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媒酸嫦娥五號鬧笑話!多少媒體人已變「歡樂喜劇人」

2020-12-20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1021期】

11月24日凌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最新消息顯示,嫦娥五號已完成月壤樣品轉移,「挖土」成果將帶返地球。這件大事令國人振奮,但在臺灣綠媒的政論節目中,卻變了味兒。節目中,提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臺媒評論員黃創夏先是稱這當然是成就,然而話鋒一轉又提到,「1969年,那時候的阿波羅11號已經上去50年了。」

緊接著,他又表示,因為大陸人看不到外面的資訊,所以別人說很厲害,他們就認為很厲害。話音剛落,一旁的綠媒主持人驚呼「所以對岸的網友可能認為,世界沒有其他國家登陸過月球,我們是第一個。」

言論一出,立刻被網友截取「高能片段」,並在網絡瘋轉。網友表示,「臺灣的專家水平可想而知了,怪不得老說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有臺灣網友反問「黃創夏你有知識嗎?」還有人直呼「笑話一則」。

不過,這位黃創夏老兄很有可能是故意「裝瘋賣傻」。有網友翻出2013年,他在大陸錄製政論節目的片段,他曾親口表示,「臺灣早就已經是井底之蛙,而這個井底之蛙,媒體應該負很大責任」。顯然那個時候的黃創夏意識還是清醒的。

那麼從2013年到2020年,究竟是什麼讓黃創夏從一個「資深」媒體人變成了「歡樂戲劇人」?事實上,這種轉變並非發生在黃創夏一個人身上,島內不少所謂專家學者及媒體人士,在參與綠營節目錄製時,都頻頻通過製造假新聞、把舊聞當新聞,或刻意錯誤解讀等方式譁眾取寵,為網友增添不少爆笑段子。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假新聞、爛節目可能完全暢享「言論自由」,但中天新聞臺客觀理性報導大陸發展動態,卻直接被叫停。兩相對比就可以輕鬆得出結論,民進黨當局的綠色恐怖政策,才是臺灣輿論界「綠化」「獨化」、膚淺化的罪魁禍首。

11月22日,臺灣民眾還在為反對「民進黨當局執意進口的美國豬肉」走上街頭抗議;隔天大陸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在央視的直播視頻裡,就數臺灣省的鏡頭最多了。不過這樣的畫面,恐怕島內綠營電視臺和媒體人都看不見,這也不能全怪他們,畢竟「井口」太小。(文/關其行)

