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半夜做噩夢驚醒怎麼辦?「噩夢」和「夜驚」,處理方式大不同

2020-12-23 橘子醬育兒記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到孩子半夜哭鬧,相信絕對是大多數新手爸媽們的「噩夢」,結束完白天的工作,晚上好不容易能夠休息的時候,寶寶卻一鬧到天亮,這對於大人們來說,精神和身體都是極大的打擊。

有的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半夜驚醒,通常都會在睡覺之前,把孩子的尿不溼換新,來避免孩子因為排洩的原因半夜哭鬧。但這種方式的效果並不明顯,有時候孩子也會不知道什麼原因,半夜鬧個不停。

李女士最近被孩子半夜哭鬧折磨得十分「痛苦」,李女士是一個朝九晚五的白領,白天忙完工作,到晚上好不容易可以休息的時候,總是會被孩子的夜哭給打擾,一開始李女士認為是孩子尿不溼的原因,結果好幾次孩子半夜哭鬧的時候,李女士打開孩子的尿不溼,發現並沒有髒,李女士就很納悶,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出現半夜哭鬧的情況呢?

孩子沒有排洩,也不是餓了,為什麼還會在半夜大哭?許多家長們都忽略了,孩子還有「夜驚」這一現象,除了夜驚,孩子們晚上噩夢同樣也是半夜哭鬧的原因。

一、「噩夢」和「夜驚」,有什麼區別?

夜驚通常發生在孩子入睡後的1-4個小時內,所以當大家發現孩子哭鬧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孩子入睡到驚醒時間大概有多久,入睡時間超過4個小時,那麼就可以判斷孩子是做噩夢了。

再其次想要徹底判斷孩子是夜驚還是噩夢,就需要看孩子的清醒程度,如果孩子醒來的時候是迷迷糊糊的狀態,那麼就可以斷定孩子是處於夜驚的狀態,通常發生夜驚後,第二天睡醒之後,孩子也會失去夜驚時候的記憶,反之如果孩子呈現一個異常清醒的狀態,那麼很有可能就是剛做了噩夢,被嚇醒了。

無論怎麼說,當孩子發生「噩夢驚醒」還是「夜驚」的時候,家長們都需要立刻起床做好應對,及時安撫孩子,避免孩子長時間哭鬧。

既然噩夢和夜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父母們應對的方法也會變得不同,當家長們做好判斷之後,那麼就應該及時的做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了。

二、孩子半夜總做噩夢,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避免孩子在睡前接觸到恐怖讀物和恐怖故事,睡前閱讀這些恐怖故事,很有可能會成為做噩夢的誘因,同時讓孩子主動描述噩夢的內容,父母們通過語言的方式來幫助孩子「修改」噩夢,就比如說,孩子夢見一個恐龍在追他,那麼父母們就可以說,會有比恐龍更厲害的人來保護他,這個對象可以設置成為孩子喜歡的動漫角色或者是父母,並讓孩子加以複述,這個目的是為了加深孩子們的印象。

這樣再做同樣噩夢的時候,就會有「人」來「救」孩子了。再或者可以讓孩子把噩夢描繪出來的同時,家長們儘可能的往好的方面去引導,這同樣的也屬於心理上的暗示。既然已經有了心理上的暗示,那麼久而久之夢魘就會消失在孩子們的腦海中。

夜驚不同於噩夢,這是一種生理現象,之前噩夢來說的心理幫助自然也失去了作用。這個時候家長的做法就變得重要起來。

三、孩子「夜驚」,家長應當這樣處理

當孩子發生夜驚的時候,通常是處在一個迷迷糊糊的狀態,這個時候家長們可不要急切的把孩子喚醒,等到孩子的反應逐漸平靜下來的時候,家長們可以通過輕拍孩子的背部,或者通過撫摸和擁抱的方式來減輕孩子們的緊張感,以此來增加孩子們的安全感,通常在這種方式的處理下,孩子會很快的進入到二次睡眠的狀態之中,等到孩子徹底睡著之後,父母就可以離開了。

家長們可以通過一些手段來減輕噩夢和夜驚帶來的恐懼感和不安全感,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徹底避免「噩夢」和「夜驚」的出現呢?

