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娛道文化傳媒推出的當代20位女詩人寫給母親的詩說開去

2020-12-23 中華網科技

文|何佳霖

獻給母親節的珍貴禮物

如吉林省娛道文化傳媒負責人李志先生所講:「這個世上,沒有人會像母親一樣給我們包容,給我們溫暖,給我們力量。我們心懷感激,但我們似乎總是怯於開口說出那些感恩的話。」也正是因為有這樣感恩情懷,李先生發起了「迎2020母親節·父親節全國詩歌徵文」活動。活動的第一個專輯《20位優秀女詩人致敬偉大的母愛》於5月10日母親節當天傾情推出,如人所料,一經發布,即引起巨大轟動。我覺得,該專輯應該是娛道傳媒組織策劃的獻給全天下所有母親的最珍貴、最難得的節日禮物,詩人們一句句、一行行美麗的詩句伴隨著網絡的力量擴散到母親們的心裡,也擴散到深含感恩和愧疚的子女的心裡,為敬愛的母親獻上深深的祝福和思念。

古蘭經上說:「天堂在母親的腳下。」由此可見尊貴的精神往往始於卑微處。「天堂」不遙遠,他在母親的「腳下」。一個最高,一個最低。只要有母親,每一個孩子都得到精神慰藉。母性的偉大在於她的天然,無私,出於自性地,越發閃亮而崇高。

女作家池莉說:「愛是好東西,好東西也傷人。愛尤其容易傷人,傷人最深的,往往又是最愛。這個世界,幾乎沒有絕對的東西,如果說有什麼東西接近絕對,那只能是母愛」。所以,母愛是所有的愛之首。一切稱之為愛的源頭。人們常問世間情為何物?假如答案是直教人生死相許。而只有母親在生死面前,才無怨無悔地選擇,把生留給她的孩子。

一切都因我要來

當我受邀為這個主題寫一篇賞析文章的時候,我是樂意的,並且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將勇敢地來直面我對親情的醒悟與作為一個女人對自己內心一種徹底的觀照與救贖。另能認真品讀這麼多傑出女詩人的優秀作品。我為這組關於母親的詩作叫好並欽佩女詩人們的卓越才華與拳拳詩心。每一首都是皎潔如月的佳作。有很多作者雖素未謀面,卻因讀到她們的這首致母親的詩讓我倍感親切和尊敬。有時候,女人與女人之間因為某些共性、理解、欣賞而惺惺相惜,遙遙呼應。

作為這組詩的作者之一。在此之前,我從未寫過關於父母的文字。對我來說也許過於沉重,而不輕易觸碰。每個人對待情感經歷的態度不同。有的坦蕩,有的隱晦不可言說。可對於生養我們的父母,我們可以輕描淡寫,但不可以逃避、刪除、斷篇或者編造。尤其是關於生命紐帶的感受與回顧。

就這樣,我寫下了《一切都因我要來》(筆名度姆洛妃)致母親的詩。這首詩顛覆了一般人的思維模式。我節選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

「因為是我要來,你們才相遇

在那個不偏不倚的車站,在那場大雨的車站

在天意安排走都走不掉的車站。

因為是我要來。

你們才歷盡苦難非君不嫁,非你不娶。

因為我要來,這世間的屈辱艱辛才一股腦地湧向你們。」

…….

 

 因為是我要來,你們才相遇。…..因為我要來,這世間的屈辱艱辛才一股腦地湧向你們。」這是我作為兒女對與父母之間作了設身處地的一種反思與最終的覺悟。對於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大部分人都覺得天經地義,理所當然。而沒有想他們也是一個長大不久的少女少年,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曾懷揣夢想和希望。他們也許沒來得及準備或者足夠強大就已經面臨生活的各種壓力。並且他們有他們的情與債,福與禍,愛與恨等等各種因緣聚合的不同命運。他們就是不同年代的你我。無論如何,我們沒有資格責怪他們。

