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不厭百回讀,作家張翎探訪百年書局

2021-03-04 北京實體書店

如何「遇見一家書店」?是街邊散步的偶遇,是根據旅行指南的特別拜訪,是為最美一角的吸引,或者,隨一位名家通過聲音的方式,一起漫步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第三季,遴選24家北京特色書店和最美書店,聯動不同領域,如導演、演員、作家、學者等跨界名人,講述漫步書店故事,體驗書店新「聲」態。

本期24小時聲音漫步我們將和海外華人作家張翎一起,探尋斯文之大觀。

24小時,漫步北京,遇見一家書店。你好,我是張翎,我們約在伯鴻書店見。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今天我們探尋的是一家以古書、舊書為特色的書店。古書、舊書不是指書的出版時間,而是指書的內容。

伯鴻書店坐落於中華書局辦公大樓的一層,外觀古樸典雅:中間載種了一排月季花,兩端各種了一小片竹子,應和了東坡居士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正門兩側以青磚砌成門框,木質招牌上面是用灰瓦做銅錢紋造型的上沿;招牌不大,散發著古韻,以深綠色油漆漆著繁體的「伯鴻書店」四個字。書店擁有一大面落地窗,採光極佳,從外部就能瞥見店內風貌,路過的行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入內。

伯鴻書店於2017年開張營業,主要經營中華書局的本版書。「伯鴻」是中華書局創始人陸費逵先生的字。1912年元旦,陸費逵先生在上海創辦了中華書局,提出「教科書革命」和「完全華商自辦」的口號,與商務印書館競爭,它迅速發展成當時國內民間第二大出版機構。至今為止,中國超過100年歷史的出版社只有兩家,其中一家就是中華書局。

我們知道,民國時期很多出版社都是「前店後廠」的經營模式,伯鴻書店樓上是編輯室,對書稿進行加工、整理,樓下則是銷售區,可以說重現了昔日出版業「前店後廠」的景象。

作為百年老牌出版社的展示窗口,伯鴻書店在讀者與出版社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這裡幾乎可以找到中華書局在售的所有書籍,一些市面上已經買不到的斷版書、絕版書也會藏在書架的一角。店員有時還會把作者籤好的書隨機插到書架上,稱之為「埋彩蛋」——伯鴻書店期望成為中華書局讀者心中的寶藏書店。

書店正對面收款臺上方,是馮其庸先生八十五歲時寫的一幅字:「以古人為知己,集斯文之大觀」。東牆上掛著書法家劉濤老師題寫的對聯:「兩三竿竹見君子,十萬卷書思古人」,這書法裝飾與伯鴻書店的氣質相得益彰。

整個書店呈東西向狹長布局,北面是滿牆的陳列書架,南邊一整面都是落地窗搭配座椅景觀位,讀者可以在這裡看書、喝喝茶、曬太陽,非常愜意。

因為主營中華書局的本版書,所以伯鴻書店的圖書選品也以傳統文化類、古籍居多,涉及文學、歷史、哲學、語言文字等學科。

書店西側以大眾普及類為主,如「中華經典藏書」系列、「國民閱讀經典」系列、「中華國學文庫」系列和「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系列等;東側以專業古籍整理類書籍為主,如「二十四史」系列、「史學基本典籍叢刊」系列和「古典文學基本叢書」系列等。

書店東側中間位置有一片玻璃展櫃,展示著特殊版本書籍,有作者籤名本、鈐印本、毛邊本;對面的展櫃則展示文創產品,如箋紙、印章石料、品茗杯等。展櫃往東,有一個寫毛筆字的臺子,每年春節前,這裡便熱鬧起來,書店會請到知名書法家為讀者寫春聯、福字。

伯鴻書店已成為豐臺區的一處重要的文化地標,所謂「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伯鴻書店正是助讀者展翅高飛的一股清風。

遇見⼀家書店,愛上⼀座城市,體會⼀種溫暖。我是張翎,謝謝你,和我一起漫步書店。

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創新北京特色實體書店體驗的全新嘗試。第三季聯動演藝名家陳鐸、方青卓,作家張翎、餘中先、保冬妮、邵麗、綠茶,學者李曉東、韋力,首都圖書館館長王志庚,央視主持人李潘,戲劇導演顧雷等嘉賓,帶大家「漫遊」大有書局、友賢山館、清華大學鄴架軒、全民暢讀藝術書店、中信書店、佳作書局、禮士書房、SKP書店、孔網古舊書店等北京最美書店和特色書店。

掃描/識別文章底部二維碼關注「北京實體書店」,或者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APP、新浪讀書和喜馬拉雅等平臺搜索「24小時聲音漫步」,即可收聽本欄目。

