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哲琴:讓世界聽見

2021-01-10 第一財經

海報上的朱哲琴,披霜帶雪,一股冰冷而銳不可當的未來感。十年沒有舉辦過大型巡演的她,這一次來勢洶洶。

10月15日起,朱哲琴從香港新視界藝術節啟程,一路巡演至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海大劇院、杭州大劇院。這一音樂會旅程,將是她十年來的首次。「我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朱哲琴的藝術經過這麼多年,在這一個十年是不一樣的,會開創新的實踐。」面前的朱哲琴,眼神跟十多年前一樣明澈。不同的是,那個在《阿姐鼓》唱片封面中包裹於深紅袈裟中的生澀小女孩,已經蛻變為一個出色的演講者,自信而圓熟。

這十多年,朱哲琴讓自己從一個純粹的歌者變為生命的行者。曾經,《阿姐鼓》帶來的盛名將她壓得窒息而恐慌。擺在眼前的路只有兩種,要麼再也不唱,要麼離開光環尋找自由與新生命。她選擇了後者。很長時間裡,她的生活只圍繞一個軌跡:旅行。2006年,她把10年的生活和遊歷,變成簡單的7個寓言或覺悟,融在新唱片《七日談》中。這張唱片2008年摘下美國獨立音樂大獎的World Fusion大獎。

這一次,引領她做這場巡迴音樂會的動力,仍然是旅行。今年4月至7月,朱哲琴帶領「世界聽見·民族音樂之旅」工作團隊,先後在貴州、雲南、內蒙古、西藏和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了為期4個多月的音樂旅行,採訪大量民間藝術家,收集錄製了1000多首民間音樂。正是這次音樂尋訪之旅,奠定了「世界聽·見·朱哲琴與民族歌樂師」2010年巡演的基礎。

「我希望把民族音樂裡的基因傳承下來,我相信民族音樂的血脈會在當代,甚至未來的時空裡延續發展。」就像海報上所呈現的那樣,在這場既傳統又充滿未來感的音樂巡演中,朱哲琴把自己當作了一位導航者,帶領觀眾踏入跨時空的音樂之旅。

從歌者到「聯合國大使」

「世界聽見·民族音樂之旅」,是朱哲琴接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親善大使任命之後,才開始的田野調查工作。

事實上,2006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邀約朱哲琴做親善大使時,她的第一反應是謝絕。

謝絕是害怕徒有虛名。直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為朱哲琴寫出一份詳細的計劃書,將「世界聽見」和「世界看見」兩個計劃擺在她面前,她才被說服,「我的任期是兩年,每年的薪酬1美元」。

「正是這個項目,讓我有機緣去到那些山川、村寨,去跟祖祖輩輩生活在那些土地上的人們面對面交流。」曾經遊歷40多個國家的朱哲琴,將這次長達4個月、行程2萬多公裡的旅行稱為「前所未有的音樂旅程」。

「在這個旅程中,我無數次被深深地打動。每個村寨、每個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所發出的聲音,他們的旋律、音符、節奏一直伴隨著我。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深入這些地方,探訪不同族群的生態。」朱哲琴帶著音樂團隊深入雲貴、內蒙古、西藏和新疆,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很多偏僻荒蕪之地,她是第一次去,而代表著現代文明的攝像錄音器材也是第一次深入採集當地的民間音樂。

驚訝和感動是這次音樂旅程中的常態。在貴州侗族地區,朱哲琴聽到小黃村寨上百號人一起唱侗族大歌,多聲部,無指揮,古老而神秘;在新疆,木卡姆的節奏讓她非常振奮,「木卡姆的節奏是跨時空的,即便拿到未來,仍然可以非常貼切地存在」。

「每一個地方每一片山水所具有的氣質都不同,它們撲面而來,我無時無刻不被這些珍貴的東西所打動。」朱哲琴迷戀著不同民族的音樂所帶來的新奇感受——貴州的飛歌傳遞著野性生猛;西藏的「洛諧」(一種彈唱歌舞)令人恆靜安寧;新疆的四弦琴既憂傷又妖嬈,「永遠是悲和樂的雙面體」。

