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箱子,裡面就可以看到我們的主角S1H,各種線、視頻配件、充電器、肩帶……
來看看機身,在設計上由於增加了散熱風扇和散熱孔,所以機身要比之前的S1/S1R來的更加厚實一些,但整體保持了一致性。
機身頂部右側位置變化較大,原來S1R開關位置變成為非常醒目的紅色視頻按鈕,這也象徵著這款S1H視頻機的身份。
開關則是與快門按鈕結合在了一起,整個手柄前凸,手柄的這一改動不但給予機身更好的平衡性,也同時提供了更加好的握持感。
機身背部的按鍵布局由於散熱風扇以及視頻錄製按鈕的移動,稍有變化,但整體與S1/S1R是基本一致的。其實如果你有仔細觀察的話,松下的G9、 GH5等機型的按鍵布局基本都差不多,這也保證了用戶在過渡的時候不會有適應上的問題。這次新機採用了雙SD卡槽設計,而並非之前 XQD + SD 的組合。這個真的是一大便利,之後會介紹在實際使用中的好處。最後就來說說這個散熱風扇了,雖然說增加了這個散熱風扇使得S1H的體積有所變大。但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並沒有太過於明顯的感覺,搭配穩定器使用也不會有太大的障礙,只要你的穩定器承重足夠。機身側面的接口也是適應俱全,麥克風、耳機、HDMI、Type-C要啥有啥,這對於視頻拍攝者來說外接配件是非常的方便。松下S1H是目前市面上第一款支持6K視頻錄製的全畫幅「微單」相機。很多人會覺得目前6K對於消費級用戶來說還沒有太多的用途,甚至還沒有6K的播放設備,顯得有些超前了。但其實則不然,有了6K可以讓你有多一種選擇,甚至可以將6K視頻超採樣成4K,這樣可以獲得更加優秀的畫質細節表現。其實對於視頻素材其實與照片素材是一樣的,更高的解析度也給了拍攝者更多的二次構圖的機會。
6K也並不是直接默認就可以錄製的,需要在菜單中進行選擇。目前可以錄製6K / 24p,5.4K / 30p(3:2寬高比)或5.9K / 30p(16:9寬高比)。亦可以實現使用相當於Super 35mm的圖像記錄區域,10-bit 60p 4K / C4K HEVC視頻錄製。V-Log錄製(V-Log / V-Gamut)
它可以提供高動態範圍和更廣的色域。V-Log可提供渲染更加平滑的圖像,並且保留了所有色彩信息。
這會給予後期調色非常大的便利,而V-Gamut可提供比電影更寬廣的色彩空間。
松下S1H的V-Log還提供了14+檔動態範圍,可以清楚的看出從暗光區域到高光部分的細微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松下S1H搭載的背屏是支持帶有LUT的V-Log視頻片段的實時觀看,用戶可以根據實際拍攝情況隨時進行調整。防抖(開關)錄製 - 完全手持錄製
機身防抖現在已經基本成為了新機的標配,松下S1H自然也不例外。Beta嘗試了錄製兩段視頻,並進行了對比,這裡沒有使用任何穩定器,完全手持拍攝。松下S系列全畫幅微單的防抖一直都是很厲害,這裡視頻中上面的畫面是只開啟了機身的五軸防抖的效果。
其實搭配鏡頭的光學防抖,最高可實現6.5擋的防抖補償,這對於手持拍攝或暗光環境下拍攝好處可以非常大的哦。
而這次松下S1H的表現要更加出色一些,新機採用了全新開發的算法,該算法不僅可以精確地計算從陀螺儀獲得的振動數據。而且還可計算來自圖像傳感器和加速度傳感器的振動數據,可以使雙防抖技術得到更好的發揮。新機的五軸防抖在靜態拍攝和視頻錄製時都是有消息的,即使搭配無防抖鏡頭來使用也是可以獲得防抖矯正的。雙原生ISO
