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得好好的突然哭鬧?並不是做噩夢了,其中原因爸媽要知道

2021-01-14 楠姐和你聊育兒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孩子晚上睡覺時,剛開始的時候睡得很香,但半夜突然開始哭鬧起來,家長無論這麼哄都無濟於事,過一陣,孩子哭完後又自己睡了過去。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數家長都認為孩子肯定是做噩夢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小亮平時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小孩,這天他剛剛在外婆家過完自己的4歲生日,但最近幾天,小亮的外婆發現,孩子每天晚上睡得好好的,半夜總是突然驚醒然後就大哭大鬧,無論這麼哄都不管用,每一次小亮哭一會後自己有慢慢睡過去了。

最開始外婆還以為孩子是做了噩夢,但不能每天都做夢啊,而且小亮的爸爸媽媽也經常說,他在家裡也會有這種情況,但是也認為孩子是做噩夢了。外婆這下就不放心了,害怕孩子得了什麼病症,第二天就上了醫院,經過了醫生檢查後發現,小亮是得了「兒童夜驚症」。

一、「兒童夜驚症」的表現是什麼樣呢?

根據調查發現,4-10歲的孩子,有2%~3%會出現這種情況,5~7歲是最為常見的,而且男孩略多於女孩子的,這種夜驚症大多跟疾病沒有太大關係,也可以說是正常發育的表現,家長們不用太過擔心。

孩子出現兒童夜驚症的時候,通常都是在熟睡中突然驚醒,然後放聲大哭大叫,嚴重的話還會出現動手動腳,就像是跟人打架一樣,無論父母怎麼樣去哄孩子都不管用。大約持續幾分鐘之後,孩子又慢慢睡著了,到了第二天孩子完全不記得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就好像是做夢一樣。

二、遇到「兒童夜驚症」的時候,家長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孩子若出現夜驚症的情況,父母們千萬不能將孩子叫醒,因為父母的喚醒方法,可能會讓孩子的夜驚症行為更加的嚴重,甚至嚇到孩子,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冷靜,不要去驚動孩子,不一會,他們就自己睡著了。

一般孩子出現夜驚行為,不需要家長刻意去治療的,因為這是孩子成長發育正常的過程,等到孩子神經和身體發育成熟,或者排除了心理因素之後,孩子夜驚症的情況就自然消失了。

三、、對「兒童夜驚症」,如何做好預防?

1、給孩子好的睡眠

孩子的睡眠質量是非常重要的,這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大腦發育,特別是在孩子睡覺之前,千萬不能做劇烈運動、熬夜、玩手機等等情況,家長們可以給孩子一個睡眠的氛圍,將所有的燈關掉或者講故事,讓孩子更快的進入睡眠,身體得到休息。

2、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

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們不要給孩子特別大的壓力,有的時候孩子出現夜驚症,不是生理上面的問題,那就是心理方面的問題了,平日可以多跟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慢慢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比如睡覺之前,父母可以一起說說話,講故事,看繪本等等。

3、孩子夜驚症最重要的是在於預防

父母要充分的了解孩子的情緒,採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一直處於情緒穩定的狀態,減少對孩子情緒上面的刺激,而且還要補充鈣和維生素,這對預防夜驚症是有一定幫助的。

最後家長們要注意的是,孩子偶爾出現夜驚的情況,但白天一起正常,身體也沒有什麼不適應的話,那麼就沒有什麼問題,家長也不用太心急。如果孩子每天都出現夜驚症的情況,並持續了2周以上,你就要帶孩子進醫院調查了。

