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興三倍券真的有「刺激」經濟嗎?民眾答案竟一面倒
華夏經緯網7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振興三倍券開跑即將邁入一周,不少人開始使用價值3000元新臺幣(下同)的三倍券用來消費,甚至有人已經使用完畢。不過有民眾質疑三倍券真的有「刺激」經濟嗎?好奇有多少人會購買原本不會買的東西?網友答案一面倒,直呼「不會!」
-
臺灣民眾苦等三個月,振興「三倍券」竟變振興「三杯雞」
昨天,臺行政機構終於推出醞釀了三個月之久的所謂紓困振興「三倍券」,蘇貞昌非常得意於「一千換三千」的設計,強調民眾先花錢一千元買三千元券,「讓錢變大」,就能刺激消費。不過蘇貞昌這套「變大術」的把戲立馬被外界形容為用民眾的血汗錢拉抬振興券績效,頗有江湖郎中賣藥的「氣口」。
-
吐槽「三倍券」蠢?臺灣這麼窮它都能套現
摘要:「三倍券」如果不是為了提振經濟,它的設計簡直是精妙。細品發現,無論是現金還是免費消費券,當然更便利更刺激消費更提振經濟,但也都意味著民進黨當局要一口氣拿出五百個億。「振興三倍券」500元4張、200元5張,共計9張,使用期限至今年12月31日。問為什麼不直接發錢?答曰怕有人存起來不花;那為什麼不直接發券?答曰用自己的錢買券才更有消費動力;問用券是不是不能現金找零?答曰並未嚴格禁止;那過期未消費還能退錢嗎?答曰倒也沒有不退的道理。
-
臺灣經濟振興遙遙無期「三倍券」還來添亂
島內「三倍券」自7月開始預購至今,因其使用不便、換算方式複雜等引發民眾、商家的不滿,甚至連負責發放「三倍券」的郵局和超商都叫苦連天。「三倍券」正式上路以來讓郵局及超商開始出現排隊人潮,還有部分民眾反應超商的事務機出現「暫停服務」、「人流管制中」等當機狀況,使超商店員業務量暴增。有超商就不堪其擾,甚至貼出了「便利商店只賣東西不收抱怨」的告示。
-
臺灣振興三倍券上路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經濟,為了振興島內經濟,刺激實體消費,臺灣當局推出「振興三倍券」鼓勵民眾消費。圖為臺灣經濟部部長王美花手持東興紙品「 振興三倍券」分為紙質券和電子券兩種,使用期限為2020年7月15日至2020年12月31日為止。
-
臺灣開售「三倍券」這種好事,為何民眾卻不開心?
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後,導致多個國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疫情的擴散,不少民眾被迫只能待在家裡。後期疫情得到部分有效控制,但在經濟方面,也已經造成嚴重影響。中國臺灣同樣是受到疫情困擾的地區,為了改變當地萎靡不振的經濟,民進黨推出「三倍劵」鼓勵民眾消費。
-
三倍券上路 臺經濟部門建議分散領避尖峰!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三倍券15日正式發放使用,上午9點起超商全面開放,郵局8點發放,數字三倍券則從今日0點起開始累計消費。臺灣中華郵政指出,第1周會是領券高峰,而郵局最忙的時段通常是中午和下班前,建議民眾避開2個尖峰時段。超商估計前3天人流比較多,呼籲「分散領取」,臺經濟部門請警政單位加強各門市巡邏,維護秩序。
-
從「三倍券」看臺灣促進消費的策略及效果
民進黨的理由是,如果發放現金,民眾可能就直接存起來了,達不到促進消費的目的,還不如發放消費券,用半強制的方法鼓勵民眾花錢。 爭論到最後,5月底的時候,民進黨當局拍板定案,發放「振興三倍券(簡稱三倍券)」,7月15日正式發放。 所謂三倍券,就是民眾出1000元新臺幣,臺灣當局給民眾發放面值3000元的三倍券。
-
民進黨當局推出「三倍券」,沒挺過10分鐘
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島內的經濟再一次遭到沉重打擊。為了拉動島內經濟增長,改變如今的經濟頹勢。民進黨當局不顧眾人反對,執意推出了「振興三倍券」。看似聲勢浩大,實際卻是虎頭蛇尾!根據相關消息,臺灣民眾可以使用1000新臺幣,購買一份價值3000新臺幣的振興券。看上去就是一件惠民政策,但實際上這個「三倍券」卻暗藏著許多門道。首先,就是購買振興券的流程非常複雜。其次便是民眾在三倍券消費的時候,有許多限制。因此,有許多臺灣民眾覺得,完全不必要這麼麻煩,直接發放現金就好了!
