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讓這個冬天顯得格外寒冷。災難面前,有人驚慌失措、有人挺身而出,有人獨善其身、有人急公好義。因為有那些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勇士們,我們對最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充滿了信心;因為有那些在疫情陰影下多行善舉的義士們,我們在與疫情作鬥爭時始終感受到愛心。病毒無情人有情,這些暖心的一幕幕,連綴而成眾志成城的長卷,融化了冬寒,成為我們心中「走過冬天便是春」的那份篤定。
疫情下感人的瞬間,讓人看了暖心,疫情前這就是大愛
一、鄰裡相助暖人心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千裡送溫暖令人感動,而鄰裡之間的真情流露,同樣湧現出令人動容的故事。
一輛計程車前車窗右下角貼著一張紙,寫著「醫護工作者免費接送」。大年初一,河北省唐山市計程車司機劉超得知全國的疫情形勢後,粘貼了這個標識,還在小區的業主群、微信朋友圈承諾,醫護工作者、老弱病殘孕出行不便都可以找他,免費接送。
無獨有偶,在廣東省中山市,也有這樣一位「別人家的好鄰居」——每天免費給小區派發100斤新鮮蔬菜!免費派發蔬菜的好鄰居是東區奕翠園的郭先生。看到鄰居們外出買菜成了難題,他就將自家農場裡的菜摘了送給大伙兒。
這些蔬菜平均5塊多一斤,相當於郭先生每天要自掏腰包貼補500多元,但他對此並不在意:「鄉裡鄉親的,特殊時期,能幫一點是一點。」
遙遠的祖國大西北,也正上演著相似的故事。1月30日中午,67歲的蘭大爺按照約定的時間打開家門,一份午飯已經如約放在了門口,熱氣騰騰的抓飯讓老人的心也熱乎起來。
獨居的蘭大爺是新疆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水塔山片區管委會團結北社區的居民,正在居家隔離觀察。他的一日三餐和身體情況便成為社區工作人員的操心事,大伙兒成立了送餐組,輪流將免費的一日三餐送到老人家門口,還安排負責社區消毒的工作人員,及時將消毒用品、生活必需品等送去。「隔離不代表隔愛。」團結北社區書記賈智暉說。
「你們為了大家每天都堅守在這裡,好辛苦,我送上自己的一點心意,為我們國家加油。」1月31日早上7點,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寶湖天下小區,一位居民趁金鳳區綜合執法局執法中隊值班人員交班時,送來了一箱牛奶、幾個蘋果和一包溼紙巾,留下了一張字條後便匆匆離去。其他居民也紛紛用溫暖人心的舉動來感謝執法隊員們為防治疫情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
疫情下感人的瞬間,讓人看了暖心,疫情前這就是大愛
二、別樣婚禮顯大愛
春節期間,原本是眾多新人選擇喜結連理的日子。疫情來襲,「極簡婚禮」「落跑新娘」的故事紛紛上演,「有召必回」的行動昭示了一線人員在家與國之間的真情和大愛。
一張大大的手寫紅喜字,一捧紅玫瑰花,一個靦腆的擁抱……在寧波市寧海縣西店鎮海洋村茅洋值勤點,這短短幾十秒的儀式,是西店鎮幹部魏再芳的婚禮。
1月30日,原本是魏再芳和未婚夫葛揚結婚的日子。然而疫情襲來,魏再芳主動將婚宴撤下,投入防控一線。從正月初二起,她就吃住在鎮裡,連續4天都在值勤,跟未婚夫葛揚幾乎碰不上面。葛揚想著無論如何都在原定的婚禮日期跟她辦個最簡短的儀式,可他沒想到,留給他的時間,只有幾十秒。接過花,擁抱後,魏再芳就趕去海張村的卡點了。
1月25日,大年初一,同樣面臨新婚的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張莊衛生院的醫生許勝男,才休了婚假,就像往常一樣坐在了診室裡。原來,夫妻倆一個是醫生,一個是民警,都是疫情防控最需要的人員,看著各自的同事們都在一線奮戰,兩人待不住了,說服家人取消了婚禮,都回到崗位中來了。「結婚就是個儀式,我們倆都是基層工作者,危急關頭,病人和群眾需要我們,我們就應該衝鋒在前,有所擔當。」許勝男說。
三、疫情下如何做好隔離工作?
做好隔離,讓密切接觸者單獨住在通風良好的房間,拒絕一切探訪,限制活動。要開窗,確保廚房、浴室等共享區域通風。
密切接觸者和家裡人都應戴口罩,口罩需緊貼面部,不要觸碰和調整口罩。口罩溼了、髒了,必須立即更換。
要勤洗手,與密切接觸者有任何直接接觸,或離開密切接觸者居住空間後,需好好洗手。準備食物、飯前便後也均應清潔雙手。手不是很髒,可用酒精免洗液清潔。手比較髒的時間,要使用肥皂和清水清洗,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紙。如果沒有,用潔淨的毛巾擦拭,毛巾變溼時需要更換。
要做好消毒,推薦使用含氯消毒劑和過氧乙酸消毒劑,每天頻繁清潔、消毒家庭成員經常觸碰的物品,如床頭櫃、床架及其他臥室家具。至少每天清潔、消毒浴室和廁所表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