對於雙原生ISO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S1H也並不是第一款使用這項獨家技術的新機器,早在GH5s上就已經使用到這一黑科技了。新機所搭載的2420萬像素全幅傳感器可以利用雙原生ISO設置,儘可能的降低噪點,配合維納斯引擎,無論是低ISO還是高ISO都可以擁有出色的畫質表現。關於ISO的測試
本身這次S1H的高感表現就非常的不錯,降噪表現也是相當理想的。所以我們直接從ISO 1600起步,拍攝到ISO 51200。
ISO 1600以下畫面非常純淨,至少在ISO 3200之前都是完全可用的。隨著ISO的再次提升,ISO 6400時會出現少量噪點,畫面可用。
再上到ISO 12800噪點就會開始增多,開始有塗抹感,細節也有所丟失。總體來說松下S1H的高感表現還是很讓人滿意的。
追焦視頻展示
自從松下S系列全畫幅「微單」發布,大家就對其對焦系統不是非常滿意,尤其採用的是反差對焦。所以對於很多反差不是很大的拍攝環境,還是會出現對焦的情況,實際使用真的有那麼差嗎?其實Beta從S1、 S1R用到S1H,總體來說對焦還算可以的但需要適應,單次對焦不用說了,速度飛快。問題就是出在連續追焦上並不是非常的理想,但也不是不可用。下面Beta實際拍攝了一段小視頻,是個學習冰球的少年。從上面視頻也可以看到,少年的移動從近到遠,在從遠到近,中間只有一次失焦。這個情況,是在小朋友距離拍攝機位非常近的時候出現的。其他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並未出現丟焦的情況,個人使用下覺得這對焦還是在可控範圍內,不過需要多多練習,你會掌握這款機器的脾氣秉性的。
不同色彩模式畫面表現
松下S1H還提供了眾多不同的色彩模式,從基礎的標準模式,顏色更加飽滿的生動模式、 單色模式(包括L.單色、 L.單色 D模式)、電影模式動態範圍、 V-Log等等,足以滿足你的不同拍攝需要,可以讓你隨時拍攝出不同風格的畫面來。
看下不同色彩模式下的樣片,其實這個就是類似於膠片模擬模式的一個東西,模式還有很多。這裡只是試拍了一部分,細微差別還是可以看的出來的。大家也可以對該模式進行自定義調整,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在變焦方面,松下S1H可以做到快速平滑的變焦體驗,整個變焦過程非常的流暢,這裡Beta是完全手持操作。一隻手拿機器,另一隻手轉動變焦環不會有任何吃力的感覺。不過變焦環的行程有些長,一次從廣角端變到長焦端還是需要比較大的動作幅度的。對於需要反覆變焦的拍攝還是會有些辛苦的。關於定時拍攝
目前新出的主流機型上都配備了延時短片功能,而這一功能也被越來越的人所熟知,使用率也是越來越高。很多人用來拍攝日出、日落,有些人用來拍攝流雲以及熱鬧的人群等等。尤其是對於拍攝日出日落的小夥伴們,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你需要提早的到達預先找到的拍攝位置,並對機器進行設置,還要拿捏好時間按下快門。很多時候都會因為一些小的原因錯過最佳的拍攝時間(Beta就因為睡過頭而錯過了要拍攝的日出延時)。這個問題對於松下S1H是完全沒有的,它的延時拍攝設置非常的齊全。你可以設定一段視頻開始拍攝的時間,也就是說你把機器設置好,設定好時間,他會自己進行拍攝,你完全不用管它。
同樣這一功能在S1和S1R機器上也是有的,非常的方便。
風扇可設置散熱模式,模式1、 模式2以及長時間運行,即使在長時間運行的情況下,風扇依舊沒有過大的散熱噪聲。
這次由於時間比較緊,我們並沒有進行極限或暴力測試,但我們有小夥伴進行了連續30小時不間斷延時視頻拍攝的測試。
得到的結果就是,完全沒有因為拍攝時間變長而導致機身過熱甚至死機的情況,這次也是真的實現了拍攝無時長限制。
