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百年江夏堂迎兩岸宗親祭祖 臺胞慨嘆鄉音未改鄉情猶在

2020-12-22 央廣網

圖為清末武狀元黃培松在1910年奉旨在廈門建造的黃氏宗祠——江夏堂。 李思源 攝

中新網廈門12月20日電 (記者 李思源)「終於趕上了!快一年了回到宗祠,鄉音未改鄉情猶在。」半個多月前,臺商黃靈聰從臺中趕回廈門,度過隔離期後迫不及待地來到江夏堂,參加20日在此舉行的兩岸黃氏宗親冬至祭祖典禮。時隔十個多月,他又見到了熟悉的老友們。

圖為兩岸黃氏宗親冬至祭祖現場。 李思源 攝

冬至將臨,兩岸八十多名黃氏宗親聚首廈門江夏堂舉辦宗親祭祖儀式。掩藏在廈門市思明區熱鬧商業街旁,被譽為「廈門最具藝術價值老建築之一」的江夏堂,是清末武狀元黃培松在1910年奉旨建造的黃氏宗祠。古代黃姓望族居住在江夏郡(府址在今湖北省雲夢縣),因此「江夏堂」是流傳最廣的黃姓郡望之一。

圖為廈門江夏堂黃氏宗親會會長黃偉煌主持祭祀。 李思源 攝

「不少臺灣宗親因疫情影響難以回家,但在江夏堂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在大陸學習工作的臺灣青年黃偉倫跟著父親黃毓勉,第一次前來江夏堂參加祭祖儀式,「我在臺灣參加過不少祭祖儀式,這次爸爸特地帶我來尋根,謁祖典禮上聽到熟悉的閩南語祭詞,和臺灣沒有什麼不同,感覺很親切。」

圖為臺灣青年黃偉倫與其父親黃毓勉在江夏堂謁祖敬香。 李思源 攝

黃偉倫告訴記者,家裡有慎終追遠的傳統,年輕人應當接棒傳承,不能忘本。

廈門江夏堂過去曾經是大陸尤其是閩南鄉親「過臺灣」「下南洋」的出發地,如今又成為臺灣地區和海外各國族人後裔回大陸尋根謁祖首選的落腳點。歷經百年滄桑,江夏堂而今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是連接海內外黃氏宗親的紐帶。

「兩岸黃氏宗親交流因疫情影響,疏離了一段時間,但此次典禮仍有14位臺灣宗親前來尋根謁祖。」作為當天的主祭,廈門江夏堂黃氏宗親會會長黃偉煌忙裡忙外,他表示,江夏堂黃氏宗親遍布海內外,舉行冬至祭祖是為了凝聚宗親,傳承祖訓家風。

「『回家』的感覺真好。」祭祖儀式後,臺商黃靈聰不時拿起手機和大陸宗親掃碼加朋友,「希望疫情過去後,兩岸黃氏宗親能恢復往日熱絡的交流。」(完)