相關焦點

  • 百年書店「百新書局」在上海福州路文化街重啟
    攝影:金朝暉攝影:金朝暉中國小康網訊金朝暉上海報導 2020年7月3日,福州路上又多添了一份書香,作為福州路的百年文化招牌之一 -----百新書局重啟,成為滬上盛事。15過去了,美麗華集團不忘初心,在特殊的2020年決定重啟百新書局,開始了點亮福州路的新夢想之旅。108年後的今天百新書局依舊堅持熱愛,為每個愛書之人提供一個心靈棲息地。
  • 探訪78年歷史的佳作書局,如何在中國經營藝術書店?
    佳作書局798店面積近500平方米。一樓是咖啡館、暢銷文字書區域和畫廊空間,付費藝術圖冊和學術書籍專區則分布在一樓和二樓。店內陳列的書籍,從東南亞青銅器到西方建築史,再到中國鼻煙壺,分類精細。畫廊空間通常一個月舉辦一位年輕藝術家的展覽,作品售價在萬元以內。由於疫情原因,畫廊空間變成了辦公空間,店員們在那裡整理和編錄舊書。
  • 張翎:以《死著》向《活著》致敬
    【美國貝佳Club】專欄作家:Rain Wang 摘編 「其實,耳朵也是鼻子的同盟軍。耳朵把遠處的聲音拽到鼻子跟前,鼻子才聞見了雲裡的水汽。」電影根據作家餘華同名原著小說改編,以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作為大背景,講述了一個中國農民苦難而豐滿的一生。電影榮獲坎城電影節評審獎、最佳男主角獎。
  • 驚世駭俗的羅曼史,曾是女人的文學史丨對話張翎、陸建德
    撰文丨鏡陶著名作家張翎出版了散文集新作《三種愛》,通過實地探訪、查找文獻書寫了生活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三位歐美女作家喬治·桑、白朗寧夫人、艾米麗·狄金森的人生故事。陸建德現在仍在從事英美文學研究,他是《三種愛》最早的讀者,幾年前讀到電子稿時就鼓勵她繼續書寫歐美女作家的情感經歷,將她們的生平和作品引介給國內的讀者。《三種愛:白朗寧夫人、狄金森和喬治·桑》,張翎 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新民說 2020年3月版。
  • 福州路文化周|元氣書單:來自百新書局和樊登讀書的精選好書
    元氣書單更新啦,快來領取元氣好書【 百新書局 】 篇【 樊登讀書 】篇今日書單來自百新書局、樊登讀書的傾情分享百新書局精彩活動福州路文化周【 張愛玲的下午茶 】活動時間10月17日15:00活動地點百新書局(福州路366號)活動安排特邀歌手喜辰晨演唱
  • 臺灣作家楊照:舊書才新鮮
    楊照談如何閱讀經典 劉蕊攝  大公網3月31日訊(記者 劉蕊 鄭州報導)臺灣作家、文學評論家楊照老師帶著一套精緻的書籍《經典裡的中國》來到鄭州,作客「松社我來講」,他由「天籟之音」說開去,從中國傳統民樂的起源和演變
  • 張翎:「人」真是個叫我驚嘆不已的造物 深度訪談
    但我讀得慢,卻依然有耐心讀,這或許是因為讀著讀著,某種情緒被你帶動起來了。所以,與其說是我為你的故事吸引,不如說是被浸潤其中的情緒吸引。相應地,與其說你像嚴歌苓說的「語不驚人死不休地錘鍊」小說語言,不如說你在近乎苛刻地「錘鍊」情緒。    張翎:豐沛的情緒不一定導致好小說的產生,但沒有情緒的小說一定是乾癟的。《流年物語》寫完其實已經一年多了,只是出版過程比較冗長。
  • 【金融隨筆·閱生活】百年教堂變身「網紅」書店——對話模範書局...
    模範書局最早成立於2014年,從北京前門楊梅竹斜街一家民國年間的老建築內嶄露頭角,2017年及2018年,穩紮穩打帶來了天橋藝術中心以及金融街購物中心兩家閱讀空間,再到去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迎來了「模範書局+詩空間」的燦爛新生……六年時間,完成了一家獨立書店的華麗轉變。  幾家模範書局由於地域環境的不同,書目和讀者也有所差異。
  • 讀舊書,如晤故人
    2020-11-17 11:04:47 來源: 孔夫子舊書網 舉報
  • 《基本演繹法》受追捧 福爾摩斯為何百拍不厭?
    第1頁:「福爾摩斯」為何百拍不厭? 第2頁:福爾摩斯題材為何如此迷人? 第3頁:【福爾摩斯經典翻拍】  搜狐娛樂訊 美國CBS電視臺要翻拍福爾摩斯,且把華生變成女性的消息一出,果不其然的引起一片噓聲。
  • 不要怕,拍書籍的紀錄片一點都不枯燥
