出來,究竟是為了博人眼球,還是宣傳正能量?
要知道,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獲取熱量變得越來越容易。現在,超重的人遠比過瘦的人多得多得多。
根據美國疾病防控中心網站的最新統計數據,美國超重的人數已經達到2/3,肥胖的比率也高達42%。
肥胖,被形容為一種「普遍、但嚴重、高耗費的疾病」。
這一數字,在全球範圍內也都不容樂觀。即使在中國,也有至少6200萬名肥胖人士。
那麼既然肥胖問題已經不是小眾,CK這樣宣傳,到底是在為「小眾群體」吶喊,還是在討好美國的肥胖人群呢?
"無論如何,CK宣傳方的目的達到了啊,通過標籤和爭議炒熱了話題,還賺了一波LGBT大潮的好感度。」
有些網友還認為,模特還幫這些品牌,承擔了許多罵聲,背了黑鍋。
但從另一方面講,不管商家在背後如何操作,所有健康的形象,都應該受到尊重。如同大碼模特Georgina Burke 所說,她作為大碼模特很受關注,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只有當大碼模特變成平常事情的時候,我們才算是走上了正軌。」最後,還是那句話,美是一個主觀概念,是後天塑造的結果。在這個大眾審美多元化的年代,完全沒必要把美的定義絕對化。
不過,如果商家把不健康當作美去宣傳,用這樣的賣點來營銷,或許只會帶來更多的不健康,所以還是要注意過猶不及呀……
你怎麼看呢?
本文作者雷斯林,歡迎關注他的公號「為你寫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