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甄嬛傳》這部劇完全可以改個名字叫《雍正皇帝的疑心病》。
因為無論沈眉莊、年羹堯、隆科多、果親王,以及女主角甄嬛,所有的悲劇都是因雍正皇帝的疑心和猜忌而引起,是他的處處懷疑帶動了整個劇情的走向。
像他們這類人,天生自帶「質疑屬性」(質疑型人格),在他們的眼裡,如果事情沒有經過驗證,無論是誰說的,都不足以相信。所以他很難去信任一個人,除了他自己。
陳建斌飾演的雍正皇帝
本片文章僅以影視劇《甄嬛傳》中的雍正皇帝作為人物藍本,並非分析史實。
與其說質疑型人格喜歡疑神疑鬼,不如說他們害怕一件事物的不確定性。比如在「大橘貓」雍正皇帝查明「嬛嬛」和「果子狸」是否真的有一腿之前,他是不確定的,這個不確定就會讓他很難受,他是一定會想各種辦法查清真相的,直到確定甄嬛與果親王真正的關係。
所以質疑型的人,他們所有行為背後的動機都來源於:讓一件不確定的事情變得確定。
例如薛丁格的貓,在質疑型人的眼裡,是一定會被斃掉的。
我有一個朋友也屬於質疑型人格,他對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充滿牴觸心理,因為他認為地球上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交通事故,保不準下一秒輪到自己,這是非常不確定的。除非能有一個權威者通過嚴格的計算得出結果,告訴他哪一條路用什麼交通工具能百分之百安全,或者百分之百不安全。(當然這是非常誇張的案例,大部分質疑型的人不至於到這個地步。)
當然質疑並非都是壞事,有的時候質疑用得恰當,不僅能夠未雨綢繆,還能給人一種辦事謹慎妥帖的印象。
比如一家公司的老闆,如果是一個異想天開型的人,那麼他的助理最好是一個質疑型的人。因為雖然這些老闆擅長制定目標和做決策,但是有的時候因為過於理想化,而忽略了許多坑。這個時候,作為質疑型的助理就要上場了,他們擅長尋找通往成功路上的絆腳石,並幫助老闆避免這些不必要的問題,能夠把損失降到最低。
我在廈門的某某讀書會就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位質疑型的朋友,他是某公司的總裁助理,同時他的眼光非常獨到,總能夠看透事情背後的邏輯和真相,然後幫助他的老闆做分析和判斷。
對質疑型的人而言,「靠譜」二字非常重要,同時他們也希望自己是非常靠譜的人。
所以質疑型的朋友,大多都是非常有責任心的人。如果你跟質疑型的朋友一起出去旅遊,你可以完全放心地交給他做攻略,他會把每一天的行程、每一頓飯、甚至每一晚你睡在哪一間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
如果你的孩子或者你的另一半是質疑型,該怎麼處理與他/她的關係呢?
一、百分百相信=忠誠。如果你家小孩是屬於質疑型的小朋友,那麼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到說話算話,否則你從此再難以獲得他的信任。情侶也一樣,如果男朋友是質疑型,他信任你的時候,就會對你死心塌地的好,也會百分之百地信任你,哪怕你做了壞事,他也認為一定是事出有因;一旦不信任你的時候,你做什麼都無法挽回。
二、請理解「質疑」是他們的天性。如果在誠信方面,你覺得你一直都做得很好,但是你發現他還是不那麼信任你,你也別灰心,因為你要理解他們的天性就是如此,習慣去對任何事物作質疑,即便是他的親朋好友,也無一例外。只是說明時間未到,你還沒能夠獲得他的忠誠(完全信任)。
三、打擊自信。質疑型的人很擅長發現問題,特別是擅長放大負面的信息,有的人就會覺得:這個人怎麼總是打擊我的自信心。其實這是因為他們習慣性質疑的緣故。
四、投射作用:我是這麼想的,所以你也一定是這麼想的。這是質疑型的朋友最常用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所以與質疑型的人相處在一起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很喜歡揣測各種問題,包括揣測你是怎麼想的,你為什麼會這麼想。——因為他不確定,然後你又不告訴他,結果產生了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