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在年底服役新的戰艦或戰機,不僅僅是我國的特例。韓國人好像也有這個習慣,在2020年即將過去時,韓國海軍就接收了一艘新的「大邱」級護衛艦,這型戰艦整體上和我國的054A相當接近,而且還擁有他們自行研發的「1坑4彈」短程艦空飛彈,火力密度相當可觀。
據「韓國武裝部隊」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消息。在2021年元旦到來之前的年末,韓國海軍正式從大宇海洋造船廠接收了第2艘「大邱」級(以前也叫FFX-II型)「慶南」號(FFG-819)護衛艦,這艘護衛艦是2019年6月21日下水的,經過了1年多的舾裝、試航後終於交付,預計今年初,韓國海軍將為其舉行正式的服役儀式。
圖片:「慶南」號
過去10年來,由於延坪島海戰的爆發,為了重新應對半島的海上態勢,韓國放緩了KDX驅逐艦的建造進度,而重新設計了FFX新一代護衛艦家族,和KDX驅逐艦、KSS常規潛艇家族一樣,FFX家族也是「三步走」策略,定位都是3000-4000噸級的護衛艦。
圖片:「大邱」號
2013年到2016年,6艘FFX-1,也就是「仁川」級護衛艦服役,它排水量3200噸,採用柴燃交替動力,有8枚「海星」反艦飛彈和127mm主炮,但防空只有1套21單元的美制「拉姆」短程艦空飛彈,應該說雖然噸位和動力比056好多了,但防空和反潛能力都不如054A。
圖片:「仁川」級
而「大邱」級,就相當於韓國海軍的054A。
它的首艦「大邱」號是2016年6月下水、2018年3月服役,它的排水量增至3500噸,採用了更適合反潛的「柴燃電綜合推進」,燃氣輪機從GE的LM2500換成了羅羅的MT30,雖然上層建築有一定變化,但「大邱」級和「仁川」級一樣採用的SPS-550K多用途三坐標雷達,相當於韓國版的「SMART-S MK2」,因此並沒有採用「小盾」,定位上比設計中的6000多噸級最新一代KDDX驅逐艦低很多。
圖片:「大邱」號
「大邱」級最大的改進是武器系統。除了127mm主炮不變,它的艦艏首次增設了垂髮系統,也就是韓國自行研發(shan zhai)的K-VLS,一共有16單元,這是一種和MK41極其類似的「通用垂髮」,可以兼容韓國自行研發的K-SAAM「海弓」艦空飛彈和「紅鯊」反潛飛彈,理論上可以兼容「海龍」(陸基型叫玄武-3)對陸攻擊巡航飛彈。
圖片:「大邱」級3號和4號艦
值得一提的是,「海弓」短程艦空飛彈,據稱利用了俄羅斯當年轉讓的S-350「勇士」9M96飛彈的關鍵技術,外形上有點像是法國的「米卡」,採用主動雷達和紅外雙模導引頭,定位上和英國的「海受體」有點類似,不過射程只有10多公裡,因此韓國方面也坦言它用於取代「拉姆」,由於彈體緊湊採用了「1坑4彈」,因此16單元垂髮,只需8單元就能有32枚載彈量,另有8單元放置反潛和巡航飛彈。
圖片:「海弓」艦空飛彈
應該說,「大邱」級整體上定位和054A差不多,相比「仁川」級大幅提升了反潛能力,艦尾採用了SQR-250K低頻被動拖曳聲納(TASS)系統用於跟蹤敵方潛艇,柴燃電混合動力最高航速為30節,動力配置比054A好得多,當然,054A擁有的艦隊防空能力,「大邱」級並不具備。
圖片:加裝4面小盾的FFX-III
現在,已有4艘「大邱」級下水,韓國海軍一共訂購了8艘,大宇海洋和現代重工船廠各造4艘,在「大邱」之後,就會是帶有4面相控陣「小盾」的FFX-III,它相當於我國海軍的下一代054B型護衛艦,韓國海軍的主力戰艦更新換代速度,比外界想像中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