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友情懷:追憶小魯!

2021-02-16 華山穹劍

 

《 六八年兵 》

作者:老磨

一、城市兵


      小魯和我是1968年4月到39軍115師344團——步兵團、步兵營、步兵連、步兵排、步兵班當戰士,在盤錦種水稻。

陳小魯
39軍是老部隊,作風硬,能打仗。當時團裡的老連長有些是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一路打過來的,營、團幹部幾乎全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們大多農民出身,吃苦耐勞。那時,這部隊看不起城市兵,嘲諷城市兵軟蛋、慫包、娘娘腔、吊兒浪蕩、牢騷怪話…… 步兵連是拼體力、拼毅力的一群,"嬌"、"驕"二氣的城市兵沒人看得起,連隊分兵,排不愛要,班更不愛要。沒在盤錦種過水稻的人,無法感知那種艱苦。螞蝗蚊蟲叮咬,水土不服全身起泡,整天泡在泥水裡的雙腿潰爛。住幹打壘地窨子,站在炕上得貓腰低頭。二界溝農場是圍海造田,鹽鹼灘上穿不住鞋,解放鞋一、二個月就漚爛。我哥來看我,臨走脫下自己的鞋留給我,他赤腳走了六、七十裡回連隊。在那裡,小魯的形象就是赤腳、光膀子、肩上扛著鍬——放水、補漏、填路、劈葦……68年底,團裡開講用會,小魯被樹為標兵榜樣,他改變了我們團官兵對城市兵的傳統看法。幹部批評人時會說:"你看看元帥的兒子……","你比比陳小魯……" 

上:左起哥哥小凱、小魯和我。68年底,師裡調我去直屬隊,我不走,捨不得艱難中得到的真摯戰友情。"元帥的兒子能扛,我也能扛。"陳小魯是城市兵的榜樣!小魯重返四十年前盤錦種稻故地。二、入伍入黨1968年初,北京正亂。有人造謠說小魯"如何如何……",總理指示我父親去了解情況。我父親派了一個參謀,穿便衣到北京八中走訪了學生、老師、持不同觀點的造反派、紅衛兵。了解情況後我父親報總理:小魯為人正派,沒有什麼亂七八糟胡作非為的事兒。總理非常敏感,知道這是有人要整陳毅元帥了。

1968年4月,總理指示我父親把小魯送到農場藏起來,還非常具體地指示不要把小魯放在有北京知青的農場,要放到部隊農場,先不要穿軍裝。我父親在京西賓館見到了瀋陽軍區司令陳錫聯,把總理指示報告了陳司令。陳司令當場拍板:沒問題。

小魯被送到盤錦農場,我也沾光一起去了,後來我和小魯算是1968年4月的兵。小魯到部隊後壓力很大。不知怎麼"不讓穿軍裝"的指示傳到了下面,成了"勞動改造"了。那時我們團都傳,陳小魯是被押送改造的,他在盤錦農場的處境很難。我們都穿軍裝,他沒有。夏天到了,沒給小魯發蚊帳,是師長趙先順知道後親自批了,才發給小魯的。

這件事兒小魯沒忘。我們老師長後來到北京時,小魯拉著我去看他。1970年春天我去找他,說我們連討論我入黨了。他說他們連也討論他了,但怕上面不批。後來連、營、團都報了小魯的入黨申請,他們都了解小魯是幹得最出色的。據說最後小魯的入黨申請是報到周總理和陳司令那兒批准的。

2017年夏,小魯和小惠在泰山腳下。

五十年後,戰友伍建幸清楚的記得,小魯是1970年3月8日入黨的。他當時還開玩笑,說這個日子好記,婦女節呀!
三、壓不垮1968年上半年,是小魯承受壓力最大的一段日子。小魯和我躺在場院稻垛上看天,看地。他給我講「胯下韓信」、「納履張良」,背嶽飛的《滿江紅》……那時小魯不能與外界聯繫,沒有通信的權利。他寫的信給我,我幫他寄出。有時,我會收到很厚的信,拆開裡面還有一個信封,是轉交小魯的。這種壓力下,小魯還常給我講笑話,教我和他一起玩「海戰棋」:每人一紙,畫座標,布艦,向對方某某座標開炮,看誰先擊沉誰。他沒被壓垮,總是歡快的。

2009年4月,戰友們重返盤錦農場。五十年了,他經歷了那麼多,一直沒被壓垮。陳小魯,壓不垮!