朱哲琴覺得,當自己作為音樂家去創作時,這些音樂是在自然發揮作用,將她激活:「當我閉上眼睛,那些讓我難忘的音樂會出現在腦海裡,一千首歌就像一個歌的海洋,它們會沉澱,然後那些有生命的音樂會泛起浪花,洶湧到我面前。」這一次,她和她的聲音充當了嚮導,連結不同時空和地域的音樂,讓所有音樂元素自然融合。

做一種「世界音樂」

最初做「世界聽見·民族音樂之旅」時,朱哲琴的想法是,去少數民族地區採集好音樂素材,再把音樂小樣交給各個國家的世界音樂人來做Remix版本。

「但走完旅程後,我發現自己錯了。我們聽到的那麼珍貴的音樂,很少被認真地重視和開發起來。很多人採樣,是為自己創作,卻沒有深入探討這些民族音樂的基因生長。」朱哲琴否認最初的計劃,她不希望只是多做出一張Remix的世界音樂專輯,「我們要強調這些民族音樂的根源性,讓民族音樂傳人一起上臺演出,在創作和編曲上邀請年輕而有銳氣的音樂人,讓現代電子樂與古老的民族音樂混合。我很好奇年輕的現代音樂人跟地道的民族音樂傳承人之間,會起什麼化學反應」。

朱哲琴就像一個聲音的使者,站在臺上,用空靈的聲音連結著古老的民族音樂與現代的電子樂。她攜手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前沿創作人,一同開啟面向未來的民族音樂旅程,「我想用世界音樂的形式再現中國古老文化的魅力,傳承民族文化。這是我始終在實踐的音樂夢想」。

巡演只是「世界聽見·民族音樂之旅」的階段性成果,在朱哲琴的計劃裡,後期還會發行一套雙CD,「一張是民間音樂的原樣,另一張是根據原樣來發展的演出版本。我們不會破壞民族音樂的基因,不會在基因上做太多改變」。

「我們要讓當代的人聽到這些聲音,讓民族音樂從大山裡走出來,與我們當代的時空互動,產生屬於這個時代的新的音樂。」為了體現未來感,朱哲琴將多媒體舞臺與山水畫交融,整個舞美就如她的海報三維特效——在音畫幻境中製造穿越未來的時空感。儘管海報上的新形象與過去的朱哲琴相去甚遠,卻準確表達著她目前的意願:「強調未來感,其實是一種希望。中國可能是全世界擁有民間音樂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中國可以從自己的土壤出發,創造21世紀影響世界音樂的東方潮流。」

