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小蝸牛觸角修復」 她是15個盲多重障礙孩子的「蝸牛媽媽」

2021-01-09 龍虎網

「蝸牛媽媽」陳惠華與「盲多重障礙」孩子互動

 龍虎網訊 (通訊員 肖宇 王蓓蓉)

「盲多重障礙」是指,除盲以外還兼有其他生理、心理或感官上障礙等。他們,是教育中最困難的群體。如果把智障孩子稱為「小蝸牛」的話,「盲多重障礙」的孩子應該被稱為「觸角受傷的小蝸牛」。

可以說,目前任何一種專為某一類障礙設計的特殊教育方案,都難以完全滿足這些孩子的教育需要。

2008年9月,在市教育部門的支持下,南京市盲人學校(以下簡稱南京盲校)在江蘇省特殊教育學校中率先開設「盲多重殘疾兒童康復班」。

陳惠華,這位擁有18年培智學校教學經驗的老班主任,成了「盲多重殘疾兒童康復班」的班主任,這個班,先後來了15名學生。

15個特殊孩子,15個特殊家庭,在陳惠華12年的努力下,她用自己摸索出的專業康復知識,助力「小蝸牛觸角修復」,讓孩子們和家長們重拾生活的希望!

剛開始時,她迷茫過,甚至想過放棄!

「孩子們,你們好呀!以後,我就是你們的班主任老師了,你們喜歡嘛?」在南京盲校教學樓一樓,一個本該充滿歡聲笑語的教室內,6名學齡前孩子,低埋著頭、瞪著眼,似乎並沒有聽到這位新老師熱情的招呼聲,毫無反應!陳惠華永遠忘不掉12年前,她第一天來到班裡的這個場景。當時,只有班上的生活老師尷尬地與她互動了一下。

「那時,挫敗感一下子湧上心頭,」雖然擁有18年培智學校班主任經驗,雖然來之前在心裡無數次地設想過首次見面的場景,但是,這個結局是陳惠華沒有想到的,「回到辦公室,我愣坐在那裡,稍稍緩了神!」

「接下來,該怎麼辦?」

其實,這是剛接手這個班的陳惠華老師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沒有教材,沒有教具。原本在培智學校所用的圖片、課件……這些課堂法寶,到了這裡,一下子沒了用武之地;每晚精心準備的教學預設,在這些孩子面前毫無效果,多年的教學經驗幾乎化為烏有;「挫敗感」越來越強。「說實話,想過放棄,因為真的非常迷茫,」陳惠華回憶道。

可是,骨子裡有不服輸的性格,陳惠華老師暗自下決心:「對,一切必須從零開始!」她把在培智學校的那些經驗全部「拋棄」!

畢竟是「老班主任」,陳惠華擁有極強的耐心和細心,她很快發現,由於長期處於黑暗中的恐懼和低下的智力,讓他們只會用最原始的喊叫、哭鬧、撕咬來表達情緒。而這群特殊孩子最需解決的問題:由於身體上存在著多重的障礙,孩子們的自理能力極差。他們吃飯需要有人照顧,上廁所要有人幫助,甚至連大小便都沒有意識。這一切,陳老師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這些孩子多需要她的幫助啊!

「蝸牛媽媽」陳惠華與「盲多重障礙」孩子互動

 

「摸著石頭過河」,為每位孩子「量身定做」計劃

每天下午放學後,孩子們被家長接走了,辦公室的同事們下班了,而陳惠華老師把自己關在辦公室,安心做她的研究。

由於是省內的第一個盲多重班,沒有任何資料可以參考。陳惠華就買來了各種書籍,還從網上搜索相關資料,努力學習多重殘疾兒童理論,邊學邊做,為每一個特殊需要兒童制定了個別化教育計劃,制定長期目標,更關注短期計劃的落實,「以一點一滴的小進步積蓄大成長」。

觸摸實物,是盲童學習的關鍵一步,然而,對於「盲多重障礙」孩子而言,這個方法並不實用,「他們雙手防禦性極強,根本不肯摸,」陳惠華老師說,那就改變方法——從聽覺開始,慢慢來!

