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名嘴抹黑嫦娥五號,這就是臺灣的「言論自由」?

2020-12-19 臺海新觀察

導讀:一直以來,臺灣那些「名嘴」們最不缺少的就是奇葩言論。近日,島內綠媒的綜藝節目又出現了「名嘴」們的荒誕言論。近來嫦娥五號已經進入了攜帶月球樣本返程的階段,在談到這一話題時,評論員黃創夏稱:「阿波羅11號早在五十年前便上去了!由於大陸人無法看到外面資訊,所以他們自認為已經很厲害了!」隨後該節目的主持人也「補了一刀」,稱「大陸人自以為中國是第一個登月的」。兩個人一唱一和非常有意思,就像是在演小品一樣,但又完全暴露了他們「井底之蛙」的形象。

再等上一百年,臺灣能登月嗎?

節目中黃創夏一度對大陸取得成就表示「認可」,但隨後話鋒一轉:稱早在1969年阿波羅11號就已經帶著月球樣本回到了美國,距今已經50年了。

提到美國黃創夏真可謂是興致勃勃,對他的荒誕言論,網友迅速回擊。有網友稱黃創夏等人是幾個坐井觀天的青蛙。即便美國登上月球的時間再早,難道是臺灣嗎?就算是再等上一百年甚至更長,臺灣能上月球嗎?值得注意的是,臺灣有很多這樣假新聞、爛節目,他們能完全暢享「言論自由」,說出一些可笑又荒誕的言論。然而作為客觀性報導大陸發展動態的中天新聞臺,卻直接被叫停,難道這就是臺灣所謂的「新聞言論自由」嗎?

短短七年,從資深媒體人變成「歡樂喜劇人」

黃創夏稱大陸人不了解外面,以至於認為自己很厲害。從實際出發,他們這些人對大陸的了解有多少呢?阿波羅登月早已經成為了中國人心中的常識,沒有人否認美國的這一成就。如今嫦娥五號即將攜帶月球樣本回國,我們慶祝本國的科技成就難道也有錯嗎?當然了,像黃創夏這樣的小人又怎麼會放棄借著機會污衊抹黑大陸呢?

不過,也有人揭露黃創夏是在故意「裝瘋賣傻」。早在2013年,黃創夏曾在大陸錄製政治節目,他曾親口承認臺灣已經成了「井底之蛙」,而臺灣媒體則是導致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之一。相比之前的清醒時刻,現在的黃創夏真可謂是完全變了一個人。

從2013年到2020年,七年的時間黃創夏究竟經歷了什麼?居然從一個曾經的資深媒體人變成了一個「歡樂喜劇人」。事實上,發生這種轉變的臺灣人不止黃創夏一個,島內不少專家學者在出席綠媒節目時都不缺少通過譁眾取寵的方式,為網友增添爆笑段子的情況。

