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出血,以為是痔瘡,廈門30歲女子被確診結腸癌!醫生說法來了解...

2020-12-23 瀟湘晨報

前幾天

《黑豹》主演扎得維克·博斯曼

因結腸癌去世,享年43歲

讓影迷震驚

而在廈門

就有市民因大便時經常出血

以為是痔瘡

結果卻確診為結腸癌

結腸癌到底是種什麼病

為什麼連健碩的博斯曼也扛不住?

那麼有預防方法嗎?

一起來了解一下

病例

大便出血以為是痔瘡

一查卻是結腸直腸癌

前陣子

30歲的黃女士突然發現

大便時經常出血

她以為是痔瘡

並未引起重視

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

到復旦廈門中山醫院就診

通過腸鏡及腸鏡活檢病理檢查

被確診為結腸癌

和博斯曼得的是一種病

無獨有偶!

近日

56歲的劉女士到市中醫院肛腸科看痔瘡

她患痔瘡多年,最近常便血

從外觀上看

劉女士確實患的是痔瘡

整個肛門口都是突起的痔瘡

但接診的市中醫院肛腸科

副主任醫師張志謙仔細詢問後

發現了問題

劉女士的大便習慣發生了改變,原來一天1-2次,現在變為一天3-4次;便血為暗紅色,且夾雜有血塊,不同於痔瘡便血的鮮紅色;最近三個月,她急速消瘦,體重減了十幾斤,消瘦原因不明。

張志謙高度懷疑劉女士患了惡性腫瘤。進一步檢查發現,劉女士肛門口右後側有菜花狀腫物,表面凹凸不平,邊界不清楚,且推不動。經腸鏡和組織病理學檢查,劉女士被確診為直腸中分化腺癌。

張志謙提醒

如果出現和劉女士類似的症狀

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

建議到專科做相應的檢查

尤其是肛門指診和腸鏡檢查

必要時做病理學檢查

以免漏診、誤診

分析

飲食結構不合理 尤其是「二高一低」

復旦廈門中山醫院

普外減重及代謝外科負責人

日間病部執行主任吳海福介紹

一項對歐洲20個國家

20-49歲人群的調查發現

2004年-2016年

20-29歲的人群結腸癌發病率增加最快

達7.9%

我國結腸癌發病

同樣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以往

我國結腸癌高發人群在50歲以上

但近年來臨床上30歲以下年輕人

罹患結腸癌的比例不斷升高

目前約佔總患病數的10%

「我做過手術的最年輕結腸癌患者才20歲出頭。」

那麼

為什麼會這樣?

吳海福說,結腸癌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主要是飲食結構不合理——「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還攝入了過多的含糖飲料和食物。此外,肥胖、運動少、抗生素使用增多,也會增加患結腸癌的機率。

提醒

應重視結直腸息肉切除了也要定期複查

吳海福提醒

腸癌引起的便血容易被患者誤認為是痔瘡

以至於耽誤病情

尤其是懷孕前

如果把腸癌引起的便血誤認為是痔瘡

等生孩子以後再看醫生,往往是晚期了

因為懷孕引起體內激素變化

會促進腫瘤生長

張志謙提醒,對結直腸息肉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結直腸癌的發生一般經歷息肉-腺瘤-癌變的演化過程,一般認為由息肉發展為結腸癌需10-15年的時間。「我接診過一名52歲的男患者,每天大便3-4次,大便前腹部隱痛,便後腹痛緩解,大便不成形,餐後總是有強烈的便意感。特別是喝酒或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後,症狀更加明顯,大便次數可達一天6-7次。腸鏡檢查顯示,患者的乙狀結腸有多個腺瘤性息肉,病理檢查顯示為管狀腺瘤。」

張志謙強調

如果腸鏡檢查發現結直腸息肉

一定要及時找專業醫生看看

息肉切除了也不要掉以輕心

要定期複查,千萬不要置之不理

以免延誤病情

漫畫:小牛

建議

堅持鍛鍊健康膳食 若有不對及時檢查

吳海福認為

運動可有效減少腫瘤發生

因此要堅持體育鍛鍊,避免肥胖

在生活中,要健康膳食,增加粗纖維、新鮮水果攝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要戒菸,避免吸菸對消化道的長期不良刺激。

張志謙建議

有以下情況的人群

應及時進行腸鏡檢查

1.大便潛血陽性或不明原因貧血;

2.一級親屬有結腸癌或結直腸息肉病史;

3.本人有結直腸息肉、癌症病史;

4.有慢性腹瀉、慢性腹痛、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的體重明顯下降等,以及炎症性腸病、盆腔放療等病史者。

合理膳食

多運動

有不適及時就醫噢!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汪燕妮 龔小莞 通訊員:陳嘉俊 李琪彬

