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個 臺灣女詩人「詩與歌」相遇碰撞出的音樂專輯

2021-02-11 翼女性出版

當歌與詩邂逅,會碰撞出什麼樣的靈魂火花?

臺灣音樂人羅思容與孤毛頭樂團經過三年多的醞釀及創作,聯合多位臺灣詩人及音樂人,最新創作推出了《多一個》音樂專輯。《多一個》以臺灣12位女性詩人作品入樂,一首歌詩一世界,每位詩人的語境、語感、音色也自成一個天地,開創出「多一個」的視野和可能性。在這張專輯裡,女性歌者與女性詩人的音聲交融,呈顯出臺灣女性詩歌多元豐饒的生命視野。

今天為大家推介這張專輯中,被羅思容譜曲演唱的幾首詩歌作品。


羅思容與孤毛頭樂團


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

詩作 | 零雨

曲作 | 羅思容

要翻過幾個山頭

才能經過那個土地祠

要經過幾個土地祠

才能出現那條小溪

要種幾棵松樹柏樹

才能到達那片密林子

要生出幾個黃板牙的村人

才能看到那個村落

要拿幾塊溪邊的石頭

黏上土角

才能變成房子

是誰長大之後就是祖父

幾條狗能出去打獵

幾隻獸從深夜的山中扛回來

幾隻雞構成一個

小有規模的黎明

幾隻鴨跟著竹籃子

去浣衣

是誰在鐘敲三下時

成為女人,點起油燈

浸豆子

作豆腐

洗蒸籠

做年糕

是誰用竹枝子

撐開窗戶

把山坡上的百合花

迎進屋來

(到底幾枝百合花)

到底要翻過幾個山頭

追到霧,追到秋天的柚子

冬天的橘子

追到那個精算師

問他到底怎樣

才算是故鄉

2006年收於詩集《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

詩人簡介

零雨,本名王美琴,1952年2月14日生於臺灣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文學系碩士。曾任《國文天地》副總編輯、《現代詩》主編等職。現任宜蘭大學人文暨科學教育中心講師。
零雨以知性的寫作筆法,處理人類普遍的生存狀態及歷史,突顯生命的悲悽孤獨之境,追問人的行事、等待、歸宿,並善於營造表演化、形式化的場景,表達對世界、對人類關係的冷靜體驗與洞察。
出版有詩集《城的連作》(1990年)、《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1992年)、《特技家族》(1996年)、《木冬詠歌集》(1999年)、《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2006年)。曾獲年度詩獎。


濛紗煙

詩作 | 利玉芳

曲作 | 羅思容

雞吂啼(吂:尚未)

窗仔背霧濛濛

月光還佇眠帳肚發夢(佇:在 發夢:做夢)

緊性介家娘(緊性:性急 家娘:婆婆 )

喔喔喊足亢床(足亢床:起床)

天吂光

灶下火煙煙(灶下:廚房)

柴草情願分人燒(分人:讓人)

火屎相爭飛上天

想愛變星星

日花仔(日花仔:太陽)

掀開包等田坵介面紗(包等:包著)

打赤腳介婦人家

將濛濛介心事

躅入禾頭下(躅:踢)

2004年發表於《文學臺灣》52期

詩人簡介

利玉芳,筆名綠莎,1952年1月22日出生於臺灣屏東牛埔下的客家村。曾任國小代課教員、電臺童詩撰稿與配音、從事食品企管業、種植蘭花等農業工作。21世紀後,把夫家廢棄舊瓦窯改為「白鵝生態教學園區」,現從事生態教學工作,並持續寫作。
出版有詩集《活的滋味》(1986年)、《貓》(中日英對照版)(1991年)、《向日葵》(1996年)、《談飲洛神花茶的早晨》(2000年),以及散文和兒童讀物多種。曾獲吳濁流文學獎、陳秀喜詩獎。


多一個

詩作 | 阿芒

曲作 | 羅思容

多一個:

不能裝下

秘密的撲滿

多一個:

使今天超出它的體重

多一個:

我溢出

不再是「我吃飯」、

「我走路」、「我睡覺」

你認識的我――瓶裡的我――

是假的

她說的話不要相信

如骨包骨,肉包肉

重瓣的,重瓣的玫瑰

令花園狹窄,蜜蜂彎曲

我將辛苦――哦,不是我――

懷胎

二十小時

二十個月

二十年

但什麼也不生下來

沒有雨

沒有雨

天空佈滿積雲、鐵砧

僅僅是多一個

多一個

多一個

陰險的胎兒

它寄生

蜷曲在子宮裡的子宮

2003年收於《on/off阿芒詩集1995-2002》

詩人簡介

阿芒,生於臺灣花蓮,海岸山脈和太平洋交會處,擔任國小英語教師,翼女性詩歌論壇志工之一。
阿芒的創作主軸圍繞身體-社會-自然,擅用場面調度、角色模塑,「身體」被推衍伸為「身體場域」,期使身體意識相應投射之處皆宣染烙印身體在場之氛圍,身體與自然、身體與社會、身體與文化侃侃而談……以身體經驗的獨特知覺,洞見女人被鑲嵌的角色與命運。關照身體在社會性空間、自然場域之翻轉。
著有詩集《on/off阿芒詩集1995-2002》(2003年)。


超級販賣機

詩作 | 顏艾琳

曲作 | 羅思容

我覺得饑渴。

我投下所有的錢,

它什麼也沒有給我。

我只好把手腳給它

又將頭遞過去

但還不夠。

我繼續讓它吞噬其它的肢體,

它仍舊不給我任何東西。

最後我把靈魂也投給了它。

它吐出一副骸骨

並漠然顯示︰

「恕不找零」

1997年收於詩集《骨皮肉》

詩人簡介

顏艾琳,筆名墨耕,1968年9月24日出生於臺灣臺南。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現專事寫作及編輯企畫。
顏艾琳創作文類以新詩為主,另有散文創作與漫畫評論。新詩從生活切入,多探討女性成長的多元面貌;散文則探索生命哲理感,反映個人的生活態度。
出版有《抽象的地圖》(1994年)、《骨皮肉》(1997年)、《黑暗溫泉》(1998年)、《她方》(2004年),以及論述、散文、兒童文學,創作入選海內、外選集數十種。曾獲出版優秀青年獎、臺北文學獎散文創作獎、行政院文建會新詩創作獎、全國優秀詩人獎、《創世紀》四十週年新詩優勝獎、輔大金筆獎、輔大文學新詩、散文組第一名等獎項。


南無撿破爛菩薩

詩作 | 隱匿

曲作 | 羅思容

「壞銅、壞鐵拿來賣……」

「破胎、破輪、壞摩託車……拿來賣……」

「壞尪、壞某……拿來賣……」

「壞肚子、難睡、爛青春痘、臭腳丫、胯下癢……拿來賣……」

「面色青筍筍、全身軀虛累累、仙道道冷告告、整組壞了了……拿來賣……」

「憨面、傻頭、沒人緣、顧人怨……拿來賣……」

「壞心、壞運、壞脾氣、出門踩到屎、日時看到鬼、愛人跟人走……拿來賣……」

「愛哭擱愛跟路、不識字兼沒衛生、不會生牽託厝頭邊、不會泅嫌懶葩太大球……拿來賣……」

「被您北您母您老師您頭家電到金拭拭的壞頭殼……拿來賣……」

「壞嘴鬥、壞搖飼、壞政府、壞年冬多肖郎……拿來賣……」

「挫賽、結屎面、賽咧滾、駛你老母、帶賽、衰小……拿來賣……」

「倒會仔、欠債、跑路、賭博輸到脫褲、買股票來貼壁紙、滿天全金條要抓沒半條……拿來賣……」

「無聊、愛睏、得猴、一元槌槌、胖肚短命、妖獸死孩子……拿來賣……」

「吃不對藥仔、選不對人、找沒頭路、嫁不對郎……拿來賣……」

「做到流汗嫌到流涎、種蒲仔生菜瓜、好心被雷親……拿來賣……」

「奧客、奧少年、不見笑、廢人、廢物、無路用的咖肖、詛咒給別人死、死死減了米……反正不管是瞎咪死人骨頭,攏總拿來賣啦……」

詩人簡介

隱匿,出生於彰化縣某靠山的小鄉村,以芭樂聞名。2006年在澹水河畔開了獨立書店「有河book」。現為寫詩人及澹水有河book書店女主人。
隱匿的作品文字平白,口語,從真實的生活出發,主張更為貼近生活的語言。但在文字口語化、生活化的同時,保持詩的深刻與自省。作品往往帶著死想(death-wish)又眷戀人世。
出版有詩集《自由肉體》(2008年)、《怎麼可能》(2011年)、《冤獄》(2012年)。