這裡還有兩點個人覺得松下S1H做的不錯的地方。第一個就是雙SD卡槽設計,可分別寫入,並且可以在開機的狀態下切換兩張卡對其進行更換。
也就是說當一張卡寫滿之後他就會直接開始寫入第二張卡,這時候你可以直接在開機的情況下更換第一張卡。這也保證了無拍攝時長的情況下,不會因為卡下滿了而無法拍攝。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松下S1H支持直流電連接電源進行拍攝,之前小夥伴有測試過,甚至不使用電池也是可以進行拍攝的。
所以松下S1H真正的實現了視頻無時長現實拍攝。其實在松下S1和S1R的時候這個就已經是支持的。
對於專業用戶來說,松下S1H還提供了更多支持,包括變形攝影LUMIX S1H 支持多種寬高比的變形影片錄製,包括 4:3 的 4K、3:2 的 6K 全畫幅、DCI-4K 等等。因此,可以使用各種壓縮因子的變形透鏡。這些片段可以在後期製作中進行編輯,使寬銀幕大小的視頻也可以具有高圖像質量。LUMIX S1H 還擁有變形壓縮顯示功能,用戶可通過機身查看解壓縮的寬銀幕大小的視頻,並在拍攝過程中確認片段。放大倍數可選擇為1.3 倍、1.33 倍、1.5 倍、1.8 倍和 2.0 倍。其他還有可變幀率、 高幀率視頻幀標記等等,松下S1H是一款非常專業的視頻機。機身耐候性
無論是沙土、灰塵還是冰霜雨雪,甚至最後直接用水清洗松下S1都完全沒有問題。
而這次松下S1H由於背部增加了散熱風扇,並在其機身側面打了不少散熱孔讓大家擔心其風扇部分會導致耐候性下降,更加容易進灰。
這個Beta還真的有問過松下的人,他們表示其實風扇部分與機身內部是完全隔離的,根本不會影響到機身的全天耐候性。本身風扇和散熱器也是防水、 防塵設計。
因為在設計之初,松下就有考慮S1H是要給專業攝影師和視頻拍攝者使用的。對於應對嚴酷的拍攝環境松下早就有所預計,也為此做了相應的設計,這才有了今天松下S1H的機身和風扇設計。
豐富的鏡頭群
由於新機才用了L卡口,鏡頭由馬來松三家供應,而徠卡和適馬也不遺餘力的在為L卡口貢獻著自己的一分力量,目前已經有46支鏡頭可用。
其他兩家不說,單說松下家的原生鏡頭,其實松下在最早推出全畫幅微單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布局。
其鏡頭都是非常適合視頻拍攝需要的,並專門為此進行了相應的優化。不光焦點便宜控制的非常出色,還很好的抑制了呼吸效應。
對於手動對焦松下也是有所考慮,這些鏡頭在手動和自動之間切換非常簡單,並且鏡身上配備了刻度,手動對焦完全不是問題。
對於做視頻機來說,松下一直是廠商中做的不錯的,而這次推出的S1H更是如此。在所有廠商都盯上Vlog市場的時候,松下卻將其眼光放在了更加專業的視頻市場。這款新機已經擁有了專業視頻機所應該擁有的功能,其獨有的雙原生ISO在保證了足夠的暗光高感的情況下儘可能的降低了噪點,暗部表現非常出色。14檔寬容度,未來還將可以實現外錄RAW等等功能,都足以滿足專業攝像師的需求。而在操控和便攜性上又要遠超過同級別視頻機,專業攝像師也可以告別拍片還得找人幫忙背機器的時代,一個人拍大片也不再只是夢想。作為第一款6K全畫幅微單相機也並非沒有弊端。相對於相機,這款視頻機的確是略重一些,但總體的人體工學設計卻完全可以適應於視頻和靜態拍攝的需要。
不過隨著對6K視頻錄製的支持,存儲卡也有些吃緊,隨便一個10幾秒的視頻就要幾百兆的空間。這些還都好說,最頭疼的是電腦跟不上啊,大家可以看到文章中沒有一段6K視頻,是真的解不出來,甚至沒辦法播放……
未來隨著6K、 8K技術的慢慢普及,大家的存儲卡和電腦還夠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