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我欠社會很多文學的債

2021-01-07 大河網

  中新社北京8月21日電 題: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我欠社會很多文學的債

  中新社記者 高凱

  「事實上,作為一名作家,我覺得自己欠下社會很多文學的債。」21日,剛剛以最高票數獲得茅盾文學獎的梁曉聲現身此間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對於自身的文學創作,這位與新中國同齡的作家言語質樸而深沉。

  20世紀80年代初,梁曉聲發表《這是一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成為中國知青文學的代表作家。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梁曉聲轉向為平民代言,回城知青、下崗工人、進城農民、莘莘學子等都成為他關注的對象,這在他的《返城年代》《年輪》《知青》等虛構寫作和《中國社會階層分析》《鬱悶的中國人》等非虛構寫作中都有體現。

  「不論哪個時代,哪個社會,文學的關懷是永遠不該缺位的,這個關懷應該是對於所有人的。作為一名文學創作者,我自認有這份責任,但是我感到自己有很多應該寫的、想寫的,還沒有寫。」梁曉聲說。

  對於平民視角的梁曉聲而言,馬路上的外賣小哥、送水工人,來到家裡的維修工人,都非常值得去了解、去理解,「我願意和他們聊,想知道他們的想法、目標、心情,但僅僅了解是不夠的,作為一名文學創作者,我有責任寫點兒什麼。」

  於是,談及幾天前榮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人世間》,梁曉聲直言,創作初衷就是「欠下社會很多文學的債」,「我要把這眾多的人寫出來」。

  這部榮膺中國最高榮譽文學獎項的《人世間》,被譽為「五十年中國百姓生活史」,故事的字裡行間,處處承載著梁曉聲關於生活原點的記憶。

  「《人世間》記錄了他們的影像,這些在變遷中的人們,我相信每一扇門後都有一個故事,一個中國故事,我們的社會有太多值得去記錄的。」

  梁曉聲認為,對於作家而言,以35歲為界,應該在其後的創作中將目光轉向「他者」,「我覺得這是一種責任。」

  在《人世間》中,梁曉聲從20世紀70年代寫到改革開放後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描寫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

  梁曉聲表示,希望當代中國青年更多地去了解當代中國,「我們的年輕人很多願意跟隨影視作品穿越回古代,但是談起20年前的中國卻知之甚少,我覺得青年們應該真正了解我們自己的國家。不僅僅是遙遠的曾經和當下的繁榮強大,還有到今天的中國,我們一路走來經歷了什麼,這很重要。」(完)