我完成這首詩的時候,已經哭成淚人了。我根本就不在乎發不發表,有沒有人讀到她。我已經釋懷了壓抑在心底的一團「苦」。幾十年的心結一下子打開了。我不但理解了父母,原諒了父母,還反過來覺得自己的到來也許是他們受苦受難的根本原因。

作品賞析

歲月裡走來的每個女人都是一首獨特的詩。

她們之所以成為詩人,是因為她們要表達吶喊甚至爆發,又或者只是把曾經對風說過的話重新寫一遍。它們就被賦予了詩的名義。而這些信手拈來或千錘百鍊的文字無非是那些充盈我們身心,卻羞於展現的部分和藏不住的美好。她們把這靈光一現的生命之花呈現給世人。這就是寫詩的女人驕傲的地方。

面對自己的母親,那個與自己生命息息相關,血肉相連的女人,容不得半點虛假。哪怕有的成長過程會產生一些怨恨和無法彌補的遺憾,這種回顧是真誠的,心懷感恩的,同時也是對自己生命的一次擁抱與洗禮。

因為篇幅有限,在舉例和引用上,我會做一些節選。但不影響對每一位作者的肯定與敬意。

詩人瀟瀟在「與母親書」中以「稱她為:蔡氏這個女人」在日記裡作為發洩對母親的情緒。「忘不了/小時候四姊妹一起被罰跪」的情景當我讀到這裡,我似乎要拍案而起。因為有共鳴了。和她相比,我對母親的「怨恨」也許更甚一些。可見詩人大膽地直呼母親姓氏來宣洩對母親的不滿。表達了詩人的純真、可愛、調皮的個性。瀟瀟這首詩是我讀過她的詩作裡最輕鬆、溫暖、平實的一首。如小女生的真實率性。而詩人要保存下去的就是這份「初心」與「稚氣」。峰迴路轉,如電影裡蒙太奇手法,「轉眼,她八十多歲了,大部分記憶都被時光拿走/她像一個出色的播音員/把電視裡的新聞/不厭其煩向兒女們廣播/最讓她嘮叨的是汶川地震時/那位在死神的懷裡/餵嬰兒奶水的媽媽……母親嚴肅而又善良朗爽的個性很快就站在了讀者的眼前。熟悉瀟瀟作品的人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她對文字的把握能力如武林高手的「乾坤大挪移」,她常以一個字或一句話就撐起整首詩的高度。而對母親這朵鏗鏘的玫瑰,她回歸了最樸素的最珍貴的身份——女兒。

詩人海男:「你活著,以緩慢的速度/桑園的往事,讓你白了頭/九十多年的速度,讓你白了頭。」「目送你,牽你的手」「你是我的未寫出的史詩/你是天上人間的玫瑰花。」人與人,最幸福的莫過於可以「緩慢的速度」陪你老去。人與人最珍貴的時光莫過於可以目送你,可以牽你的手。只要還可以牽你的手,你仍然是我說不盡的、難以割捨的往事。這是海男感動我的詩句。她對詩性的構建與詩魂的塑造常常與眾不同,樸素中透著奢華,平常而耐人尋味。她能割痛讀者心腸的都是細膩又鮮活的如母親般的每一個「絮叨」。久久仍餘音縈繞。

「眼看著玫瑰的幹枝,在你枕邊耗盡水份。媽媽,你曾經潤澤的臉/在病榻上轉暗、轉暗。」這種情景的描繪,試問哪個兒女能逃得過。這是詩人李南一出場就讓人感同身受的佳句。她把每一個女人都要面對的撕裂般的決別擺在每個人眼前。而這種傷痛也會慢慢變成我們堅強的人生盾牌。

「他許諾我一個世界的黃金/這世俗的許諾/成為苦難人生最大的救濟/泉水/這是我最想送給他的比喻/他嘴唇和心的柔軟/他燦若星辰的眼睛/ 這首詩是站在母親的角度寫給兒子的詩。這是詩人榮榮讓我驚喜的作品之一。母親對兒子的讚譽與期許。純粹而溢滿幸福。