2009年4月,小魯與戰友們在39軍盤錦農場界碑旁。四、講故事

"小魯,你們清淤,怎麼幹?" 冬天,各連都清淤,挖渠裡的淤泥。我們地處遼河下遊,水衝帶著泥沙,淤積在渠中。各連清淤,各有高招,我問小魯怎麼幹。"我蹲在壩上講故事。" "吹吧,分段包幹,全連除了連長、指導員,誰都得幹。"我不信。小魯說,講故事是帶兵之道。他講《三國》、《水滸》,戰友們愛聽,他講個頭兒,再和大家一塊兒幹。休息時,他接著講下文。小魯講故事,全連戰士聽迷了,覺得他懂得最多。戰士之間鬧意見、有分歧,不找連幹部,拉扯著找小魯評理。小魯給他們講道理,戰友們心服口服。

2009年4月,小魯在39軍盤錦農場界碑旁。小魯給戰友們講國外見聞。
五、看電影


六十年代,部隊看電影最歡樂。

全團集合,拉歌比賽,聲嘶力竭。拼累了,嗓子啞了才開始放電影。戰友們愛去看電影,全團集合可以偷著串老鄉。

我們四連離團部最遠,看電影要走個把小時,路過七連。小魯在七連,看電影可以去找小魯玩。一次,我們走到七連地邊。有人說:「看,那就是元帥的兒子。」他們問我:「那是陳小魯嗎?」一看真是。小魯穿著大褲叉,光膀子赤腳,扛著鍬在巡田看水(給稻田補水換水)。我向班長請假,去找小魯。「小魯,怎麼不看電影?」「看電影,誰不想去?讓他們去吧。」在連隊,看電影、外出,是誰都想爭的事。輪上你值勤放哨,就認倒黴吧。我也想外出、看電影、串老鄉,我當然也爭。小魯的話讓我慚愧。那晚,我和小魯坐在水渠邊聊到電影結束。聊什麼記不得了,「讓他們去吧」,這話我記到現在。不去爭,去讓。

上:堅民、我和小魯。
下:堅民、小魯和我。


六、不當書蟲我到小魯家,進他父親的書房,落地書櫃滿滿一牆。我感嘆:"真好呀!要是我能啥事不幹,把這一牆的書讀完,得有多棒!"小魯在旁笑:"你可別成了讀書蟲。"小魯愛看書,戰友堅民說七十年代初,小魯在家休假還讀《政治經濟學》。小魯曾對我說:"你談戀愛、結婚,一定要讀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我復員到工廠,讀了這書。我極力想找國家的起源和我未來家庭間的關係,我失敗了。有一點沒輸光,我讀書了。

下:小魯在39軍軍史館留言簿上留言。


七、什麼玩意兒我和小魯在唐王山幹部集訓隊時在一起。這個集訓隊除了我和九連文書是戰士,其他全部是排以上幹部。我和九連文書被政委找去談話,訓練隊一結束就提幹。小魯當時是七連副指導員。九連文書和小魯在二班,我在一班,睡在一個大屋裡。團軍務股長是二班副班長,九連文書說軍務股長是「餓死鬼脫生,又饞又懶」。吃飯,一班一桌。菜一上桌,軍務股長伸長筷子扒拉找肉。吃就吃吧,還裝。九連文書私下和我說,這位股長夾著肉還說:「這是什麼?姜塊吧?」「這是塊大蘿蔔喲。」嚼著肉還裝:「這是什麼玩意兒呀?」一天中午,小魯來得稍晚,站在桌旁看。別人招呼他坐下吃,小魯沒坐,仔細盯著桌面。「怎麼啦?」有人問。「什麼玩意兒都沒了。」「這麼一大盆菜飯呀。」「我是說『什麼玩意兒』都沒了。」大家哄堂大笑,我幾乎噴飯。軍務股長尷尬了,再也不裝「什麼玩意兒」了。