四、如何減少孩子做噩夢和「夜驚」的情況?

1.避免睡前用恐嚇的方式去誘導孩子睡覺。

「你再不睡覺就抓去打針」這一類的話語儘量避免在睡前對孩子,這樣極容易的讓孩子提前買下「恐懼」的種子,這一類「陰影」會一直伴隨著孩子上床直到睡著,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大腦在睡覺的時候是比成年人活躍的,因此孩子們更容易出現做夢的情況,如果睡前一直帶著恐懼心理的話,那麼大概率在睡著之後就出現做噩夢的情況,當然這個噩夢的元素肯定是有關於打針的。

2.避免睡前劇烈運動。

有很多家長認為,睡前讓孩子運動消耗一下精力有助於睡眠,其實並不如此,劇烈運動能夠讓神經保持在一個相對興奮的狀態下,而人體進入睡眠狀態是需要整個身體和神經進入相對平和的狀態,孩子在睡前做了大量的劇烈運動,會保持神經始終處於一個亢奮狀態,當最後孩子進入睡眠狀態後,但神經依舊活躍,就容易刺激到大腦,更容易做噩夢。

3.睡覺前給孩子講一個暖心的故事

睡覺前一個故事,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的身體進入到相對平和的狀態,同時講故事的這個階段也像是一個過渡階段,久而久之每當家長們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條件反射,身體也會逐漸調整到一個適合睡眠的狀態,情緒和神經穩定之後,孩子的睡眠質量也就有了保證。

4.在床上營造安全的氛圍

可以在床上放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偶,又或者在床邊放一些孩子喜歡的東西,這都有同樣的目的,那就是減少孩子們的不安全感,讓孩子們帶著安全感入睡,是減輕夜驚情況比較有效的辦法。