比如,孩子們無法理解數字,她就去找與數字相關的兒歌,在歌聲中一遍一遍帶孩子感受每一個數字。

陳惠華老師發揮自己的專長,將功能性課程和發展性課程相整合,實施生活教育課程,把課堂擴展到社區、超市、公園,還把生活中的各種動物、食物的實物或模型帶進課堂,讓孩子們摸、聞、聽,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惠華老師在自己的崗位上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參與國家教育部委託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盲校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康復》的教材(教師用書)於2019年9月正式出版;參與學康復教研組編寫的《視障兒童早期教育家庭手冊》一書出版,承擔了六分之一內容編寫;多篇論文發表於省市級刊物;南京市個人課題《盲多重殘疾兒童康復校本課程的研究》於2011年順利結題;參與的省級教研課題《視障兒童早期融合教育研究》獲2015年江蘇省教科研成果二等獎;參與省級立項課題《盲校醫教結合的實踐研究》於2014年結題。

 

在陳惠華眼裡,他們都是「寶藏學生」

說起這個特別的班,陳老師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 「向日葵班」,寓意孩子們能沐浴陽光,健康成長。其實,在陳老師看來,這裡的每個孩子都是「寶藏學生」,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天賦,只是等待被發現而已。

小龍(化名),一個從小就被父母拋棄,在爺爺奶奶養育下長大的孩子,任性、暴躁、焦慮。同樣身為母親,陳惠華老師知道,從小就沒有媽的孩子,是多麼地渴望得到一份溫暖的母愛!於是,她每天見到小龍,都會關心他是不是吃過早飯,如果沒吃,陳老師就立刻去買來早餐讓他吃飽。天氣涼了,孩子腳上穿的是不知從哪裡弄來的肥肥大大的鞋子,走路一步一拖讓人看了提心弔膽,陳老師一下班,就去商場給他挑了一雙暖和又合腳的運動鞋。漸漸地,陳老師走進了孩子的心裡,小龍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溫和了,慢慢地開始接受學習寫字了。

天天(化名),由於基因突變造成的全盲兼輕度智障,觸覺敏感,動手能力極弱,語言表達能力較好,從小在家裡吃飯靠喂,生活上所有的事物都靠大人來照顧。進多重班的第一年,由於天天媽媽正好生二寶,只能靠奶奶照顧他,奶奶對孩子的教育不如父母全面,與老師的配合度也打了很大的折扣。最後,天天同學上課時完全是無法無天,講廢話、對抗、玩口水,行為問題反而更大了。陳老師在多次與天天家長溝通後,最終等到二寶斷奶了,由媽媽開始接手照顧小天天。在媽媽的努力配合下,小天天的進步很明顯,不良的行為漸漸淡化了,上課基本能完成學習任務,在學小部「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中,他還表演了非洲鼓,得到了大家的稱讚,學期末,他還獲得了學校「特長生」的榮譽。

芸芸(化名)其實是個「音樂天才」。採訪中,陳老師拿手機找出芸芸唱的《清白之年》。陳老師說,芸芸在別的方面記憶力特別差,唯獨在歌詞方面,聽著歌就能記著詞,尤其是樸樹的歌,芸芸特別喜歡。學校內的很多活動中,都有芸芸唱歌的節目,而這首樸樹的《清白之年》,讓芸芸在學校收穫了很多歌迷。在這過程中,芸芸的笑聲越來越多,自信也慢慢建立起來。

「蝸牛媽媽」陳惠華

 

12年,15個孩子,15個家庭,在這裡重拾歡笑!

有位從事特教的資深專家說過:「看一個多重殘疾兒童班級管理的好壞,只要看這個班裡有沒有笑聲。」

陳老師一直牢牢地將這句話記在心裡,用真心呵護著每一個孩子,讓那些因為害怕和牴觸而發出的陣陣尖叫和哭喊聲,漸漸轉化成開懷的笑聲!

