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E:抗凝患者圍手術期過渡抗凝指南執行力度不夠

2021-01-10 生物谷

長期接受抗凝的患者在植入起搏器時圍手術期的管理對醫生而言是相當困難的。尤其是對那些具有中高危動脈血栓栓塞(ATE)風險的患者(如風險>4%每年),如機械性瓣膜置換術後、CHADS2高評分的房顫患者。

無過渡抗凝措施的圍手術期ATE風險,可用發生事件的年風險指數來評估。如,機械性二尖瓣置換術後的患者,其不使用口服抗凝藥物的ATE年風險為17%,也就說7天內發生ATE的風險為0.4%。同樣的,CHADS2評分3分以上的房顫患者,不使用口服抗凝藥物的ATE年風險為5.9%,估計七天內風險為0.16%。上訴估算方法為線性估計,也就是說,沒有考慮圍手術風險上升的可能。但已有數據表明外科手術本身會導致高凝狀態,導致血栓栓塞風險一過性升高。

臨床醫生處理圍手術期血栓栓塞的對策是給中高危患者使用過渡抗凝治療。在過渡方案中,術前3~5天停用口服抗凝藥物,代之以靜脈使用的普通肝素或使用低分子肝素,後者更為常見。術後,患者繼續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知道口服抗凝藥達到治療水平。

多項指南都推薦了這種方案,都建議應在患者的血栓栓塞風險和因手術而升高的出血風險之間做出權衡,都提及機械性瓣膜置換術後尤其是二尖瓣置換術後患者、合併其他危險因素的房顫患者、近期(3個月內)靜脈血栓患者的血栓栓塞風險最高。臨床上最詳細且接受程度最高的指南是ACCP2008年的指南,其中推薦中高危動靜脈血栓患者應使用過渡抗凝。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MARK J. PERRIN,希望通過研究,探討現實醫療工作中,此過渡抗凝治療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被臨床醫生接受、執行。

MARK J. PERRIN等檢視了預先設定的14個月期間內所有接受抗凝治療且行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這些患者根據臨床資料集ACCP2008年指南,分為中高危組和低危組。隨後將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抗凝治療與指南推薦的方案比較,並評估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出血率和血栓栓塞發生率。

研究小組一共回顧了129名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62名(48%)為中高危患者,67名(52%)為低危患者。在中高危組中有47名(76%)接受了圍手術期抗凝治療,僅有25名(40%)術前術後都應用過渡抗凝或未中斷使用華法林。在低危組中,22名(33%)接受了圍手術期抗凝治療。起搏器囊袋血中或圍手術期出血,共有10例(8%)其中4例發生在不恰當地接受了過渡抗凝治療的低危組患者中。圍手術期未發生血栓栓塞事件。

基於這個小規模的研究,MARK J. PERRIN等得出結論,過渡抗凝治療明顯地執行的不夠充分,尤其是術後階段,在中高危組患者中。與此相反,對低危組患者,卻過度適用了過渡抗凝治療並出現了出血併發症。這一結論提示,臨床醫生在植入起搏器時應更多的遵從目前的專家指南,適用過渡抗凝治療。(生物谷Bioon.com)

Anticoagulation Bridging Around Device Surgery: Compliance with Guidelines

MARK J. PERRIN M.B.B.S., Ph.D.1, BRIAN Z. VEZI M.D.1, ANDREW C. HA M.D.2, ARIEH KEREN M.D.1, PABLO B. NERY M.D.1, DAVID H. BIRNIE M.B., Ch.B., M.D.1

Background:Current guidelines recommend bridging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rhythm device surgery with a 「moderate to high risk」 of thromboembolism. Patients at 「low risk」 are advised to stop oral anticoagulation without bridging to the procedure. This study examines real world adherence to accepted guidelines and the clinical sequelae of nonadherence. Methods:We performed a review of all patients undergoing device surgery receiving chronic anticoagulation over a prespecified time period of 14 months.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per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 guidelines as 「moderate/high risk」 or 「low risk」 of thromboembolism. We then compared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anticoagulation to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and assessed the rate of perioperative bleeding and thromboembolism. Results:One hundred and twenty-nin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Sixty-two (48%) were classified as 「moderate/high risk」 and 67 (52%) 「low risk.」 In the 「moderate/high risk」 group 47/62 (76%) received perioperative anticoagulation but only 25/62 (40%) were bridged both pre- and postprocedure or maintained on uninterrupted warfarin. In the 「low risk」 group, 22/67 (33%) received bridging therapy. Device pocket hematoma or perioperative bleeding occurred in 10/129 (8%) with 4/10 receiving inappropriate bridging for a calculated low risk of thromboembolism. There were no perioperative thromboembolisms. Conclusions:Our study identified significant underutilization of bridging, particularly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in patients at 「moderate/high risk」 of thromboembolism. Conversely, bridging was overused in 「low risk」 patients and associated with bleeding complications. Physicians should be urged to follow current expert guidelines in regard to bridging anticoagulation for cardiac rhythm device surgery.

