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西
1月11日,馬雲花50億買來的阿里影業重磅推出了第一個正式操盤項目——《擺渡人》,這是阿里影業自2014年8月由文化中國集團更名之後的首個電影項目,也是阿里巴巴集團進入文化影視娛樂領域之後第一部擁有全面主控權的電影產品。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儘管阿里請來了王家衛、梁朝偉兩大男神加盟首秀,其真正力捧的對象卻是成名於微博的當紅作家張嘉佳。對於這個邏輯,阿里影業 CEO張強給出的解釋是:「這個跟我們參與投資郭敬明拍《小時代》、趙薇拍《致青春》的道理是一致的,即熱門IP+粉絲電影+名人導演的打法」。
阿里影業此前幾部參與投資的電影雖然都獲得了不錯的票房,但在阿里影業公布的公司2014年上半年財務報告上顯示,截至6月30日6個月期間,阿里影業虧損淨額4.435億港元,其中影視業務板塊內出現了約2.289億港元的虧損額。馬雲投資電影業,難道只是為了玩票?當然沒有那麼簡單。
去年6月,馬雲花50億收購文化中國,並將其更名為「阿里影業」後便挖來張強擔任影業CEO,張強原任職中影股份副總經理,有多年的發行經驗和行業資源,在投資項目上累計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他的加入為馬雲進軍電影市場帶來了不少先機福利。
張強來到阿里影業後便發起了《狼圖騰》這個項目,使其成為了娛樂寶第一期合作項目,並幫助阿里迅速拿下了《狼圖騰》的海外發行權。此外,阿里影業能參與投資郭敬明的《小時代》、趙薇的《致青春》、寧浩的《心花路放》等熱門電影,張強從中起到了重要的槓桿作用。
馬雲看人的眼光好不好?同樣擅於說「謙虛」和「心靈雞湯」的張強至少足以令其咧嘴微笑。「阿里巴巴的的理念是對觀眾充滿著敬畏之情。觀眾很聰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觀眾的評價就是我們的標準,觀眾的選擇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觀眾的期待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拍觀眾喜歡的電影。」一番煽情力十足的表白之後,我們來關心一下,馬雲給張強定的KPI,按照計劃,在未來兩年,阿里影業每年投資或製作8到10部電影、3到5部大中型電視連續劇以及3到5部網絡連續劇。
那麼問題來了,阿里影業用哪些實力來支撐其電影野心?《擺渡人》作為阿里影業首秀,能否獨當一面?
在昨日的發布會現場,張強一上來便自我調侃:「很多人以為我們拍電影就是砸幾千萬、上百億,來到阿里巴巴以後,我發現我們確實不差錢,但是我們絕對不任性。」
如何保證不任性? 隨著BAT在影視行業的布局,「電影公司將為BAT打工」的言論就一直不絕於耳,但由於電影市場上優質項目整體稀缺,誰能儘早、更多地獲得優秀內容IP的控制權就越能最大限度地獲取市場競爭的籌碼。在這一點上,阿里影業一早就有充分的資源沉澱。兩年前,尚未更名的阿里影業還叫文化中國,文化中國很早就陸續與一些大導演(導演公司)就電影項目開始了籤約合作,並一早拿下了香港和臺灣的導演資源,獲得了包括周星馳、陳可辛、柴智屏、王家衛等名導們未來項目的優先投資權。
據悉,他們的合作模式是:合約通常籤訂為5-7年,包括5部以上項目的合作。阿里影業(此前叫文化中國)先按每個項目1000萬元分別向幾位投資5000萬元。此番阿里影業獲得對《擺渡人》項目的主控權便從側面暗示了,阿里影業已完成了與王家衛的項目投資合作。至此,此前文化中國洽談的籤約合作均已塵埃落定,這無疑為阿里影業在市場競爭中帶來了重量級加碼。
除了直接參與投資,阿里影業還獲得了許多於香港電影公司合作的機會,並取得了多部影視劇的內地播映權和發行權,如由香港安樂影業出品的《臨時同居》和《黃飛鴻之英雄有夢》。
阿里影業不僅吸納了眾多港臺影視資源,對於內地的優質IP轉化也表現出獨特的品味,據了解,目前他們已購入《還珠格格》小說的電影改編權,此前還握有《狼圖騰》海外發行權。可見,在內容IP的研發、投資方面,阿里巴巴不僅獨闢蹊徑,還表現得士氣如虹。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曾表示文化產業是值得投資的行業,「中國現在的問題是,有錢沒腦子,口袋滿了,腦袋空了,如果文化產業不起來,中國就是個暴發戶國家,不能持久的。我們的出發點是希望中國的文化產業能夠起來,能夠把我們好的價值觀呈現給外面。中國也應該有華納兄弟那樣的電影公司。」