相關焦點

  • 綠媒酸嫦娥五號鬧笑話!民進黨搞「綠色恐怖」,媒體人變「喜劇人」
    文丨六七 審丨高靜近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引爆了世界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如果本次「嫦娥五號」順利完成了採集月壤樣本並返回地球的任務,中國探月工程就完成「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成功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立取得月球樣本的國家。同時,中國科研領域開放、包容、合作的態度,也讓包括歐洲、俄羅斯在內的世界多個國家都對在該領域與中國展開合作充滿了信心。
  • 臺灣名嘴「碰瓷」嫦娥五號,再鬧笑話
    導語:上個月,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並初步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同時也是目前中國在航天領域裡難度最大且最為複雜的任務之一然而在臺灣綠媒的節目中,這次完美收官的探月任務卻變了味。臺灣評論員黃創夏聲稱大陸人看不到外面的信息,不知道阿波羅11號早在1969年就已登月成功,一旁的主持人更是「出口驚人」,聲稱大陸網友以為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登月的國家。把無知當有趣,可見所謂的臺灣「名嘴」也不過如此。
  • 臺名嘴抹黑嫦娥五號,這就是臺灣的「言論自由」?
    近來嫦娥五號已經進入了攜帶月球樣本返程的階段,在談到這一話題時,評論員黃創夏稱:「阿波羅11號早在五十年前便上去了!由於大陸人無法看到外面資訊,所以他們自認為已經很厲害了!」隨後該節目的主持人也「補了一刀」,稱「大陸人自以為中國是第一個登月的」。兩個人一唱一和非常有意思,就像是在演小品一樣,但又完全暴露了他們「井底之蛙」的形象。再等上一百年,臺灣能登月嗎?
  • 果然,臺灣「名嘴」沒有放過嫦娥五號
    導讀:近日來,中國人見證了一項奇蹟,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首次進行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中國航天領域最複雜,最為困難的任務之一。月壤採集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新的進展。這是一件值得國人高興的事情,但臺灣「名嘴」並沒有放過酸嫦娥五號。
  • 嫦娥五號登月,臺灣節目果然沒放過這個機會
    嫦娥五號登月,臺灣節目果然沒放過這個機會 2020-12-07 21: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陸「嫦娥五號」登月,臺灣節目果然沒放過這個機會
    島內政論節目又鬧笑話。綠媒5日一檔政論節目提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一事時,主持人聲稱「大陸人都以為中國第一個登月」,不知美國「阿波羅11號」的存在。主持人言論一出,被網友群嘲「井底之蛙」。節目中提到大陸「嫦娥五號」登月時,臺媒體評論員黃創夏先是稱這當然是成就,然而話鋒一轉又提到,「1969年,那時候的阿波羅11號已經上去50年了。」
  • 「臺灣有多少歡樂喜劇人」
    近日,大陸的「嫦娥五號」完成了月壤樣品轉移,成功將研究成果帶回地球,這一任務無疑是中國大陸最偉大卻又最複雜的任務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島內綠媒也有評論員在節目中針對此事發表評論,結果引起眾嘲,讓人不禁疑問,臺灣現在有多少「歡樂喜劇人」?
  • 從嫦娥五號「旅遊」歸來看將來月球旅行需要多少時間
    首先慶祝嫦娥五號月球「旅遊」順利歸來,並且帶回了月宮的第一份「特產「,我國探月工程又前進了一步,作為中國人感到十分自豪。 將來月球旅行需要多少時間呢?咱們從嫦娥五號「旅遊」時間表看一下。 第一天: 11月24日,「出發」——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第八天: 12月1日,「到達目的地」——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著陸並開展採樣工作。
  • 嫦娥五號返回地面需要多少天
    38萬公裡光只需要2秒就可以返回,那嫦娥五號需要多長時間呢?嫦娥五號探月之旅我們先了解下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階段,整個探月之旅需要11個階段,目前已經到了第10個地轉移階段。就在北京時間12月14日11時13分嫦娥五號完成第一次地轉移軌道修正。在這一階段,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高度處,實現軌道器和返回器的分離,返回器重新回到地球。
  • 長徵五號火箭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今天(11月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經過此前發射任務的磨合,長徵五號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在前期總裝、測試等系列工作完成後,目前長徵五號已經為即將執行的嫦娥五號任務做好了準備。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歷經約23天、11個飛行階段後,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圖為12月17日凌晨,工作人員在搬運嫦娥五號返回器。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圖為12月17日凌晨拍攝的嫦娥五號返回器。
  • 嫦娥五號 月球之旅
    據新華社報導,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 追「嫦娥」的人:精準測控 為嫦娥五號找到回家的路
    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在即,為提供更加精準的測控數據,準確預報返回器落點,精準指引搜索回收分隊快速實施回收,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兩支活動測控分隊千裡轉場,分別來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和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靜候「嫦娥」「回家」。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採樣返回時間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據央視新聞報導,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 2 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一號到五號的歷史成果
    發射時間或明天公布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工作人員介紹,運送嫦娥二號的長三丙火箭早在半月前就從北京運送到了發射基地。經過系列檢測和組裝,19日,火箭已轉運到衛星發射架。將嫦娥二號安裝在火箭上後,工作人員已將星箭整體固定到發射架上。
  • 嫦娥五號軌道器或變軌探索金星,「嫦娥」與「維納斯」的約會
    嫦娥五號返回艙已返回地球,並攜帶1731克月球土壤。 嫦娥五號的月球採樣計劃取得了圓滿成功,但是當嫦娥五號升空時,它的重量為8.2噸。最後,只有返回艙返回地面。 它僅重幾百公斤。剩下的7噸負載去哪兒了?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中國科學家也等到了嚮往已久的研究對象。「這兩公斤的樣品很寶貴,參與研究的機構需要一定的能力和基礎,我們也希望以後能夠參與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朱進說。朱進還提到,嫦娥五號整個任務過程,讓廣大公眾非常關注,未來的研究成果也應該讓公眾知曉,發揮社會效益,因此圍繞這兩千克樣品的展示傳播非常重要。
  • 長徵五號已就位 擇機實施嫦娥五號任務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今天(11月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
  • 已籤收!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家啦!
    已籤收!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家啦!嫦娥五號帶回月球禮物歷盡千辛萬苦,糧食迎來豐收瑞典要「趕走」現金,這真的好嗎?太極拳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