除此之外還有非常多的解決辦法可以解決掉「噩夢」和「夜驚」的辦法,如果你最近一直被孩子半夜哭鬧的問題所困擾,不妨可以試試以上辦法,畢竟只有孩子睡得香,家長才能夠睡得香。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有半夜哭鬧的情況出現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夜驚和做噩夢有什麼區別?和「鬼怪」沒關係,該關心的是睡眠
    等到第二天,孩子卻有什麼都不記得了。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時,這位寶媽覺得自己比孩子受到的驚嚇還要大,一方面懷疑孩子是做了什麼噩夢,一方面也在心裡嘀咕,會不會真有什麼離奇的事情發生。像她描述的突然驚醒、伴隨尖叫等異常行為,是典型的夜驚症的表現,在4-7歲孩子身上比較常見,也就是孩子上學前和上學早期這個階段,尤其是男孩子。
  • 多半孩子都會遭遇「夜驚症」,盲目叫醒危害大,這樣做效果更佳
    最近在和朋友依依(化名)聊天時,說道她家孩子這兩天會突然在睡眠中驚醒,然後放聲大哭,然後一會又睡著了。以至於現在一到孩子睡覺的時候,依依就特別心慌,害怕孩子又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數新手爸媽都遭遇過孩子「睡眠問題」,入睡困難、頻繁夜醒、愛哭鬧是常有的事。還有一種也是很多孩子都會遇到的睡眠問題「夜驚症」,像依依的孩子一樣,孩子在出現「夜驚」時,會出現突然的驚醒,伴隨著號啕大哭、尖叫、出汗甚至是亂跑等現象。在媽媽們的眼裡,孩子的「夜驚」的確很嚇人。什麼是「夜驚」?
  • 寶寶晚上突然大哭,是夜驚嗎?知道原因,媽媽應對更輕鬆
    這是做噩夢了,還是真像老人說的那樣,看見髒東西了,還是哪兒不舒服難受了?各種猜測在腦子中翻來覆去,不知道原因總感覺心裡不踏實。寶寶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夜驚。寶寶晚上突然大哭,是夜驚嗎?知道原因,媽媽應對更輕鬆。夜驚寶寶夜驚往往比較嚇人,表現很突出,寶寶可能會突然眼睛睜開,大哭,出汗,心跳加快,很恐懼的感覺,還可能會劇烈掙扎。
  • 孩子睡得好好的突然哭鬧?並不是做噩夢了,其中原因爸媽要知道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孩子晚上睡覺時,剛開始的時候睡得很香,但半夜突然開始哭鬧起來,家長無論這麼哄都無濟於事,過一陣,孩子哭完後又自己睡了過去。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數家長都認為孩子肯定是做噩夢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 怎麼解決小孩夜驚的問題?
    有些家長發現自家孩子總會大半夜忽然驚叫出聲,旋即開始哭鬧,怎麼都哄不住,只能等孩子自己哭累了才能消停,又會自行進入睡夢。一開始家長們還以為是孩子做噩夢所致,可總這麼「做噩夢」好像也不大可能,打聽之後才明白,原來這是孩子得了夜驚症。
  • 一睡覺就做噩夢驚醒?或與這3個原因有關,早了解睡個好覺
    生活中有不少人在睡覺的過程中會突然間做噩夢,在噩夢出現的時候各種驚悚的場景,或者在睡夢中經歷的事情會讓人感覺到恐懼,甚至在半夜突然間驚醒,如果有這種情況存在,應該了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防止經常性做噩夢導致睡眠質量降低。那麼,睡覺的過程中總是做噩夢,可能和哪些原因有關係呢?
  • 崩潰,老是做噩夢怎麼辦?
    比如那些能讓人驚醒的夢,通常都被焦慮、恐懼和憤怒所主宰。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噩夢因何而生與夢中的消極情緒從何而來其實是同一個問題,這就是大腦激活。噩夢通常在進入後半段睡眠的快速眼動睡眠期的10分鐘後開始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期,大腦支配情緒的區域強烈激活,尤其是大腦邊緣系統的杏仁核和前扣帶皮層的激活。這就是為什麼在夢境中出現的情緒多被焦慮、恐懼和憤怒所主導。
  • 是什麼引起孩子夜驚症的?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偶爾會突然大哭起來,哭個不停,哄也哄不好,餵奶也不喝,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如果孩子經常發生這種情況,極有可能是夜驚症。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夜驚?這又會有什麼影響呢?兒童時期的神經、大腦發育尚未健全,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部分,尤其是控制睡眠覺醒的大腦皮質發育的不成熟,容易導致孩子夜驚,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因素會導致孩子夜驚。夜驚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導致孩子休息不好,當孩子休息不好時,會對其身體激素水平產生影響,可能會導致孩子身體和智力的發育不良。