詩人娜夜在「列車上/母親在閱讀一本從前的書/書中的信仰是可疑/可笑的/但它是母親的/是應該尊重的/並保持沉默的/我不能糾正和嘲諷母親的信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同/也不為此/低頭羞愧」懂得尊重是一個人該有的修養,尤其是對最親的人,很多人往往忽略且有意無意中侵犯了對方的喜好與精神信仰。也許人們並不需要太多如蜜般的相處,卻需要平淡如水的相惜和尊重。如那句:你安好,便是天晴。

詩人路也在「陪母親重遊西湖」中回憶:那次我犯偏頭痛/躺倒在白堤的草坪/望向天空/父母圍在身旁/我的疼痛裡有故鄉」,人有父母,根就在。當我們身處痛苦或者逆境,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生命的故鄉,給我們生命故鄉的人是父母。父母圍在身旁,我們永遠象出生兒一樣甜美安寧。

 「一絲風,一顆劃向遼闊的星星/我開始想像,很久很久以前/我的外婆走在罌粟花中/她嫵媚的樣子」這是詩人曉英在「聽媽媽講過去的事情」中提到的「外婆」。我們愛母親,母親也愛她的母親。也許,我們小時候都有深厚的外婆情結。若時光倒流,每個人的媽媽都是從稚氣走向成熟。從撒嬌的娃到滄桑的婦人。外婆也一樣。

詩人安琪:「我賴在床上假寐,偶爾睜開一雙小眼/看陽光灑在母親身上/灰布上衣的母親有著清秀身形它並未被寬大上衣襯出。」在女兒的眼裡,母親永遠是她最粗礪而美麗的布景。

詩人花語:「母親是有福的」母親去世之後「如今,當我端詳鏡框裡的母親,她樣子那麼淡定/安祥,與世無爭」作為女兒,她看到母親有一個完美的落幕,對彼此來說都是一種難得的福氣。

娜仁琪琪格:「您看啊,您走了,帶走了風燭殘年/病痛。一生的辛勞。而把一個女子的柔韌倔強。對世人美好的信任/執著。留給了我。」女兒是母親延續在這個世間的哭與笑、美與德。她們旅行著母性的對生命義無反顧的天職。

詩人施施然:「她留下這些不易覺察的細節/和脈管中流淌的祖輩的血/哪裡都看不見,卻又哪裡都在」這就是母親留給我們永不磨滅的氣息。只要我們還活在這個世界上,母親的愛就是我們生命的甘霖。

     詩人胡茗茗「在母親之循環中」中:『母親,我正在一天天活成你的樣子/當我對女兒嘮叨、訴病痛,操心三餐/……/一顆為母的心哪,越老越徒勞、沉默/一盆接一盆,往外潑』。讀著這樣的詩句,哪個女人不感慨、落默而又心甘情願啊?

詩人秀枝:「在夢見母親」中『我一直找不到一條路,去看你/……/你躺在一座空房子裡等我/似乎就要睡去句子深情而意境深遠。

詩人艾子:「他們的腳步越來越慢/漸行漸遠,背影單薄地走向草地深處……這時候,拽住我們的,除了自然的力量,也是文字的震撼力。

詩人徐貞敏:「許多年來,每次跟她在一起,婆婆會握住我的手/輕輕地撫摸我的……瞬間跳入我眼帘的是「婆婆」兩個字。俗話經常講最難處理的是婆媳關係。在詩人徐貞敏這裡卻如此和睦親暱,除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還主要是一個女人理解了另一個女人。一個母親體諒了另一個母親。一個盈滿愛的人,才有能力去愛另一個人。她做到了。

詩人趙曉梅:「母親,你是誰家的女兒」這個題目親切而新穎。「母親,你的墳頭上已經鋪滿了艾葉的味道/荒涼 如你悽美的一生……我忽然想起 母親/你是誰家的女兒啊」我為這樣的詩句久久貯立。

