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眼中的現當代中國文藝

2021-01-18 法治周末

1月9日上午,當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梁曉聲出現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北京圖書訂貨會的第一活動區,活動現場頓時一座難求。

梁曉聲此次出席的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舉辦的《文藝的距離》新書首發式。在這本書中,他以作家、思想者、學者等多維視角談論和分析了中國現當代不同歷史時期的文藝狀況和社會生態,直面社會現實,反思文化傳統,思想直指人心。

活動中,梁曉聲老師以「中國各時期文藝印象」為主題,與讀者分享了他幾十年來欣賞文藝作品和進行文藝創作的心得體會。

梁曉聲回憶,在自己囊中羞澀的少年時代,一角錢買的鹹菜要供全家吃上一天。但就是在艱苦的生活中,人們還是對文藝有著強烈的嚮往。他舉例說,一些人喜歡吹笛子,但因為沒錢買,只能自己做。他們「把大蔥撥開,去除最薄的那一層,再一點點地刮。等把蔥皮刮成了一層幾乎透明的薄膜,就可以貼到笛身上了」。

在梁曉聲看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一個新的時代在中國徐徐展開,人們能夠選擇的文藝作品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不同國家文藝的距離也在慢慢縮小。

他認為,當下人們似乎越來越追求視聽感官的滿足,而疏遠了與深刻的文藝作品之間的距離。而要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文藝工作者必須抓住當前時代人們最本質的心理需求,人們在欣賞文藝作品的過程中也不能僅僅看到它們的娛樂性,更要看到其藝術性和思想性。

梁曉聲作為中國文壇的常青樹,從《雪城》《年輪》《今夜有暴風雪》等一系列知青小說,到《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鬱悶的中國人》《真歷史在民間》等關注社會民生熱點的雜文,再到2019年剛剛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現實題材長篇小說《人世間》,為平民代言、為時代發聲,始終是他作品的主線。

據悉,本次圖書訂貨會,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還推出了梁曉聲《政協委員》《黃卡》《紅暈》《繆斯之子》四本經典小說的再版。

(尹麗 文/圖)

