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假日》:如果一開始就知道了結局,還會不會奮不顧身

2020-10-18 載取白雲秋

任何事情開始之前,我們都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會喜悅還是會悲傷?會值得還是會遺憾?

有時候在想,如果一開始就知道了結局,我們還會不會奮不顧身?

這是個哲學問題。

雖然,人生不是哲學,可是,在經歷風雨之後,我們總是會這麼迷茫地問自己。

那個1953上映的黑白電影《羅馬假日》就是這麼一個故事,美好、遺憾、糾結與憂傷。

這並不是一個多麼曲折與眾不同的故事,甚至有些老套,然而卻無可自拔地俘獲了我們的心,無論在當年,還是在再一次觀看的現在。

電影講述一位高貴的公主邂逅平凡的窮記者,一日羅馬之遊後暗生情愫,卻不得不因為公主的責任而放棄愛情。

和很多動人的愛情故事一樣,以不完美結尾,充滿了遺憾、悲傷與憂愁,然而正是這種缺憾,才有那種觸動人心的美麗。

故事中並沒有太多超越生活的情節,公主在寬闊的西班牙廣場吃著冰淇淋,記者假裝偶遇的前來搭訕;在特雷維噴泉旁的小巷子裡,將長發剪成清爽的短髮;在萬神殿旁的咖啡店裡啜飲著香檳和咖啡;在威尼斯廣場騎著拉風的小摩託,讓風吹起一世風情;還有在那個「真理之口」測一測真心實意;最後再到聖天使城堡跳一曲甜蜜的舞蹈。

