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拿破崙、希特勒都想完成歐洲的統一,但在關鍵時刻還是崩盤了。
近日一部《大秦賦》,在輿論場吵得沸沸揚揚。有人說是惡評如潮;有人說為暴秦翻案洗白;有人說篡改歷史;有人說在歌唱秦始皇,有理想有抱負的始皇帝;……
秦始皇比起拿破崙、希特勒要幸運的多,統一了六國,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完成了他的理想。
拿破崙聰明機智,霧月政變獲得大權,儘管也是戰果輝煌,臣服大半個歐洲,挫敗多起反法同盟,制定法律體系,建立法蘭西帝國,但是,一場滑鐵盧戰役,讓他敗下陣來,最終還是沒有統一歐洲。
希特勒在關鍵的時候,把精力消耗在蘇聯戰場中,終究因為過於嚴寒的氣候而敗下陣來,似乎犯了拿破崙同樣的錯誤,最終也沒有完成歐洲統一大業。
歐洲,面積1016萬平方公裡,比我國略多一點,人口約7.4億,是我國的一半,目前有48個國家和地區,我國為34個省級行政區。
歐洲這片10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與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的人一樣,均是好戰分子,只是大一統的華夏民族,歷史上每隔幾十或幾百年一場動蕩或戰爭,再平靜幾十或幾百年,這樣周而復始。一個強大的王朝壟斷了這片土地,似乎也沒有什麼發展動力了。歐洲歷史上卻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統一過,分裂的歐洲,戰爭從來沒有間斷,使得這些歐洲國家間的競爭異常激烈,經濟、軍事,你追我趕,文藝復興的短短幾十年將獲得了快速地發展。
任何事情,一分為二地看:統一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但沒有對標,社會的發展動力不足了。
沒有統一的歐洲,卻是世界上最發達最富裕的地區,而統一的清朝,卻腐敗無能,經常被世界列強打,進行賠款割地,籤訂喪權辱國的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