文丨葉風 審丨陳城

本文由《臺海新觀察》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臺海網

相關焦點

  • 臺灣名嘴「碰瓷」嫦娥五號,再鬧笑話
    然而在臺灣綠媒的節目中,這次完美收官的探月任務卻變了味。臺灣評論員黃創夏聲稱大陸人看不到外面的信息,不知道阿波羅11號早在1969年就已登月成功,一旁的主持人更是「出口驚人」,聲稱大陸網友以為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登月的國家。把無知當有趣,可見所謂的臺灣「名嘴」也不過如此。
  • 果然,臺灣「名嘴」沒有放過嫦娥五號
    導讀:近日來,中國人見證了一項奇蹟,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首次進行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中國航天領域最複雜,最為困難的任務之一。月壤採集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新的進展。這是一件值得國人高興的事情,但臺灣「名嘴」並沒有放過酸嫦娥五號。
  • 臺灣名嘴談「嫦娥五號登月」,網友態度「一邊倒」
    撰文:小王 近期,在臺灣綠媒的一檔政論類節目中,臺灣「名嘴」黃創夏就「嫦娥五號登月」一事發表評論,他表示阿波羅 臺灣「名嘴」談嫦娥五號登月遭網友吐槽 在這檔臺灣地區的節目中,作為評論員的黃創夏先是誇讚嫦娥五號登月一事確實代表國力的象徵,他表示距離這麼遙遠的控制
  • 果然,臺灣名嘴沒有放過「嫦娥五號登月」,網友都看不下去了
    撰文:小王近期,在臺灣綠媒的一檔政論類節目中,臺灣「名嘴」黃創夏就「嫦娥五號登月」一事發表評論,他表示阿波羅11號早已飛上月球50年,而大陸人還是看不到其他國家的科技發展之迅速臺灣「名嘴」談嫦娥五號登月遭網友吐槽在這檔臺灣地區的節目中,作為評論員的黃創夏先是誇讚嫦娥五號登月一事確實代表國力的象徵,他表示距離這麼遙遠的控制,當然是很厲害的一件事,可是他接下來的話就開始變味了,黃創夏又說阿波羅11號早在1969年上去了,也已經取了樣回來,大陸人是由於看不到外面的資訊,別人一誇他們厲害,他們就真的認為自己很厲害
  • 臺灣「名嘴」果然沒有放過嫦娥五號……
    臺灣「名嘴」荒誕言論又雙叒叕來了。12月5日,在臺灣綠媒一檔政論節目中談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時,評論員黃創夏說,阿波羅11號已經上去50年了,因為大陸人看不到外面的資訊,所以別人說很厲害他們就認為很厲害,該節目主持人則在一旁幫腔說,「大陸人都以為中國第一個登月」。
  • 嫦娥五號登月,臺灣節目果然沒放過這個機會
    嫦娥五號登月,臺灣節目果然沒放過這個機會 2020-12-07 21: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陸「嫦娥五號」登月,臺灣節目果然沒放過這個機會
    綠媒5日一檔政論節目提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一事時,主持人聲稱「大陸人都以為中國第一個登月」,不知美國「阿波羅11號」的存在。主持人言論一出,被網友群嘲「井底之蛙」。節目中提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時,臺媒體評論員黃創夏先是稱這當然是成就,然而話鋒一轉又提到,「1969年,那時候的阿波羅11號已經上去50年了。」
  • 臺灣「名嘴」嘲諷「嫦娥五號登月」,鼓吹臺灣成為美國「第51洲」
    嫦娥五號是我國截止至今發射過重量最重的月球探測器,其重量能夠達到8.2噸,整體包含了15個分系統組合而成,是我國研究過最為複雜的航天系統之一。據國家航天局探月黨委副書記關鋒介紹,嫦娥五號此次的任務是我國目前難度最大的,最艱難的航天任務之一。
  • 臺灣「名嘴」果然沒有放過「嫦娥五號登月」,網友都聽不下去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灣「名嘴」荒誕言論又雙叒叕來了。12月5日,在臺灣綠媒一檔政論節目中談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時,評論員黃創夏說,阿波羅11號已經上去50年了,因為大陸人看不到外面的資訊,所以別人說很厲害他們就認為很厲害,該節目主持人則在一旁幫腔說,「大陸人都以為中國第一個登月」。兩人一唱一和,隨即被網友諷刺「井底之蛙」。
  • 綠媒酸嫦娥五號鬧笑話!民進黨搞「綠色恐怖」,媒體人變「喜劇人」
    文丨六七 審丨高靜近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引爆了世界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如果本次「嫦娥五號」順利完成了採集月壤樣本並返回地球的任務,中國探月工程就完成「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成功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立取得月球樣本的國家。同時,中國科研領域開放、包容、合作的態度,也讓包括歐洲、俄羅斯在內的世界多個國家都對在該領域與中國展開合作充滿了信心。
