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江口沉銀首期考古完美收官, 3萬件出水文物全球驚嘆

2021-02-13 古玩鑫

 

點擊上方古玩鑫,關注古玩收藏辨偽知識平臺  

 古玩鑫

古玩圈內小有影響力的收藏公眾號

每日發布專業古玩文章 幫助提高收藏鑑賞能力

 還等什麼呢  趕快關注我吧

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2016-2017年度考古發掘工作,首期宣告結束。本次考古發掘工作前後歷時3個多月,目前隨著岷江汛期的來臨,水位逐漸提高,按照既定的工作計劃,現場考古發掘工作結束。此次考古發掘面積20000餘平方米,出水文物30000餘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江口沉銀,引全球關注

這媒體陣勢,彭山不火都不行!

金紐扣

金、銀戒指

銅鎖

頂針

西王賞功金、銀幣

部分兵器

瓷杯、瓷碟

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和大順通寶銅幣、銀錠

金銀印章以及戒指、耳環、髮簪等各類金銀首飾

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

還有瓷碟、瓷碗、銅鎖、鑰匙、秤砣、頂針.

30000件文物出水

種類豐富多彩!

總而言之,本次出水文物數量之多、等級之高,涉及的種類之豐富、時代跨度之大、地域之廣,在全國都堪稱一項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這次發掘出水的文物種類以金銀銅鐵等金屬材質的器物為主,種類豐富多彩。

從時代上看,從明代中期延續至明代晚期;從地域上看,這些文物記錄的地域北至河南,南至兩廣,西到四川,東到江西,範圍含括了明代的大半個中國。

發掘場景

發掘現場完工照

作為四川首次開展的水下考古發掘項目,這次考古工作創新了工作理念,運用了大量的新技術。

針對遺址處於岷江河道內的實際情況,通過圍堰解決發掘平臺,為今後灘涂考古、淺水埋藏遺址的發掘提供了工作範式和借鑑經驗!

清理文物

文物保護

首期考古發掘圓滿結束,最想說,感謝這背後的每一位考古工作者和志願者,為彭山江口沉銀髮掘貢獻的一份力量!

資料錄入

拍攝文物

不僅如此,專家們對於此次考古發掘,那也是評價極高!

對於此次發掘和成果,專家一致認為江口沉銀遺址的發現是世界範圍內所發現的為數不多的批量寶藏,屬於世界級的考古發現,是定陵之後最重要的明代考古發現。為中國歷史時期晚段考古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資料,提升了文化軟實力,充實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

而目前,現場考古發掘停止後,考古工作將進入到室內整理階段!

文物保護人員,將對出水文物進行進一步的保護;考古工作人員同時將對遺址範圍內和遺址周邊進行系統的考古調查,從而為明年的考古發掘制定較為詳細的工作計劃,屆時也會將這些成果及時對社會公布。

延伸閱讀

張獻忠江口沉銀所剩不多,

更多寶藏還在成都人腳下?

近期,張獻忠彭山江口沉銀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不少人追問:張獻忠到底有多少財富?除了江口外,張獻忠巨額財寶還有可能埋藏在哪兒?張獻忠究竟有沒有屠四川?大西國是怎麼回事?圍繞大家關心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研究,說一說張獻忠沉銀的來龍去脈,揭秘張獻忠剿四川的真相,擺一擺大家聞所未聞的龍門陣。

張獻忠到底有多少財富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張獻忠的發跡史。

張獻忠以「劫掠」出名,明清兩代官方和民間稱他為「獻賊」「流寇」。起兵造反10多年,他先後流竄大江南北十多個省,最後從湖北攻入四川建立大西國。

一路上,他靠打劫為生,主要搶朱姓王室、搶官府、搶富紳,最後搶民間,所到之處無不洗劫一空。

小的收穫暫不論,就說幾次著名的打劫吧。

打下長沙府後,他發了一筆橫財。長沙當時可是個富裕地方,府庫中的金錠銀錠大得嚇人,100兩、50兩一錠的多得數不清,他毫不客氣,照單全收。這次追回的「長沙府天啟元年五十兩金錠」就是證明。

打下武昌府後,他簡直笑翻了。武昌王是個守財奴,庫中的金銀財寶堆積如山,連坐的椅子都是黃金做的。當時人趙吉士記載,張獻忠「盡取宮中金、銀各百萬(兩),輦載數百車不盡。」張獻忠一下成了「暴發戶」。

攻陷成都,張獻忠住進蜀王府,眼睛頓時被一道金光閃花了。原來蜀王府是個金窩窩,府中金銀財寶比武昌王府還多。他仰天大笑:「蜀王真是頭蠢豬,有這麼多錢卻不肯招兵買馬,白白送給老子。」

另外,在四川建立大西國後,張獻忠劫掠不止,地方和民間財富幾乎全被他據為己有。他還在成都舉辦鬥寶大會公開炫富,金銀財寶堆滿24間屋子,令參觀者瞠目結舌。

由此看來,張獻忠搶奪佔有的財富確實多得驚人,不法分子從江口撈到的這批金銀財寶,只是九牛一毛。

江口沉銀有千船之多嗎

江口沉銀被盜挖倒賣案告破後,許多人的視線一下轉到江口鎮,認為張獻忠的所有財產都沉在江底,數量有千艘之多。但冷靜分析,這是不可能的。

首先,江口是張獻忠的大西軍與楊展統領的南明軍隊的「前沿陣地」,張獻忠不可能冒這個險,拿自己的全部家當作賭注。

其次,江口之戰是張獻忠試圖向西轉移的一次突圍戰,雖然也作了精心準備,但並沒有完全勝利的把握,張獻忠不可能在一次戰鬥中帶那麼多財寶。

張獻忠的船隊被楊展的炮火擊中後,確有不少金銀財寶漏入江底,但絕不是傳說中的「千艘金銀」。這些沉銀,絕大多數已被楊展所獲。

清朝學者費密在《荒書》中說:「後漁人得之,楊展始取以養兵,故上南為饒。」《蜀碧》記載:「楊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強甲諸將。」