責編:馬蓉蓉

相關焦點

  • 《梁曉聲童話》第二輯發布!梁曉聲:兒童文學不應只是快樂故事
    第33屆北京圖書訂貨會期間,山東教育出版社在北京舉行了著名作家、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梁曉聲的《梁曉聲童話》(第二輯)新書發布暨作品研討會。《梁曉聲童話》第二輯包括《在動車上》《小「恐龍」救媽媽》《蕾蕾和姍姍》《南南與楠楠》《桂花與老黃》五冊。在研討會上,梁曉聲為兒童閱讀「打Call」。他認為,童年階段的閱讀能在孩子心頭鑄就善性本能,在腳下打好原則基石,孩子在「看閒書」的過程中收穫了愛與善良。
  • 預告|中國現當代女作家作品賞析分享·見證丁玲的起伏人生
    預告|中國現當代女作家作品賞析分享·見證丁玲的起伏人生 2020-10-19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梁曉聲追問中國缺陷:做不到無動於衷 難以寫好
    《中國人,你缺了什麼》,梁曉聲著,中華書局2013年4月第一版,36.00元日前,梁曉聲思想隨筆集《中國人,你缺了什麼》由中華書局出版,收錄了梁曉聲1993到2013年二十年間思想隨筆作者在書中追問中國,思考社會,其平民立場和人文情懷貫穿始終。「我關注底層,因為我就出身於底層」相比於時代,梁曉聲更關注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文化知識分子通過人的命運來詮釋人和時代運動的關係,這一點和政治家、軍事家們是不一樣的。我在電視上看過一個戰爭片,一個軍事家在指揮戰爭的時候說,『我們要準備做出五萬人的犧牲』。
  • 回溯中國素描藝術百餘年發展歷程 「中國素描——現當代著名美術家...
    原標題:回溯中國素描藝術百餘年發展歷程 「中國素描——現當代著名美術家作品邀請展」(第一回)開展「中國素描——現當代著名美術家作品邀請展」(第一回)11月19日起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展期至2021年1月30日。據介紹,本次展覽系迄今為止國內首次系統回溯中國素描藝術百餘年發展歷程。
  • 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書房是奢侈的
    掃描二維碼,觀看梁曉聲的「私家書房」視頻。南都訊 記者黃茜 「學院派埋首故紙堆,創作者面對的是生活。」梁曉聲說。他穿一件紅底黑格襯衫,端坐鏡頭前,目光如炬,談吐擲地有聲。梁曉聲感慨,小說具有無與倫比的人格影響力。「它既然影響過我,我也希望寫出這樣的作品影響別人。」  訪談南都:您家十分特別。我們此前想像作家的書房裡的書都是積篋盈筐的,沒想到您的書房就是這樣一個書櫥。梁曉聲:我是一個沒有書房的人。從來就沒有過所謂的書房。在我們小時候,普遍的城市居民的家居面積都非常小,一般家居在30平米就算很大了。
  • 第十屆茅獎得主梁曉聲最新散文集《那些歲月……》
    今年,作家梁曉聲的《人世間》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 梁曉聲,當代著名作家、學者。現任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 梁曉聲:用行動溫暖社會
    「讀懂了梁曉聲的作品,就能讀懂他這個人。」一位媒體同行得知記者要採訪梁曉聲,說了這句話。 梁曉聲的作品,處處體現著人文意識、平民本色、悲憫情懷和社會責任。慢慢品讀,猶如跟一位朋友談心,他告訴你自己的閱歷、愛憎、情感,真實而坦誠。對話梁曉聲,更覺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他像一棵大樹,紮根於最樸實的土壤裡,吮吸著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乳汁。
  • 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我欠社會很多文學的債
    20世紀80年代初,梁曉聲發表《這是一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成為中國知青文學的代表作家。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梁曉聲轉向為平民代言,回城知青、下崗工人、進城農民、莘莘學子等都成為他關注的對象,這在他的《返城年代》《年輪》《知青》等虛構寫作和《中國社會階層分析》《鬱悶的中國人》等非虛構寫作中都有體現。
  • 72歲梁曉聲:漂泊半生、背井離鄉,這是我和我的命
    中國當代作家王蒙認為:「《今夜有暴風雪》寫出了知青的命運、悲喜、熱情與血淚。它的一個極大的功績就在於它為這些知青樹了一塊碑。」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梁曉聲寫過一篇文章,叫《掃描中國女性》,在文章中,他寫了這樣一段話:
  • 梁曉聲長篇小說《人世間》有聲版首播發布儀式在京舉行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 李虹靜)「我想將從前的事講給年輕人聽,讓他們知道從前的中國是什麼樣子,對他們將來的人生有所幫助。」著名作家梁曉聲近日在長篇小說《人世間》有聲版首播發布儀式暨讀者見面會上這樣說。
  • 【關注惠民書市】梁曉聲攜《人世間》在惠民書市舉行讀者見面會
