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兩大理想,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和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除了王立軍之外,《羅馬假日》裡的赫本也做到了。她貴為公主,卻不自由,表面的尊貴下,有一顆煩惱鬱悶的心。乘人不備,她逃出牢籠,完全沒有任何生活驗的她,遇到了精於世故的記者先生。沒想到卻迸發出了一場經典愛情。不是因為公主和普通記者,而是兩個善良純真的人,一天的浪漫,勝過所有的日與夜。
王朔在宣傳《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的時候說了一句話,他相信的愛情只是驚鴻一瞥,剎那勝如永恆。愛情是不需要結果的,愛情只是個過程。執子之手這種是愛情的結果,到一個親情的層次。愛情不要圓滿,圓滿就俗。沒有結果的愛情才是永恆的愛情,把美好永存於心,念念不忘,不必有迴響。可惜王朔非得寫一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俗套故事。
《羅馬假日》的結尾,當記者問赫本她走過世界這麼多地方最喜歡哪裡?作為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她有一套固定的不會犯錯的說辭,每個地方都很好,每個地方都有特色。但她馬上堅定得說最愛的城市是羅馬,因為在這裡遇見了最美好的愛情。她找藉口要認識記者,跟他們一一握手,她只是為了跟他握手,說再見。電影不惜浪費膠捲用一個長鏡頭表現公主跟記者們握手,我們都懂,那只是跟為了跟他的握手在鋪墊,再次面對,相顧無言,說著客套的話,也知即將分別。臨別之際,赫本一回頭,微笑,悲傷,複雜的表情塗抹在臉上,然後堅定離開。再見不如思念。
一個地方讓人念念不忘,不是因為這個地方有多少雄壯的建築,而是有故事。羅馬有《羅馬假日》是羅馬的幸運。巴黎有巴黎市政廳前的一吻,東京有《東京愛情故事》,西西里有《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這幾個愛情故事都不是圓滿的,卻才那麼動人心魄,歷久彌新。
故事和現實生活有時候是對著幹的,現實裡的愛情生活中要講門當戶對,故事裡的愛情恰恰要身份對立,對立越強烈,觀眾喜歡。公主愛上窮記者,這類型最多,兩個不同階級的人相愛,愛上一個不能愛的人,兩個不在同一時空裡的人相愛,互為仇人家的孩子相愛,人鬼相戀,愛上了綁架自己的人,總之是兩個不能相愛的人卻愛上了,這樣的愛情最有力度,最能讓觀眾感嘆唏噓。
為什麼《羅馬假日》這麼經典?除了赫本的高顏值外,七個細節成就了《羅馬假日》。
1.故事的開始,是一則新聞報導。經過一周高強度的訪問,公主依然精神抖索,臉上的笑容依舊美麗。但公主已經累得不行了,怎麼表現的呢,一個細節,就是公主在跟王公貴族握手的時候把一隻腳從鞋子裡伸出來,鏡頭連續給了三個特寫,直到赫本身子站不穩把高跟鞋碰倒。這個細節是非常成功。現在說韓劇的細節做得非常好,這部電影電影的細節應該是韓劇學習的來源。公主終於在僕從跟她確認一天的行程安排後爆發奔潰了,為什麼說終於,因為就連觀眾都已經奔潰了,深深的感受到了,她雖然貴為公主,卻不幸福不快樂,還不如一個普通人。
2公主在房間裡的時候,看到了牆壁上的天使,準備逃出來的時候,她站在樓梯上,她和牆壁上的天使一樣,俯瞰著人們,卻不幸福。天使本該是快樂的,自由的,卻在這裡被禁錮了。這也是非常經典的一個畫面,在兩個鏡頭裡,表達了一個思考:地位越高被限制越多。
3.記者和公主初見面,把她當做一個酒鬼的時候,記者先生把錢從一個口袋放到另外一個口袋,防備之心昭然若揭,記者的精明防備表露無遺,這是一個非常絕妙的細節。
4.而公主跟著記者回到家的時候,記者拉著公主的手,公主走到樓梯後面去了,這個地方兩人仿若在跳舞,曼妙優雅,給後面的情感戲做了非常好的鋪墊。這個細節更見作者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
5.花店老闆儘管沒錢,還是送她一支玫瑰花,大概也被她的單純美麗打動了吧。我想這個鏡頭會被大部分導演或者剪輯師砍掉的吧,但《羅馬假日》保留了,很動人。
6.給來抓她的特工放下遊泳圈,她對人的善良在表裡表現得淋漓盡致,就一個動作,這是非常高超的技巧。相對來說表達惡是比較容易的,善良的表達就不那麼容易,給一個餓肚子的人一塊麵包,這力度不夠,給一個自己討厭的人最需要的幫助,這才體現真正的善意。
7.混亂打架中,樂隊繼續表演,這是一個喜劇,有一種滑稽感,讓人會心一笑。多年之後,《鐵達尼號》用了這一段,這是個災難片,有了生死悲壯感。
迷人,天真,以及高不可攀的地位。揣摩人性,後面高不可攀的地位才是真正迷人的地方。一系列醜小鴨的故事總是要表達勵志,逆襲,人生成功。這是另外一個俗套。《羅馬假日》有身份落差,但不要屌絲逆襲女神。就是兩個不可能有結果的人相愛了,哪怕明知道不能在一起,甚至只有短短的一天,也要相愛,這就是真正的愛情。
這部電影根據《一夜風流》改編。兩部電影都在世界電影史上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類型上都是公路喜劇愛情片。《一夜風流》獲得第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導演。《羅馬假日》則獲得第26屆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最佳服裝設計。但顯然《羅馬假日》比《一夜風流》有更高的認知度,細分析可能有很多原因,但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說,《羅馬假日》裡女主顏值高,真相說出來好讓人傷感,事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