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一種油,會像棕櫚油這樣,幾乎無處不在卻很少被談論;即便被提及,也充滿爭議性。
棕櫚油實在是太隱形了,儘管在中國人食用植物油消費中的佔比高達15%,但人們通常不知道自己在消費棕櫚油。
在超市貨架上看不見桶裝的棕櫚油,只是作為「調和油」中的一種成分,出現在配料表上;方便麵、膨化食品、糖果、餅乾、冰淇凌雖然都普遍使用棕櫚油,但在包裝上卻常常被寫作「植物油」。
這種種因素,都讓大多數消費者對棕櫚油一無所知;與此同時,我們用的棕櫚油卻越來越多。
2019年我國棕櫚油消費量為646萬噸,創近十年新高。目前中國是世界僅次於印尼、印度的第三大消費國。
棕櫚油消費量的上升除可歸因於便宜的價格外,還與食品工業對方便麵、休閒食品和西式快餐的需求不斷增長有關。
棕櫚油既可用於食用消費,也可用於工業消費。
棕櫚油的食用消費主要是生產方便麵、烹飪調和油、餐飲業煎炸,以及在食品工業中用於巧克力、餅乾、冰淇淋、糖果等。
工業用途則包括生產皂類、環氧棕櫚油等產品;以及油脂化工類產品,如脂肪酸、脂肪醇、甘油等。
2019年中國棕櫚油消費中食品用途約佔到消費量的65%,而工業用途約35%。(美國農業部數據)
即便在新冠疫情肆虐的今年,棕櫚油的用量依然有增無減。
業內專家預計我國19/20年棕櫚油年度消費同比增加3.5% ;20/21年度食用消費將繼續增加,工業消費下滑;
據專家分析,今年我國棕櫚油的消費增量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低熔點棕櫚油在食品行業取代豆油(非轉);高熔點棕櫚油在火鍋底料中替代牛油﹔在西南地區,由於豬瘟的發展﹐棕櫚油替代部分豬油;由於疫情影響,餐飲下滑﹐棕櫚油替代部分地溝油(作為生物燃油原料)出口;由於疫情影響,在飼料行業﹐棕櫚油替代部分動物油脂。
12月2日,國內「奶油第一股」海融科技成功上市,公司核心產品即是以棕櫚仁油為主要原料的植物奶油,也稱為人造奶油,在麵包、蛋糕和餅乾等食品焙烤領域廣泛使用;去年52.44%的毛利率在食品加工上市公司中排到第八,甚至超過部分白酒。
像海融科技這樣專做烘焙油脂的企業還有不少,正是棕櫚油製品在中國市場蓬勃發展的展現例證。
對於整個食品界而言,百變的棕櫚油用途廣泛,具有明顯的功能和價格優勢,其他油脂無可替代;棕櫚油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已有定論,只是在終端市場,消費者對棕櫚油認識不足、仍有不少誤解。
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用的棕櫚油還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