  • 臺灣民眾為何老對大陸抱有偏見?
    作為駐臺記者,在臺灣經常聽到人說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上廁所不關門,偏見重重,氣的冒泡,但是這些誤會是怎麼來的?有辦法改正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偏見嗎?還是必須得等統一後才可以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傲慢與偏見的話題。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
  • 綠媒酸嫦娥五號鬧笑話!多少媒體人已變「歡樂喜劇人」
    來源:中國臺灣網【兩岸快評第1021期】11月24日凌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最新消息顯示,嫦娥五號已完成月壤樣品轉移,「挖土」成果將帶返地球。這件大事令國人振奮,但在臺灣綠媒的政論節目中,卻變了味兒。
  • 光明開講:臺灣中天新聞被關,臺言論自由今夜入墳塋
    這次卻系政治計算,和臺灣當局宣揚所謂言論自由,背道而馳,聽當局的發言,自覺十分諷刺。    而中天被關閉臺灣地區所謂的言論自由,只是建立在執政當局的喜好與否之上,標準自定義,而不是所謂包容,自由,自主。
  • 誰打臺灣就是與全世界為敵?臺灣「名嘴」又爆荒誕言論,遭群嘲
    在處理兩岸關係上,臺灣民進黨、部分親綠媒體以及「謀獨」分子企圖製造分裂,支持「臺獨」。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以及美國在處理臺灣問題上舉動,部分資深媒體人和相關政治人物都曾在臺灣的政論節目中發表了相關看法。10月28日,臺灣「名嘴」黃創夏就兩岸局勢又爆荒誕言論。黃創夏稱,誰打臺灣就是與全世界為敵?
  • 果然,臺灣的「井底之蛙」沒有放過這個機會
    作者:昊彥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和後續任務的完成,標誌著中國航天技術的極大進步和突破進展,這不僅在世界航天史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更讓世界更多的國家和地區認識到中國綜合實力的發展。但是臺灣地區的部分人士卻對此發表荒誕言論,被網友嘲諷為「井底之蛙」。「井底之蛙」部分「臺獨」分子對大陸所取得的成就一直心懷嫉妒,經常在大陸的輝煌成就面前表示不屑並發表荒謬言論。12月5日,在一檔臺媒節目中,評論員黃創夏先表示嫦娥五號的確是國力的象徵。但之後話鋒一轉,稱阿波羅11號50年前就已經上去了。
  • 嫦娥五號背後的國家大計
    據悉,2020年12月13日9時51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約230公裡處成功實施四臺150牛發動機點火,約22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 嫦娥五號動力系統團隊:77臺發動機護航「嫦五」返鄉
    用於嫦娥五號著陸與返回的三套推進分系統,由77臺大小不同、性能各異的軌姿控發動機組成。在充分評估了著陸過程中液體晃動的風險後,作出了著陸器用4臺表面張力貯箱替代4臺金屬膜片貯箱方案的更改。這意味著,方案階段的全系統冷試,需要在初樣階段重新來過,並帶來了技術反覆的風險。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到這支敢打硬仗的團隊。經過反覆驗證,他們不辱使命,完成了表面張力貯箱研製攻關,累計減重約26kg,大幅度降低了探測器的總質量,為探測器的整器研製提供了有力保障。
  • 【中國新聞網】瀋陽自動化所全景相機轉臺完成嫦娥五號月球表面...
    瀋陽自動化所自2012年起承研嫦娥五號全景相機轉臺任務,打造一套空間成像探測靈巧的操作機械臂,並於2016年完成了正樣交付,其間相繼完成了電性件、採樣封裝件、結構件、熱控制項、鑑定件、正樣件、備份件七套產品的研製。  嫦娥五號著陸後,全景相機轉臺於12月1日23點30分接受地面上傳程序指令後成功解鎖。
  • 77臺發動機助力嫦娥五號探月往返,多個突破背後是大國工匠合力
    還將為我們的星球探測器做好範例,這一次研發單位為了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登陸月球,成功帶月巖返回一共準備了107臺發動機,30臺用在胖五身上,77臺用在了探測器上。而大小不同,作用不同的發動力成為助力成功實施「挖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