相關焦點

  • 廈門江夏堂迎宗親冬至謁祖 臺胞專程趕來尋根
    【解說】正值冬至節氣,海峽兩岸八十多名黃氏宗親聚首有著百年歷史的廈門江夏堂,舉辦宗親祭祖儀式,傳承家風,牢記祖訓。【解說】掩藏在思明區熱鬧的商業街旁,被譽為「廈門最具藝術價值老建築之一」的江夏堂,是清末武狀元黃培松在1910年奉旨建造的宗祠,這裡曾經是大陸、尤其是閩南鄉親「過臺灣」、「下南洋」的出發地,如今,廈門江夏堂又成為臺灣地區和海外東南亞各國族人後裔回大陸尋根訪祖首選的落腳點。
  • 臺灣王氏宗親王金平的「祭祖尋根之旅」,感嘆臺北連廈門都比不過
    隨後,王金平在演講中說,金平回家鄉祭祖尋根,第一站就是延平郡王祠。經過一年的時間,新祠重建落成,這裡也成為廈門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每年慕名而來的臺胞絡繹不絕。       王金平感嘆大陸發展:再不追,臺北連廈門都比不過       據臺灣「東森新聞」5月6日報導,臺當局前「立法院長」王金平6日晚間在廈門與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會面,並接受廈門市宴請。
  • 在陸臺胞來臺盟 「雲圍爐」 迎牛年
    ,8日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在兩岸多地同時舉行,數百位臺胞「雲端」齊聚一堂,共話團圓、暢敘新年願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臺胞今年無法返臺與家人團聚,但他們說在大陸過年並不孤單。「今年是我第一次沒能回家過年,今天的活動讓我的這個冬天多了絲年味。有人掛念我們,我心懷感激。現場聽到那麼多熟悉鄉音的祝福,心裡暖洋洋的。」「在活動的視頻連線上看到了很多新老朋友,很高興。今年雖然沒辦法回彰化過年,但對於我來說,這幾年在大陸結婚、生子,兩岸都是我的家。」
  • 「兩岸觀察」淺淺海峽隔不斷 兩岸明月共潮生
    中秋節前,由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擔任「正獻官」、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擔任「奉祀官」的臺北市各界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奠典在臺北孔廟舉行;在福建廈門,海峽兩岸150餘位黃氏宗親聚首江夏堂,共同祭祀先祖,交流江夏文化;在福建莆田市湄洲島媽祖廟,來自海峽兩岸的30多位義工齊聚一堂,製作莆仙文化中最有特色的傳統喜慶節日食品----紅團;在2020湘臺青年文化交流節上
  • 大陸各地臺胞「雲圍爐」共迎辛丑牛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臺胞今年無法返臺與家人團聚,但他們說在大陸過年並不孤單。「今年是我第一次沒能回家過年,今天的活動讓我的這個冬天多了絲年味。有人掛念我們,我心懷感激。」來自臺中的臺生高子淮說,「現場聽到那麼多熟悉鄉音的祝福,心裡暖洋洋的。」「在活動的視頻連線上看到了很多新老朋友,很高興。
  • 厝邊海內外霽江高氏宗親祭先祖敘鄉情
    由此可見,閩南百姓把冬至看成是返鄉祭祖的重要日子。雖然距離冬至還有20餘天,但11月29日這一天,在永寧霽江高氏大宗祠內就舉行了一場祭祖儀式,分居在海內外的霽江高氏宗親們齊聚一堂,祭拜先祖,共敘鄉情。­  當天清晨5點多,霽江高氏宗親代表們舉行了「升丁杆」儀式,拉開了冬祭活動的序幕。
  • 印尼媒體:印尼華人疫情下秋季祭祖
    十數名印尼黃氏宗親代表來到該市市郊「江夏堂」和江夏義亭祭祖。圖為印尼棉蘭江夏公所榮譽主席黃印華在上香。 黃印華 供圖9日,印尼第三大城市、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細雨濛濛。十數名印尼黃氏宗親代表來到該市市郊「江夏堂」和江夏義亭祭祖。
  • 臺灣翁氏宗親故裡祭祖!場面莊嚴肅穆!
    2345678910下一頁>回眸10月24日,(農曆九月十六)臺灣金門翁氏宗親會參訪團一行30多人,到北高竹莊村翁氏祖祠謁祖參訪。這是自2003年翁氏祖祠復建剪彩開祠起,金門翁氏宗親會連續第16次到祖地祭祖。△現場視頻參訪期間,金門翁氏宗親一行先後走訪了翁氏祖祠,參訪團列隊向翁氏先祖先賢鞠躬行禮,虔誠地拜謁。
  • 越臺商牽掛丙洲,欲寄十箱口罩給鄉親兩岸陳氏宗親線上交流情也濃
