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劭 東漢末期著名學者,他不僅以才華出眾為人推崇,而且以評鑑世事、人物聞名當世。他對曹操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就是在曹操未顯貴時作出的,可見許劭的辨人之能和遠見卓識。
許劭《予學》著實獨樹一幟,「高人一等」。它的價值不在於標新立異,而在於找到了決定人生成敗的最本質的東西,而在此之前,人們或是茫然不知,或是不屑一顧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對《予學》的古籍整理便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它能促使人改變觀念,不僅僅以獵取和佔有為能,而且要在「給予」這條更高的成功之途上多下功夫。這是建設文明和諧社會所必需的道德素養,更是對人對己都有利的處世謀略。古人「舍」與「得」、「予」與「取」的智慧,小予小成,大予大成!
得失: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則無失焉。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則無得焉。得失之患,啟於不舍。不予之心,興於愚念。人皆有圖也,先予後取,順人之願,智者之智耳。
強者不予,得而復失。弱者不予,失之難測。予非失,乃存也。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論此也。奪招怨,予生敬,名成於此矣。
順逆:
患死者痴,患生者智。安順者庸,安逆者泰。多予不亡,少施必殃。惠人惠己,天不佑兇也。
順由予生,逆自虐起。君子不責小過,哀人失德焉。小人不納大言,恨己無勢焉。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順而弗遠。
福禍不侵,心靜可也。苦樂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
尊者人予也,失之則卑。卑者自強也,恃之則尊。以金市爵,得而不祥。以勢迫人,威而有虞。金不可濫,權不可縱,極則易也。
貧者勿輕,其忠貴也。賤者莫棄,其義厚也。忠予明主,義施君子,必有報焉。
譽非予莫取,取之非譽也。功不爭乃獲,獲之則功也。
休戚:
物有異也,理自通焉。命有別也,情自同焉。
悅可悅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福不可繼,禍不可養,福禍莫受也。
不省之人,事無功耳。同歡者寡,貴而遠離也。共難者眾,卑而無間也。
苦樂由人,非苦樂也。至樂乃予,生之崇焉。至苦乃虧,死之惶焉。
榮辱:
人強不辱,氣傲無榮。榮辱莫改,其人惟賢。予人榮者,自榮也。予人辱者,自辱也。
君子不長衰,小人無久運,道之故也。飢以食,莫逾困以憐。寒以暖,無及厄以誡。
予人至缺,其可立也。榮極則辱,惟德可存焉。辱極則榮,惟善勿失焉。
成敗:
成無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敗有定法,害人害己乃敗焉。君子之名,勝於小人之實。小人之禍,烈於君子之難。觀其人也,可知成敗矣。
敵者,予之可制也。友者,予之可久也。親者,予之可安也。
功高未可言勝,功不為勝也。人愚未可言敗,愚不為敗矣。
興亡:
無不亡之身,存不滅之理。春秋易逝,宏業可留。薄斂則民富,興焉。政苛則民怨,亡焉。人主興亡,非為天也。
君子興家,不用奇計。小人敗業,壞於奸謀。
正不予賄,邪不予濟,察之無誤也。天降之喜,莫逕取焉。不測之災,勿相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