曲作者簡介

羅思容,1960年出生於臺灣苗慄。2007年成立「羅思容與孤毛頭樂團」。現任歌者/創作者,也是詩人、畫家。
羅思容的創作圍繞人文、土地、女性。表現形式不受拘束,客語、閩南語、華語,甚至音符、繪畫,都是她表達「詩」的方法。她從客語獨特的語境中尋找富於文學性與音樂性的創作語彙,也以直覺、素樸的性靈為本,結合連續八年半農半創作的體悟,歌頌自然、人文、生命之美,創作歌詞充滿豐富的靈思、童趣和生命力。另外,女性的角度也是羅思容創作中一個清楚的標記,思容以一個母親、妻子,同時也是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女人之身分,對女性的生活、生命、現實、記憶、傳統、世界的一種獨特的理解,透過詩歌創作呈現一位女性爬梳生命世界、回溯鄉土根源、探尋身心平衡的創作歷程。透過學習和對話,不斷找尋一條穿越於傳統與當代之間的路徑,讓文化的表達與反省更彈性且堅實。同時也藉由歌詩的形式,書寫推廣臺灣女詩的多元光譜。創作至今完成歌詩近百首。
2007年出版首張專輯《每日》獲英國權威民謠雜誌《fRoots》2007年11月特別推薦,入圍第19屆金曲獎「最具潛力新人獎」,並獲選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2007年十大專輯、《破報》2007年度十五大專輯。2011年專輯《攬花去》獲第23屆流行音樂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與「最佳客語專輯」、第3屆金音創作獎「最佳民謠專輯」、第12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的「最佳民族音樂藝人獎」,同時還入圍廣州華語金曲獎的「評審團大獎」與「最佳其他方言專輯」與金榕樹音樂獎的「最佳方言唱片」等。