八、冰棍冬天,我和小魯去瀋陽,到軍區後勤部辦差。晚飯後,小魯拉我去散步,我們在太原街上走啊,走啊……冬天的瀋陽滿地冰雪。天黑了,我們凍得縮著脖子,跳著腳走。「小魯,咱們回吧,太冷了。」「再往前走走,我記得就在這,怎麼找不著了?」「你找什麼呀?」「賣冰棍的。」媽呀!我都快凍成冰棍了……那天還真找到賣冰棍的。我們跺著腳,背著風,在大街上雪地裡吃冰棍。

上:小魯和我在興國將軍園,背後是周彬伯伯的半身雕像。
九、家風陳毅元帥原來抽菸。老紅軍周彬伯伯和我講過,在新四軍開會,陳老總抽菸不用火柴。他抽完一根,用煙屁股再點另一根,不停地抽。

小魯說,有一次他父親回家,從兜裡掏出兩包煙。他媽媽問:"煙是哪來的?""飛機上的。"張茜阿姨說:"那是公家的,不能拿。"陳老總說,飛機上送的禮品他都不要,只要煙。"文革"前,中南海的男孩兒很多被送到部隊當小兵鍛練,我也去警通連當過小兵。小魯沒去過。他說,媽媽讓他利用假期多出去走走看看,開眼界,長見識。後來小魯週遊世界,是不是也是遵從媽媽的囑願。

上:我和皖湘大哥、小魯。
下:昊蘇大哥在三亞親友見面會淚流滿面。


十、著裝我們當兵時,軍裝上的領章、帽徽官兵一致,沒軍銜,都是紅領章、紅五星。士兵軍裝是胸前兩個兜,幹部軍裝四個兜。有的戰士回家探親,把士兵的兩個兜軍裝改成四個兜,炫耀。小魯提幹後一直穿兩個兜的軍裝,官拜團政治處主任,還是穿兩個兜士兵軍裝。

轉業後,他的夏季常服是短袖寬鬆襯衫,大褲衩,赤腳踩涼鞋。座下騎乘,是一輛老掉牙的破舊自行車。三亞親友見面會上,昊蘇大哥淚流滿面地說:小魯是什麼首富?他全身的行頭不到幾百塊錢。小魯著裝簡樸,隨意。他重內在,不重外表。心裡話陳小魯(遺作)2008年11月於北京
老磨寫的《六八年兵》,我是一口氣讀完的。樸實的軍旅文風,直白的「丘八」語言,讓我找回了那闊別已久的記憶:那一望無邊的大鹼灘,那寒風中顫抖的野蒿草,那梁不及人高的「地窨子」,那艱苦感人的部隊生涯,那生死與共的戰友情懷……一九六八年,拜託「文化大革命」,大學關了門。為了解決學生的出路,部隊招收了大批城市兵,我和老磨也在其中。我們分在一個團,他在四連,我在七連。書中提到的小飛和我一個連,這個貪玩而鬼點子多的小兵,給連隊造成不少麻煩,也帶來不少樂趣……用當年的話說,部隊是個大熔爐。記得第一堂政治課講傳統:「咱們軍可是林彪三隻虎之一,打遼瀋,戰平津,朝鮮打敗過美國兵。」當這個軍的兵,能沒自豪感?第一堂軍事課講紀律:「當兵只要懂三個字:『到』、『是』、『動』。點你的名,就應『到』,交你幹件事,就答『是』,然後就『動』,去幹。」如此簡單明了,好記好用!還有老兵的傳、幫、帶,從列隊到內務,從操槍到使鋤,從站崗執勤到野營拉練,心貼心,手把手……移星換鬥,潛移默化中,我們變了。曬黑了臉龐,錘鍊了意志,鑄就了兵魂。在嚴格紀律,艱苦勞動,緊張生活中,與來自五湖四海、秉性各異的戰友融為一體,成為真正的軍人。老磨的書講的正是這一段脫胎換骨的真實歷程。2017年夏,小魯和戰友們。

《六八年兵》不是什麼宏篇巨著,但值得一讀。如果你是六八年兵,不妨讀讀此書,回憶崢嶸歲月,面對未竟人生。如果你是後生晚輩,更應讀讀此書,看看父兄們走過的路,理解他們的兵魂,追尋你們自己的根。

借老磨的書,寫幾句心裡話,獻給六八年兵和他們的後人。

上:部份戰友聚會。

小魯大哥,戰友們敬禮為你送行!