相關焦點

  • 晚上睡覺時,寶寶突然哭?不是做噩夢了,這6個原因家長要了解
    絕大多數的寶寶夜間睡覺都要哭鬧,要麼就是入睡難,要麼就是睡著睡著突然開始大哭。勞累一天的媽媽聽到孩子哭了,以為是餓了或者做噩夢了,趕緊餵奶,怕哭聲打擾了其他家人的休息,也為了讓孩子儘快睡著。可是,經過研究發現,孩子半夜醒來的原因遠不止餓了渴了或者像成年人做噩驚醒那麼簡單。媽媽餵奶行為忽略了查找哭鬧的根本原因,可能會害了孩子。那麼,孩子為什么半夜不睡覺哭鬧呢?可能是以下6個原因。
  • 寶寶睡覺時突然大哭是咋回事?並非故意找麻煩,而是「有苦難言」
    不過,就在她以為這就已經能夠進入到帶娃正常狀態時,現實卻給她上了一課,小張發現自家寶寶總是半夜突然開始哭泣。起初,小張還以為寶寶是不是餓了,所以在寶寶哭了以後就馬上給孩子餵奶,但是小傢伙對此卻不領情。其實作為父母,尤其是家裡有2歲以內的寶寶的家長,難免會遇到孩子半夜突然哭泣的時候,那麼家長找到其中的緣由才是最關鍵的。
  • 3個月小嬰兒愛哭鬧有原因,想做滿分媽媽,這幾個育嬰方法要掌握
    還有就是對新生兒寶寶的護理很重要,特別是一些育嬰小常識,新手爸媽們一定要了解和掌握。還有就是作為媽媽,一定要弄清楚寶寶哭鬧的原因是什麼,才好根據具體情況矯正好寶寶愛哭鬧的習性。那麼,新生兒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哪些呢?1.寶寶太餓或太飽:如果媽媽用手去試探,寶寶嘴巴總撅起,好像在找尋媽媽的乳頭,就是餓了,這個時候媽媽該給寶寶餵奶了。如果寶寶嘴角溢奶,大多數因為吃太飽的緣故。
  • 孩子半夜做噩夢驚醒怎麼辦?「噩夢」和「夜驚」,處理方式大不同
    說到孩子半夜哭鬧,相信絕對是大多數新手爸媽們的「噩夢」,結束完白天的工作,晚上好不容易能夠休息的時候,寶寶卻一鬧到天亮,這對於大人們來說,精神和身體都是極大的打擊。有的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半夜驚醒,通常都會在睡覺之前,把孩子的尿不溼換新,來避免孩子因為排洩的原因半夜哭鬧。
  • 孩子突然哭鬧、煩躁,害羞又黏人,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家長別忽視!
    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跟自己最親近的人在一起,建立了一種很強烈的相互依賴關係。當有一天要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環境,獨自一人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例如去幼兒園),可能會突然變得膽小、黏人、不安、煩躁,甚至哭鬧,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他們正在經歷分離焦慮。
  • 應對方法,新手爸媽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睡眠佔據了我們生活當中大部分時間,睡眠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通過睡眠來恢復能量。相信很多新手爸媽在看到小孩子睡覺的時候都會覺得非常的治癒,看著自己的孩子在睡夢之中,發出哼哼的聲音,像一頭小豬一樣,非常的可愛。
  • 寶寶日夜顛倒,爸媽怎麼做?
    點擊  藍字關注首兒健康,與孩子共成長~你家的小寶寶日夜顛倒嗎?會不會總是晚上不肯睡,白天卻睡得很沉呢?
  • 小孩子晚上哭鬧怎麼辦?
    寶寶夜晚哭鬧難眠的原因很多,爸媽要先找出原因,才能做出最妥當的處理。本文從內外兩個方面,闡述了尋找原因,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外部原因1.尿布溼 撒尿了,寶寶小屁屁不適,也會哭鬧。   經驗:摸一下,如果溼了,換一下。
  • 「寶寶夜裡哭鬧的原因」嬰兒夜間哭鬧是受了驚嚇?別讓無知害了寶寶
    幾乎每個孩子的童年都伴隨著哭鬧闖禍,在想要玩火的時候也常被大人說小心晚上做噩夢。孩子們莫名其妙就會對火產生一些敬畏感,儘管他們並不清楚玩火和噩夢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聯想起嬰兒夜間忽然的哭鬧,時常被大人理解成被嚇到了,這何嘗不是一種由於無知才形成的某種神秘和敬畏感呢?
  • 為什麼你總是做噩夢,有原因的!
    對於噩夢,大部分人沉靜於夢境表現手法和夢境預言當中,對於怎麼解決總做噩夢的問題,很多人想都沒想過。陳鵬解夢向大家提出這麼一些問題。   家暴或父母異地分居導致的孩子的持續噩夢?做父母的是不是該反思下?  孩子到每個固定的時間驚嚇而醒,然後哭鬧不止咋辦?  夫妻不合或猜忌心導致的其中一人的持續噩夢,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
  • 4歲孩子趴地大哭,爸媽淡定旁觀:孩子當眾哭鬧要不要阻止?