詩人霜扣兒:「媽/五月裡你在五百裡之外?……/,,有時不是呻吟/,我沒有好的才華,說盡這揪心的悸動」。一聲「媽」喚醒了生命裡那些隱秘的幸福與疼痛。不管她在身旁或是已在五百裡之外,「媽」總是女兒最親近的傾聽者。

詩人古月在「鄉愁的憂傷——憶母親」:『觸及的思念/似花臺的桂香/…../在風吹動窗欞的時候/……/您已步履蹣跚回憶是詩人對過去和母親相處的重溫,儘管我們早為人母,或幽雅地老去。『卻沉溺於兒時的時光』。有誰不享受這份時光呢?每個人都難免步履蹣跚,但是兒時的時光仍有我們年輕的母親追逐的身影與笑聲。

詩人顏艾琳在「衣服」中,把母親給的這個身體比喻為「衣服」,人的一生都穿著「自己」。這件衣服是母親給的,「誰也穿不起/誰穿了也不合適/只屬於我一輩子的時尚」。構思獨特,同時也讓我們明白「這件衣服」的珍貴與獨一無二。我們珍愛它即是女兒對母親最大的回報。

最後以佛經一個小故事作為本文的結語,釋迦牟尼佛帶著弟子出行,看到對面山坡有一堆白骨,他即停下來,對著白骨跪拜。弟子阿難不解。問:您身為世尊為何禮敬一堆白骨?佛告訴他,這堆白骨是我前世的父母。

父母之恩難報,連佛陀都如此說,又何況我們常人?