相關焦點

  • 朱哲琴:讓世界聽·見
    朱哲琴說:一直覺得人生短暫,必須要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從小就期望有奇蹟發生,並且越來越覺得,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和勇氣去慢慢改變一些事情。不相信任何命定的東西。當視野漸開闊,心靈也越發自由。而音樂,一直是有魔力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開始了時空的飛翔。
  • 朱哲琴的《阿姐鼓》和「世界看見」和中國傳統手工藝.聲音的信仰 ▍聽聽
    2009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任命她為中國親善大使,共同發起了「世界看見——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該親善行動計劃由「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發展」和「中國少數民族手工藝保護與發展」兩部分構成。其創作的《世界聽·見·朱哲琴與民族歌樂師》於2010至2012年間,先後在香港、上海、廣州、杭州、北京、德國漢堡上演。
  • 朱哲琴:聲譽滿世界,國內無人知
    在華語流行樂壇,朱哲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音樂道路上,她獲獎無數,主要榮譽還包括英國IBC二十世紀傑出成就人士獎;美國獨立音樂大獎世界融合專輯獎;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和年度最受矚目女歌手獎……這些榮譽對於一個歌手來說是莫大的榮耀,可以說朱哲琴是為數不多在國際上有影響的華語歌手。
  • 朱哲琴:如果你要一個世界,你就創造一個世界
    聲音觸動了她,色彩觸動了她,世界觸動了她。朱哲琴所做的一切,都是對世界的感受,那些觸動她又與當下連接的感受,讓她擁有一往直前的動力。《丹頂鶴的故事》唱火了,所有人都覺得她就是未來的大牌歌星。可她去了西藏,「我覺得當時廣州改革開放,全中國都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我的心聲卻在追求另外一個東西。我要找一個新東西,那不是歐美流行,更不是港臺的調調。
  • 朱哲琴:我從來沒有離開過藝術
    2010年,她發起「讓世界看見——中國民族手工藝尋訪之旅」項目,讓全世界不僅能聽見、還能看見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她保留的不僅是手藝,更是回憶;她啟示的不僅是商業,更是對美必將流傳於世的信念;她帶領的不僅是時尚,更是商業可以更為溫暖的可能。
  • 朱哲琴出任中華慈孝文化大使 將獻唱古剎杭州靈隱寺
    }責任編輯:史建磊     圖為2018中華慈孝文化大使朱哲琴。 中華慈孝文化節組委會提供    中新網杭州8月22日電(謝盼盼)以一首《阿姐鼓》的演唱而享譽世界,如今致力於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的著名藝術家朱哲琴有了一個新身份——「2018中華慈孝文化大使」。8月26日她將參與中華慈孝感恩音樂會,獻唱千年古剎杭州靈隱寺。
  • 朱哲琴:這些女孩的手本該繡花,現在卻去搬石頭!
    ▲ 點擊關注,1300萬人都在看朱哲琴:音樂家、聯合國親善大使、看見造物創始人朱哲琴,可能是第一位把民族風唱出國門的大陸音樂人
  • 朱哲琴:用十年為中國原創培植基因
    ▲看見·生生託盤「在世界文明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依靠什麼,可以讓我們的文明始終屹立於世界? ▲世界看見親善項目發起人朱哲琴在給現代傳播董事長邵忠講解手工藝設計特展在不斷的轉身之後,不食人間煙火的歌者朱哲琴,早已變成了傳統手藝人的傳播大使,竭盡努力讓世界看見中國傳統工藝之美。
  • 當年的朱哲琴,唱紅《一個真實的故事》後,為何突然離去?
    被稱為「唯一得到國際認可的中國歌手」的朱哲琴,與富有創造精神的音樂家何訓田合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發行了3張錄音室唱片,《黃孩子》、《阿姐鼓》和《央金瑪》。1995年,在56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發行的《阿姐鼓》CD唱片成為國際唱片史上第一張全球發行的中文唱片,朱哲琴由此享譽世界歌壇,一躍成為國際級歌手。
  • 朱哲琴:只能活一次,所以要值回票價的人生
