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86版《西遊記》經典,背後的經歷,比九九八十一難還要難

2021-01-08 江陽沽酒客

四大名著是個很好的IP,從它們誕生以來就被無數其他文藝形式所借用和發揮。在沒有電影和電視的時代,書畫、戲曲、評書也成了它們最好的廣告宣傳。當然有了電影和電視,不拍攝出來那就是暴殄天物。

由於每一個名著都是長篇巨製,在電影時代即便拍了很多部,都很難完全拍攝完畢,有了電視劇表現手法就更寬鬆了。但是電視劇在我國顯然沒有比較嚴苛的分級制度,所以一般來說,四大名著有部分書考慮到觀眾群體,你不得不得做很多改動和刪減。

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的地方臺和個人,拍名著顯然是非常困難的,當年能夠拍全套的還是央視這樣的大平臺才有資格和實力。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央視集齊了四大名著,可算是一件非常值得影視歷史記載的事情。

其實在這個之前,七八十年代港臺娛樂業要相對發達的多,也拍攝了四大名著,但是有兩個問題至今沒有解決,七十年代不管是香港和臺灣的製作,都偏戲曲和臉譜化,並且由於地方的限制,如不管是表現三國宏大的戰爭場面,還有西遊這樣一路西行的各地風貌,又或者是紅樓那種美輪美奐的園林布局,都受到地域的至於顯得小兒科。

而進入九十年代雖然特效技術增加了,但是港臺,特別是香港編劇那種天馬行空,對這種名著把握歷史和大局觀上面,總是有點捉襟見肘,不曉得是不是他們考慮太多商業元素,好看不否認,但是總覺得差點東西。

唯有央視第一次的四大名著拍攝,今天看來,雖然也有一些不足,但是無疑在各個方面同時期都是最好的,即便放在今天,依然可圈可點。

對於七零後和八零後的我們來說,再加上每年寒暑假的不斷重播,想不印象深刻都不行。

這裡面唯一讓沽酒客疑惑的是四大名著,只有拍攝《西遊記》命運多舛,雖然也成就了經典,它卻是當年唯一沒有完全拍完的名著,雖然十多年後楊潔導演終於補拍了剩餘的十多集,基本還是原來的演員和配音,但是依然有畫蛇添足之感,主要是各種技術的進步和大家觀影水平的提升,楊導演雖然讓我很敬佩,卻因為要跟老版契合,不敢大膽革新,讓續集或者補拍的有點時代脫離感。

而且《西遊記》劇組,顯然又沒有其他三部劇組那種感覺,師徒應該最團結的,偏偏諸多負面新聞。再加上近來年老有人拿六小齡童來打趣,也成了一種現象級的東西。

說實話,楊潔導演的《西遊記》我覺得不能算吳承恩的,她屬於楊潔自己心中的西遊,並沒有忠實於原著,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今天對比其他三部,楊潔的《西遊記》是遺憾最多的。

當然我們也可以看作它終將成為所有《西遊記》版本中最老少鹹宜的,因為時代的因素,以及楊潔導演個人的拍攝習慣和技術的限制,楊潔導演顯然沒有想徹底還原這個奇異的魔幻世界,倒是後來張紀中做到了,雖然老觀眾很多不認可。覺得他就是技術比以前的好。

時間追溯回1981年,央視召開臺務會議,央視副臺長兼任文藝部主任的洪民生,宣布了局黨委拍攝古典名著的任務。1982年,楊潔就著手《西遊記》的拍攝工作,她用了三個月時間走遍國內名山大川佛剎寺院,同時讓編劇編寫劇本,尋找合適的演員,並於當年7月1日赴揚州開拍試播集《除妖烏雞國》。

相比《西遊記》劇組組建的速度,《紅樓夢》卻卡殼了。王扶林並不熟悉《紅樓夢》,細讀過後再發現裡面的內容博大精深,並不好拍攝。王扶林請央視給他一年時間熟悉《紅樓夢》,並於1983年籌備建組,1984年9月份才正式開拍。但是後來紅樓顯然要順利得多。

《西遊記》劇組曾在1986年拍攝了十五集電視劇,劇組沒錢了,央視決定不再拍攝,這把楊潔等劇組的人急壞了。楊潔決定自己湊錢拍攝,阮若琳把劇組的意見反映給領導,得到了支持。之後,劇組與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合作,阮若琳代表劇組與投資方籤字。

在拍攝期間,《西遊記》劇組還面臨各種不大不小的問題,比如《西遊記》的音樂差點被一些人給否定掉。尤其是《敢問路在何方》、《西遊記序曲》,一個被人說唱得太柔美,一個說太洋了。只有阮若琳站出來支持楊潔,這才倖免作曲許鏡清被換。