作者何佳霖

作者簡介:何佳霖,詩人作家。筆名度母洛妃、度姆洛妃等。現任華聲晨報社副總編輯;華星詩壇主編;東協創意管理學院院長;香港國際創意學會主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當代男詩人獻給母親的詩_現代詩選粹_娛道文化傳媒出品
    娛道文化傳媒策劃組織的「吉林省娛道文化傳媒母親節全國詩歌徵文」讓全國各地的歌頌母親的詩歌匯聚成了一道洪流,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為這個節日注入了新鮮的澎湃的活力。最好的歌要唱給媽媽,最好的詩要獻給媽媽。這些入選的詩歌作品,深刻詮釋了我國孝道文化的內涵、社會價值和時代意義,以父母之愛、慈善之行、勵志之言、感恩之心為切入點,弘揚真善美,富含正能量,佳作紛呈,這輯20位當代男詩人寫給母親的現代詩值得收藏和品讀。
  • 10位著名女詩人寫給父親的詩歌|娛道文化傳媒父親節特別籌劃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輕易地跟母親說聲我愛你,但卻很難對我們的父親說出口。是我們不愛自己的父親嗎?父親節到了,我們應該為我們的父親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喊出那聲久違的 「我愛你」!為此,吉林省娛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父親節」到來之際,親情推出10位中國著名女詩人獻給父親的詩,以此獻給我們生命中那個最重要的男人。
  • 吉林省娛道文化傳媒母親節全國詩歌徵文作品入選目錄
    母親節期間,吉林省娛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推出「2020年母親節徵文的女詩人和男詩人的合輯目錄」,這是娛道文化傳媒精心策劃的一次詩歌徵文活動成果。此次「獻給父母的詩」為主題的全國詩歌徵集活動,母親節徵文於4月21日開始至5月8日截稿,在20天內,收到應徵作品3468 件。
  • 著名女詩人獻給母親的詩|娛道文化傳媒徵文作品選
    這個世上,沒有人會像母親一樣給我們包容,給我們溫暖,給我們力量。我們心懷感激,但我們似乎總是怯於開口說出那些感恩的話。 為弘揚父母仁慈博愛的大德,大力倡導百善孝為先的懿行,吉林省娛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面向全國開展以「母親節」和「父親節」「獻給父母的詩」為主題的詩歌徵集活動。
  • 娛道文化傳媒:以詩歌徵文活動敬獻天下父母心
    吉林省娛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組織策劃的「獻給父母的詩」徵文活動完滿收官,走心的操作又狠狠圈了一波粉。今年4月,吉林省娛道文化傳媒面向全國開展「獻給父母的詩」主題詩歌徵集活動,組委會收到上千首來自全國各地的徵文作品, 5月10日「母親節」、6月21日「父親節」期間,篩選近80首經典之中的經典,適時推出全國著名女詩人、全國著名男詩人、中國著名詩人等特刊專輯,毫無懸念在網絡上引起了轟動,好評如潮,轉載無數,詩歌+網絡完美結合,讓親情和孝道傳遍了遠方。
  • 著名女詩人古月致母親現代詩|娛道文化傳媒母親節徵文優秀作品
    著名女詩人古月古月,本名胡玉衡,著名女詩人。湖南衡山人。《創世紀》詩雜誌社長。曾獲中國文藝學會優秀青年詩人獎。詩集:《追隨太陽步伐的人》《月之祭》絹印專輯、《我愛》《古月短詩選》中英對照。散文:《誘惑者》一一當代藝術家側寫。
  • 詩人檔案|娛道文化傳媒父親節徵文入選的女詩人圖集及簡介
    【詩人檔案】李琦,中國當代著名詩人。哈爾濱人。從事詩歌創作40餘年。出版過詩集、散文集多部。獲得過艾青詩歌獎、魯迅文學獎等一些文學獎項。【詩人檔案】瀟瀟,中國當代著名詩人、出版的中外文版詩集主要有《踮起腳尖的時間》《瀟瀟的詩》《XiaoXiao Poemas》《憂傷的速度》等。
  • 娛道文化戰「疫」|當代詩人戰疫情詩歌作品專輯
    娛道文化傳媒以詩歌記錄時代脈搏,持光明之刃,以筆抗「疫」,匯聚有筋骨、有溫度、有情懷、有堅守的風骨錚錚的作品,致敬為眾人抱薪者,必為人民所銘記的中國英雄,致敬共克時艱、共度難關的共和國的脊梁。時代的勁風終年不歇,疫情深處,大家拼卻一腔熱血,聽山河把春風釀成萬語千言。作為中國人,我們生於斯,長於斯,歌於斯,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 戴望舒、海來阿木等著名詩人歌手寫給女兒的那些詩
    戴望舒是中國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的著名詩人,因其風格獨特的詩作被人稱為現代詩派「詩壇領袖」。人們對於他的印象,或許最難忘的是他那首充滿鄉愁和抒情意境「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其實,戴望舒還寫過一首給女兒的詩,字裡行間那種真摯細膩的感情,也非常讓人動容。
