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軍事家拿破崙曾經非常高度的讚譽一個人:「他是那種越是在最危急的時刻,就越能表現出自己偉大的一面。」
拿破崙對此人的崇拜可謂溢於言表,拿破崙是何等心高氣傲,何等意氣風發,能讓拿破崙如此高度讚譽的人物,絕對不是等閒之輩,而且不會比拿破崙弱。
此人是誰?能讓拿破崙如此崇拜?
答案是巴巴羅薩。
法西斯魔頭希特勒在1941年指揮550萬大軍向蘇聯發動進攻,為此他制定了一個計劃並命名為「巴巴羅薩計劃」,希特勒曾不無得意地說:「當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實施時,全世界將大驚失色。」為什麼希特勒將這次行動稱為「巴巴羅薩計劃」,是因為對巴巴羅薩的崇拜。
巴巴羅薩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一世曾經與英格蘭王國國王「獅心王」、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一起組成聯軍進行東徵,便是著名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徵,腓特烈一世在擊敗突厥人之後,在小亞細亞身亡,腓特烈雄心勃勃,但到死都沒能徵服聖地耶路撒冷。希特勒對這位身懷雄心壯志又野心勃勃的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無限崇拜,認為腓特烈沒能徵服東方,那自己就完成他的遺志,率兵東徵,拿下蘇聯,佔領莫斯科和列寧格勒。
腓特烈一世到底是誰?他有什麼能耐讓拿破崙都希特勒都對他如此崇拜?
腓特烈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自1147年繼承士瓦本公爵爵位之後,又陸續成為了德意志帝國的國王,義大利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以及勃艮第國王。他被認為是中世紀德國最成功的統治者之一,在其執政期間,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力達到頂峰,成為歐洲最強的國家。
公元1122年,腓特烈出生於德意志。他是霍亨斯陶芬王朝第一任國王康拉德三世的侄子,他的父親則是其家族的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出身顯貴的他,在他父親去世後,理所應當的成為了世襲了士瓦本公爵的爵位,並成為了下一任德意志國王的候選人。
腓特烈眼光長遠,極具野心且非常有政治頭腦。
腓特烈在世襲爵位之前,就已經覬覦德意志的國王。並一眼看出國王與教會之間的矛盾。為了削弱就教會對國王大選的幹涉,腓特烈殺掉主教,並授予了服從自己的亨利主教的位置。發布一些列新法規,並將權力分散,避免一人獨權的情況出現。1152年3月,腓特烈一世在一切就緒的情況下順利當選了德意志的國王。
可單單一個德意志的國王還不足以滿足腓特烈一世的野心。當時,義大利處於歐洲沿海地區,佔據了許多沿海的貿易商口,商業發展迅速,物資豐富。義大利內部卻因政見不合而四分五裂。這讓腓特烈一世抓住了機會。
1153年,義大利內部爆發起義,開始爭奪城市領導權。腓特烈在教皇尤金三世的求救下起兵遠徵義大利。腓特烈很快便攻入了義大利並平息了叛亂。他對義大利教皇的幫助,促成了他成為義大利國王。
腓特烈本想由教皇尤金三世為他加冕,可惜加冕儀式前,尤金三世逝去。而新教皇是一個古板刻薄的人,他非要腓特烈為他牽馬扶鐙。腓特烈一世哪能忍受這種要求,當即便下令將所有教眾以及教皇殺害。並為自己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無獨有偶,拿破崙加冕時不對教皇跪拜,並為自己加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腓特烈的影響。
腓特烈一世熱衷於戰爭,他野心勃勃,曾六次率兵出徵義大利,攻城之後甚至出現了多次屠城行為。
他「鐵與血」的戰爭意志,成為了日後德國軍隊中的「德意志」精神。
腓特烈之死
腓特烈一世的死亡方式十分的「滑稽」。這樣一位德國人民心中偉大的帝王既不是光榮戰死於戰場,也不是安穩的死於床榻,而是不慎落水溺亡。
1189年,腓特烈一世率領軍隊進行第三次十字軍東徵,一路所向披靡,腓特烈在戰勝突厥人之後,他率領的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進入西裡西亞。1190年6月10日,已經68歲的腓特烈一世在騎馬渡過薩列法河時,因過度勞累而引發了心臟病,不慎墜河身亡。
他到死都未能踏入聖城——耶路撒冷。
他死後,他統治的德國人民都不相信他死了,認為他只是暫時沉睡而已,總有一天他會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