相關焦點

  • TAVI適應證擴大,新型口服抗凝藥地位提升!美國更新心臟瓣膜病指南|...
    另外,在合併房顫的瓣膜性心臟病患者中,新型口服抗凝藥的地位有所提升。新指南指出,對於合併房顫的瓣膜性心臟病(風溼性二尖瓣狹窄除外)患者或植入生物瓣3個月以上的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藥可作為華法林的有效替代抗凝藥物(Ⅰ,A類推薦)。新指南強調,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最佳幹預時機,要根據瓣膜病變嚴重程度、不同治療方法的安全性和長期有效性進行選擇。
  • 房顫如何抗凝——心血管內科二病區
    為了降低房顫致卒中的發生和復發,國內外指南均推薦對此類患者進行抗凝治療。但並不是所有的房顫患者都需要抗凝治療,這裡就和大家談談如何區分需要抗凝和暫時不需要抗凝的房顫患者。  一般來說,房顫可以分為瓣膜性房顫和和非瓣膜性房顫,前者為做過瓣膜置換手術等,必須接受抗凝治療,且抗凝藥物必須選擇華法林。
  • Xa例不凡病例分享|二次腦栓塞患者的抗凝之路
    腦栓塞患者由於血栓脫落以及各種栓子流入顱內動脈系統,容易導致管腔狹窄或者閉塞,進而引發腦組織缺血、缺氧,造成患者神經元損傷以及腦功能障礙。由於腦栓塞發病的主要原因為患者體內的凝血機制異常被激活,因此在腦栓塞治療中需要採取有效的抗凝治療措施。
  • 丹江口市一醫院泌尿科成功開展枸櫞酸鈉抗凝應用於CRRT治療
    近日,市一醫院泌尿科成功為一名88歲高齡的慢性腎功衰合併出血患者開展了局部枸櫞酸鈉抗凝CRRT治療,8小時成功從患者體內脫出了3.5公斤的廢液,使患者症狀得到大幅度緩解,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因為透析效果不理想,患者開始抗拒到透析室做透析治療,患者胸腔、腹腔出現了大量積液,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躺,生命危在旦夕。     針對這種情況,泌尿科專家團隊為該名患者制訂了利用枸櫞酸鈉抗凝法床旁CRRT的治療方案。
  • PICC 並發靜脈血栓:抗凝治療要多久?拔管時血栓會脫落嗎?
    入院診斷:右乳癌術後轉移Ⅳ期(淋巴結、骨、腦),心包惡性腫瘤,骨繼發惡性腫瘤。 發現過程:因治療需要,患者於 2020-10-22 在左上肢肱靜脈植入 PICC 導管一根,置管過程順利。
  • OCC 2020|徐亞偉教授:亞洲房顫患者口服抗凝預防卒中策略
    在發生卒中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房顫病史。房顫所致卒中具有病殘率高、致死率高和復發率高的特點。OCC 2020雲上東方會期間,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心內科徐亞偉教授通過分析亞洲房顫患者的特殊性及卒中預防現狀,認為新型口服抗凝藥(NOAC)在卒中預防及出血風險優於華法林,是更適合亞洲房顫患者的抗凝藥物。
  • 局部檸檬酸鹽抗凝治療與全身肝素抗凝治療相比可顯著延長過濾器壽命
    局部檸檬酸鹽抗凝治療與全身肝素抗凝治療相比可顯著延長過濾器壽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1:40:44 德國明斯特大學Melanie Meersch團隊比較了局部檸檬酸鹽抗凝治療與全身肝素抗凝治療對過濾器壽命和死亡率的影響
  • 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後抗凝治療遠程管理:前瞻性隊列研究
    目前絕大部分抗凝管理方法是患者在大型醫院門診採血,在實驗室分析出結果後由門診醫師決定是否調整華法林以及下次複診時間。由於患者存在路途遙遠、掛號困難及隨診醫生工作時間規定等因素影響患者華法林監測頻率,患者發生出血和栓塞的風險相對較高[1-4]。另外,隨著瓣膜抗凝隨訪患者數量累積,導致大醫院醫生工作強度急劇增加,現有的抗凝監測隨訪模式運行困難。
  • 案例分享:機械瓣換瓣術後的長期抗凝經驗
    善於吸收國內外最先進的手術理論和方法,並有開拓性工作。心臟換瓣手術已經普及,大量的病人更換了心臟瓣膜,生物瓣的抗凝策略比較簡單,這裡先講講機械瓣膜的長期抗凝策略,提出我們自己的經驗。我們認為應該堅持常規的抗凝策略結合病人的年齡體質伴隨疾病等個性化。一切死板的機械的處理不一定能讓病人獲得最大的益處。
  • 房顫抗凝治療四問,心內醫生臨床必備
    據統計約有30%的房顫患者發生了缺血性卒中事件,且與較高的死亡風險相關。抗凝可降低房顫相關的卒中風險,使用維生素K拮抗劑(VKAs)可降低66%風險,非VKA治療藥物也具備至少同等級別的療效。經充分抗凝治療後,房顫患者的卒中發生率與非房顫患者相似。
  • ACC/AHA發布新版瓣膜性心臟病患者管理指南
