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化無常為永恆

2020-10-09 歡樂分裂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爾曼·黑塞被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個騎士」,創作於1928年到1930年的《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是他創作中期的代表作,既兼有其早中期浪漫主義風格與探求內心自我認同的奮進,又不乏開啟晚期致力於窮極追索精神理想主義之序幕,是他整個創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交替期作品,也是黑塞本人最愛之一。書名原為《歌爾德蒙走向慈母之路》,可見黑塞初始就打算以歌爾德蒙為主要視角,在原著和電影改編中,納爾齊斯的敘事成分都明顯偏少也合情合理。

黑塞的原著委實很難被影像化,大量深沉的思辨與內心無窮的自我追問辯駁,若代之以密集臺詞交鋒,對觀眾而言勢必冗餘無味。電影在保留原著整體故事輪廓的同時,以更顯性外化、更戲劇化的方式來呈現情節的曲折與悲歡的跌宕,演繹方式也偏於現代化,輔之以契合原著中具有懷鄉氣息的美麗田園風光與若有若無的同性曖昧情愫,較好糅合了還原原著精神與觀賞可看性的訴求。

故事起始於中世紀德國一座名為瑪利亞布隆的修道院中,兩名引為彼此知己的年輕修道士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在共同渡過難忘的少年歲月後,走上各自選擇的人生道路——納爾齊斯在遠離塵囂的靜寂中苦修冥想、體悟永恆,最後成為修道院院長;歌爾德蒙則在滾滾紅塵中孜孜以求尋母,見證人間哀喜生死;直至多年後重逢,他們最終在對方身上發現永恆的存在。

原著採用古典手法的線性敘述,也刻意模糊明確的時間節點,即他們何時分別,何時再聚首,以具有超越時空的意義來呈現精神世界的深邃氣質;電影則對時間線有清晰處理,從兩人初識推進到七年後長成、分別,直至十五年後意外重逢,再以倒敘方式回溯這些年來歌爾德蒙所經歷的一切。影片對原著一部分細節有過整合與更改,如原著中歌爾德蒙大篇幅的風流韻事被刪減到只剩幾個特別典型的,第一次殺流浪漢的經過,麗迪婭/尤利婭姐妹替代了伯爵情婦阿格妮絲的存在(甚至還包括姐妹倆與歌爾德蒙的三角戀被其父當床發現,麗迪婭出於嫉妒而告發歌爾德蒙),父親與歌爾德蒙的關係(母親的死因),歌爾德蒙與納爾齊斯重聚後的再次出走原因,以及最終的死亡方式,雖然對整體結構並無大礙,但對兩人的性格成因和相對關係都有影響。當然,這些整改對劇情的緊湊度來講是有貢獻的,原著中的大量過場人物是歌爾德蒙生命中的流星,選取幾位作為生命裡程碑亦可反映他在漫遊途中的經歷;並在儘量保留事件的前提下,將繁雜信息勻給緊要人物。

從原著角度看,結尾的改編是最大敗筆——心懷怨懟嫉恨的神父不僅在歌爾德蒙幼時便對他極為嚴苛,多年後依然與之處處作對,更對歌爾德蒙嘔心瀝血創作的祭壇施以毒手,凸顯世人對這位孤寂漫遊者的無法理解,也更顯出納爾齊斯對歌爾德蒙從心靈深處的讚賞與傾慕。另一敗筆是關於歌爾德蒙的父親,影片決意將之塑造成殺害母親的兇手,若從歌爾德蒙身上洋溢的「母系」精神著手,可理解為與「父系」的對峙,但深究黑塞原作,所謂「母系」(感覺敏銳,富於幻想,情感充沛熱烈)與「父系」(崇尚理智,克制欲望,追求精神的純粹)更多源於性靈與氣質,過於具象坐實,顯得流於平庸。