「甘做『蝸牛』前進的『明燈』」是陳惠華老師從事特殊教育事業的初心。

在這個信念的引導下,15位重殘盲童漸漸地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感受到生命的尊嚴;15個重殘盲童家庭點燃希望,重新找回歡笑,這一切讓陳老師的內心湧起陣陣喜悅和滿滿的職業幸福感,為了這些孩子,這些家庭,她說願意繼續勤勤懇懇地當好這個「蝸牛媽媽」!(圖片由南京盲校提供)

相關焦點

  • 蝸牛與蝸牛殼 故事三則
    這一天,蝸牛寶寶和蝸牛媽媽一起出來散步,走著走著,蝸牛媽媽用觸角感知到前方有一個大石頭擋住了去路,於是趕緊向蝸牛寶寶發射信號,一起繞著石頭走。爬呀爬,蝸牛寶寶被青草的清香吸引了,循著香味,伸著觸角找到一棵嫩嫩的青草,於是開心地啊嗚啊嗚吃進嘴。而它的媽媽,則發現了一株散發著甜香味兒的小野花。
  • 「小蝸牛」需要被看見、被理解,是時候關注讀寫障礙群體了
    讀寫能力測評根據《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2013年公布數據顯示,全球學齡兒童中約有5%-10%存在讀寫困難,但目前國內對該群體的關注度普遍較低。在學習過程中,讀寫障礙兒童就像緩慢爬行的「小蝸牛」,想拼命追趕卻力不從心,被讀寫障礙這個「重重的殼」所拖累。近年來,廣州已經有部分公益機構關注到「小蝸牛」的窘境,並開展幫扶項目。
  • 原創兒歌兩首:蝸牛與田螺
    他還認真地看爺爺穿魚餌的過程……河邊的石柱上有很多小蝸牛,這下被他發現了,硬吵著我說:「媽媽,媽媽,我想要只小蝸牛觀察觀察。」看著孩子充滿好奇的心,我就同意了。他拿著樹葉,把小蝸牛託著拿到路邊的凳子上。河邊的水裡還有好多田螺,我便拿了兩個上來,送給他一起觀察。剛開始,蝸牛和田螺在凳子上一動不動 。晨晨告訴我:「媽媽,媽媽,它們在裝死呢!
  • 短文:一隻蝸牛的朝聖
    一隻兔子在返回的路上碰到小蝸牛還在慢慢地爬行。小兔向蝸牛打了個招呼說:「小蝸牛,你背著這麼大的外殼前往,得有多累阿。」小蝸牛停下腳步,擺動著他腦袋上的觸角,氣喘喘地說:「是的,這個外殼太重了,壓得我快透不過氣了。我一定要得到仙女姐姐的眷顧,卸下這個重擔,以後輕輕鬆鬆地過日子。」小兔同情地說:「小蝸牛,你太可憐了。
  • 雙生火焰蝸牛觸角小藍人Molly
    之前通靈詢問到Molly在大角星,是頭長觸角的藍色小孩形象,蝸牛🐌觸角,和「史萊克」相似,也和《瘋狂外星人》裡的紫色外星人形似。11月底左右看到公寓小區門口,經過綠草坪時,瞬間低頭看到蝸牛,我差點踩到他,Airpods盒子那麼大的,還很可愛。我怕軟體動物,怕別人踩到他,示意別人把蝸牛挪到草坪上,感覺自己功德無量惹。
  • 臺灣出現喪屍蝸牛!速度極快觸角詭異閃光,卻被一種未知機制控制
    很多人可能都看過一部動畫片《極速蝸牛》,一隻小蝸牛夢想成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蝸牛,勤學苦練依舊碌碌無為,直到有一天偶然落入化學營養液中,才突然變異獲得了神奇的力量,變成了一隻所向披靡的極速蝸牛。呃,現在電影中的故事成真了,臺灣一隻小蝸牛真的變成了極速蝸牛,然而故事的結局卻充滿了悲傷和眼淚。
  • 四年級作文:觀察小蝸牛