編輯:盧婷雯 審核:蔡文演

【來源:廈門日報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便出血,不一定是痔瘡或腸癌!醫生:還可能是幾類病
    小何最近大便像拉玻璃渣子般疼,擦完菊花一看,紙上還有淡淡的血漬。 上網一查,大便出血,痔瘡、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息肉、小腸腫瘤全來了......內心一慌,生命不會就要這樣終結了吧?
  • 大便出血?別把腸癌當痔瘡!
    你是否經歷過大便出血? 大便出血 是痔瘡的常見症狀之一 同樣也是 腸癌的早期症狀
  • 這樣的大便居然會是腸癌(圖)
    現在很多人都有便秘的問題,或者大便出血等等,別以為這是小事,這些都是可以反映出你的腸道健康問題的,如果不及早發現並治療的話,那麼到以後有的哭了,下面就有請青島醫博肛腸醫院的朱江華主任帶大家了解一下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哪些人須做腸鏡檢查    近年來,飲食結構的變化、工作壓力的大增等因素導致腸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 大便出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2個關鍵辨別點,一看就懂
    核心提示:在國內有句老話「十人九痔」,說明了痔瘡在我國發病的普遍性,痔瘡是肛腸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曾做過一項覆蓋31省、市、自治區的中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研,結果顯示18歲以上的國民,痔瘡的患病率為49.14%。 46歲的陶女士,2個月前發現自己便血,於是在老家醫院做了門診痔瘡手術。
  • 大便拉出血,不一定是痔瘡,常暗示這3種疾病
    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25-64歲的中青年人群罹患肛腸類疾病的機率很高,但很多人肛腸疾病的認知卻很低,還達不到50%,而且就診率大約只有30%。比較常見的肛腸病有痔瘡,而如果當你大便完發現紙巾上帶有血,可能以為只是肛周皮膚被擦破了或者是痔瘡又發作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大便帶血都是由於痔瘡而又引起的,其實也可能是以下3種疾病導致。1、上消化道出血如果大便是柏油樣黑便,則說明上消化道發生出血。
  • 大便黑色是癌症嗎 肚脹大便黑色是癌症嗎
    大便黑色是癌症嗎即使醫生不跟你說,你肯定知道便血不是什麼好事情,這代表你身體某個部位出現問題了。在絕大多數人的意識裡面,大便出血、排便非常困難、肛門很疼痛等症狀肯定是被痔瘡找上門了!痔瘡雖然很討厭,但十個人中九個人有,所以覺得影響不大。於是就自己去藥店拿點藥,自行治療。
  • 大便拉出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醫生:要學會正確區分才行
    其實大便拉出血,不一定就是患有直腸癌,也有可能是出現了痔瘡,不過直腸癌在早期的時候,有很多症狀跟痔瘡還是比較相似的,大家也要學會正確的區分方法,避免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期。痔瘡與直腸癌都有大便拉出血的症狀,大家如何才能區分開來?這3點是關鍵1.
  • 結腸癌有哪些症狀?直腸癌又有哪些症狀?確診後要儘快手術嗎?
    結腸癌、直腸癌發病原因基本相同,都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遺傳基因等因素有關,因此,兩種疾病往往放在一起討論,但它們的症狀還是有些不一樣,治療也有些不一樣。結腸癌的症狀主要是腫瘤佔位、出血引起。腫瘤初期,相對於寬大的腸腔,它不能引起明顯症狀。隨著腫瘤增大,可能會造成腸腔狹窄、排便不暢,病人或有隱隱約約的腹痛!
  • 大便出血屁眼刺痛 大便出血屁眼刺痛是上火嗎
    但要注意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掌握方法,並要找準穴位,才能防止燒灼皮膚孕程中後期準媽媽的身體會釋放一種恥骨鬆弛激素,來使骨盆以及相關的關節和韌帶放鬆,為將來寶寶的順利娩出做好準備。關節和韌帶的放鬆會無形中使準媽媽腰部穩定性減弱。而且,懷孕的中後期寶寶發育得很快,使腰椎負擔加重。如果身體給予坐骨神經過多的壓力,就很容易引起坐骨神經痛,臀部、背部以及大腿等就可能感到刺痛。
  • 有時候大便出血怎麼回事 有時候大便出血怎麼回事沒有疼痛感
    有時候大便出血怎麼回事很多產婦生完寶寶後身體十分的虛弱,而且還會落下很多疾病,例如痔瘡。很多的女性產後,發現自己有了痔瘡病症的時候都會非常的焦急,不知道怎麼辦,人們更是搞不懂為什麼自己好好的會產後大便出血。