-
「三倍券」變「三倍倦」!羅智強狠酸:領券不如辦張民進黨證
「三倍券」變「三倍倦」!」今日可開始領取,民眾到郵局支付1000元新臺幣即可換取3000元新臺幣的三倍券,但有人擔憂,此次「紙本三倍券」的上路會出現如當初「口罩實名制」領取時大排長龍的景象,臺經濟部門為防患未然也推出了「晚鳥」優惠方案。
-
「振興三倍券」一地雞毛,蔡英文這次怎麼洗白自己?
【環球網報導】臺行政機構日前推出「振興三倍券」措施以振興島內經濟,民眾已可通過超市、郵局、信用卡綁定等方式領取使用。臺灣《聯合報》報導稱,有許多規模較小的商家擔心太過麻煩而不收「三倍券」,引發部分民眾的不滿,有網友發問「三倍券哪一步走錯了?」對此,有許多人認為第一步就錯,「從12年前反馬英九『消費券』時就錯了」。
-
三倍券 太難搞
(陳育賢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三倍券正式上路一周,問題陸續浮現,最令商家頭痛的是市面上可能已經有假券流通,而且因為當初的防偽設計不統一,讓業者莫衷一是,非常擔心拿到偽券會造成權益受損。近日網絡流傳「有梅花的才是真正的振興三倍券」說法,因此不少店家在收到三倍券後,第一個動作就是趕緊找梅花水印,據以判斷振興券的真偽,結果竟然發現梅花會出現在不同的位置,甚至有的梅花還不完整,嚇得店家以為拿到假券,不知如何是好。
-
「三倍券」一地雞毛 網友批民進黨:政爭抹黑一流 被打臉也不臉紅
臺行政機構日前推出「振興三倍券」措施以振興島內經濟,民眾已可通過超市、郵局、信用卡綁定等方式領取使用。臺灣《聯合報》報導稱,有許多規模較小的商家擔心太過麻煩而不收「三倍券」,引發部分民眾的不滿,有網友發問「三倍券哪一步走錯了?」
-
曾狠批過臺灣振興三倍券 馬英九和這些人卻都要領券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振興三倍券15日正式上路,許多民眾紛紛湧入超商和郵局領取。此外,有些先前猛烈炮轟或是不認同這項政策的公眾人物,如馬英九、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和資深媒體人黃暐瀚等,也都表示會領取三倍券,並紛紛給出理由。
-
振興三倍券輸了?臺灣網友揭「2致命缺陷」
島內有網友發起討論「現在來看,消費券是不是贏了?」網友點出三倍券「2致命缺陷」:被消費券完全碾壓!(中時電子報系資料照/王德為攝)受到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進黨當局推出「振興三倍券」刺激市場經濟,15日首度開始發放,不少民眾紛紛湧入超商、郵局,拼得搶得先機。不過系統一度出現大當機,更出現抱怨時間太久的聲浪。有網友發起討論「現在來看,消費券是不是贏了?」網友點出三倍券「2致命缺陷」:被消費券完全碾壓!
-
三倍券成本怎麼越來越高? 網一算大怒:真的是北七
網友在PTT討論三倍券成本問題。(取自PTT)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振興三倍券15日上路後,券紙本購買超乎預期,讓臺經濟部門趕緊加印至1700萬份,「藍委」鄭正鈐粗估成本將會再增加4、5億(新臺幣,下同),而臺行政機構則表示成本不會增加太多。但全臺1千多家郵局配合加班,還得多支出1億元加班費,無疑又增加一筆成本,網友不禁大怒痛批民進黨當局,「真的是北七」。
-
「振興三倍券」被網友酸「三振券」
振興三倍券終於要上市了,但漏洞百出,被網友戲稱「三振券」,與馬英九時期消費券最大不同,是納入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支付(臺灣Pay、街口、LINE Pay等)與信用卡,倉促上路,仍有3大漏洞未能解決。
-
蘇貞昌的三倍券成本,從9億新臺幣變成22.5億新臺幣
現在抗擊疫情工作已經開展了將近半年,很多國家、地區都開始採取措施恢復當地經濟,除了適當的開放公共場所之外,很多地區政府都實行相關政策幫助民眾度過難關。臺灣地區的經濟在疫情期間也遭受重創,現如今民進黨正採取措施來振興受損嚴重的經濟。
-
三倍券看民進黨當局施政:沒有最亂只有更亂
只是高高在上的行政高層,似乎不把民眾排隊、基層人員勞累當一回事!就在前兩波預購或數位綁定「三倍券」的近1160萬人之中,有高達86.48%選擇領取實體券,數位綁定者不到一成五。此一數字大大地超出行政部門實體券、數位綁定各佔50%的預估,使原本只規劃印製1200萬份的實體券有所不足而必須加印。
-
網絡預購三倍券 就像買口罩
振興三倍券即將上路,臺行政機構昨舉行「三倍券網站教學」記者會,由「政委」唐鳳傳授心法,她表示,民眾可採紙本及數字方式換購三倍券,最簡單的紙本券預訂方法,就跟訂口罩一模一樣。 三倍券上路前夕,許多民眾反映對紙本及數字電子券都搞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