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被世人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他依據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提出了心理性慾發展階段理論,很好地解釋了「喝奶茶咬吸管」的原因。而他在這一理論中,既提出了劃分心理發展階段的標準,又具體規定了心理發展階段的分期。
關於這一知識點,在歷年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形式考查,尤其是例子反選型的單選題,通過具體的行為表現,反問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因此,考生在備考中需要理解其發展理論不同階段的表現,並能熟練舉例。
弗洛伊德認為「性」不僅包括兩性關係,還具有更廣泛的意義,包括兒童由吮吸、排洩產生的快感、身體的舒適、快樂的情感等,這就是「力比多」的概念。他認為「力比多」是人格發展的原動力,它在人的不同年齡階段會投向身體的不同部位,如口腔、肛門、生殖器等,弗洛伊德稱這些部位為性感帶。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性感帶相繼成為快樂與興奮的中心,而早期「力比多」的發展變化決定了個體人格發展的特徵和心理的健康水平。根據不同的年齡,弗洛伊德將兒童的心理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1.口唇期(0-1歲)
弗洛伊德認為,嬰兒的吸吮動作對其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都極其重要,因為吮吸不僅使其獲得了食物和營養,為自己生命的持續提供了保障,而且也是他身體釋放「力比多」從而獲得快感的唯一渠道,這也是為什麼嬰兒即使在不餓的時候也會把手指或其他能抓到的東西塞到嘴裡去吸吮的原因。弗洛伊德認為,如果口唇期「力比多」不能得到很好的釋放,就會形成口唇期人格。
弗洛伊德將口唇期又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時期是0~6個月;第二時期是6~12個月。從出生到6個月,兒童的世界是無對象的,他們還沒有現實存在的人和物的概念,僅僅是渴望得到快樂、舒適的感覺,而沒有認識到其他人對他是分離而存在的。約在6個月時,兒童開始發展關於他人的概念,特別是母親作為一個分離而又必要的人,當母親離開時,他們就會產生焦慮不安。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都要經歷口唇期,流露出較早階段的快感和偏見。這種性慾傾向一直會延續到成人階段,例如,接吻、咬東西、暴飲暴食、抽菸或飲酒的快樂等,都是口唇快感的發展。
2.肛門期(1-3歲)
這一時期,兒童的性感帶集中到了肛門區域,幼兒享受排便及控制排便的樂趣,對一切跟肛門和排便有關的刺激感到好奇,因為排洩時產生的輕鬆與快感,使兒童體驗到了操縱與控制的作用。在這一時期,父母開始對孩子進行排便訓練,訓練過程中的嚴格與放縱是兒童能否合理釋放「力比多」的關鍵因素。父母對孩子的排便訓練過於嚴格或過於放縱都不能使其「力比多」合理釋放,從而留下肛門期人格,他們成年後要麼是極端地要求整潔,要麼是極端的汙穢和混亂。同時,也可能會造成兒童性格的拘謹和接觸禁忌,較為極端的表現在嗜童欲,這是超我和自我相對分離下將出現的情況。
3.性器期(3-6歲)
在這個階段,兒童的性感帶轉移到了生殖器上。兒童開始對生殖器感興趣,特別好奇自己的生殖器與異性夥伴的差異。一般情況下,對男孩而言,接觸最多的異性是自己的母親;而對女孩而言,接觸最多的異性是自己的父親,於是,弗洛伊德認為,兒童在這一時期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即男孩對自己的母親非常迷戀,甚至產生性興趣,而女孩則過分迷戀自己的父親。俄狄浦斯情結最終會受到壓抑,兒童因懼怕父母的懲罰而放棄自己的性衝動,轉而接納和採用同性父母的特徵和價值觀。
4.潛伏期(6-11歲)
隨著建立較強的抵禦戀母/戀父情結的情感,兒童進入潛伏期,即兒童的性渴望很大程度地潛伏起來,「力比多」均勻分布到全身,沒有集中的性感帶,性慾的發展呈現出一種停滯或退化的現象。早期的一些性的欲望由於與道德、文化等不相容而被壓抑到潛意識中,並一直延續到青春期。這一時期的兒童不關注男女性別的差異,自由支配身體的能量,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到了體育、運動和學習等智力活動之中。總之,在潛伏期階段,兒童學會了思考和自我控制。
5.生殖期/青春期(11歲以後)
兒童進入青春期後,生理發展極其迅速,出現第二性徵。這時,「力比多」重新集中到生殖器上,產生強烈的性衝動。與性器期不同的是,青少年的性需求朝向與自己年齡接近的異性,並希望與其建立兩性關係。從這一階段開始,青少年竭力想擺脫父母的束縛,容易與父母產生衝突,進入所謂的「青春逆反期」。一般而言,女孩的青春期從11歲開始,男孩青春期從13歲開始。處於青春期的兒童通常會採用一些劇烈的運動來消耗體力,從而達到排解性的壓力或宣洩內心焦慮與不安的目的。至此,個體心理發展趨於成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觀強調性本能、潛意識與情感在個體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心理的發展是有階段的,個體來自童年的早期經驗對其人格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任何成人階段表現出來的行為都能在個體的早期經驗中找到根源。該理論引起了人們對兒童早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視,同時也為人格的研究作出了卓越貢獻。但是,弗洛伊德畢竟是一位精神病醫生,將其人格理論用於生命全程的發展還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該理論過分強調性的作用;其次,該理論的某些方面不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義,如戀母情結在某些原始部落中就沒有;再次,弗洛伊德沒有直接研究兒童,只是通過對成年精神病人的分析和治療而建立起了兒童人格發展的理論,也正因為這一點而備受質疑。
看完以上文字以後,你是否知道了「喝奶茶咬吸管」的秘密呢?通過以下的題目來練習一下吧!
練習題:
【單選題】某班學生鵬鵬日常行為中經常表現出貪吃、抽菸、咬指甲等行為。依據弗洛伊德的心理發展階段學說,鵬鵬出現上述行為可能是( )發展不順所致。
A.肛門期 B.潛伏期 C.口唇期 D.性器期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弗洛伊德的心裡發展階段論。A選項發展不順會導致要麼是極端地要求整潔,要麼是極端的汙穢和混亂,變現為吝嗇、固執;B選項,兒童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到了體育、運動和學習等智力活動之中,學會了思考和自我控制。D選項,兒童開始對生殖器感興趣,特別好奇自己的生殖器與異性夥伴的差異,表現出戀父戀母情結。而題幹中「貪吃、抽菸、咬指甲」等行為是口唇快感的發展,所以選C。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常見考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