    《百年孤獨》;中華書局的俞國林老師,在古籍與學術著作這類書籍的編輯工作上有不小成績。臺灣的舊香居經歷兩代人的經營,從一個收舊書的小攤,變身為今天知名的舊書書店,舉辦的舊書主題展覽數場,書店的光顧者遍布世界各地。有舊書買賣,也有舊書收藏愛好者。藏友們不時小聚,炫耀顯擺自己珍藏的絕版好書,也格外可愛。
  • 從丁玲到張翎:女作家筆下的女性自我成長
    [摘要]在張翎的小說《勞燕》中,阿燕的強大,源於她經歷接連不斷的災難之後的堅強,源於她的自我成長,源於她內心的逐步強大,這裡面無疑寄託了張翎對中國理想女性的熱望。 讀完張翎的長篇小說《勞燕》,立刻想到的是丁玲的小說《我在霞村的時候》。兩部小說的共同處在於,都出於女性作家之手,都寫了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中國女性形象——他們被傷害之後,被身邊的人再次傷害。
  • 合肥霸都書局首秀 作家趙焰暢談徽州詩意美學
    央廣網合肥12月20日消息(記者趙家慧)12月19日,合肥市首家年輕力文藝主題書店霸都書局舉行了「藝術介入生活在地創生文化對談」首場活動。知名作家趙焰做客書局,暢談分享徽州詩意美學。「藝術介入生活在地創生文化對談」活動是霸都書局開展的一檔人文計劃,旨在通過系列文化人物的對談,試圖去尋找屬於當代青年對於區域文化的新視角,並邀約青年力量積極實踐介入,實現守正與創新。
  • 張翎:誰來充當「上帝」,結束這「欲死不能」的鬧劇│《死著》創作談
    本刊曾先後選載張翎的小說《雁過藻溪》《塵世》《空巢》《向北方》《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夏天》等,她的小說《餘震》曾改編為電影《唐山大地震》。新刊精彩內容,將陸續在微信分享,敬請期待。關於《死著》的一些閒話文/張翎和我從前的小說創作過程一樣,《死著》也是靈感偶發之物。
  • 在重慶舊書市場淘書
    ——茅盾《舊書鋪》」上引的是茅盾《舊書鋪》。抗戰時期,很有一些文化人流落重慶。缺衣少食尚在其次,無書可讀卻是要命的事情。大概因為這個緣故,重慶也曾興起一些舊書鋪子。茅盾所記的是一處名為「米亭子」的舊書街。如今,張恨水、茅盾屢見過訪的這處舊書樂園早已風流雲散。唯一可供追想憑弔的遺蹟,是1942年成立的「米亭子小學」。不過,該小學早已遷出江北城原址,「米亭子」名存實亡了。
  • 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100句,建議收藏給孩子讀一讀!
    36、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不抱有一絲幻想,不放棄一點機會,不停止一日努力。70、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72、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94、三日不讀,口生荊棘;三日不彈,手生荊棘。
  • 別了,上海文廟舊書市場!
    文廟舊書市場位於文廟第二道門內的大院裡,舊書市場的大門與文廟的大門都是同一個門,方向朝南。第三道門是文廟景點的參觀處。1元一張的門票是進入書市的有效票據,覺得不貴就索性購買了兩張,計劃一張作為收藏券藏在書中。而這張門票僅能進入第二道門,也就是舊書市場的門,再進第三道門就需要在門口購買10元的文廟景點門票了。
  • 老硯陳墨題舊書,辣子紅燒武昌魚……|「陳謝詩書畫」
    於是想到了家裡的一本舊書。這是老爸留下來的一本書,《監本詩經》,民國戊午清和天寶書局石印。民國戊午至今,洒家算了一下,是102年,這本百年老書是啥時候到老爸手上的不知道,反正到洒家手上也有半個世紀了。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和紙質相當的好,只是書的封皮早就沒有了,應該是老爸用牛皮紙糊了個封面。
  • 「二樓書店」,香港舊書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固然像三益書店、波文書局這樣的老牌舊書店仍是一樓底商,但旺角的新亞書店、彌敦道的實用書局以及現在在大陸已大名鼎鼎的中環士丹利街的神州舊書文玩公司等,都已經是「二樓書店」了。跟著方、陳二位前輩進得樓門,搭乘狹小的老式電梯或從七轉八彎昏暗的樓梯拾級而上,去遨遊未知的舊書陳刊的海洋,我的心情緊張而又刺激,這簡直是一次次從未體驗過的求學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