    發現爸爸買的菜葉上趴著一隻小蝸牛在緩緩地移動,真是太奇妙了!我仔細的觀察,發現蝸牛的身體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頭、腹部和殼。小蝸牛的腦袋圓圓的,頭頂上還有兩對天線似的觸角,一對長觸角上長著兩顆「黑珍珠」,這就是它的眼睛,另外還有一對稍稍短的觸角,下面長著那張小得不能再小的嘴巴,與其說是嘴巴還不如說那是一條細縫更形象。小蝸牛走路主要靠腹部,我們稱之為「腹足」。
  • 感恩收官 | 小恐龍和小蝸牛的故事
    截止到9月9日18點,這是家人們和愛心企業愛心天使們一起創造的奇蹟,感恩每一位的付出和支持,小蝸牛在你們的牽手下相信未來會走得更好更遠。下面是小恐龍喬博在17歲生日那天在學校為小蝸牛作的演講,內容真切動人,也讓學校的老師同學看到了身心障礙者這個群體他們真正的需要。大家好,很榮幸今天可以和大家分享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兄弟」——小蝸牛。
  • 從《一首搖滾上月球》到「小蝸牛愛心同樂日」
    湖裡團區委攜手小蝸牛身心障礙者家庭支持中心及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心向量」支教團隊,在蔡塘首康兒童康復中心開展了《瞭望東南亞》公益課堂;小蝸牛愛心同樂日組織參與「同學,你好」麥種學堂復活節融合集市義賣活動;△小蝸牛4月15日「愛心同樂日」麥種學堂復活節義賣小蝸牛愛心同樂日帶領家庭來到金穗溫泉,體驗溫泉之旅; △小蝸牛3月18日「愛心同樂日
  • 殭屍蝸牛?看完後再也不敢吃蝸牛了
    ,據他的描述這個蝸牛的觸角像霓虹燈一樣閃爍。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蝸牛誤食了雙盤吸蟲的蟲卵,於是這種寄生蟲就順理成章的進入了蝸牛體內。進入蝸牛體內後,寄生蟲也是一刻不閒著。首先會從蟲卵發育孢子囊,主要位於蝸牛的肝臟內。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他們沒有嘴,但是能夠吸收蝸牛辛苦攝取的營養物質。而有了從蝸牛那裡攝取的能量和營養,寄生蟲就開始通過蝸牛的身體向外伸出分支,進入蝸牛的觸角中。最後,在蝸牛的觸角中,寄生蟲會形成完整的孢子囊,其中盛滿了幼蟲。
  • 【親親自然】蝸牛
    「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阿嫩阿嫩綠的剛發芽,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這是陪伴很多人成長的童謠《蝸牛與黃鸝鳥》。慢騰騰卻一步一步努力向上爬的蝸牛是不是很可愛?關於蝸牛,除了它的「慢」,你還知道些什麼呢?走進今天的「親親自然」小課堂,我們來了解下蝸牛的生活吧!
  • 散步的蝸牛
    喧鬧中,有個孩子眼睛睜得大大的,目光沒有焦點,安靜地抱著一根香蕉,整整吃了半小時。他感覺,心裡有個柔軟的地方被擊中,忍不住按下快門。對於自閉症孩子,就是「砰」的一個聲音忽然出現了,他們不知道這個聲音代表什麼,就很緊張,所以他們出門總愛捂著耳朵。剝洋蔥:為什麼很多「星兒」家長還喜歡把孩子比喻成蝸牛?鄭敏:比喻成蝸牛是因為他們在不少方面發育遲緩,蝸牛行動緩慢,但情緒穩定,在家長的管控範圍之內,這些孩子的實際情況遠比蝸牛要複雜得多。
