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國內交通越來越便利,家家戶戶基本都開上了小汽車。以前長途出行最好的選擇就是綠皮火車了,畢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坐火車是最省錢的。不過現在短途出行,大部分人的選擇基本都是高鐵。雖然火車價格便宜,不過舒適度遠遠不如高鐵,手頭稍微寬裕一點的,都會選擇坐高鐵出行。
但是也不排除火車依舊是備受歡迎的出行方式,當然不管選擇做什麼交通工具,都會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吃飯,眾所周知火車上是有盒飯賣的,但是一趟列車能夠乘坐上千人,幾十份的盒飯卻很難賣出去。甚至可以說「不受歡迎」,這是為什麼呢?
說起火車上的盒飯,貴應該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從以前十幾塊的盒飯漲至現在幾十塊的價格,雖然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火車上的盒飯卻始終沒有什麼市場,其實這也體現出火車盒飯的「滯後性」。
其實以前火車上的盒飯都是由鐵路公司自己負責的,而現在大部分餐車都被承包了。這也就意味著盈利成為了主要目的,火車上的盒飯與高鐵、動車有所不同,高鐵上基本都是成品,不需要再次進行加工,直接使用微波爐加熱就可以了。
而火車上半成品、成品都有。如果是半成品的話,製作的一系列過程都需要人工,這也就推高了盒飯的價格。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我們平時只需要十塊錢左右的盒飯,在火車上也能賣出30元的價格。
對此有人指出,為什麼火車上的盒飯寧願賣不出去,也不願意走薄利多銷路線呢?明明便宜點會更好賣,事實上這也是有原因的,內行道出其中「貓膩」之後,很多人才了解真實情況。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壯大,人口流動也變得越來越頻繁。由於選擇火車出行的人數實在太多,為了保證運力不影響到老百姓出行,只能將大部分人力物力放在提高運力這方面。而餐車包括火車上的盒飯都滯後於鐵路的發展,由於鐵路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發展運力這方面,餐飲服務的問題自然就出現了。
首先飯菜的口味無法保證,大部分吃過火車盒飯的,都會吐槽難吃。然而按照之前高標準制定的收費卻沒有改變,這也就造成了火車盒飯備受吐槽的兩個點,又難吃又貴。
其實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火車上盒飯的種類較少。而網友提出的薄利多銷建議,看上去降低價格可以很快將盒飯賣出去,但是這樣隨意改價會擾亂市場秩序。鐵路運輸任何一個小細節的改變,都有可能會影響到整體。
如果降低價格確實會讓更多人選擇吃盒飯,但是同樣也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火車上的廚房本來就很小,這也就意味著飯菜供應量是有限的。如果降價的話,導致需要盒飯的乘客變多,供應跟不上反而更麻煩,而且這樣一來成本就進一步提高了。
要知道一列火車本來就只有一節餐車,上面我們也說了餐廳整體面積是很小的。將價格定得較高,也是為了設置一個消費門檻。雖然整體供應量不多,但是每一份賺得卻不少。這樣就可以保證以最低的投入,換來較高的回報。
至於價格並不是不想降,而是降不了。畢竟火車盒飯不像地攤貨,可以討價還價。就拿房價來說,即便房子很難賣出去,也不會有開發商隨意降價。因為一旦有人先降價了,市場秩序就會被幹擾,這個責任可不是個人能夠承擔的。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