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嘀嘀嘀……」,下午4點,「光頭麻糬」的老闆林發偉正在前臺處理來自全國各地的線上訂單,妻子魏金燕則在後廚熟練地包著麻糬,夫妻倆身影忙碌,他們從不會怠慢光顧生意的任何一位客人。
「光頭麻糬」店內冰箱上滿滿的訂單號
2014年,來自臺北的林發偉決定來到妻子的家鄉——福州發展。作為福州「女婿」,林發偉將在臺灣累積多年的糕點手藝帶到大陸,憑藉口感軟糯,味道香甜的麻糬捕獲了眾多「粉絲」。
如今,林發偉的「光頭麻糬」在福州已有兩家實體店面,同時入駐美團在線平臺,還通過微信接收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
為愛情而來,也收穫了更多的愛
魏金燕向記者介紹夫妻倆來陸創業故事
「要不要到福州來這件事,他至少糾結了6年,我知道他是在遷就我。」魏金燕感慨地說著,臉上洋溢著幸福。談起當初放下在臺灣打拼多年的店鋪,林發偉說,是在妻子的支持下,做下的決定。如同《愛拼才會贏》這首歌唱的一樣,「那就拼一下。」
2014年,「光頭麻糬」在福州一個小巷子裡開業的情景,夫妻倆至今記憶尤深。「開業第一天生意非常火爆,下午5點就不夠賣了!」福州市民對臺灣手工麻糬的喜愛程度大大超乎林發偉的預想,龐大的市場需求讓他不用再糾結,對於在福州創業的前景頓時信心倍增。
鳳梨酥
帝王酥(左)臺式Q餅(右)
挑、烤、錘、抹……麻糬的每一道工序都是林發偉親力親為。多年來,林發偉不變創業初心,研發新口味,在自己的「糕點樂園」裡孜孜不倦,將更多的臺灣美食帶給大陸民眾。
如今,店裡的麻糬已從當初的4種口味發展到7種口味,還因應客人們的需求,延伸出鳳梨酥、臺式Q餅、牛軋糖等品種。「吃過後,很多顧客都會主動幫我們把產品推薦給身邊人。」林發偉坦言,來福州快7年了,現在做的非常好!
有政策扶持,更融入了臺胞家園
產品供不應求是每個生意人夢寐以求的,但原材料的供不應求對於林發偉來說,卻是創業初期最大的困難。從臺灣直接採購大部分原材料,不僅供貨源不穩,物流鏈過長,通關手續過繁,成本更是過高。
「剛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賣麻糬賺的錢,都花在買原材料的運費上了」。但林發偉始終堅持用合適的原材料,製作最地道的手工麻糬。
林發偉在後廚製作花生味麻糬
2016年,林發偉加入了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結識了許多在榕發展的臺商,也因此和福州市臺辦有了密切的聯絡。在福州臺辦和協會的幫助下,林發偉的原材料問題得到解決。「現在好了,運輸時間從兩三個禮拜縮短到一禮拜內,運費也只要原來的四分之一。」
林發偉直言,「真的很感謝他們(臺辦),幫助我們很多。」依傍政策,林發偉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幫助。「臺辦會經常組織活動,邀請我們參加,幫我們引流帶貨。政策上,有什麼不懂也都是諮詢他們。」今年疫情期間,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地區,「光頭麻糬」達明路分店也享受到福州市的政策優惠,獲得租金減免一個半月的扶持。
近年來,福建省不斷先行先試,積極打造臺胞臺商登陸「第一家園」,提高惠臺政策覆蓋面和實效性,切實增強臺胞獲得感。
「我們將繼續推進中央、省、市出臺的系列惠及臺胞臺企政策措施全面落地,像服務大陸百姓一樣服務臺灣同胞,為在榕臺胞創造更加宜居宜業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推動更多臺灣青年和人才來榕追夢築夢圓夢。」福州市臺港澳辦相關負責人說。
受疫情影響,卻開拓了更廣的路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各個行業,特別是從事餐飲的臺商臺青們遭遇了一段時期的慘澹生意。為此,十幾名在福州創業的臺胞共同劃策,利用大陸火爆的線上直播平臺,抱團合作,共扛「寒冬」,幫助更多的臺商在疫情期間打開了產品銷路。
「我第一次參與直播,但是第一場就賣了1000多件。」 林發偉向記者介紹,3月底,「光頭麻糬」參加了臺青第一場「臺灣美食直播特賣會」,引來不少好友在線支持。隨後,林發偉就搭上「直播快車」,在臺青直播帶貨的購物車裡,時不時就能看到「光頭麻糬」的產品連結。有了「大家庭」,林發偉的事業宛如多了一道「安全銷」。
隨著大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林發偉的線下客源逐漸恢復到往常,外加線上訂單不斷,夫妻倆又開始投入新一波的忙碌中。「最遠的訂單是來自新加坡。」魏金燕說,通過食客的口碑相傳,她們家的麻糬已經「越走越遠」。
林發偉夫婦共同製作麻糬
「姐姐,喝水。」店鋪內,林發偉不滿3歲的孩子踉踉蹌蹌把礦泉水一瓶一瓶地送到每一位記者的手中。後廚裡,魏金燕負責包餡、抹粉,林發偉負責包裝。平凡而幸福的生活,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吧。「下一步,想把店做大,把糕點做好。」林發偉憧憬著說。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版權作品,未經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編輯:愛華 編審:熊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