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中央電視臺在國慶節期播放的專題:《數說命運共同體》-食物背後的故事,女主播歐陽夏丹炫酷穿越於天津港的油罐與印尼的油棕園之間.
來自印尼和馬來西亞年600萬噸的棕櫚油貿易量,在一帶一路的地圖上劃出一道道光軌,這也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棕櫚油進口國。讓我們來聽一個方便麵的故事。
全世界消耗方便麵最快的地方在哪兒呢?
答案就在這樣繁忙的旅途中。
中國一年消耗的方便麵有462億包,如果把這些方便麵填滿車廂,連接在一起,長度相當於從北京西站到廣州西站,然後再從廣州西站回來。
這裡是天津的一家方便麵生產車間,這樣一條生產線,每分鐘可以產出500包方便麵。而方便麵的生產離不開一種很特殊的油品---棕櫚油。
每生產一袋方便麵,大概需要12克這麼多的棕櫚油,因為這種油穩定性好,不容易變質,所以廣泛適用於方便麵、餅乾、冰棍等食品加工。
如果要滿足全國老百姓對方便麵的需求,則需要上百萬噸的棕櫚油。
而這麼多的油,中國一點兒也不產,因為生產棕櫚油的油棕樹,必須生長在赤道上下5度的地方,能夠被陽光直射,而且有充足的降雨,才能結出含油量較高的果子來。
我現在位於印尼的格拉哈油棕種植園,佔地面積20萬畝,比北京東城區和西城區加起來的面積都要大,在這片土地上,生長著200萬棵油棕樹。
這就是一顆成熟的棕櫚果,除了當中包裹著果仁的殼以外,外面黃色的果肉,和裡面白色的果仁,都是可以出油的。
棕櫚油果的出油率非常高,榨出一包方便麵所需12克的油,5、6顆這樣的果子就夠了。可是換成大豆的話,消耗將是棕櫚油果的3倍。
當前整個一帶一路上的棕櫚油年貿易量,已經超過了4000萬噸。
現在我腳下的油罐,就儲存了5000噸的棕櫚油,那麼4000萬噸的年貿易量,相當於有8000個這樣的油罐。
人們消費棕櫚油的同時,也產生了天量的棕櫚殼,在新加坡的一個工業區裡,從印尼運來的棕櫚殼堆成了山。
新加坡這個花園國家,有著苛刻的環境政策,發電一律使用石油和天然氣。五年前,這座燃煤電廠破天荒地被批准建立投產,它的理由就是這些棕櫚殼。
「燃燒20%的生物質能,就能夠把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對地減低20%」。
如果用統計數據來講這個故事,它會是這樣一個故事:
當中國三個小夥伴各吃一碗泡麵的時候,
印度尼西亞產生的棕櫚殼,
可以讓新加坡200盞5瓦的節能燈泡同時點亮一個小時。
三件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就這樣把三個國家裝進了一個故事。
以下為視頻版:
(視頻長4分08秒,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合作請洽QQ:2089873438 電話:021-68889016
免費查詢油企、產品、新聞,請訪問:
中國食用油網 http://www.oil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