網址:http://site.douban.com/206010/投稿:wing_womenpress@outlook.com

相關焦點

  • 撈金曲:劉川鬱譜曲原創專輯《詩已成歌》(將11位著名詩人的詩變成歌)
    繼2018年在中國臺灣、大陸分別網上發行後,由上海星外星製作發行的實體專輯《詩已成歌》正式發行,由上海著名歌手林寶演唱。     該專輯作曲人劉川鬱是一位跨界音樂人,其正式身份是網際網路公司的老總。  這是一盤特殊的專輯,專輯收錄了11首歌,原來都是詩,出自海子、柏樺、何小竹等11位著名詩人之手,被重慶音樂人劉川鬱全部譜曲。
  • 多一個,在玫瑰之外 |羅思容專場音樂會
    2015新專輯《多一個》,是羅思容與孤毛頭樂團與臺灣十二位女詩人詩與歌的交響唱和,也延續羅思容對女性境遇與社會生態的關注,《多一個》專輯還加入大提琴陳主惠,使得詩歌與性靈的深層對話越發豐潤厚實。羅思容將十二位臺灣當代重要的女性詩人包括顏艾琳、零雨、杜潘芳格、陳育虹、阿翁、阿芒、隱匿、馮青、利玉芳、張芳慈、蔡宛璇的詩作譜曲為歌,為熠熠閃動的現代詩圖景,開創「多一個」視野和可能性,無論在音樂或文學領域,都譜寫下令人驚豔的篇章。詩人鴻鴻盛讚:「這張專輯不但是音樂的盛宴,也是臺灣文學的一塊珍寶。」
  • 一個時代音樂詩人:世上有很多歌手,卻只有一個「音樂教父」
    他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他的音樂創造才能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他創造了臺灣音樂的一個歷史階段。他的創作內容都是對整個社會的一種描述。他是時代造就的英雄,敢於揭露社會的一些現象,他是真正的臺灣音樂界重量級人物。
  • 「再不當憂鬱的詩人」 | 《四季歌》林側專訪
    她是特立獨行的女詩人,是前衛先鋒的音樂人。臺灣傳奇製作人方無行為她製作了首張專輯《失聲》,以抵抗眾聲喧譁的時代。
  • 往事如昨《詩已成歌》|林寶新專輯亮相中國臺灣
    縱觀《詩已成歌》中的詩歌,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土家野夫《孽債》,張遠倫《春光誤》,何小竹《火車旅人》,柏樺《夏天還很遠》,翟永明《迷途的女人》,楊黎《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張紙牌》,吉木狼格《情侶》,小安《一個人看月亮升起》,李亞偉《風中的美人》,李尚朝《在深秋共南山》,雖然曲風不同,但有著共性鮮明的人文情懷,歌手林寶認為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心境,由詩而歌,一定要用歌聲立體化詮釋出詩詞的內涵
  • 1.19 八年之後,羅思容「多一個,在玫瑰之外」北京專場音樂會
    羅思容將十二位臺灣當代重要的女性詩人包括顏艾琳、零雨、杜潘芳格、陳育虹、阿翁、阿芒、隱匿、馮青、利玉芳、張芳慈、蔡宛璇的詩作譜曲為歌,為熠熠閃動的現代詩圖景,開創「多一個」視野和可能性,無論在音樂或文學領域,都譜寫下令人驚豔的篇章。詩人鴻鴻盛讚:「這張專輯不但是音樂的盛宴,也是臺灣文學的一塊珍寶。」
  • 年少相遇的往事,是一首忘了歌詞的歌
    一些情節,一些片段,一些情境,一些感觸,相比實際上經歷過的大量時光,倒真像是一首忘了歌詞的歌了。夏宇這首詞作,內容倒是普通,大抵是那個時代的調調,相比潘越雲這張專輯裡的其他,特別是《相思已是不曾閒》、《浮生千山路》,更是顯出平淡。不過歌名好。聽的人一見歌名,就有好奇心,對這首有詞的「無詞歌」,有了點印象。
  • 「秋褲男神」音樂詩人李健最好聽10首歌,翻唱再多還是原唱好聽
    在華語樂壇有一個集高學歷、高顏值、幽默等於一生的音樂才子,相比大家應該都只知道是誰了吧!就是大家熟悉的秋褲男神音樂詩人——李健。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李健最好聽的10首歌,排名不分先後。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點讚、評論和關注,謝謝。。。。。
  • 今天是青年節,分享臺灣歌手張清芳最好聽的一首歌《偶然》
    臺灣歌手張清芳演唱的《偶然》:這歌出自徐志摩的同名詩歌《偶然》,是根據徐志摩的詩譜的曲。全詩如下: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映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方向,我們偶然地相遇,又將匆匆地分別,永無再見的希望。那些相遇時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時互相傾注的情意,「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詩人領悟到了人生中許多「美」與「愛」的消逝,書寫了一種人生的失落感。這就是這首詩深含的人生奧秘與意蘊。張清芳的《偶然》唱得非常好,應該表達是也是詩人徐志摩所要的最好的表達的吧!