  • 小蝸牛慢慢長大
    野外如果觀察一隻小蝸牛,你是否會忍不住心裡著急,怎麼這麼慢呢?得爬到什麼時候呀?嘴裡也念叨著「快點爬呀,小蝸牛」!作為家長,從早晨開始,對孩子最多的詞彙應該就是:快啊!快點!快!可是無論你多麼著急,孩子動作卻絲毫沒有加快,依然慢悠悠的樣子:「媽媽,你能不能不要催啦?」於是在孩子吃飯吃了將近1個小時,卻仍然有一大半時;在即將到上床睡覺時間,作業仍然有一堆,孩子卻還時不時走神玩樂時,你只剩下怒火中天,痛心疾首,忍不住問自己:「我的孩子為什麼像個蝸牛一樣,這麼慢?」而孩子面對你的怒火,往往卻是不知所措!
  • 愛短跑的小蝸牛|兒童故事
    小蝸牛圍著蝸牛媽媽轉圈:「媽媽,媽媽,我想每天放學後去參加短跑訓練!」 蝸牛媽媽和藹地笑笑,說:「哦?為什麼突然有了這個想法?」 「因為每次短跑比賽小螞蟻都是冠軍,可威風啦。大家都說我們蝸牛跑得慢,每次我跑步,他們都哈哈大笑,說還沒有小螞蟻散步快。媽媽,你不是說只要努力,沒有什麼事做不成嗎?
  • 萌萌噠蝸牛麵包
    簡介哄娃利器,蝸牛麵包~每次做卡通麵包心情都特別好,這樣的小麵包別說小朋友,大人也愛不釋手,麵包的方子來自自由女神,暄軟香甜,造型和口感都沒的說,值得再做。早晨溫一杯牛奶,麵包做早餐,可以多睡半小時啦!
  • 2020護膚三部曲 姬存希護膚品蝸牛原液系列補水修復力滿分
    2020護膚三部曲 姬存希護膚品蝸牛原液系列補水修復力滿分 來源:壹點網 • 2020-07-18 18:39:58
  • 小蝸牛找朋友|兒童故事
    今天呢,我們借著《小蝸牛找朋友》的故事跟各位孩子的爸爸、媽媽們分享一下如何引導孩子交朋友的問題,讓孩子學會主動與人打招呼這是與人交往的第一步,一定要讓孩子從小養成這種習慣,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好更輕鬆的融入群體,更加陽光,更加健康的成長。
  • 尋找生命故事 關注心智障礙者|奔跑吧,蝸牛!
    蝸牛的爬行速度之慢,是我們眾所周知的。它雖然沒有其他動物那般快速的奔跑,但是它卻能夠靠著決心和毅力走到最後。星兒就像蝸牛,漫長的人生之路,在父母的陪伴和鼓勵下,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前行。零九年的春天,小蝸牛靜靜的來到了這個世界,沒有哭鬧,因為產傷與窒息。
  • 英文26個字母原創系列:紫色的蝸牛T君
    天黑了,月亮出來了,一隻紫色的蝸牛就會從玉米地裡探出小腦袋四處張望。它就是蝸牛軍團的明星新兵T君。看,它頭上的兩個長觸角在觀察敵情,像智能天線感知信號一樣時長時短、時左時右;它頭上的兩個短觸角在尋覓氣味,像探測器一樣橫掃四面八方。
  • 夏天說兒童美術,如何繪畫蝸牛城堡創意畫/彩鉛畫眉鳥
    熙熙作品熙熙同學這次帶著幾個朋友一起畫。作為小主人,她很鎮定和和他們說,先坐好,要上課了。對於蝸牛,一般的小朋友都會很早就認識了。這次是激發她的想像力,將蝸牛背上的房子改編成心目中的城堡。問他們蝸牛的眼睛在哪,都把觸角直接當成蝸牛的眼睛了。在問他們蝸牛有沒有牙齒的時候,熙熙 小朋友答出了一個非常具體的數字,說在某本書上讀過,有1635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