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上的朱哲琴,披霜帶雪,一股冰冷而銳不可當的未來感。十年沒有舉辦過大型巡演的她,這一次來勢洶洶。
10月15日起,朱哲琴從香港新視界藝術節啟程,一路巡演至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海大劇院、杭州大劇院。這一音樂會旅程,將是她十年來的首次。「我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朱哲琴的藝術經過這麼多年,在這一個十年是不一樣的,會開創新的實踐。」面前的朱哲琴,眼神跟十多年前一樣明澈。不同的是,那個在《阿姐鼓》唱片封面中包裹於深紅袈裟中的生澀小女孩,已經蛻變為一個出色的演講者,自信而圓熟。
這十多年,朱哲琴讓自己從一個純粹的歌者變為生命的行者。曾經,《阿姐鼓》帶來的盛名將她壓得窒息而恐慌。擺在眼前的路只有兩種,要麼再也不唱,要麼離開光環尋找自由與新生命。她選擇了後者。很長時間裡,她的生活只圍繞一個軌跡:旅行。2006年,她把10年的生活和遊歷,變成簡單的7個寓言或覺悟,融在新唱片《七日談》中。這張唱片2008年摘下美國獨立音樂大獎的World Fusion大獎。
這一次,引領她做這場巡迴音樂會的動力,仍然是旅行。今年4月至7月,朱哲琴帶領「世界聽見·民族音樂之旅」工作團隊,先後在貴州、雲南、內蒙古、西藏和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了為期4個多月的音樂旅行,採訪大量民間藝術家,收集錄製了1000多首民間音樂。正是這次音樂尋訪之旅,奠定了「世界聽·見·朱哲琴與民族歌樂師」2010年巡演的基礎。
「我希望把民族音樂裡的基因傳承下來,我相信民族音樂的血脈會在當代,甚至未來的時空裡延續發展。」就像海報上所呈現的那樣,在這場既傳統又充滿未來感的音樂巡演中,朱哲琴把自己當作了一位導航者,帶領觀眾踏入跨時空的音樂之旅。
從歌者到「聯合國大使」
「世界聽見·民族音樂之旅」,是朱哲琴接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親善大使任命之後,才開始的田野調查工作。
事實上,2006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邀約朱哲琴做親善大使時,她的第一反應是謝絕。
謝絕是害怕徒有虛名。直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為朱哲琴寫出一份詳細的計劃書,將「世界聽見」和「世界看見」兩個計劃擺在她面前,她才被說服,「我的任期是兩年,每年的薪酬1美元」。
「正是這個項目,讓我有機緣去到那些山川、村寨,去跟祖祖輩輩生活在那些土地上的人們面對面交流。」曾經遊歷40多個國家的朱哲琴,將這次長達4個月、行程2萬多公裡的旅行稱為「前所未有的音樂旅程」。
「在這個旅程中,我無數次被深深地打動。每個村寨、每個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所發出的聲音,他們的旋律、音符、節奏一直伴隨著我。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深入這些地方,探訪不同族群的生態。」朱哲琴帶著音樂團隊深入雲貴、內蒙古、西藏和新疆,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很多偏僻荒蕪之地,她是第一次去,而代表著現代文明的攝像錄音器材也是第一次深入採集當地的民間音樂。
驚訝和感動是這次音樂旅程中的常態。在貴州侗族地區,朱哲琴聽到小黃村寨上百號人一起唱侗族大歌,多聲部,無指揮,古老而神秘;在新疆,木卡姆的節奏讓她非常振奮,「木卡姆的節奏是跨時空的,即便拿到未來,仍然可以非常貼切地存在」。
「每一個地方每一片山水所具有的氣質都不同,它們撲面而來,我無時無刻不被這些珍貴的東西所打動。」朱哲琴迷戀著不同民族的音樂所帶來的新奇感受——貴州的飛歌傳遞著野性生猛;西藏的「洛諧」(一種彈唱歌舞)令人恆靜安寧;新疆的四弦琴既憂傷又妖嬈,「永遠是悲和樂的雙面體」。
朱哲琴覺得,當自己作為音樂家去創作時,這些音樂是在自然發揮作用,將她激活:「當我閉上眼睛,那些讓我難忘的音樂會出現在腦海裡,一千首歌就像一個歌的海洋,它們會沉澱,然後那些有生命的音樂會泛起浪花,洶湧到我面前。」這一次,她和她的聲音充當了嚮導,連結不同時空和地域的音樂,讓所有音樂元素自然融合。
做一種「世界音樂」
最初做「世界聽見·民族音樂之旅」時,朱哲琴的想法是,去少數民族地區採集好音樂素材,再把音樂小樣交給各個國家的世界音樂人來做Remix版本。
「但走完旅程後,我發現自己錯了。我們聽到的那麼珍貴的音樂,很少被認真地重視和開發起來。很多人採樣,是為自己創作,卻沒有深入探討這些民族音樂的基因生長。」朱哲琴否認最初的計劃,她不希望只是多做出一張Remix的世界音樂專輯,「我們要強調這些民族音樂的根源性,讓民族音樂傳人一起上臺演出,在創作和編曲上邀請年輕而有銳氣的音樂人,讓現代電子樂與古老的民族音樂混合。我很好奇年輕的現代音樂人跟地道的民族音樂傳承人之間,會起什麼化學反應」。
朱哲琴就像一個聲音的使者,站在臺上,用空靈的聲音連結著古老的民族音樂與現代的電子樂。她攜手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前沿創作人,一同開啟面向未來的民族音樂旅程,「我想用世界音樂的形式再現中國古老文化的魅力,傳承民族文化。這是我始終在實踐的音樂夢想」。
巡演只是「世界聽見·民族音樂之旅」的階段性成果,在朱哲琴的計劃裡,後期還會發行一套雙CD,「一張是民間音樂的原樣,另一張是根據原樣來發展的演出版本。我們不會破壞民族音樂的基因,不會在基因上做太多改變」。
「我們要讓當代的人聽到這些聲音,讓民族音樂從大山裡走出來,與我們當代的時空互動,產生屬於這個時代的新的音樂。」為了體現未來感,朱哲琴將多媒體舞臺與山水畫交融,整個舞美就如她的海報三維特效——在音畫幻境中製造穿越未來的時空感。儘管海報上的新形象與過去的朱哲琴相去甚遠,卻準確表達著她目前的意願:「強調未來感,其實是一種希望。中國可能是全世界擁有民間音樂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中國可以從自己的土壤出發,創造21世紀影響世界音樂的東方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