影片對於歌爾德蒙尋母之路的描摹完成度較高,從聖母像上的乳房到世俗女子的胸部,從接受一個吉普賽姑娘性啟蒙肇始,從鄉間村婦的懷抱到大家閨秀的耳光,他在世間每一個女人身上都急切地搜尋著「母親」的存在,想把這人間所有的痛苦與懷念都投射於某張臉,這張臉他永遠無法看清——即使父親瀕死時惡毒地說「你長得太像她了」。 歌爾德蒙跋涉千山萬水,除了在官能享樂中想像母親作為人類之母的存在,也幸運地將尋找母親的執念付諸於雕刻。瘟疫期間有兩個橋段拍得甚好:酒池肉林的末日狂歡氣氛中,他恍惚的意識仿佛被吸附到離天國或地獄只剩一步之遙;追尋母親附身符的下落。在歷經人間地獄一季之後,他終於找到讓母親「復活」的方式,洞見到「在人生愚人遊戲和死之舞中,遺留下來長存不衰的一件東西:藝術品。」唯有藝術才能鐫刻住人類易逝脆弱的情感,才能化無常為永恆,歌爾德蒙把對母親的思念、對所有女性的愛戀與悔恨、對人世的冷暖生死,全部投進雕像創作,從而實現藝術的綿延與精神的不朽,通過作品,他不僅「找到」了母親,更實現了自我。

影片將歌爾德蒙的聖母成像改為祭壇群像(暗指他所遊歷的悲苦人間在藝術形式上提升至悲憫聖潔),以及尤利婭為歌爾德蒙畫的人像神似耶穌躺在聖母懷中(暗喻他回歸世俗與宗教上的兩重意義),這兩處改動也屬妙筆,不僅貼合主題,也將之前的多處細節線頭捏在一起。

縱觀兩個少年的成長之路,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兩人代表了藝術和美的雙面意義,更是黑塞本人最直接的藝術觀——「藝術是父姓世界和母性世界的結合體,是精神和血肉的結合體。」藉由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作為生活/藝術的一體兩面,分別指代理性/抽象/隱遁/道德與感性/聲色/放縱/熱情,他們選擇的道路表象上南轅北轍,實則殊途同歸,因此彼此能成為對方的引路人和心靈皈依,這個概念與另一部作品《德米安》有相似處,也散落於其他作品。他們之間的羈絆超越凡俗模式,是人類理智與情感的互相融合與互為補養,也是每一個個體自我矛盾的調和之道——我們既需要神的啟迪和知識的力量,也需要愛與美的澆灌;因此,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互為鏡像,照見彼此的光輝,也目睹對方的缺憾,歌爾德蒙臨終前問納爾齊斯:「你沒有母親?人沒有母親就不能愛,沒有母親就不能死啊。」「母親」使歌爾德蒙從生活和自然中汲取力量成為藝術家,也使納爾齊斯藉助雕像從對生命無常的恐懼中解放出來,當他孤身一人漫步於當年他倆嬉鬧的小徑,想到歌爾德蒙對他說:「你要快樂」,於是他微笑了。