華山穹劍——中國軍事文化講壇主辦:時政分析、軍情解讀、國際縱橫、歷史回眸,國人關注的微信大號。我們每日將提供您喜愛的精品薈萃。

【敬請關注公眾號:華山穹劍】

相關焦點

  • 點點:送別小魯
    我跑到小魯家裡跟他說這事,希望通過他的影響力把這事做起來。沒說三分鐘他就說:好,一起做。於是就有了後來的「選擇與尊嚴」公益網站,網站建設全靠志願者勞動,幾乎沒花錢。再然後小魯帶著我們一撥人先後去臺灣日本考察。考察學習自己付食宿費是那時侯他定的規矩,我們堅持至今。再然後成立了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大家選他當了會長。
  • 羅點點:送別小魯
    我跑到小魯家裡跟他說這事,希望通過他的影響力把這事做起來。沒說三分鐘他就說:好,一起做。於是就有了後來的「選擇與尊嚴」公益網站,網站建設全靠志願者勞動,幾乎沒花錢。再然後小魯帶著我們一撥人先後去中國臺灣地區和日本考察。考察學習自己付食宿費是那時侯他定的規矩,我們堅持至今。再然後成立了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大家選他當了會長。
  • 馬玉濤與我父親的戰友情懷
    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官網、馬玉濤的女兒、以及戰友文工團歌唱演員劉和剛本人,均在網上進行了闢謠。今天一平懷著崇敬的心情,在《一平的視界》公眾號上刊發此文,緬懷先輩們一生的戰鬥友誼,紀念年逾八旬健在的馬玉濤阿姨和天堂裡的父親之間當年戰友情懷。
  • 聽故事丨《小魯講故事之世界歷史》第02集:漢摩拉比法典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聽完了《幼三國》(前60回),《西遊記》,《三十六計》《藍精靈》,《神奇校車》,《小魯講故事之中國歷史》等經典故事。(在成長說公號回復 幼三國   西遊記 三十六計 藍精靈 神奇校車 或 小魯講故事之中國歷史 即可領取全套音頻故事哦~)以後,將由非常好聽非常著名的《小魯講故事之世界歷史》來陪伴大家。
  • 追憶犧牲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八名戰友
    臘梅綻放暖寒冬 一壺清酒悼英魂追憶犧牲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八名戰友「說什麼雨雪風霜,有我的地方就是一座哨崗。從不怕肆虐瘋狂,有我的地方就是安全屏障。累也不說苦也不講,有一份責任扛在肩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短短11天,蘇萊曼·巴馬丁、何建華、程建陽、劉大慶、尹祖川、李弦、曾文聰、張新忠8名戰友先後倒在抗擊疫情一線。
  • 看警營中的「八一」方陣,如何追憶TA們特殊的記憶和情懷
    看警營中的「八一」方陣,如何追憶TA們特殊的記憶和情懷 2020-07-31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飛行情懷丨對某飛行員的追憶
    老羅一直在標榜自己的情懷,但我們不是錘子,也不是個堅果。那我們的情懷是什麼?
  • 高小微:著名配音藝術家劉廣寧去世,追憶她的「譯聲」情懷
    高小微:著名配音藝術家劉廣寧去世,追憶她的「譯聲」情懷 2020-06-27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免費領取 | 《小魯講中國歷史故事》MP3音頻下載,不可錯過!
    《小魯講中國歷史》每個故事都以「兩個小朋友(莎莎、仔仔)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做引子,聽魔鏡公公講故事」的形式,通過喜劇的方式展開故事。而展開的故事,是以廣播劇的形式,通過戲劇化的人物對白、旁白解說,使孩子很快就能入戲。故事結束後,再由魔鏡公公和兩個小朋友來進行總結和領悟。這樣就使孩子既享受了聽故事的快樂,同時又獲得了歷史的啟發。
  • 【收藏】小魯講故事全集之《偉人故事》《世界歷史故事》《中國歷史故事》MP3 免費下載
    有三大類:小魯講給兒童的歷史故事——中國歷史小魯講給兒童的歷史故事——世界歷史小魯講給孩子的故事——偉人故事小魯講給孩子的故事——臺灣歷史故事[小魯說給兒童的歷史故事-世界歷史] 目錄:1. 011開場序.mp3 2. 012魔鏡公公.mp3  3. 013愛聽中國歷史歌.mp3  4. 014
