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李遠方)如何探索出一條在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之外,通過市場化手段和機制解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的路徑?11月18日,北京首個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怡親安安」試點正式啟動。作為北京首個以預約養老服務為主、社區老年人團購產品為輔的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怡親安安」目前以微信小程序的形式上線。有業內人士表示,傳統的養老模式已不能滿足現階段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要發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必須依靠「網際網路+」。
資料圖中國商網馬文博/攝
社區養老驛站難題待解
「國內首個居家養老條例《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於2015年正式出臺後,北京『三邊四級』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建立,但是,根據我們對市內300多家驛站進行走訪、調研後發現,當前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面臨如何可持續發展的嚴峻問題。」北京市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袁芳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三邊四級」養老服務體系是指在政府主導下,通過構建市級指導、區級統籌、街鄉落實、社區參與的四級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實現老年人在其周邊、身邊和床邊就近享受居家養老服務。2016-2018年,北京市相繼出臺《關於開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建設意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規劃(2016-2020)》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運營扶持辦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如雨後春筍般在京城四面八方「生根發芽」。按照《北京市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關於「分區分級規劃設置各類養老服務設施,至2020年全市人均養老設施用地約0.25平方米」的要求,北京市將建成1000個養老服務驛站。
但是,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在運營模式、服務能力等方面仍存在問題。目前養老驛站主要的收入來源是政府補貼、照料服務和助餐服務收費。在所有收入中,政府補貼佔比較大。有調研發現,政府補貼佔總收入50%以上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高達40%。政府補貼包括政府一次性補貼、租房補貼和政府流量補貼,其中,流量補貼包括服務流量補貼、託養流量補貼、連鎖運營補貼和運維支持。但在流量補貼實行過程中,養老驛站也面臨一些實際的困難。
目前,一般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僅有三至五名工作人員,從事社區養老服務的養老護理員缺口很大,助醫、康復、理療等專業人才儲備不足,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存在服務風險。醫護人員、社工師、專業管理人員也有很大缺口,不能提供高質量的護理和照料服務。
袁芳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協會經過調研發現,社區養老驛站當前面臨四個「不足」,即服務資源不足、整合資源的能力不足、市場化運營不足及老年服務的供需對接不足。
養老服務「上網」將成趨勢
近年來,部分地方開始推行由政府主導的養老服務平臺,將養老機構、養老服務信息「上網」,並在此基礎上推行網上預訂、購買等,還有部分線下實體養老企業也推出了類似的網站、App。居家養老服務提供商希望通過整合下遊服務商資源,實現居家養老低成本、高質量的目標。
據了解,「怡親安安」上已上線的養老服務包括生活照護、保姆護工等五大主題、39類服務項目;涉老產品包括代步用品、生活用品等五大主題以及40類老年產品。「區別於一般的電商平臺,『怡親安安』未來將以提供養老服務項目為主,重點滿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剛需,尤其是提供一些更專業化的服務和產品」。據袁芳介紹,「怡親安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營模式。籤約的服務商、供應商主要是從北京市老齡產業協會的200多家會員單位中篩選出的,服務產品均經過審核,且服務商提供給平臺的價格要低於市場價格。目前,服務商、服務產品、服務清單都向北京市民政局進行了備案。
據悉,目前「怡親安安」試點期上線的服務項目和產品共有十個主題,其中,服務項目包括助浴、助潔、助餐、助行、修腳、日間照護、陪同就醫、康復訓練等,銷售產品則涵蓋了訓練床、適老化床上用品、坐便器、坐便椅、康復腳踏車、有機食品等。目前,平臺先期選擇了19家養老服務商和九家產品供應商,在全市70家養老驛站進行運營試點,涉及北京東城、西城、朝陽、海澱等十個區。
據北京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介紹,目前北京市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正以每年200家的速度增長著。隨著該運營模式逐步成熟,未來將會逐漸向全市養老服務驛站、養老照料中心、養老機構等鋪開。屆時有可能通過平臺讓所有符合規定的養老服務機構參與進來,提昇平臺的整體服務能力,此舉應該會成為北京養老服務的又一有益嘗試。
提供精細化服務是關鍵
當代社區發展與治理促進中心主任黃啟安表示,社區養老驛站目前普遍提供六項基本服務,包括生活照料、呼叫服務、助餐服務、健康指導、文化娛樂和心理慰藉,但這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此外,「驛站無醫」和「醫難入戶」的問題也有待解決。
據悉,按照北京市民政部門的要求,北京市各街道的養老照料中心、各社區的養老服務驛站在六項基本服務功能之外,可增加適應市場需求的各類特色服務項目,如市民急需的康復護理服務、健康管理服務等。
為便於各區指導各養老服務驛站制定服務項目價格,北京市民政局去年9月還公布了部分服務項目的指導價格。比如,餵飯餵藥每次30-50元;協助老人上下樓收費在100-120元;晚間入戶照料12小時收費200-220元;為重度失能老人洗澡70-180元;陪同失能老人就醫80-180元等。
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在「怡親安安」平臺上,老人可以選擇不同的養老服務,而且收費標準都不一樣——日間上門陪護每小時40元,上門陪聊每小時70元,上門打掃衛生每小時70元,助浴或床上擦浴每小時80元,陪同就醫兩小時200元等。這些服務內容差異性大,收費也有差別。
有業內人士表示,傳統的養老模式已不能滿足現階段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要發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必須依靠「網際網路+」,以社區為基礎搭建社區養老平臺,提高養老服務水平。「怡親安安」項目的創新探索或許給各地養老服務提供了示範,運用網際網路技術與大數據,實現養老服務線上線下對接,降低養老成本,提供多元定製的精細化服務。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