儘管馬雲有這樣宏達的美好願景,但回歸現實,阿里巴巴的基因仍是電商,這個與電影的跨界動作要完成得漂亮並不簡單。
當網際網路聯手傳統電影行業,將會發生什麼樣的鏈式反應?阿里影業此次啟動的影片《擺渡人》系根據80後著名作家張嘉佳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而成。有意思的是,張嘉佳本人親自出任影片導演和編劇,對此張嘉佳興奮地表示:「這部影片完成了他的三個夢想——「讓我最崇拜的人做我的老師,讓我最喜歡的人做我的朋友,讓最有錢的人做我老闆。」。
此外,梁朝偉將出演影片男主角,而最先發現好項目的王家衛卻只擔監製一責。不過,他表達了對新人導演張嘉佳的支持,認為他是拍該片最有感覺的人選。發布會現場,王家衛特別提到,此次於阿里的合作意義在於,這是一場科技、影像、文字、表演的跨界融合,《擺渡人》這部愛情喜劇電影也是在擺渡觀眾,帶領觀眾進入新的世界,並放言將非常嚴格地對待該片,他希望這部影片必須成為精品。
張強表示理由有三:首先,這是王家衛導演的轉型之作,他把鏡頭焦點首次對準中國現代喜劇;其次,這是著名作家張嘉佳首次跨界做導演,此前趙薇、郭敬明跨界做導演均獲得了大成。從這一點,張強此前已累計了豐富的推新秀導演的經驗,而投資張嘉佳的邏輯與郭敬明的更為接近,他們既是好的暢銷IP內容的創作者,同時也兼具粉絲電影的名人號召力;第三,大部分影視投資人表示,喜劇類型電影會是未來幾年中國電影的主打類型之一,市場反響熱烈,投資趨勢明顯。這部集合了三大亮點的作品能否顯示出誠意,還得在電影上映之後才能見分曉;第四,《擺渡人》作為阿里影業主控的第一部影片,是因為它在衍生品開放上存在巨大潛能,非常符合阿里影業在產業鏈延生方面的探索道路。
阿里影業CEO張強表示,阿里影業力爭為觀眾打造出和此前傳統類型完全「不一樣」的電影作品。基於阿里巴巴的電商背景,以及此前在產業鏈條上的布局,他也總結了阿里巴巴影業投資、製作的五大邏輯:
此次亮相的《擺渡人》可以視為阿里影業的產品基準線,即由一個優質故事為載體,以一線編劇和導演為班底,以超強演員陣容為業態的產品開發和運營體系,最終形成以觀眾需求為核心的文化運營生態。
2、收購、投資熱門IP
目前,除《擺渡人》項目之外,阿里影業已購入《還珠格格》小說的電影改編權和電影《狼圖騰》的海外發行權等等。除了對熱門IP進行收購,阿里影業還獲得了對王家衛、陳可辛、周星馳等優質導演的未來項目的優先投資權,並與上述導演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3、以大數據為核心,構建全鏈條商業生態
大數據的作用是推動製片產品化,形成大製片體制。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和移動電子商務平臺,阿里集團在大數據領域擁有海量的積累。而針對這些數據的挖掘和開發,將深度挖掘主流觀影人群的消費需求、消費習慣、人口統計學屬性等方面的信息,從而建立其精準化的營銷矩陣。這也就意味著,阿里影業的業務範疇將不僅僅局限於內容製作領域,而是要利用網際網路的技術和分發渠道,實現對內容產品的多梯度開發。
此外,在衍生品開發領域,阿里影業也將通過阿里大數據掌握電影用戶對衍生品的需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與阿里巴巴平臺的商家合作,利用商家的經驗來開發受眾喜愛的衍生產品。
4、內容製作上,拓展C2B模式
張強表示,「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來開發和運營產品」是阿里影業的出發點,阿里影業將實現對消費者需求的充分挖掘。通過阿里巴巴集團的龐大數據、雲計算、數據分析和電商平臺,基於大數據分析,打造符合大眾需求的影視產品。
5、 娛樂寶+阿里影業+淘寶電影,打通020營銷閉環
阿里影業和娛樂寶、淘寶電影為代表的阿里生態圈的深度結合,將成為阿里影業產業構建中的核心優勢。張強表示,在強化線下渠道的固有優勢之外,阿里影業將以娛樂寶眾籌項目作為前期的項目預熱,以電商平臺作為重要的電影票銷售渠道和影片宣傳媒體,充分利用淘寶的流量為影片造勢,並通過支付寶平臺來吸引用戶購買電影票。而和淘寶電影的深度結合,將會使阿里影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加提升。
此外,通過對電子商務、社交網絡、互動娛樂、LBS增值服務等重要業務板塊的整合和協同,構成O2O閉環的電影營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