  • 《詩在線》‖ 在線專題 ‖臺灣詩人作品專輯
    想一個未歸的人  方明的詩 方明,祖籍廣東番禺,臺灣大學經濟系畢業,巴黎大學經貿研究所、文學碩士。藍星詩社同仁,《兩岸詩》創辦人,臺灣大學現代詩社創辦人之一併曾任社長,乾坤詩社、風笛詩社、世界華文文學交流協會、澳門藝文雜誌、香港橄欖葉詩報顧問。
  • 【歲月如歌】臺灣音樂創作詩人陳明章—原味的歌者
    陳明章,他的人,始終蘊藏著隨性與地道的臺灣土地味;聆聽他的音樂,你可以一路發現臺灣的好山好水。陳明章1956年7月4日出生於臺灣,高中時代瘋迷吉他,畢業後正逢民歌運動浪潮,開始寫歌發表。1986年以一把廉價的破吉他,為侯孝賢《戀戀風塵》創出經典之作,獲臺灣電影在國際影展的第一座配樂獎,南特影展最佳配樂獎。 何謂「臺灣音樂」,找尋音樂中的臺灣味。兒時繽紛多彩的南北管,鑼鼓喧天的野臺戲,胭脂北投的那卡西,是其未曾失落的音樂原鄉,承自父祖輩的音樂記憶,重新被喚起。
  • 馬世芳的「聽說」 以詩入歌的誠品全記錄 (上)
    跟她合作的樂隊,他們是很有想法的,她的樂隊叫時間樂隊,幾乎都是不插電的樂器,在這張專輯裡面,她有把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的詩拿來譜曲,有兩首臺灣年輕女詩人吳俞萱的作品,吳俞萱也是80後,這個小女孩也很有意思,她在畢業之後自己到臺灣東海岸一些教育資源相對來說比較貧乏的小學,她去教那些孩子寫詩,一開始的時候是有官府補貼,後來官府的錢用完了,她就自費,自己出錢到各地的小學教孩子們寫詩,讀詩,她自己出版過詩集
  • 酷我音樂吳青峰16葉線上演唱會華美來襲,與音樂詩人共赴冒險之約
    12月20日20點,吳青峰「16葉」線上演唱會將在酷我音樂全程直播,網友可在雲端邂逅這位「太空吟唱詩人」,共同開啟關於「詩與音樂」的華麗冒險。在粉絲心目中,他是獨一無二的創作才子,亦是文藝氣息頗濃的「音樂詩人」,無論唱功還是創作,又都多元而精深,快樂亦或悲傷,總能帶來共鳴和感動。2020年是吳青峰收穫頗豐的年份。
  • 發現臺灣最美女詩人林立婕的詩
    特約詩人                    專欄.2.   詩壇名家                    專欄.3.   每日一星                    專欄.4.   唐風宋韻                    專欄.5.   實力詩人                    專欄.6.
  • 陳黎《世界的聲音》:一個詩人的私房音樂地圖
    臺灣詩人陳黎就是不滿足於此,於是決定自己翻譯。此前他翻譯聶魯達、普拉斯、辛波斯卡,其中辛波斯卡詩歌的中譯本《萬物靜默如謎》更是成為現象級詩集,紅遍兩岸。這次他翻譯了舒曼、勃拉姆斯、拉威爾、德彪西、馬勒、勳伯格、雅納切克、卡爾·奧爾夫的經典曲目歌詞,並伴以兼具詩人視角和古典樂痴的評論解讀,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為《世界的聲音:陳黎愛樂錄》。
  • 【詩意·聽覺】音樂詩人李健演繹詩人徐志摩作品
    【小編絮語】最近的我是歌手迎來了音樂詩人李健,李健的歌曲總是散發著濃厚的人文氣息,當音樂詩人遇見詩人徐志摩的作品時,又會有怎樣的演繹,一起來聽。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可聽這首歌
  • 民謠詩人科恩的第一張專輯 Songs of Leonard Cohen
    然而這名想當民謠歌手的詩人沒有氣餒,成功地從一個讀詩的人變成了唱詩的人,年輕時乾澀的嗓音也在年紀漸長後變成了陳釀。他就是加拿大人Leonard Cohen。Leonard Cohen 1934年出生於加拿大蒙特婁的英語區,他來自一個正統的猶太人家庭。
  • 今晚丨一起赴約,旅行的歌頌者——臺灣吟遊詩人張心柔
    從小就愛唱歌,七歲學習鋼琴,在小學六年級時她便和好友合作創作了第一首歌《海鷗的天空》,從那時開始,當歌手就成為了張心柔的夢想。18歲那一年,她第一次獨自出發去冒險,也經歷了沉浮和思考,她帶著自己的吉他在臺灣各處流浪,結識來自各地的志趣相投的夥伴,編織出靈感與旋律。2012年底,張心柔發布了首張創作專輯《吟遊詩人》。
  • 《路邊野餐》把音樂吟成了詩
    尤其是電影中的歌曲,全部採用「很老」的臺灣流行歌曲,嵌入場景之中,和電影融為一體。這些歌曲大部分比畢贛的年紀都大得多,也顯現出畢贛老道的另一個側面。《路邊野餐》中出現的臺灣老歌也引領觀眾回顧了臺灣的「民歌時代」,那是一個很龐大的文化現象,它開始於1975年,其間的20年、30年,乃至於2015年的「民歌40」,都有很盛大的紀念主題活動。
  • 音樂思想家 | 「流浪詩人」——張楚
    張楚在臺灣發行的唯一專輯《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無論何時聽,都讓人震動。張楚來自西安,成名於北京,發行過三張專輯,1999年起轉而研究搖滾與電子樂的結合即便在內地也不算大腕歌手,卻贏得多年來死忠歌迷欣賞他「流浪詩人」的特質。張楚的靦腆、沉思、有所不為,使他的作品與生活都籠上一層煙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