相關焦點

  • 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書房是奢侈的
    梁曉聲出生於1949年,是新中國的同齡人。他出生於哈爾濱市,初中畢業後參加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在北大荒揮霍了7年青春。因文才卓著,入復旦大學中文系讀書,畢業後分配至北京電影製片廠從事文學編輯工作。他因創作的一系列知青題材的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年輪》等蜚聲文壇,迄今為止,已累積著述上千萬字。今年8月,他以長篇小說《人世間》斬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 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家梁曉聲,為何主張讀閒書?
    「我是一向主張讀閒書的,甚至40歲之後,我讀的閒書比小說多得多。」近日,作家梁曉聲在北京如是說道。不久前,他剛剛獲得茅盾文學獎。這次現身北京,他依然穿了一身運動裝,頭髮灰白,說話時還是帶著那句口頭禪「親愛的同志」或「親愛的讀者」,將閱讀、創作新書的體會娓娓道來。
  • 東海籍作家獲茅盾文學獎!
    >連雲港唯一擁有廣電級演播室的自媒體直播平臺新聞.推廣.活動.直播.外賣.小程序.營銷熱線:  16605187298(微信號)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今天公布了本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分別是:《人世間》(梁曉聲)、《牽風記》(徐懷中)、《北上》(徐則臣)、《主角》(陳彥)和《應物兄》(李洱)。
  • 《梁曉聲童話》第二輯發布!梁曉聲:兒童文學不應只是快樂故事
    第33屆北京圖書訂貨會期間,山東教育出版社在北京舉行了著名作家、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梁曉聲的《梁曉聲童話》(第二輯)新書發布暨作品研討會。很多參與研討的專家都表示,兒童讀物關乎到孩子的成長,關乎到國家的未來和前途。《梁曉聲童話》在童真有趣的故事中傳達著思辨和哲理,傳達著一位堅守嚴肅文學創作50餘年的長者,對兒童成長的深切關懷和對當下兒童文學創作生態健康發展的願景。
  •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莫言稱讚不已,高曉松看後落淚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莫言稱讚不已,高曉松看後落淚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在影視領域的發展也沒耽誤麥家在文學領域大展拳腳。他在零八年時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可以說是目前華語文學界最受認可和最具有權威的獎項,作品還被翻譯成了三十多種語言。這大概就是所謂,別人的人生。這位「洋氣」加身的作家,並沒有選擇在前途一片光明時量產作品,大步進軍國際市場了,而是反其道而行。
  •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愛與和解的10句話,擊中人性
    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先生新作《人生海海》:愛與和解的十句話,直擊人性愛被我恨死了,葬在大海裡。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生活是如此令人絕望,但人們興高採烈地活著。在文學領域,麥家於2008年時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其代表作《解密》則被收選入「企鵝經典」文庫。《人生海海》圍繞著一個身上帶著很多謎團的上校展開,以一個10歲小孩的視角,來敘述故事。
  • 第十屆茅獎得主梁曉聲最新散文集《那些歲月……》
    今年,作家梁曉聲的《人世間》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 梁曉聲,當代著名作家、學者。現任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舉行
    黃坤明、王曉暉、鐵凝、吉狄馬加、李敬澤分別為獲獎作家梁曉聲、徐懷中、徐則臣、陳彥、李洱頒獎。中國作協黨組書記錢小芊主持頒獎典禮,中國作協主席、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委會主任鐵凝致辭,來自各界的代表600餘人參加頒獎典禮。圖為五位獲獎者(從左到右):徐則臣、陳彥、徐懷中、梁曉聲、李洱。
  • 故事開始了:茅盾文學獎得主們如何寫小說開頭
    這裡列舉數位茅盾文學獎得主的小說開頭,看看都有哪些一見而驚的「奇句」。庶幾管中窺豹。陳忠實(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白嘉軒後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難以想像,一部宏大的「史詩」竟然是這樣開頭的。英雄們還未展示其高大的形象,鏡頭就對準了他的下半身。如果是偽君子,只怕就要遮遮掩掩,惱羞成怒。
  • 中國有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有沒有郭沫若文學獎?
    一1981年3月14日,85歲的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步入了人生的最後時光。茅盾先生在病重之際,留下遺囑,捐出25萬元稿費,設立茅盾文學獎,獎勵作家創作優秀的長篇小說。茅盾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歷程裡,創作了大量的長中短篇小說,和散文、戲劇作品。
  • 《塵埃落定》獲茅盾文學獎20周年後再推新版
    人民網北京12月28日電 《塵埃落定》是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出版二十多年來,迄今累計銷量達數百萬冊。在《塵埃落定》榮獲茅盾文學獎20周年之際,這部作品全版權獨家落戶浙江文藝出版社,以全新的面貌和讀者見面。