1982年春節開機,歷經6年才拍完的電視劇《西遊記》,三十年來獲獎非常多,至今仍被不少觀眾奉為經典,各個電視臺反覆爭相播出,以至於無論是50後、60後,還是70後、80後的觀眾,都對其情節,乃至不少細節,倒背如流。但是,《西遊記》幕後的拍攝之苦,卻始終鮮為人知。

有人說師徒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但是拍攝《西遊》卻比八十一難還要難。

在上世紀80代初,接手《西遊記》這樣一部神話劇,確實需要些膽量,因為要用到大量特技。可那時電視劇在我國尚屬新鮮事物,特技應用更是一片空白。

楊潔導演自己回憶曾說道:「我對自己有信心。我認為我理解《西遊記》,我知道要把它拍成什麼樣。」可那時剛剛百廢待興,楊潔他們既沒聽說過三維動畫,也沒見過「威亞」,甚至連可參考的富含特技的外國影片都看不到。所以當她接受這個任務時感到最難的就是特技,當時心裡一點兒底都沒有。

儘管劇組的攝像、化妝、道具、照明、煙霧、武打等幾乎一切工種齊心合力,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採用的特技手段實在「土得掉渣」。

比如最簡單的:「妖道」和孫悟空對打,要在地上打、半空中打,需要用到特技,卻無法實現。劇組只好到野外選擇了一塊大的空場,從江蘇體育工作大隊借了幾位跳水運動員,和一張十米大的蹦床。兩位運動員穿上孫悟空和妖道的衣服,在蹦床上表演騰空而起、兵器接觸的動作,攝像師仰拍,背後襯著藍天……

楊潔不信沒有特效特技支持就拍不好《西遊記》。儘管當時多數觀眾更重視劇情,不怎麼在意拍攝背景地像不像、美不美,但楊潔堅持在「遊」字上大做文章。她想通過這個「遊」字,把祖國的名山大川、佛剎道觀等景點,在《西遊記》的電視劇裡推介出去,同時以景託情,加強它的審美價值。以此彌補特技短板,避短揚長。

前期採景,他們在兩個多月裡跑了六七十個景點。當時國內旅遊業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九華山、張家界等名勝景地尚未開發,山路奇險無比,上山後又常無處餐宿,吃盡苦頭。實地拍攝時,整個劇組成百上千號人的生活起居更是艱苦,饅頭鹹菜成了家常便飯。大家卻樂在其中。偶爾每人多幾毛錢補助或加餐兩瓶啤酒,全劇組都會歡天喜地。

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日子當中,大家並不是想像的那麼團結,時代面臨的變革,依然動搖著人心,我個人倒不覺得有什麼對錯,人都希望過更好的生活,比如唐僧換了三個人,前兩個都是吃不了苦以及並沒有抱著要把西遊記當作一份事業,而是選擇當時給自己更好的條件。

而且當時六小齡童的自理能力並不好,他父親還要隨劇組伺候他生活,反正各種想像不到的事情都出來,我們看到成片裡的人物,跟現實自然差距很大,但是這部戲我相信他們各自都有成長。

《西遊記》拍攝周期長達6年,且邊拍邊播(楊潔執導的電視劇《西遊記》曾自1983年開始每年春節播放當年拍攝完成的幾集,1986年春節連播十一集,1988年春節才正式將全部25集連播),知名度慢慢提高,閒言碎語卻開始傳進楊潔的耳朵裡:「誰拍電視劇會這麼慢?繡花也繡出來了!」「國家不該拿這麼多的錢讓她去遊山玩水!」「怎麼還跑到泰國、印度去拍了?國內沒玩兒夠,又跑國外玩兒去了?」

這個情況,在今天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不過八十年代初期思想沒有得到活化,很多東西就是讓人無法想像的出現了,但是楊潔沒有放棄,依然想方設法去籌集資金,拍了剩下了幾集,雖然沒有完全拍攝完,到底26集基本完成了西遊的故事,遺憾自然有,就算後來彌補也覺得心有不甘。

再加上光環必定落到主角孫悟空的身上,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這些年我們看到的爭議和評論很多,其實都不是當事人,很難說清楚。但是有幸作為當年的第一批觀眾,我們無疑是幸運的,也應該感謝楊潔導演和她的團隊,不管如何磕磕碰碰,這部戲的經典依然不容抹殺。

我想,楊潔導演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她對藝術追求完全忽視了社會的一些生存之道,她不屑用情商去跟俗世打交道,也造成了她一些不平和遺憾,楊潔離開了,但是她的《西遊記》會永遠流傳下去,這是屬於她也是屬於我們的《西遊》。

