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明朝人。字汝忠,號射陽山人。他在民間傳說、話本、戲劇的基礎上,創作了舉世矚目的神話小說《西遊記》。這是中國古代小說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充滿奇情幻想。
本書主要描述了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和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等故事,讚揚了以孫悟空為主的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由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一起保護唐僧取經等三大部分組成。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功成圓滿,終成正果。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王入冥」等幾個小故事,交代取經緣起,起著過渡和銜接作用。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經」,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難」,各個小故事既相對獨立又前後呼應,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1.孫悟空大鬧天宮;2.三打白骨精;3.車遲國鬥法;4.女兒國遇難;5.真假美猴王;6.智取紅孩兒;7.三調芭蕉扇;8.火燒盤絲洞;9.天竺國招親;10.靈山取真經。
諷刺批判現實社會的黑暗,歌頌孫悟空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不畏強權,樂觀頑強的精神。同時也告訴人們必須經歷艱難,才能最終獲得幸福與成功。
1.善於說故事,情節扣人心弦,引人人勝,可讀性強;
2.善於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孫悟空、豬八戒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3.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和豐富奇特的誇張。
1.孫悟空
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縮的金箍棒,能夠72變,一個筋鬥十萬八千公裡。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煉了49天,反到煉出一雙火眼金睛,能識破一切妖魔鬼怪。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為「鬥戰勝佛」。
典型情節——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車遲國鬥法、女兒國遇難、真假美猴王、智取紅孩兒、三調芭蕉扇。
性格特徵——桀驁不馴、敢作敢當、勇敢機智、愛憎分明、幽默。
分析孫悟空的形象:在「大鬧天宮」中,孫悟空身上表現出一種追求自由、勇於反抗、敢作敢為的戰鬥精神;在「西天取經」中,孫悟空身上雙表現出一種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積極進取、永不妥協的理想主義精神。
2.豬八戒
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帥,因醉酒調戲嫦娥,被貶下凡,長成一副長嘴大耳、呆頭呆腦的形象。一方面他好吃懶做,見識短淺,一遇困難就嚷著要散夥,愛佔小便宜,耍小聰明,貪戀女色,常因此出醜,成為惹人發笑的喜劇形象。另一方面,他也還不失忠勇和善良。在與妖魔鬥爭中,他總是揮舞釘耙,勇猛戰鬥,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知錯就改,還算淳樸憨厚,自有可愛之處。最後被封為「淨壇使者」。
典型情節——調戲嫦娥、三打白骨精、四聖試禪心。
性格特徵——好吃懶做、見識短淺、搬弄是非、耍小聰明、說謊、愛佔小便宜、貪戀女色;忠勇善良、淳樸憨厚。
3.唐僧
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痴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最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經典情節——三打白骨精、四聖試禪心。
性格特徵——崇信佛法、嚴守戒律、目標明確、立場堅定、勇往直前、精神堅不可摧;但有時賢愚不分、好壞不辨。
4.沙和尚
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後被封為「金身羅漢」。
1.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表現了孫悟空剛烈、直率的品行)、真假美猴王(表現了孫悟空忠心和為真理而戰)
2.豬八戒:高老莊(表現了豬八戒的好色、貪婪)、大戰黃風怪(表現了豬八戒的懦弱、利己)
3.唐僧:三打白骨精(表現了唐僧的不辨忠奸)、最終成佛(表現了唐僧的堅韌和不屈)
4.沙和尚:三打白骨精(表現了沙和尚的忠心)、最終成佛(表現了沙和尚的堅韌)
《西遊記》主要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掃除障礙,到西天取回真經的故事。它是中國古代小說史上最傑出的一部長篇神魔小說。
作者吳承恩,號射陽居士 ,《西遊記》是吳承恩中年時期寫成初稿,後來經過潤飾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積累下來並在民間流傳的有關唐僧取經的文學作品和故事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造,並且把原來的以唐僧取經為主的故事,改為孫悟空為主的戰天鬥地史。
孫悟空是全書中最光輝的形象。「大鬧天宮」突出他熱愛自由、勇於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經」表現他見惡必除、除惡必盡的精神。孫悟空大鬧天宮失敗後,經過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鎮壓,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個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個頭戴緊箍,身穿虎皮裙專為人間解除魔難的英雄。在重重困難之前頑強不屈,隨機應變,就是鎮魔者孫悟空的主要特徵。《西遊記》描寫的幻想世界和神話人物,大都有現實生活作基礎,同時在神奇的形態下體現了作家與人民的某些美好願望。八十一難、七十二變、各種神魔的本領都充滿幻想色彩。
《西遊記》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峻的批判藝術地結合起來,使不少章回妙趣橫生,完滿地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鮮明愛憎。九九八十一難所包含的 故事也都通過僧徒、神佛、妖魔間的錯綜關係表現出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這無數充滿鬥爭的幻想情節中,意味深長地寄寓了廣大人民反抗惡勢力,要求戰勝自然、困難的樂觀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社會現實。
唐三藏等把佛經送還大唐首都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八戒受封淨壇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羅漢,白龍馬加升為八部天龍,各歸本位,共享極樂。
在結構上,《西遊記》由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經三大部分組成。前七回為「大鬧天宮」。第八回至第十二回為「唐僧出世」,「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 「唐王八冥」等幾個小故事,交代取經緣起,起著過渡和銜接作用。最後八十回為"西天取經」,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難」,各個小故事既相對獨立又前後呼應,由於它們的主人公都是孫悟空,所以又被緊緊地串聯起來,給人以完整連貫的印象。取經本向是宗教活動,但作者讚頌了唐僧師徒為了取真經,百折不回堅持鬥爭的精神,最後得成正果,是個富有寓意的故事。特殊的是作品寫孫悟空取經前的經歷和他在取經過程中與某些妖魔的鬥爭,通過神話的形式表現了豐富的社會內容,曲折地反映出現實的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