  • 《當代詩人十人現代詩精選》 桃花源間特約專輯(五)
    在這個文學底蘊豐厚的平臺,看到了許許多多好的作品,更看到了諸多熱衷於中國文化的學者,老師,愛好者的精彩詩詞歌賦的佳作名篇。基於此情,摯友楊優主編的《當代詩人十人現代詩精選》原文書稿,交與我首發桃源間文學社公眾號,社長踏浪無痕,主編霞滿天給予大力支持。在此,我一併表示感謝。在此祝願各位作家摯友,文學之路,一路同行,把傳承與發展中國詩歌文化融入時代,融入生活,融入真情!
  • 42位詩人獻給母親的詩,鬱郁三春景,悠悠寸草心
    19臨江仙·母親作者:弘昭不覺青絲白入鬢,愕然臨鏡何人。沉浮幾度每思親。他鄉遊歷我,老母繫於心。冷暖來時常掛念,叮嚀總是頻頻。歸家卻道淚拂塵。別離猶不舍,把影印清晨。20曉東題嵌名聯:弘昭弘恩萬裡昭君怨,大漠孤雲鴻雁聲。
  • 因一首詩歌而被熟知的當代詩人,有這15位!
    導讀:因為一首詩歌而被熟知的詩人,有這5位!本文收錄整理的是當代詩人,非近現代詩人。1、餘秀華餘秀華,1976年生於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詩人。 以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被大眾熟知。餘秀華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使其行動不便,說起話來口齒不清。
  • 撈金曲:劉川鬱譜曲原創專輯《詩已成歌》(將11位著名詩人的詩變成歌)
    「11位當代著名詩人,每人選一首詩,將它唱出來。」從事網際網路工作,繁忙的劉川鬱帶著熱情在業餘時間抽空譜曲,有時回家晚,深夜還在揣摩旋律。    經過星外星整合的眾多音樂家的參與,2018年12月,11首歌製作完畢,並在中國臺灣網上發行,2019年5月1日,專輯在網易雲音樂發行。隨後實體專輯印刷完畢,可以在網上進行購買。
  • 《新譯外國詩人20家》:呈現當代世界詩歌最新圖景
    近日,由《詩刊》社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推出的《新譯外國詩人20家》問世,並於1月6日在北京外研書店東升科技園店舉辦了首發儀式。《詩刊》主編李少君出席並致辭,與《詩刊》副編審趙四、翻譯家趙振江、翻譯家高興、翻譯家樹才以及北京外研書店總經理付帥共同為《新譯外國詩人20家》新書揭幕。
  • 貴州作家·微刊|九位青年女詩人的詩和淳本的評
    直到去年趙衛峰老師邀請我去貴陽參加了一個詩歌討論會,才知道有這麼多年輕人又形成了新的詩歌力量,在這條路上前行。這次,選擇這九位年輕女詩人作為談論對象,是想從她們的文本中找到我們彼此交流的方式,至於那些表面的榮耀,我並不看重。由於我也是個寫作者,而非評論家,只能從寫作經驗與閱讀經驗去說出我的看法。且無意對誰褒貶,當然也不會吝惜我的真情。
  • 詩人「赴約」敦煌:給月牙寫一首詩,聽一聽沙子說的悄悄話
    詩人「赴約」敦煌:給月牙寫一首詩,聽一聽沙子說的悄悄話中國新聞網  作者:  2020-09-28 27日,「文化聖殿·人類敦煌玉門關
  • 這是礦工詩人寫給木匠父親的一首散文詩
    6位主角,是當代農民工中最平凡的身影,同時也是千萬底層文學愛好者中甘於寂寞的代表者,他們原本會繼續默默無聞於外在的世界,或因為詩歌的才氣偶爾被身邊的圈子所知曉,但因為一部紀錄片《我的詩篇》,他們的名字傳遍中國。「再低微的骨頭裡也有江河。」紀錄片中,「礦工詩人」陳年喜的詩句曾經震撼和感動了萬千觀眾。
  • 多一個 臺灣女詩人「詩與歌」相遇碰撞出的音樂專輯
  • 女詩人丨睿琳丨人生若只如初見
    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藝術顧問、原中國國學研究會會長、文化部「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央電視臺網絡臺藝術顧問、天津山水畫研究會會長、1964年在天津河北藝術師範學院舉辦《王超畫展》、1980在北京舉辦《王超畫展》、1982年後在青島、天津、瀋陽、武漢、煙臺、深圳等地舉辦個展,1993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王超書畫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皇城藝術館、當代文學館舉辦《王超詩書畫展》。
  • 中國當代微信詩人‖ 第 942期 ‖香港詩人臉譜專輯(五)
    現任 國際青少年藝術教育協會 主席、香港節日室內樂團 團長兼藝術總監、香港中華文化總會 副理事長。出版雜文集《直覺的程序生活》,散文詩錄入《深圳散文詩選(創刊號)》。個人詩集《窗戶為我留了一條縫》翻譯成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菲利賓文和越南文;《中英對照·中外現代詩名家集萃·黃元元短詩選(譯者:桂清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