  • 他便血3年,診斷痔瘡兩次手術,這次沒放屁5天,醫生:被誤診了
    我不得不告訴他,我是ICU醫生,能不能治要看普外科醫生的意見。「是怎麼回事?」我問他。他告訴我,3年前發現大便時有出血,而且有點痛,當時去診所看,懷疑是痔瘡,用了些藥膏外敷肛門。剛開始敷藥,效果還不錯,疼痛減輕了,但時不時還會有大便帶血。
  • 解大便出血是什麼症狀 解大便出血是什麼症狀女
    剖腹產一個多月拉大便會出血正常嗎剖腹產一個多月拉大便會出血正常,孕婦在產後身體的恢復情況是因人而異的,對於產後出血的症狀,出血的時間對人們來說也是很困擾的,由於不同人們的身體狀況不同,導致出血的原因也不同,要控制的難度大。有些婦女在分娩20多天、30多天、40多天,甚至70多天後陰道還在不時地流血。待產產婦最為擔心的問題就是分娩後會不會出現產後出血的症狀。
  • 大便出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四方法來判斷,定期體檢,預防惡變
    不過在這裡,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有一個簡單又直接的方法可以初步判斷大便帶血到底是痔瘡還是大腸癌,而且還可以通過其他的不同之處來進行鑑別。大腸癌的症狀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但還是可以通過一些細微的變化來看到端倪,比如體重下降和疲勞;排便的習慣改變,比如持續超過2星期腹瀉或便秘;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直腸及肛門瘙癢;大便後仍有便意,黏膩不爽;腹部不適,可能有持續疼痛、腹脹或絞痛等。
  • 被痔瘡耽誤的腸癌!不起眼的大便異常,竟是大腸癌導致的!
    被痔瘡耽誤的腸癌女性患者,65歲,長期便血,一直認為是痔瘡,半年前加重,一個月前開始出現腹痛。一直自用痔瘡栓治療,及時便血加重半年也未重視,腹痛一個月,實在難以忍受才來就醫!病理結果未出,如圖,看到腸腔裡那菜花一樣的照片,99%是癌了。臨床上,腸癌被誤認為是痔瘡的病例很常見。
  • 39歲白領,便血一年當痔瘡,拖成晚期結腸癌
    常言道,十人九痔,可見痔瘡在人群中很常見,痔瘡約佔所有肛腸疾病的87%。 便血、排便困難、排便疼痛等是痔瘡的典型症狀。 很多人發現便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痔瘡,尤其是年輕的小夥,他們總以為癌症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年輕人怎麼會得癌呢?
  • 杭州31歲美女模特眼淚直流:網上搜索是痔瘡,怎麼成癌症了?醫生:16...
    最近兩個月來,她經常感到肚子隱隱作痛,然後就急著要往廁所跑,大便次數比以前也有增加,更讓她擔心的是,有時候大便還混有暗紅色的血液。通過上網搜索,她自己給自己診斷為「痔瘡」。於是在小區附近藥店買了痔瘡膏外用,可是用了半個月,症狀並沒有減輕,這讓她有點緊張起來。聽好閨蜜推薦,她來到杭州市三醫院肛腸外科看沈忠主任的專家門診。
  • 大便出血,是痔瘡嗎?
    星期一,早晨,年青美貌的姑娘過來就診,說:「大夫,昨天,我吃了麻辣燙後出現排便時疼痛,大便帶血且量多,好可怕」。一聽心裡有就有了底,又是一個早期內痔患者。俗話說「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現實生活中,像這樣因辛辣刺激性食物發病的十分常見。
  • 26歲女子每天放屁30次,確診腸癌晚期!2種屁或是腸癌信號
    小敏(化名)是一名公司白領,今年26歲,最近她的身體出了一些奇怪的症狀,那就是經常放屁、忍不住放屁,每天30多次,尤其是在公司的電梯裡,場面一度讓她非常尷尬。除了放屁外,小敏還經常出現腹痛腹瀉的症狀,父母發現了她的異常後,馬上帶她去醫院就醫。
  • 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癌,教你一個最簡單的鑑別方法
    結直腸癌是發生在結腸和直腸部分的癌症,結腸和直腸統稱大腸,所以結直腸癌也叫大腸癌,結直腸癌對身體有很大的危害,大家都很熟悉的好萊塢演員,《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才43歲,因為結腸癌已經去世了。
  • 國人常患的痔瘡,要不要手術治療?不管怎樣,這4個習慣得先養成
    我國民間有「十人九痔」的說法,這未免有點誇張。不過,我國痔瘡患者實際上不少。研究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痔瘡患病率達到31%左右,而痔瘡佔肛腸疾病的比例高達87.25%。由於痔瘡沒有說「偏好」特定人群,但按照這兩個比例來看,我國恐怕很多人都受痔瘡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