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慧敏有了新身份「親青」相伴留守兒童

2021-01-09 瀟湘晨報

近日,團市委聯合紅十字會陶慧敏愛心發展基金在高樓鎮中學開展公益活動,慰問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當天,基金聯合發起人、瑞籍著名影視演員陶慧敏多了一個新身份——瑞安市「親青幫」幫幫團榮譽團長。

早在去年3月,瑞安市率全省之先,探索成立關愛留守兒童長效機制——瑞安市留守兒童常態化關愛聯盟,採用「團幹+社工+志工」模式,推動青少年關護常態化接力式服務。其中,通過「線上+線下」打造「親青幫」公益平臺,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

在當天的公益活動中,團市委及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陶慧敏及基金聯合發起人不僅為該校留守兒童代表派發圖書,還與他們座談,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實地走訪慰問困境兒童,送上禮物和慰問金。據悉,活動共發放慰問金5萬元,惠及60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

「平時要注意身體,勞逸結合,祝你學習天天向上!」在高樓鎮中學困境學生東東家中,陶慧敏看見她的頭髮亂了,輕輕幫她撩到耳後。

「謝謝陶阿姨!」聽到陶慧敏的叮囑和鼓勵,接過慰問金和禮物,東東紅了眼眶。

東東的父親因病癱瘓,母親靠踩鞋幫維持家庭開銷,養育一雙兒女,儘管家庭困難,東東一直努力學習,成績優異。學校及團市委早就關注到這名特殊的學生,將她納入「親青幫」重點幫扶對象。

這是陶慧敏愛心發展基金成立以來,首次在家鄉瑞安開展公益活動。對擔任「親青幫」幫幫團榮譽團長,陶慧敏說:「作為家鄉的一分子,希望以自己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關愛少年兒童的行列中來。」