  • 著名配音藝術家劉廣寧去世,追憶她的「譯聲」情懷
    著名配音藝術家劉廣寧去世,追憶她的「譯聲」情懷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2020-06-26 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劉廣寧
  • 追憶英雄——龍飛
    4月1日至4月4日,由伊犁廣播電視臺和伊犁州公安局政治部聯合在漢語綜合廣播調頻90.5兆赫《直播伊犁》節目中推出清明特別策劃《追憶英雄》
  • 115師炮兵團戰友慶八一
    追憶崢嶸歲月,重溫衛國豪情。    中國人民解放軍115師炮兵團書寫了光輝燦爛的戰史歷程,作為軍人子弟同樣感到無上光榮。    忘不掉當年劉海軍輔導員帶著我們小河溝打豬草,在大院、田頭講故事,去大沙河春遊,教唱軍歌,電影放映前與戰士K歌兒,"戰友戰友親兄弟"被我們吟唱了半輩子.
  • 沉痛悼念鐵道兵網站創始人之一的張怡華戰友情懷
    我謹代表湖南鐵道兵文化聯誼會,代表鐵道兵戰友網網絡系統,代表今天所參加追悼會的戰友,向怡華戰友的逝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向怡華戰友的親屬表示真摯的問候!湖南聯誼會會長譚風強昨天親自開車攜幾位戰友專程前來弔唁;今晚,湖南聯誼會副會長、湖南大學教授餘開華戰友為再見怡華一面,驅車趕來參加今晚的追思會;吉林戰友聯誼會會長高翔、湖南戰友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艾哲雲等不少戰友已經撰寫了悼念他的詩文,現在網絡上紀念他的文章和詩詞已達數十篇。戰友情誼,感人至深,我也謹在此轉達他們對怡華的悼念和向親友們的慰問。
  • 美聲|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丁毅演唱歌曲《懷念戰友》
    他曾多次擔任中國音樂金鐘獎、文化部聲樂比賽、中央電視臺CCTV青年歌手大獎賽等聲樂比賽評委。從事聲樂教學工作20多年來,培養的許多學生在國內外重大聲樂比賽中獲獎。《懷念戰友》是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的插曲,這首歌由作曲家雷振邦創作於1963年,具有濃鬱的新疆民歌風味,旋律婉轉動聽,深受廣大群眾歡迎,歷經近半個世紀傳唱不衰。
  • 以歌傳情,獻禮國慶,《超強音浪》賦音樂綜藝以大情懷
    她們在演出時遇到了可愛的伴舞戰友,也遇到了天天給戰友送水的「軍旅的好媽媽」。她們知道邊防戰士條件艱苦,所以演出時不捨得喝一口水,演完就走,儘量不給戰友添麻煩。聽到這些,現場的觀眾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節目+平臺,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其實,家國情懷已經成為《超強音浪》鮮明的標誌。此前《超強音浪》聯動山東衛視上檔的《林海雪原》《血染大青山》打造了別開生面的獻禮節目。打破觀眾對主旋律作品的刻板印象,讓主流價值觀活潑動人、走入人心。
  • 溫情展現先輩的初心與情懷——讀賀捷生散文集《父親的雪山 母親的...
    溫情展現先輩的初心與情懷  ——讀賀捷生散文集《父親的雪山 母親的草地》  作者:江臘生(江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賀捷生的散文集《父親的雪山 母親的草地》是一部關於信仰與情懷的大書。
  • 綜藝快銷時代,《超強音浪》小火慢燉熬製「情懷娛樂」湯拓展綜藝藍海
    很少參加綜藝節目的鄭伊健在節目中回顧了一路以來的心理歷程,真摯而動人,他的銀幕形象也不斷喚起這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如今時代已變,不變的是對青春和熱血的追憶。《林海雪原》主創與革命烈士遺孀致敬崢嶸歲月《林海雪原》最為時代經典,更是承載著紅色文化和家國情懷,在《超強音浪》中,也借著新版電視劇《林海雪原》的熱播,來了一次集體性的紀念和追憶,節目既有對參演演員的遊戲和互動
  • 【追憶】老莫走了!他的戰友們含淚寫下了這些···
    《你可知道,我們在等你回來》 ——致戰友老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