    「要延遲滿足。如果一哭鬧就馬上哄他,孩子不就慣壞了嘛。」幾年前,延遲滿足教育理論確實很火,但這招真的好嗎?所以在孩子3歲之前,要儘可能不設條件地去滿足孩子的身心需求,餓了要餵、哭了要回應,由此建立起親子間早期的安全依戀,之後孩子才能建立起對外部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否則,一個從未被滿足過的孩子,很難有能力去自控和「延遲」。
  • 成人睡得久會頭疼,孩子則不同,1歲前一定要睡夠時間
    許多育兒書籍上,或是專家學者都建議說,一歲內的小嬰兒要睡得久一點,有利於發育。可為什麼家裡的長輩們都覺得小孩子不該睡那麼久呢?雖然小葛很堅持讓寶寶每天都睡久一點,卻也禁不住家裡的長輩們天天來嘮叨、輪番上陣地想要來逗孩子。
  • 這4個寶寶夜啼的原因,你知道嗎?
    有不少寶媽有這樣一個煩惱:自從生了孩子,就再也沒好好睡過一覺,因為寶寶老是在晚上嚎啕大哭。每次寶寶一哭,寶媽就趕緊起身哄孩子。如此反覆幾次,第二天早上就有了一對熊貓眼。寶寶夜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寶寶夜晚哭鬧,不僅會攪得寶媽不能安寢,還會導致寶寶自身睡眠不足,影響發育。
  • 孩子夜驚和做噩夢有什麼區別?和「鬼怪」沒關係,該關心的是睡眠
    像她描述的突然驚醒、伴隨尖叫等異常行為,是典型的夜驚症的表現,在4-7歲孩子身上比較常見,也就是孩子上學前和上學早期這個階段,尤其是男孩子。還有的孩子晚上驚醒,哭鬧,是因為做噩夢。噩夢或者說夢魘,和夜驚不同,成年人有時候也做噩夢被嚇醒,只不過一般不會哭鬧,所以我們對噩夢比較了解,兩者的典型區別有這幾點:表現和行為夜驚:在睡夢中激動、恐懼、緊張,表現為尖叫、哭喊、戰慄,難以被叫醒,持續1-10分鐘後會自動進入睡眠;
  • 新生兒睡眠需要培養,做好一些細節,寶寶睡得好,爸媽不熬夜
    說她和婆婆兩個人都照顧孩子不過來,正收緊錢包打算再請一位月嫂幫忙。原來寶寶睡覺晝夜顛倒,白天一直睡,晚上不怎麼睡,兩個大人跟著熬不動了。新生兒的睡眠確實是一個問題,尤其是對於一些新手媽媽來講,更是不知道如何處理是好。如果我們掌握一些技巧的話,就有助於幫助新生寶寶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這樣家人也能輕鬆很多。
  • 寶寶哭鬧常見的5大原因,學會這些安撫方法「鬧人精」秒變乖寶寶!
    「小康君,最近寶寶特別愛鬧人,動不動就哭鬧,餵奶也不吃,哄哄也不睡。真是讓人很心煩,恨不得把小傢伙還塞回肚子裡去~」嬰兒哭鬧是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也是自我正常需求和願望的表現。可很多家長因為不知道寶寶哭鬧的真正原因,著實讓家長頭痛不已。
  • 孩子睡前哭鬧?聽哭聲找原因!
    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們要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去找到哭的原因。孩子哭聲解讀法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是他們是通過哭聲去訴說自己的要求。媽媽就要在平常的時候注意觀察寶寶哭聲的不同。有的孩子的胎毛可能比較長比較硬,當孩子躺在床上太長時間了,這些胎毛就會刺痛孩子嫩嫩的背部導致孩子哭鬧不止。當媽媽不停的撫摸孩子的背部時,孩子就會感覺很舒服,哭聲就會停止。當孩子的吃飽了睡足了但還是不停的哭鬧,而這個時候的哭聲可能是低沉,哭聲連貫。
  • 2歲孩子的難安撫的哭鬧,是有原因的
    沒有孩子不哭不鬧就長大的,道理都懂。可是一遇到孩子哭鬧,我們大多數情況下就亂了章法。總是想著停止哭鬧,而不是選擇有愛的陪伴她宣洩自己的情緒。我們家剛剛又發生了…原因跟爺爺奶奶睡覺,在睡覺前孩子就有很強烈的表現還是想跟媽媽睡。我腳受傷晚上不能抱她尿,可是她還是想在看一下我在不在房間。哭著進我的房間,在奶奶的勸說下,又回去跟奶奶睡,即使睡前他們玩的也很開心就睡著了。可是11點因為做夢又哭著醒來,找媽媽。奶奶嘗試很多次的安撫就是不管用,「大聲呵斥、嚇唬等」還是安撫不了,最後我還是讓她爸爸打電話讓奶奶送過來。
  • 孩子動輒哭鬧?
    這種哭鬧原因較多,在3歲孩子身上比較多發。  【典型表現】  孩子經常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哭鬧。如在遇到解決不了問題時、有不良情緒需要發洩時、表示疼痛與不適時、不知如何與人交往時、表達自己的需求時,不用語言來表達,而是通過哭鬧的方式。
  • 萌娃撒潑趴地哭鬧,爸媽居然…這屆父母「變了」???
    萌娃撒潑趴地哭鬧,爸媽居然…這屆父母「變了」???要說90後父母是怎麼育兒的?最近,一則萌娃和90後父母的視頻在網絡上火了!有網友則覺得,對情緒崩潰的幼兒冷漠旁觀,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