相關焦點

  • 她拍出了最經典的「西遊記」,卻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
    今天中午,大家應該都被這則消息刷屏了——86版《西遊記》「締造者」楊潔逝世,享年88歲。六小齡童第一時間發微博悼念楊導,稱「這是中國電視劇的巨大損失」。《西遊記》片頭說楊導是「締造者」,一點都不誇張。從製片、導演,到編劇、選角,楊導對每項工作,幾乎都是親力親為,事無巨細。
  • 《西遊記》:唐僧取經為何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唐僧取經,為何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少一難都不行呢?在西遊記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剗盡,三三行滿道歸根中,菩薩細數唐僧師徒所受的磨難,發現還差一難,菩薩說,「佛門中九九歸真,聖僧受過八十難,還少一難,不得完成此數。"於是菩薩即令揭諦,飛雲一駕向東來,一晝夜趕上八大金剛,附耳低言,讓他們師徒再受一難。
  • 馬德華:中國最成功的醜星,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演活了豬八戒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辰星)馬德華:中國最成功的醜星,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演活了豬八戒86版《西遊記》自開播以來,火爆至今,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是世界上重播次數最多的電視劇。《西遊記》的四個主角,各有特點,唐僧的儒雅,孫悟空的正義,豬八戒的憨厚,沙和尚的忠誠,每一個角色都展現得淋漓盡致。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豬八戒的扮演者——馬德華。
  • 長大後才知道原來《西遊記》中的九九八十一難,這一難最難過……
    「鴛鴦雙棲蝶雙飛 滿園春色惹人醉 悄悄問聖僧 女兒美不美 女兒美不美 「這首優美動聽扣人心弦的歌曲是1986版《西遊記》女兒國那一集中的插曲,深信很多人在那個年代最喜歡看這部影視劇了,直至到現在,還會受到老少朋友們的喜愛。
  • 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有哪些是劫難是湊數的?
    西遊記的故事,家喻戶曉了,眾所周知,西遊記西天取經一共有九九八十一難,這九九八十一難,路程十萬八千裡,師徒四人走了整整十四個春夏秋冬。有人問到,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有哪些劫難是拿來湊數的?其中爭議最大的便是第四十三難,西涼國留婚。女兒國境內一片清朗,沒有任何妖怪,降妖除魔的孫悟空,在女兒國絲毫無用武之地,很多人第一次看西遊記時,未免會感嘆,女兒國一難,不是湊數的嗎?
  • 少年《西遊記》課 | 你知道有哪「九九八十一難」嗎?
    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的妖怪,前前後後只來了三十撥, 怎麼能算九九八十一難呢?誒,這兒就涉及到一個小知識,你知道嗎,「八十一難」可不是從取經才開始算的。「九九八十一難」的開端可比唐僧取經還要早呢。你要是不信,咱們就回到《西遊記》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剗盡,三三行滿道歸根》裡頭,來查一查九九八十一難這張總表。
  • 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唐僧自己都過去了嗎?最後一關通天河,太簡單
    現在說起西遊記大家都能說出來這裡邊自己最喜歡的一些情節,但是真要大家把唐僧師徒九九八十一難的名字估計很多人就做不到了,這個估計只有看過原著的人才能一一道來吧。就這樣唐僧師徒的九九八十一難最後一難誕生了,可以說是憑空出來的吧,仔細一看人家觀音菩薩這個決定似乎也沒有什麼毛病啊,九九八十一難這就是最有一難,不管是有意無意,唐僧師徒至少目前還是沒有話語權的。其實在這裡就讓很多書友發出疑問了,單單看通天河這一難算是一難嗎?明顯就是湊數來用的。
  • 楊潔導演兩部《西遊記》,為什麼86版成為經典,98版卻不盡人意?
    《西遊記》被很多導演翻拍成電影、電視劇,雖然很多口碑都不錯,但在大家心中最經典的還是86版《西遊記》。而很少人知道的是,其實在86版《西遊記》之後,楊潔導演在98年還拍了《西遊記續集》,只不過86版成為經典,98版卻不盡人意。
  • 高燃古風歌唱盡「九九八十一難」,讓你重溫《西遊記》文學經典
    同時也是以西遊記原著為題材的原創中文歌曲,由虛擬歌手樂正綾(和聲洛天依)為大家呈現,當時的視頻中所有角色都有不同的V家的虛擬歌手和歌曲創作staff扮演。後來,這首歌被眾多網友翻唱。我們今天推薦的版本是滿漢全席音樂團隊男生組合的特曼、裂天和小魂翻唱的版本。
  • 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唐三藏終於躲過一劫,卻錯過了一生
    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看似最簡單的一劫卻是最難的一劫,孫悟空都幫不了。西遊記當中唐僧從東土出發,一路到西天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一路妖魔鬼怪,風吹雨雪,從未動搖過唐僧的決心。但是到西梁女國時候,最無聊的一集卻是所有人都無奈的一集。