一切都是生活的模樣,平實卻又浪漫,波瀾不驚卻又漣漪千層。

我們看得很舒適,這就是心所嚮往的美好。其實這種美好就在身邊,只是缺一個浪漫的對象,和一個讓之浪漫的心靈。

走得最急的,總是最美的時光。

一切美好就在剎那間結束,就像曼陀羅沙畫,繁華一瞬便是永恆寂靜。

「幸會,布利先生。」

平淡不驚,而又波瀾起伏。

找個合適的理由,握遍了所有人的手,其實只為最後再次握緊你的手。

縱滿腔熱情,也只能微微一笑,希望透過雙眸,看見你與我的漫天星光。

然後,轉身,天涯。

一日很短,一生很長。也許會忘了很多很多的日子,但那一天始終不忘。

心上的刺,不拔會痛,拔了會傷。

想起席慕蓉的詩《渡口》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從此生根

浮雲白日 山川莊嚴溫柔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華年從此停頓

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

是那樣萬般無奈的凝視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相關焦點

  • 用盡全力愛過一個人失敗後,下次戀愛,你還會不會奮不顧身?
    用盡全力愛過一個人失敗後,下次戀愛,你還會不會奮不顧身?總有人為了愛情奮不顧身,正如「飛蛾撲火」;總有愛情可以穿越時空,漂洋過海,海枯石爛。有一種愛情叫「奮不顧身」你有過嗎?如果用盡全力愛過一個人後,下一次你會不會再次全身心的投入?
  • 如果知道結局,你還會開始麼?不能錯過的科幻大片《降臨》
    如果知道結局,你還會開始麼?這個問題在我看這部電影之前從未想過。我們的認知真的可以限制我們的思維,因為不會發生,所以從未想過。對於前因後果,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因果倒置,時間打破了線性,過去的你擁有了未來的記憶,現在的因裡有果,果中有因,真的因果還存在麼?
  • 假如愛有天意,你是否還會奮不顧身?
    假如愛有天意,你是否還會奮不顧身去愛一個人?一.假如愛有天意,你還願意與她相遇相識麼?從一開始就註定不會有結果,可我依然選擇與她相遇,相識。如不相遇,我們又如何去了解彼此?如不相識,我又如何去訴說我的愛意?
  • 如果你是《羅馬假日》中的記者,怎樣讓赫本愛上你?
    如果我能穿越到《羅馬假日》裡,我希望能成為格利高裡,那個浪子回頭的記者。如果能和赫本飾演的女主共度一天,那將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要是她能夠愛上我,那便不虛此生。如何讓赫本愛上我? 格利高裡一開始只不過是想利用公主搞個新聞,但在相處的過程中,慢慢地愛上了公主,其實就是被公主的氣質和性格折服。格利高裡也在相處中透露出自己的溫柔,善良的一面,把照片交給公主時,顯得那樣成熟,穩重。
  • 愛情裡,你明知道沒有結果,還是會奮不顧身地開始
    點擊上方「關注」,地球跑到哪兒,都不會離開你。一段感情最重要的是過程還是結果?長大之後覺得幸福越來越難了,快樂也越來越少了,小時候覺得快樂就是在夏天喝上了一口汽水,吃了一口雪糕和小夥伴們一起玩遊戲,那是無限的快樂和幸福。長大後越來越不知道幸福是什麼了,比如說,明明知道有一段感情沒有結果,你還會選擇開始嗎?還會……奮不顧身嗎?
  • 欲訴還休的義大利:羅馬(8):《羅馬假日》的遐思
    《羅馬假日》不完美的故事結局雖令我心碎,卻讓我期盼,能在最美的年紀,遇見最美的煙霞。也期盼,所有的純真愛情,在經過時光的雕琢之後,能留下像他們一樣如歌的史話。就如徐志摩所說「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 即使不能朝暮相見,也要在靈魂深處相依。
  • 如果我們不曾相遇,就不會有開始與結局
    如果我們不曾相遇,故事的結局是否就會隨著六月的清風散去如果我們不曾相遇,是否轉身的時候就不會如此的心痛又破碎如果我們不曾相遇,是否我們還是那個你來我往陌生而不熟悉的陌生人如果我們不曾相遇,我們便是那個綠茵小道裡匆匆忙忙的行人
  • 那就是《羅馬假日》,當然是《羅馬假日》
    又為大家帶來一部經典的電影《羅馬假日》,來自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浪漫愛情電影。影片劇情簡單,就是一個公主偷偷跑出宮殿,巧遇了一個美國記者並與他在義大利羅馬一天之內發生了各種有趣的事情。演員奧黛麗赫本和格裡高利派克的傾情出演,塑造的角色深入人心,讓影片增分不少。整個電影現在看來仍然是充滿著自由的氣息和對偉大友誼的歌頌。
  • 《羅馬假日》就這樣,像夢一場
    在喬發現了公主的身份後,他本著利用的心態接近她,他知道關於公主的任何消息都能給他帶來巨額的財富,於是喬串通攝影記者爾賓陪同公主在羅馬遊玩一天並偷拍了許多有關公主的精彩鏡頭。 喬開始只是想從公主身上弄出一個有趣的故事,準備作為特別報導,但是後面他這個計劃失敗了,因為在短短幾天的相處後,二人竟然擦出了愛情的火花,並雙雙墜入愛河。