    6歲的朱哲琴恐怕沒想到長大後的自己真的把音樂帶到了世界的各個地方,也從這些地方認識了自己和世界。而她之所以選擇做藝術家,並不是因為作為成功藝術家的表象和身份。就像今天的朱哲琴,歌聲只是她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就在2014年9月,她在北京完成「聲‧覺——朱哲琴聲音藝術展」,媒體稱她為聲音藝術家。在當時的藝術展覽現場,朱哲琴與現場的志願者和嘉賓一起構造一座來自聲音的建築。水聲、擊罄聲、呼麥聲成為建築的主體,自然平和中代入人與世界最簡單的關係。
  • 不停止不走重複的路 朱哲琴「消失」這幾年是在做什麼?
    朱哲琴十分滿意,繼續閉目創作,她用天籟之音穿針引線,帶領觀眾狂歡。一曲之後,有人感慨:「原來音樂可以如此自由和寬廣,我從不知道自己也能如此酣暢地唱歌。」分享會上,在和嘉賓對話生活美學的時候,朱哲琴受其方言感染,突然飆出一句地道的四川話:「你說嘛,說起噻。」
  • 朱哲琴經典《丹頂鶴的故事》,她和歌曲背後的故事(一)
    仔細一看,歌者朱哲琴和這首歌一樣有故事。且聽我慢慢道來。朱哲琴是廣東廣州人,出生於1968年,畢業於廣州師範學院。很多人對她不熟悉,但是她優美的聲音是不輸王菲的。先介紹一下她獲得的榮譽。1990年,22歲的她參加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得專業組亞軍。24歲時通過專輯《阿姐鼓》累計銷量300萬張 ,同年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舉行音樂會。
  • 朱哲琴珠峰遇險啟動微博尋人 網友報喜:已安全
    朱哲琴資料圖2月5日晚19時50分,歌手朱哲琴的經紀人發騰訊微博求救,稱朱哲琴一行人在珠峰遇暴雪被困山中,騰訊娛樂立即將該微博擴散,此事牽動了無數網友的心,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微博尋人,網友報來喜訊稱朱哲琴及其隊友已經安全抵達定日
  • 朱哲琴珠峰失去聯繫消息引關注 微博今晨報平安
    本報訊(記者 楊建國)昨晚近8時,一條由歌手朱哲琴的助手依蘭發出的微博,牽動了眾人心。這條微博中稱:前往珠峰拍攝MV的朱哲琴和隨隊工作人員失去聯繫已將近10個小時,而當地正迎來大暴雪。微博一出,馬上被迅速轉發。今晨0:12,朱哲琴用手機在個人微博上報了「平安,勿念,感恩」等幾個字後,關心者紛紛致以祝福。
  • RTSM|The Eighteen Scenes :朱哲琴 & Martina MORGER
    庚子年的最後一周,RTSM以朱哲琴老師和Martina MORGER的作品收官。「這一世,我們是觀者,也是造境者。沒有人只是單純的『接收者』,每個人都是作品的一部分,其感知驅使能量運動轉化並創作改變著現實。」
  • 韓劇推薦:世界瞬息萬變,我只聽見你的聲音——《聽見你的聲音》
    無論這個世界怎麼變化,我都只聽見你的聲音。今天睿兒向大家推薦一部非常奇幻有很好看的一部韓劇——《聽見你的聲音》。相信大家也看過李鍾碩所飾演的很多部電視劇,像《匹諾曹》、《當你沉睡時》等等;似乎每一部電視劇都能夠讓觀眾感同身受,當然,在韓劇《聽見你的聲音》中,主演李鍾碩也是受到觀眾的好評。也正是在這部劇當中飾演守護女主的超能力少年,使得李鍾碩獲得「國民初戀」、「國民守護君」的稱號。
  • 被稱為「在世界範圍內真正有影響的中國唱片」,出乎意料的HiFi巨作!
    Home Without Shadow 沒有陰影的家園Lyrics by DA DA WA(朱哲琴)Music & Arranged by HE XUNTIAN(何訓田)2.他的理論和作品被譽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無法在西方文獻中找到藍本」,「最具個性的中國作曲家」,「他的音樂出現標誌著中國有了自己的音樂學派」,紐約時報稱他「幫助中國人實現了讓其音樂走向世界的理想」。傳略被編入《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大辭典》。朱哲琴(Dadawa),1968年7月15日出生於廣東廣州,中國內地女歌手。
  • 《讓世界聽見》概念海報 純原創公益節目引關注
    搜狐娛樂訊 湖南衛視全新公益音樂真人秀《讓世界聽見》概念海報曝光,用手繪的形式傳達了節目主題, 畫面簡單卻引人遐想。幾個身著民族服裝的小朋友在星空下揮舞著手中的螢光棒,坐在草地上一同放聲歌唱。草地上擺放著小提琴、吉他等樂器。
  • 《讓世界聽見》山村合唱團登首都舞臺 被贊專業水準
    《讓世界聽見》山村合唱團登首都舞臺 被贊專業水準 2017-11-30 11:43: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吉克雋逸演唱蒙古語歌:讓世界聽見我的心
    演唱之前,吉克雋逸坦言,想要唱一首「唱給自己的歌」,而本期的主題是「讓世界聽見」,吉克雋逸希望讓世界聽見自己的內心。現場,吉克雋逸一襲深藍色系長裙端莊優雅。為了還原《海然海然》的原汁原味,吉克雋逸專門學習了蒙古語,用蒙古語演唱。歌曲旋律優美,似在描繪一個人在愛情澆灌之下,嚮往著美好未來的內心世界,曲和詞也並不非常華麗,卻又藏著深沉而質樸的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