  •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莫言稱讚,高曉松讚嘆,薇婭5秒賣出3萬冊
    人活一世,總要經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飄散,不留痕跡;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則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麥家《人生海海》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莫言稱讚,高曉松讚嘆,薇婭5秒賣出3萬冊2008年的時候,麥家憑藉《暗算》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眾所周知,這可以說是目前華語文學界最受認可和最具有權威的獎項,他也成為了我國諜戰電視劇的
  •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一句話,讓董卿不禁落淚
    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大家對他的熟知可能都是通過他寫的《解密》、《風聲》、《暗算》,拍成的電視劇的緣故。麥家也被稱作「諜戰小說大神」,並且他的《暗算》獲得了茅盾文學獎。我覺得就是很多人看到腰封上寫的那句非常辛辣的話吸引了很多讀者: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在快節奏的時代,人們總感覺到焦慮與不安,甚至想到死亡,嚴重的患上抑鬱症,壓力最大的成年人更是如此。
  • 茅盾文學獎《人生海海》魅力何在?高曉松看後落淚,莫言讚嘆不已
    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麥家茅盾文學獎得主,果然能挑戰常人不敢落筆之處,解密人性的荒唐與高尚!這是文學大家對看過《人生海海》後,直接說出的對作者麥家的評價。但在影視領域的發展,也沒耽誤麥家在文學領域大展拳腳。他在零八年時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可以說是目前華語文學界最受認可和最具有權威的獎項,作品還被翻譯成了三十多種語言。這大概就是所謂,別人的人生。
  • 梁曉聲眼中的現當代中國文藝
    1月9日上午,當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梁曉聲出現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北京圖書訂貨會的第一活動區,活動現場頓時一座難求。梁曉聲此次出席的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舉辦的《文藝的距離》新書首發式。在這本書中,他以作家、思想者、學者等多維視角談論和分析了中國現當代不同歷史時期的文藝狀況和社會生態,直面社會現實,反思文化傳統,思想直指人心。活動中,梁曉聲老師以「中國各時期文藝印象」為主題,與讀者分享了他幾十年來欣賞文藝作品和進行文藝創作的心得體會。梁曉聲回憶,在自己囊中羞澀的少年時代,一角錢買的鹹菜要供全家吃上一天。
  • 讀出翰墨飄香好日子 ——梁曉聲《讀書是最對得起付出的一件事》有感
    在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看來,讀書,既需要個人潛心於書香,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還需要全社會用春風化雨般的悉心培植,讓讀書觀念入腦入心,最終助益全民閱讀邁上正軌、走向高雅。兒時由於家貧,梁曉聲常買不起書,就和同伴們一起「湊份子」。後來,他便大著膽子問母親要錢買書。一次到紗廠,在陰暗而塵絮飛揚的角落,佝僂著腰正在勞作的母親,聽說兒子想問她要錢買書,不僅不惱,還當眾誇讚了他。
  • 撐起生活的屋頂 梁曉聲談新作《我和我的命》
    梁曉聲□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我風 通訊員 李然元月中旬,本來是全國圖書訂貨會時間。為減少聚集,今年的圖書訂貨會改在線上舉行。著名作家梁曉聲推出最新長篇小說《我和我的命》,並在線上接受媒體群訪。梁曉聲,當代著名作家,知青文學代表人物,曾經擔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輯、編劇,北京語言大學中文系教授,2012年6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獲得全國短篇小說獎,《今夜有暴風雪》獲得全國中篇小說獎,並收入到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經典作品文庫。《雪城》收入到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七十部優秀長篇小說典藏,長篇小說《人世間》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 茅盾——風雨兼程八十五載,從未「茅盾」過一生
    茅盾,出生於浙江桐鄉的一個古老的水鄉烏鎮,距上海僅半天的路程,很容易受到大城市風氣的感染,所以他在創作上就有了這樣一種表現都市的自主願望。並且,19世紀20.30年代,中國正處於一個激烈變動的時代,沿海城市急劇變化,無論是工業商業,還是生活習氣都與以往的傳統農耕社會有了明顯的差別,這就更為他提供了表現內容。
  •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看完忍不住落淚,一生至少讀一次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看完忍不住落淚,一生至少讀一次人生海海是閩南話,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在時隔8年之後的首部長篇之作。
  •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徐則臣:「沒有一種生活會被浪費」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徐則臣:「沒有一種生活會被浪費」金羊網  作者:孫磊  2020-10-17 他將如何敘述他的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