首發於【看電影看到死】

相關焦點

  •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這是一部長篇小說的名字,作者是德國作家赫爾曼·黑賽,故事發生在中世紀的德國。然而對我來說,這本書,這其中的兩個人物的命運,卻和我生命中一段重要經歷相關。一提起這兩個名字,我立刻想到我和我的大學同學西蒙,還有我當時的女友,及那段如夢似幻的大學生活。
  •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2020高清未刪減版百度雲資源
    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語言: 德語上映日期: 2020-01-02(德國)片長: 110分鐘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的劇情簡介 · · · · · ·  年輕的戈德蒙德(詹尼斯·尼沃納)由他的父親派去馬裡亞布龍修道院學習,並會見了虔誠的n修道院學生納西蘇斯(薩賓·坦布雷亞)。
  •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可你打算怎麼死呢,納爾齊斯,你沒有母親
    首先想說,黑塞的《納爾齊斯和歌爾德蒙》超級適合改編為電影!之前甚至想過,自己動手改編這部小說。終於,德國電影發現了這個秘密!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從小說來看,一個活在天堂,一個彌留人世。故事極好,結局直擊人心,被看穿了。
  •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納爾騎士與格爾蒙德
    黑塞一定是我的靈魂家族,有了你我就還能相信靈魂整合的那一天,相信那豐盛的完美,相信我的納爾齊斯會遇見我的歌爾德蒙//我的黑塞居然也有被拍成電視劇的一天,天啊。。。興奮又不敢想像怎樣才能表現出黑塞那詩一般的精神追求 沒看過原著的情況下來看了這部電影,納爾齊斯和歌爾德蒙之間那種soulmate的感覺處理得挺驚豔,既呈現出了兩個人相互互補的極端人格,也並非是簡單的二元對立,理性思辨和浪漫主義都有了。 電影的古典主義色彩是另一個驚豔點,人物的情慾、痛苦、掙扎等等細節都很有中世紀油畫的代入感。 這周原著安排~
  •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片場訪談 – 30年代的《權力的遊戲》
    193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爾曼黑塞發表了《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這部小說此後被譯成超過30種文字,累計賣出兩百五十萬冊並被列入了課本。盧佐維斯基就是要將這部名著用大投資大製作搬上銀幕。「我們要還原一幅原汁原味的中世紀歷史畫卷,但不是那種「廉價的中世紀」盧佐維斯基這樣說。同時,他還以黑塞這部世界名著為原本寫出了劇本(另一位編劇是羅伯特*苟爾德)。
  •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你酣睡在母懷,我清醒於荒野
    先看的電影才去補的原著,可能跟一些原著黨的感受不太一樣,個人感覺作為一部獨立的電影來看的話,這部《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納爾齊斯和歌爾德蒙兩個少年分別作為理性派和感性派的代表,也分別對應了嚴謹禁慾的父系思維和浪漫自由的母系思維。這樣兩個在性格和思想上都各自極端的人,看上去永遠都不會有相交的可能,卻在人生種種奇妙的際遇中各自成長,最終成為了彼此懂得、彼此成全的知己好友。這樣的衝突感很奇妙,也足夠引人入勝。
  •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我們的目標不是相互說服,而是相互認識、看出和尊重對方的本來面目,也即自身的反面和補充。
    納爾齊斯成了院長,並將在修道院度過終生。歌爾得蒙認為那是他的天職,他從書本攝取世界上所有的智慧,並裝在頭腦裡。而他卻回應說:"我一輩子都躲在書本後面,大膽地走出去、犯錯並付出代價,難道不比在修道院裡過著受庇護的完美生活要勇敢得多嗎?這裡是個時間停滯不前的地方,是個只能將所有愛獻給上帝的地方。從修道院的觀點看,我的生活是正確的,但卻是缺少愛的人生,這是我最缺乏的東西。
  •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記錄下電影版的劇情,跟黑塞原著還是不太一樣
    趁我還記得,來記錄下《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電影版的劇情,感覺跟黑塞的原著還是不太一樣。首先是小時候,N是修道院的一名虔誠小學徒,G被他爸送到修道院,說他是蕩婦的兒子,不想看到他。N和G相遇,一個沉穩一個跳脫,兩人互相幫助,一起成長。G分享了他們倆的秘密基地。然後七年後,長成少年的兩個人更是經常在一起,產生了一絲愛的萌芽?
  •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一顆(甜過原著的)十全大虐丸
    年輕的納爾齊斯在賽跑後被歌爾德蒙壓在身下,他看著對方的眼睛著迷地笑,隨即被動機不明地掌摑了。歌爾德蒙死的時候,他最愛和最愛他的人在身邊,而納爾齊斯受到的詛咒是「不能愛,也不能死」……納愛得太用力,他的出口是那麼小而情感是那麼烈,滿心只擠出一杯愛在一個人身上。他甚至不能戀戀不忘,不能痴纏於俗世友誼,因為他有自己的職責。屬於納的愛的詞彙都是痛感維繫的,十九章最後的「痛苦萬分」還有告白之吻的「心如刀割」都不是巧合,他在愛裡也是個苦修士。
  • 網盤影視資源今日推薦:《美式謀殺:隔壁鄰家》、《關於愛》、《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資源在本頁)
    網盤連結:https://pan.baidu.com/s/1Ob8B_T4qEYc2wwq-VO091g提取碼:qlbu‍《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譯  名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片  名 Narziss und Goldmund◎年  代 2020◎產  地 德國◎類  別 劇情◎語  言 德語◎上映日期 2020-01
  • Week 6 / Weak 6 - 告別沉溺 ·「身體裡住著歌爾德蒙」
    身體裡住著歌爾德蒙 作為垃圾的半張廢紙,努力地沉溺在一場自編自導的化蝶劇目中,動情地說著愛人至死不渝的臺詞,到頭來為的不過是成全一己私念。 但因為是心甘情願的沉溺,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說過,即使死亡也無須被拯救。 畢竟年少時總有大把時光和過盛的情感,若不用來大肆揮霍與浪費,多可惜。
  •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友情和永恆的意義。
  •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2020再次被經典照亮
    最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可以超越歷史背景和地理種族的,它們表現的是人類對永恆問題的深刻思考,正如這部片子所要表達的一樣。片子本身的藝術價值也很高,很多拍攝角度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經典油畫的光線與構圖,再加上布景與情節,讓這部2020年的電影散發出濃濃的古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