  • 孩子怕做噩夢、哭,別再說:沒事,別哭了,夢是假的
    昨天晚上,朋友藍藍在微信上著急地問:我家小傢伙說不想睡覺,怕做噩夢怎麼辦?跟他說「不用怕,夢是假的」沒有效果,愁人!在回復了她之後,我又想起女兒在4歲多那段害怕睡覺、擔心做噩夢的經歷。也許,很多孩子也會有這樣的階段,作為家長,告訴孩子「別怕」並沒有用,去接納孩子的情緒永遠是最好的辦法。
  • 這個方法可以解決孩子夜驚的問題!
    可孩子晚上睡覺總是醒來怎麼辦?怎樣才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很多家長為此頭疼不已,要想孩子睡得好,這些建議可以參考一下:1.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可以藉助環境和睡前程序讓孩子知道他需要睡覺了。4. 臨睡前別玩得太興奮了。睡覺前玩得太興奮,睡著後容易驚醒,在臨睡前,儘量讓孩子在比較平靜的狀態。
  • 經常做噩夢的原因是什麼?
    每個人都會做夢,而且什麼樣的夢都有,亂七八糟的,有的夢會讓你心情愉悅,而有的夢會讓你心情煩躁,你有沒有半夜做噩夢被驚醒的時候,這一晚上都睡不踏實
  • 99%的寶寶們都逃不過的「夜驚症」,怎麼破!
    先說說我的小王子,他大約在半歲時候開始出現,無論白天小睡還是夜晚睡眠,都會頻繁的驚醒,然後大哭不止。孩子姥姥的說法是,孩子受了驚嚇,到處給他找闢邪的神器。這種辦法,自然是心裡層面的解決問題了。一個閨蜜在聊天時說很累,因為孩子最近半夜驚醒,一夜搞好幾次,弄得一家人心情都不美妙。我說,那要不就看醫生啊!
  • 夢的解析丨半夜做噩夢被嚇醒,別怕!它可以助你撫平創傷
    以上情景很多人都經歷過,醒來後因為害怕再也不敢閉上眼睛……也許會想,為什麼會做噩夢呢?夢中遇到的可怕的事情究竟代表什麼呢?夢通常發生在睡眠中的兩個階段,深度睡眠期和異相睡眠期。異相睡眠期即指在此期間,大腦的神經元活動與清醒時相同,呈現出快速的腦電波,多數醒來後仍可栩栩如生回憶的夢境都是此間發生的。噩夢是內心情緒掙扎的間接反映,當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家庭矛盾、夫妻不和或職場不順等問題時,便極有可能做噩夢。在壓力較大的階段,我們也經常做噩夢。每個人都如此,這並不必然意味著存在一些無法排解的心理問題。
  • 老是做噩夢?真相或不簡單,這4種身體異常,最好儘早排除一下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相信很多人經歷過做噩夢的情況,本來睡得好好的,突然被噩夢所驚醒,醒來之後大汗淋漓且心慌心悸。但做噩夢可能提示疾病,需引起重視。做噩夢可能是哪幾種疾病纏身?1、心臟病心臟病患者會出現心律不齊和間歇性胸口疼痛的症狀。若經常做噩夢,這可能和心律不齊以及間歇性胸口疼痛關係密切,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40~60歲的女性身上,他們會頻繁的出現做噩夢和睡眠質量差。特別是女性絕經之後,痙攣性胸部疼痛的症狀會有所增加。
  • 經常睡覺做噩夢突然驚醒,醫生總結3個原因,後果不能小看
    在墜落的途中,有時候會突然驚醒,醒來發現自己淋漓大汗,心臟也在劇烈地跳動。他小時候經常聽大人說,夢見自己墜落是因為在「長身體」,也一直信以為真。但現在自己已經二十多歲了,還老是做這樣的夢,晚上睡不好,夢境一個接一個,白天又困得不行,連上課都沒有精神了。這又該怎麼辦呢?
  • 做春夢和做噩夢,到底有啥區別?
    做春夢和做噩夢,到底有啥區別?和普通做夢相比做噩夢要探究的原因就更多了1心律不齊、間歇性胸痛 據瑞典的一項研究顯示噩夢增多跟心律不齊、間歇性胸痛都有著重要關聯這裡要劃一下重點
  • 做噩夢是怎麼回事?經常做噩夢怎麼辦?
    最近一段時間我老是做噩夢,在夢裡遇到各種事情,很現實,但是也很不可思議,經常被噩夢嚇醒,醒來心裡還是很惶恐,覺得後怕。
  • 大碼超模當媽第1年,做噩夢丟孩子,史密斯節目專家給出醫學解釋
    大碼超模阿什利.格雷厄姆(Ashley Graham)和好萊塢女星傑西卡.阿爾芭,都因為曬哺乳照而被批評惹發爭議,所以兩人聯手參演了威爾.史密斯老婆的談話節目《Red Table Talk》,主題就是mom-shaming(媽媽羞辱)。在最新釋出的預告片段中,阿什利自曝時常做噩夢孩子丟了,在夢裡找孩子。
  • 寶寶上幼兒園後總是做噩夢?家長做好這些事,孩子睡覺更香甜
    但是最近小夢發現,兒子晚上總是會被驚醒,有時甚至會哭醒,嘴裡嚷著:「這是我的!」「別搶我玩具!」原來兒子是做噩夢了,但是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怎麼以前不會這樣呢?其實發生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孩子做噩夢不是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