2019年5月,陶慧敏愛心發展基金成立,首批共募集愛心款140萬元,曾開展慰問溫州因颱風「利奇馬」受災的特困家庭、致敬革命老兵、定向慰問抗疫一線人員等活動,為溫州地區慈善事業貢獻力量。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點亮工會藍1」情系留守兒童 相伴成長成才
    2017年起,達州市善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實施「情系留守兒童·相伴成長成才」留守兒童關愛活動項目,組織職工志願者深入貧困鄉村小學,為貧困留守兒童提供義務理髮、心理輔導、遊戲互動、學習輔導、特長培養、道德養成、文旅教育等服務,為貧困留守兒童贈送書包、文具、運動器材、營養飲料等物品,從情感、生活、安全和學習等多方面綜合為留守兒童提供幫助,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 專訪:「祁同偉老婆梁璐」,《你必須綁架我》演員:陶慧敏
    孫覺:陶老師,我們知道你是從越劇出身,那麼越劇對你演藝事業有哪些幫助?陶慧敏:對,大家都知道我是戲曲演員,但是我覺得學過戲曲確實對我轉向演藝事業有很大的幫助,無論你從把握人物的結構上面說,或者是有的戲是戲中戲,可能就是我作為一個戲曲演員,演起戲中戲來比較得心應手,或者你去學劇中有些舞蹈呀,有些動作方面的這個東西,可能就會入手比較快一點吧,反正益處很多。
  • 用心關懷 讓留守兒童不孤單
    昨日,「情暖童心 歡樂夏日——2017年成都市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啟動儀式在金堂縣韓灘慈濟小學舉行。籤約結對關愛行動常態化昨日下午,雖正值暑假,但金堂縣韓灘慈濟小學一片熱鬧。由市文明辦、團市委、市少工委主辦的「情暖童心 歡樂夏日——2017年成都市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如火如荼地舉行,全市百餘名留守兒童代表紛紛參與進來。
  • 《流動兒童藍皮書》:回流不返鄉,是什麼讓他們流動又留守
    全文3200餘字,讀完約需7分鐘根據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中約有6%有過流動經歷,在高中階段的留守兒童中,約有15%有過流動經歷。流動、留守兒童是與大規模城鄉人口遷移相伴而生的兩大兒童群體,回流兒童則是更特殊的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整體看來,在學業、心理發展方面,回流兒童面臨的挑戰更大,這會影響他們自身的人力資本積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講,也是教育不公平的體現和社會人力資本的浪費。
  • 關愛留守兒童:留守對於孩子的性格有什麼影響?
    這類小朋友,我們稱之為——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的父母們總喜歡用一句話去平復孩子的內心,「你在家要聽爺爺奶奶的話,爸爸媽媽出去掙錢給你們買好吃的,很快就會回來了。」於是寒來暑往,一年一見甚至一年未必能見的親子關係佔據了孩子的童年。
  • 賀文青:留守兒童的夢想守護者
    在讀書分享會上,留守兒童朱丹、朱祁英分享了自己走出大山,踏上圓夢之旅的故事。在裡仁村,像朱丹、朱祁英這樣的留守兒童,佔了三分之一。扶貧怎麼扶?現狀如何改變?同是農村出身,又有10多年教學經歷的賀文青深知,扶貧先扶志。
  • 關愛留守兒童 小蟻智能攝像機有奇招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推進,留守兒童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的關注。據最新數據顯示,全國不滿16周歲、父母均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數量為1550萬人。如何讓留守兒童也能擁有父母的陪伴,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生活?
  • 留守兒童大家都很熟悉,流動兒童你有關注過嗎?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先生指出了中國教育新問題:中國目前出現了兩大教育邊緣群體: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什麼是流動兒童呢?專業的講,就是指6至14周歲(或者7至15周歲),跟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進入流入地暫時居住達半年1年上,且具備學習能力的兒童少年。通俗來說就是跟隨進城務工父母的學齡兒童。他們是有父母在身邊,可父母能給他們什麼?
  • 留守兒童的悲哀
    其實我自己也是留守兒童,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爺爺奶奶當時也是七老八十了,根本不會懂得很好的照顧我,能吃飽就行,畢竟那時候都窮嗎,也的確是吃飽就行了。中考高考都是自己一個人去的,看著同學的家人都在考場門口等待,心裡特別羨慕!還有中學時都是寄宿制,我們班裡很多同學的父母都會隔三差五送東西給他們吃的,衣服,鞋子什麼的,而我從來沒有收到過父母的任何東西。
  • 關於留守兒童和老人想到的生命中光陰的故事
    說起留守兒童,可能我們想起的就是父母在外,留在農村的兒童,其實我今天想說的是現在城市裡和農村都存在這種現象,在城市裡,可能因為工作原因,距離家比較遠,父母雙方或者一方要一周或者一月又或者更長時間才能回來家裡,孩子由老人看管的,這也算是新時代的留守兒童了吧!比如說我,我是周末才回家的,也算是父愛缺失的留守了吧!
  • 雲陽泥溪小學留守兒童集體生日會
    和父母在一起過生日,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這是很平常的事,但對留守兒童來說,這卻是一種奢望。為了彌補這一缺憾,讓他們感受到父母一樣的關愛和溫暖。在雲陽縣民政局、泥溪鎮黨委及泥溪小學的大力支持下,企航社工圍繞「父母,我,老師」,精心策劃了本次「童心相伴,溫暖續航」集體生日會活動。
  • 陶慧敏:銀屏傳奇 軍旅影星
    該劇被列為「全國2018-2022年百部重點電視連續劇之一」以及浙江省和溫州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活動重點劇,將鏡頭對準新時代大背景中的溫州新生代,講述他們奮鬥徵程的新故事。  從事表演藝術幾十年,陶慧敏參演的一百多部電影、電視劇一直深受全國觀眾的喜愛,影視、舞臺等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級殊榮,但她始終保持初心,有著濃濃的家鄉情結。
  • 愛心奶—— 溫暖留守兒童的心
    在遙遠的大山深處在荒涼的小鄉村口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的陪伴他們用寂寞淚水陪伴想念他們就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不是放棄在角落裡的花朵,他們一樣需要綻放。近日,我的朋友圈被一位8歲的男孩刷屏了。
  • 留守兒童 我們這一代人的痛 洞主凱哥 拍攝後記
    原生家庭、留守兒童、家庭暴力、校園霸凌在我拍攝的主播身上出現的頻率非常的高。以至於,我現在跟新的採訪對象聊他小時候的事情時,都會很小心,有時候除非他主動說,我一般就不會多問了。原生家庭、校園霸凌和家庭暴力,我們已經在孫笑川、寅子、藥水哥等後記裡已經說過了。今天主要講的就是留守兒童。我找了一些研究報告,以及留守兒童的紀錄片。
  • 志願者為留守兒童送上冬日溫暖
    為響應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意見,中建五局超英志願服務隊近日來到四川省眉山市牧馬鎮蓮花村開展了「情系留守 愛暖童心」為主題的留守兒童關愛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15名兒童均為當地貧困留守兒童,最大的11歲、讀六年級,最小的今年三歲、剛上學前班。活動現場,青年志願者們與小朋友做遊戲、講故事,一起繪畫、剪紙,並為孩子們送去了書包、文具、籃球等學習用品,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健康成長。「這是我今年第一次收到新書包,很開心!謝謝哥哥姐姐。」8歲的留守兒童靜靜開心地說。
  • 120名留守兒童的小夢想
    120名留守兒童的小夢想——歸與書院「鄉村書院公益課堂」正式開班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江邊 牛石頭 田懿 田煥 符黃穎 7月18日,位於海拔一千多米的隆回小沙江村的歸與書院「鄉村書院公益課堂」正式開班。此次開班短短三天內報名登記的當地學生卻達到120名之多,目前人數還在增長。至此談起歸與時,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這所書院,真的不簡單。
  • 鳳陽:牽手留守兒童 感受家鄉魅力
    為豐富留守兒童的課餘生活,幫助他們增長知識,拓展視野,12月13日,鳳陽縣民政局攜手鳳陽縣嘉禾社工中心帶領劉府鎮官溝社區孩子們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 呵護兒童成長」活動,帶領孩子們參觀了縣博物館和圖書館,讓他們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
  • 何馭斐:用新媒體架起關愛留守兒童橋梁
    其中,農村留守兒童更是黨中央和全社會牽掛的對象。給留守兒童「大家庭式」的關愛,築牢未成年人保護的法治堤壩……民有所呼,檢有所應。面對涉及特殊群體的熱點案事件,在依法辦案的同時,通過新媒體聆聽民憂民怨、深挖風險隱患,提供問題治理的檢察方案,檢察機關責無旁貸,砥礪奮進。
  • 留守兒童成了微電影「小明星」
    這是邢臺市內丘縣北嶺中心小學拍攝的微電影《愛之鏈》裡,一位留守兒童的奶奶說的話。影片中,當時還是北嶺中心小學學生的張桐川扮演了一個性格孤僻的留守兒童:沉迷遊戲,偷錢買遊戲卡,被老師批評後離家出走……這部電影根據學校裡留守兒童的真實故事改編。張桐川告訴記者,那次難忘的拍攝經歷,堅定了他長大後回來建設家鄉的決心。「希望爸爸媽媽們以後不用再外出打工,同學們都能享受到父母的關愛。」
  • 開江縣永興鎮發布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及對策建議
    為全面關心了解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生活、學習、心理、身體、道德等方面的基本情況,研究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幫教工作,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貢獻,開江縣永興鎮組織各村自2020年9月1日至30日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全面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