    12月17日,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和美國心臟協會(AHA)發布了新版瓣膜性心臟病患者管理指南。新版指南強調:①共同決策;②採用侵入性較小的治療方案,減少有創操作。臨床研究已經證實,新的、微創的方法治療瓣膜性心臟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適應證不斷擴大。
  • 房顫患者停用抗凝藥物,卒中風險倍增!英國和丹麥近12萬人研究
    房顫患者需要長期口服抗凝藥物,以預防腦中風,但很多患者不能堅持。Heart雜誌發表的一項納入英國和丹麥兩個隊列的研究表明,無論何種抗凝藥物、中斷時間或抗凝藥物持續時間如何,中斷抗凝藥物治療的患者,缺血性中風會增加一倍左右。
  • 人工瓣膜置換術後沒好好抗凝?二尖瓣機械瓣大血栓兩例
    心臟瓣膜病患者在置換人工機械瓣膜之後,一般要求嚴格而規範地進行華法林抗凝治療,定期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然後,仍然有一些患者沒有遵守醫囑,抗凝時斷時續,非常不規範,最終導致嚴重後果。
  • 抗凝藥物解毒劑Andexxa獲美FDA加速批准
    Andexxa快速逆轉利伐沙班及阿哌沙班的抗凝作用,將幫助臨床醫生去治療危及生命的出血事件。」由於Xa因子抑制劑相比依諾肝素和華法林在預防和治療血栓栓塞症[如卒中、肺栓塞和靜脈血栓栓塞症(VTE)]中的良好療效及安全性,使得Xa抑制劑的使用正在迅速增長。而這種使用的快速增長伴隨著出血相關的入院和與死亡的增加,這也是抗凝治療的主要併發症。
  • ——抗凝用藥指導案例
    藥師一看到「華法林」,第一次看抗凝門診,怎樣指導患者用藥呢?1.根據患者病史、用藥史、藥物濃度/基因型等情況,指導患者正確服用藥物,提高用藥依從性和療效。2.接受患者用藥諮詢。行冠脈造影術+PTCA(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術後抗血小板、抗凝、調脂等處理。PTCA術後9天患者病情好轉,無訴明顯不適,病程穩定,出院。出院診斷為:1.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栓栓塞)房顫泵功能II;2.闌尾炎; 3.脂肪肝;4.前列腺鈣化。
  • 北京協和醫院:IVIG聯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或為COVID-19重症
    該文章首次探討關於新冠潛在發病機制,並提出IVIG聯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療策略之一。COVID-19的國際疫情形勢十分嚴峻。截至2020年3月20日,海外疫情累積感染193056人,累積病死患者8067人,病死率達到4.18%。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療是控制或降低病死率的關鍵。即使是在中國,如何管理目前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進一步降低死亡率,仍然是重中之重。
  • 抗凝治療選擇看這裡!
    然而,全球範圍內有大量的房顫、深靜脈血栓(DVT)等疾病患者需要抗凝治療,對於COVID-19患者,特別是重症患者,我們是否應該停止抗凝?在6月3日的青年演說家直播間中,我們邀請到了來自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劉文楠為大家分享COVID19時代的抗凝選擇。
  • 骨科手術圍手術期禁食禁飲管理指南,臨床醫生必看!
    對於擇期手術患者,術前保證恰當的禁食和禁水時間,可以充分保障患者圍手術期的安全性。 對於擇期手術的禁食標準,許多醫師的第一反應是8h,我國一直沿用1946年Mendelson提出的禁食水標準[1],即成人術前禁食8-12h、禁水4h。
  • 普定縣:抗凝保暢「有你真好」
    普定縣猴場鄉作為我市海拔最高的鄉鎮,近期,大範圍降溫,轄區內的三十五公樁和普屯壩路段凝凍,猴場鄉高度重視,按照中央、省、市和縣關於做好自然災害防治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全面抓好抗凝保暢工作落實。12月15日,猴場鄉立即召開會議傳達落實該鄉抗凝保暢工作實施方案,成立6個專班,召集「有你真好」志願者參與,對全鄉10個村(社區)抗凝保暢工作作詳細部署。「普屯壩上面那個小組的路已經結冰了,而且霧很大,老百姓出行存在很大困難,需要立即安排整治專班的人員去處理一下。」猴場鄉道路排查專班組長王安康在匯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