    近年來,兩岸陳氏宗親交流十分熱絡,丙洲常常接待來自臺灣的陳氏宗親,這裡的鄉親們與臺北、金門的陳氏宗親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一年下來都要來來往往好幾回。往年,每到正月十五,臺北陳氏宗親就會送燈到廈門,掛在洪本部的昭惠宮,寓意兩岸陳氏人丁興旺。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燈沒有送過來,但他們想的卻是,如何把口罩送給丙洲的鄉親們。
  • 這位臺灣政壇大佬回南靖祭祖啦~~
    11月9日上午,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兩岸企業家峰會臺方理事長蕭萬長率臺灣蕭氏宗親總會一行回祖籍地金山鎮霞湧村祭祖。在當地宗親的簇擁下,蕭萬長一行步入蕭氏宗祠四美堂,按照家鄉風俗,舉行上香、進酌、鞠躬、獻祭品等一系列祭拜儀式。祭祀完畢,蕭萬長與霞湧村蕭氏宗親互贈禮品。
  • 祖籍根之所在 福建臺灣同名村海峽論壇續鄉情
    由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的閩臺「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周由閩臺「同名村心連心」書畫展、閩臺同名村結對子籤約儀式、閩臺「同名村心連心」懇親活動三項主要活動組成,定於6月16日起,在福建廈門、泉州兩地舉辦。  福建是廣大臺胞的主要祖籍地,約有80%的臺灣鄉親祖籍在福建。
  • 首屆「秀篆黃氏在臺灣宗親會」在臺北舉辦
    首先文仁對大家前來表示衷心感謝,他追憶當年十三世妙怡公(黃世器)從秀篆步高樓開臺及其後歷代在臺先祖的辛酸奮鬥史;並講述了他到大陸深圳投資後於1998年首次回到秀篆,看到步高樓毀於洪災,於心不忍,感恩於先輩恩澤,為了讓兩岸子孫能更好的有個心靈歸屬
  • 鄉音鄉情丨北楓:把鄉情寫進歌裡
    鄉音鄉情丨北楓:把鄉情寫進歌裡 作者:嚴磊、張銳、陳帥元    編輯:孔笑妍    來源:吉視通客戶端    2020-04-13 10:29
  • 鄉音未改,美味猶在!千燈人念念不忘,思念家鄉之味道
    你此時深深地吸吮一口,眯閉起眼睛,你便會沉醉在這濃濃的鄉情裡。舌尖上的鄉愁,一定是五味雜陳的。想家,是回不了家的人最大的鄉愁,舌尖上的家鄉炎劉鎮的美味,也許最能慰藉那顆想家之心。人們關於家鄉的思念,常常發於美食,而止於美食。在我記憶裡,家鄉炎劉鎮的特色小吃,很容易喚醒人們思鄉的情愫。現代詩人余光中先生1972年創作的一首詩歌《鄉愁》中說「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 第十二屆海峽論壇·海峽兩岸關愛下一代成長論壇昨舉行
    據廈門日報報導 面向新時代,攜手關愛下一代成長。昨日,第十二屆海峽論壇·海峽兩岸關愛下一代成長論壇在廈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70多位專家學者、慈善組織代表和部分省市關工委代表,以「增進心靈契合基礎,推進家園共育協作」為主題,共商海峽兩岸關心下一代工作大計。
  • 臺灣苗慄謝氏宗親一次遲到20年的「歸來」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當時兩岸恢復了來往成千上萬的臺胞開啟了探親之旅思念、眼淚、擁抱和愛的潮水瞬間激蕩著整個臺灣海峽 尋根20年臺灣苗慄縣的謝氏宗親終於找到「家」了12月22日數十位宗親代表回海滄石塘村拜祖當然,目前還有很多臺胞繼續在尋根路上想家、回家,臺灣苗慄縣的謝氏宗親為此尋根
  • 廈門:「一站式」代辦臺胞健保報銷業務
    新華社廈門3月26日電(記者付敏)廈門市醫療保障中心臺胞服務站日前在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廈門弘愛醫院同時掛牌成立。新成立的服務站將為在廈就醫的臺胞提供「一站式」代辦健保報銷業務。據介紹,廈門市醫保部門針對參加臺灣健康保險的臺胞在大陸就醫醫療費用回臺報銷「路途遠、手續雜、期限久」等困難,引入第三方保險經紀機構,與泰康養老保險、君龍人壽保險合作,並指派專人入駐醫保服務站,承辦臺胞在大陸就醫後的臺灣健保報銷相關手續。服務站服務內容包括對臺胞提供專業的報銷流程指導,協助開展報銷材料匯總、覆核及申報提交等一系列工作。
  • 成田名人●鄉音不改,鄉情猶在——泰國華人青年領袖李桂雄
    後記:行俠仗義,鄉音不改,鄉情優在——是書呆子對李桂雄先生的初步印象。而對於創業氛圍比較濃重的潮汕地區,李桂雄先生無疑是吸收了潮汕之精華,搭起中泰兩國交流的橋梁!也希望李桂雄有時間,多回家來看看!如能有幸見到李桂雄先生,敢問,有什麼心得,可以分享給下一代的潮汕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