  • 她曾是英國女王的妹妹,《羅馬假日》的原型,她的一生就是一本書
    她曾是英國女王的妹妹,《羅馬假日》的原型,她的一生就是一本書上世紀的受很多人歡迎的《羅馬假日》,在當時的電影界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成為了當時的經典之作,由奧黛麗赫本所主演,在上世紀53年這部作品獲得了十項奧斯卡提名,和三項大獎。
  • 那些奮不顧身的愛情到最後都怎樣了
    試問,你還會為什麼而奮不顧身嗎?讓我們聽一聽他們「奮不顧身」的聲音。X: 一直都相信也喜歡一句話:每件事到最後都會是好事,不是好事,說明還沒到最後。還有啊,有些奮不顧身的到了後來走不下去,覺得自己過得一點都不好,於是陷入無休止的後悔之中。還有啊,有些奮不顧身的到了最後打架吵架離婚,多了去了,女人認為自己拋棄一切跟你一個什麼都沒有男人站在一起就是付出了所有,男方則會認為當初你是一廂情願,這不是愛情的籌碼。
  • 羅馬假日——五十年代最經典的黑白電影,令人動容的傳世愛情
    《羅馬假日》:歐洲某國的安妮公主(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飾)到訪羅馬,國務煩身,但她又厭倦繁文縟節。一天晚上,身心俱疲的她偷偷來到民間欣賞夜景,巧遇報社記者喬(格裡高利派克GregoryPeck飾)。公主更是到喬的家中作客並在那過夜。
  • 如果你喜歡《羅馬假日》,那克拉克蓋博這部片你不容錯過
    一夜風流劇照 這麼看下來,此片大致劇情與《羅馬假日》走向相差不大,只在男女主人公之間相戀過程和最後結局不一樣,雖然《羅馬假日》是改編於它,但《羅馬假日》確是現在人人都耳熟能詳的一部電影
  • 影評公主的夢——《羅馬假日》
    如果故事是「骨骼」的話那麼角色就是「靈魂」,《羅馬假日》首先經典之處就在這人物的設定上,可以說男女主人公如此差距化矛盾設定可說是在讓觀眾飽了眼福又不讓人產生距離和隔閡感,反倒是能夠從男女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身邊實實在在的人物影子
  • 成年人,你有沒有為了愛情而「奮不顧身」呢?哪怕就一次!
    「都說人一輩子得有兩次衝動一次是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嗯沒錯你對他奮不顧身的時候正好趕上他的說走就走」——百度百科奮不顧身的愛情究竟是什麼?對於成年人來說,每個人都要為了愛情奮不顧身一次,畢竟遇到了一份真愛,才能夠懂得自己如果去照顧一個人。
  •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 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個錯誤 ◯TAOLU  MUSIC
  • 當你知道你即將開始的愛情,是沒有結果的,你還會開始嗎?
    這樣肯定是美好的結局。可當兩個人真的開始在一起了,而之後又會因為種種,各各的原因,導致最後分手沒有在一起了,就一定要說這是一段失敗的情感嗎?難道說大家都是以那種祝福語,白頭偕老,而判定一段愛情的成功與否嗎?這樣公平嗎?我們有曾想過,愛情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它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嗎?我想除了各自雙方家庭的現實經濟環境,更加物質,以及相互承諾的共度一生以外,我相信還會有很多。
  • 赫本怎麼「裸奔」/ 七個細節成就《羅馬假日》
    現代人的兩大理想,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和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除了王立軍之外,《羅馬假日》裡的赫本也做到了。她貴為公主,卻不自由,表面的尊貴下,有一顆煩惱鬱悶的心。乘人不備,她逃出牢籠,完全沒有任何生活驗的她,遇到了精於世故的記者先生。沒想到卻迸發出了一場經典愛情。不是因為公主和普通記者,而是兩個善良純真的人,一天的浪漫,勝過所有的日與夜。
  • 《羅馬假日》社會階層與愛情的衝突背後,是安妮公主對自由的嚮往
    19歲,進入倫敦的一所芭蕾舞學校學習。畢業後,成為一名職業模特和歌舞團演員。1948年開始演電影,1953年因電影《一部主題沒有意義的電影不會成為經典,所以在我看來很多人將《羅馬假日》簡單定義為愛情輕喜劇其實是欠妥的。
  • 《羅馬假日》:如果人生太難,我們怎樣才能接近嚮往的生活?
    如果說美貌是赫本的天賦,那麼真正讓這種美大放異彩的,無疑是她對角色生動的演繹。時隔半個世紀,《羅馬假日》仍在歐美愛情電影榜單上高踞前五,在豆瓣上也保持著9.0的高分。赫本用自己獨一無二的靈氣,讓這部黑白電影即使透過厚重的時光,也難掩絢麗的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