  • 唐僧師徒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而他成仙經歷了一千七百五十劫
    眾所周知,唐僧師徒領了如來佛祖法旨,西天取經,一路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經歷了重重困阻,種種考驗,終成正果,各成一佛,共計九九八十一難。但是有個人修煉成仙經歷的劫難比唐僧師徒還要多,一共經歷了一千七百五十劫。
  • 86版《西遊記》幕後,李建成演20多角,還替補豬八戒,網友:影帝
    小時候,最喜歡的電視劇是86版的《西遊記》,承載了我整個孩童的美好時光。孫悟空七十二變深入人心,我雖然是個女孩,但老愛學猴王拿著個「金箍棒」打「妖怪」,還要「筋鬥雲」飛來飛去,還有「火眼金睛」!長大之後,回看86版《西遊記》的拍攝幕後,驚覺原來一部著作的成功離不開那麼多人的努力。還有個問題我也終於有了心中的答案:600度高度近視、200度散光的六小齡童章金萊憑什麼拿下86版《西遊記》的美猴王一角,並成為不可逾越的經典?
  • 致敬經典86版《西遊記》,緬懷第一代電視女導演楊潔
    86版《西遊記》播出至今已經31年,但是這一版本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深受老、中、青各個年齡層受眾的喜愛。
  • 人生就像取經:不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都對不起你人世走一遭
    《西遊記》大家都看過,對其中的九九八十一難可能早已爛熟於心。其實人生也是如此,不經歷風雨又如何見到彩虹,沒有九九八十一難就對不起你人世走一遭。生活中我們常能聽到各種抱怨,小孩子抱怨自己怎麼還不長大;學生抱怨作業怎麼這麼多;大齡剩男剩女們抱怨對象怎麼這麼難找;職場精英則在抱怨工作怎麼都做不完。
  • 86版《西遊記》,從小到大,看過最多次數的電視劇
    今天來說一部從小到大,看過最多次數的電視劇,古裝神話劇86版《西遊記》。這部電視劇改編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同名文學古典名著。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護送大唐高增唐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跋山涉水,降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最終修成正果的故事。作為80後,從小隻要是假期,不管暑假寒假都能看到《西遊記》的播出。
  • 86版《西遊記》六大「之最」,最後一個你肯定不知道
    文/吾鄉【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86版《西遊記》堪稱絕對的經典,今天我們來一起盤點一下這部經典巨作中的六大「之最」。》開始了第一個鏡頭的拍攝,歷時6年終於完成了拍攝,如果說《西遊記》中的唐僧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後終成正果,那麼《西遊記》整個劇組的人,就在這6年中逐一經歷了他們自己的「九九八十一難」。
  • 別人家的暑假作業:杭州一中學初一新生手繪「九九八十一難」
    流水的暑期檔,鐵打的《西遊記》。今年暑假,你家娃看《西遊記》了嗎?除了電視劇版,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也是中小學生的必讀書目。所以,每每說起西遊故事,許多孩子都是信手拈來。大家都知道唐僧師徒4人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到真經的。
  • 西遊記的九九八十一難不過是場戲,精怪都有後臺,真妖怪下場最慘
    有人評價《西遊記》說「《西遊記》不過是如來佛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罷了,《西遊記》中所有的妖怪都有後臺,只有唯一一個真妖怪下場最慘」這句話說的確實是事實。在西遊記中,所有的精怪都有神仙或者菩薩做後臺,唯一一個沒有後臺的妖怪反而成為了孫悟空的發洩品。
  • 為何說央視86版《西遊記》是少兒經典版?
    雖然源自《西遊記》的影視劇層出不窮,但央視86版《西遊記》是毋容置疑的經典之一。央視86版之所以成為經典,有以下五個原因。第一,符合時代潮流,與當時的人們產生共鳴。(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今天回看86版《西遊記》就會發現它其實是「少兒版」經典西遊記。《西遊記》是古代四大名著,文言文寫的;有人說看不懂原著,但絕對沒人說看不懂86版《西遊記》。(八十年代廣東工廠打工妹,邊吃飯,邊看電視。)
  • 杭州初中生手繪「九九八十一難」,太驚豔!
    除了電視劇版,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也是中小學生的必讀書目。所以,每每說起西遊故事,許多孩子都是信手拈來。大家都知道唐僧師徒4人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到真經的。她告訴記者,這幅圖其實是語文老師布置的暑期閱讀任務之一,要求同學們閱讀《西遊記》,並繪製一張西天取經路線圖,把遇險地點、脫險方式都在圖中標註出來。作為《西遊記》資深愛好者,趙佳樂小學裡就把《西遊記》的書和電視劇翻來覆去看了無數遍。按書中情節繪製地圖,自然難不倒她。小趙同學喜歡漫畫和塗鴉,於是決定把取經路線圖做成Q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