    梁曉聲回答讀者的問題。記者 王棋 攝  長城網10月26日訊(記者 王棋)10月26日下午,著名作家梁曉聲攜長篇小說《人世間》在河北2018惠民書市現場舉行讀者見面會。  據了解,《人世間》(三卷本)是梁曉聲的最新長篇小說。全書一百一十五萬字,歷經數年創作完成。作品以北方省會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寫到改革開放後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描寫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藝術而雄辯地展現了平民百姓嚮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會發展的歷史進步,堪稱一部「五十年中國百姓生活史」。
  • 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家梁曉聲,為何主張讀閒書?
    近日,作家梁曉聲在北京如是說道。不久前,他剛剛獲得茅盾文學獎。這次現身北京,他依然穿了一身運動裝,頭髮灰白,說話時還是帶著那句口頭禪「親愛的同志」或「親愛的讀者」,將閱讀、創作新書的體會娓娓道來。談《聊齋》:最不喜歡《畫皮》《狐鬼啟示錄:梁曉聲說<聊齋>》是梁曉聲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這跟他的一個心結有關。
  • 回溯中國素描百年曆程 120餘位現當代美術家精品國博展出
    光明網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 李政葳)「中國素描——現當代著名美術家作品邀請展」(第一回)於11月19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展期至2021年1月30日。
  • 夜讀|梁曉聲:「侍弄」心靈的花園
    今晚和大家分享作家梁曉聲的文章《心靈的花園》。誰不希望擁有一個小小花園?哪怕是一丈之地呢!若有,當代人定會以木柵圍起。那木柵,我想也定會以各人的條件和意願,擺弄得儘可能的美觀。然後在春季撒下花種,或者移栽花秧。於是,企盼著自己喜愛的花兒,日日的生長、吐蕾,在夏季裡散紫翻紅開成一片。雖在秋季裡凋零卻並不憂傷。
  • 梁曉聲20年間隨筆結集出版:我是兩支筆在寫作
    梁曉聲20年間隨筆結集出版:我是兩支筆在寫作   著名作家梁曉聲思想隨筆精選《中國人,你缺了什麼》日前由中華書局出版。據出版方介紹,該書收錄梁曉聲1993年到2013年二十年間隨筆43篇,其中《當「交管」撞上「人文」 》等新作是首次結集出版。
  • 華為閱讀 DIGIX讀書會行至廣州 聽梁曉聲漫談書籍與人的關係
    12月20日下午15點,華為閱讀 DIGIX讀書會來到廣州,邀請知名作家梁曉聲一起再度走進閱讀。本次讀書會以「曉聲長談,感悟人生」為主題,梁曉聲現場就書籍與人的關係這一話題深入剖析了閱讀的意義。梁曉聲是中國文壇的常青樹,他開拓了知青文學創作的先河,著有《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人間煙火》、《雪神》、《慈母情深》和《看自行車的女人》等經典代表作,2019年更憑長篇小說《人世間》斬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數十年來,梁曉聲筆耕不輟,立足自身,直擊內心,書寫了那個特殊年代裡知青們青春無悔的熱血激情,更彰顯了對人性、時代和社會的深入洞察和深刻思考。
  • 梁曉聲:傷痕文學的代表之一,尤其《今夜有暴風雪》無不令人動容
    無論是如《年輪》、《雪城》以及《今夜有暴風雪》,這些揭示知青題材的「傷痕文學」,抑或者是《浮城》以及《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等現實題材的文學作品,這些在作家梁曉聲的筆下,都成為一種永恆不變的對人性之「真善美」的關懷和堅守。
  • 簡談現當代文學代表人物及作品
    一、現當代文學的含義 中國現當代文學源於五四運動,它的產生它的發生和發展與近、現代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休戚相關。包括詩歌、小說、戲劇、散文、影視等文學藝術樣式的理論批評和研究等,包括流派和作家作品和文學風格。
  • 3月文藝聯合書單|從催眠的世界中不斷醒來
    《鏖戰》李雲主編,安徽文藝出版社這部抗「疫」主題詩集薈萃了吉狄馬加、王久辛、梁平、車延高、李少君等當代中國百位詩人的原創作品,通過文字、音頻和配樂詩朗誦等融媒體立體出版的形式,謳歌了一線醫護人員、科研人員無私奉獻、英勇奮戰,社會各界萬眾一心的精神風貌。
  • 讀出翰墨飄香好日子 ——梁曉聲《讀書是最對得起付出的一件事》有感
    在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看來,讀書,既需要個人潛心於書香,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還需要全社會用春風化雨般的悉心培植,讓讀書觀念入腦入心,最終助益全民閱讀邁上正軌、走向高雅。兒時由於家貧,梁曉聲常買不起書,就和同伴們一起「湊份子」。後來,他便大著膽子問母親要錢買書。一次到紗廠,在陰暗而塵絮飛揚的角落,佝僂著腰正在勞作的母親,聽說兒子想問她要錢買書,不僅不惱,還當眾誇讚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