也就是說,楊展獲得這些金銀財寶後,大發了一筆,把自己軍隊搞得兵強馬壯,川南一帶也跟著變得富饒。

此後300多年,不斷有人在江口打撈,所獲都是些零星沉銀,收穫並不大,包括這次被盜挖的文物也屬零星沉銀。這說明,江口沉銀數量有限,不可能有「千船金銀」躺在那兒等你。

張獻忠究竟藏寶何處

張獻忠所積財富除在江口損失一部分外,應該還有一批數量巨大的金銀財寶無法帶走留在了四川,有人估計價值30億元,但實際價值要比這大不知多少倍。

史料記載,1646年8月,大西軍離開成都前,孫可望(張獻忠的寵將、乾兒子)等人專門向張獻忠請示:財寶太多會拖累軍心,士兵貪婪不肯死戰,大西軍金銀財寶甚多,怎麼處理?

張獻忠說:「命都快沒了,還要錢幹什麼?找個隱秘的地方埋了,再把埋寶的民夫殺掉!」

張獻忠之所以做出如此決定,是由於他的大肆殺戮造成大西國毀滅,金銀在當時根本買不到任何東西,反而成了行軍累贅。為了逃命,他不得不咬牙跺腳,把這些捧起來不能吃、帶著又硌身的「累贅之物」埋藏掉。

由於藏寶行動保密程度很高,加之埋寶的民夫悉數被殺,外界根本無法知道真正的埋藏地點,後人只能靠豐富的想像力猜測。

多年來,四川民間流傳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是在青城山的寺廟,有人說是蘆山青衣鎮,還有人說在成都錦江。

《張獻忠剿四川真相》一書的作者鄭光路認為,前兩地藏寶根本不可能。因為當時蜀王朱姓宗室大多逃到灌縣,青城山成了反抗大西國的根據地。而雅安以南的蘆山,是被南明殘餘勢力牢牢控制的「敵佔區」。張獻忠不可能把辛苦多年積累的財富拱手送給這兩地的「敵人」。

照此分析,那隻剩下一種可能:藏寶地就在成都錦江。

誰能破解藏寶「密咒」

為探尋張獻忠的「寶藏」,後人費盡心思,總算找到了兩條重要線索:

一是四川廣為流傳的民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個成都府。」據說,這是尋寶的「密咒」,只要能找到石牛與石鼓的對應點,就能挖到「寶藏」。

二是史書上的記載。當時人彭孫貽在《平寇志》中說:「(張獻忠)用法移錦江而涸其流,下穿數仞,實以黃金寶玉累億萬,殺人夫,下土石填之,然後決堤放水,名曰『水藏』。」明末清初人沈荀蔚寫的《蜀難敘略》、清朝人吳偉業寫的《鹿樵記聞 獻忠屠蜀》,也作了「錦江藏寶」的相同描述。就連清朝人修的《明史 張獻忠傳》,也認定張獻忠「埋金寶億萬於錦江」。

既然信息提示這麼清楚,還等什麼呢?趕快挖吧!

別擔心,古人可沒閒著。從清初到民國時期,官方的、民間的,公開的、隱蔽的打撈行動,在錦江接續上演,淘寶者輪番登場。

最初,乾隆皇帝覺得有失體面,不準四川官方打撈。到了鹹豐三年以後,因政府財政緊張,皇上便鬆口了。但興師動眾撈了一遍又一遍,只撈到些碎銀子,朝廷大失所望,地方官府也覺得沒法交待,只好作罷。

到了民國期間,有人不死心,又弄了張「藏寶圖」獻給當過川軍師長的馬崑山。馬崑山成立「淘江公司」,並訂製了金屬探測儀,根據「藏寶圖」推斷的位置,在錦江展開轟轟烈烈的淘寶行動。淘了好多天,還真淘出了大石牛、大石鼓,不過最後所獲只有3筐生鏽的小銅錢。

由此看來,錦江也不一定是張獻忠藏寶之地,想必張獻忠痛恨川人,故意設了個「迷魂陣」,讓川人難以識破。

但有一點可以充分肯定,張獻忠逃離前確實在成都埋藏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不一定埋在水底,有可能埋在地底,龍泉山、鳳凰山、塔子山、望江公園或市內某個地方皆有可能。如果你居住在成都的話,說不定就在你的腳下。

綜合整理自:東方衛視新聞、頭條號達古冰山、驚心龍門陣|編輯:小仙,來源:文博圈

 

更多精彩內容,動一動您的手指

掃一掃下面的微信二維碼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2017年給自己買一份古玩禮物

相關焦點

  • 張獻忠沉銀考古出水超萬件文物 大量龍紋金器或屬明朝宗親
    在四川彭山江口古鎮的岷江江底,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到底「藏」了多少寶藏?四川考古史上首次江底考古自今年1月5日啟動以來,截止目前現場考古已進行兩個多月。 據四川在線報導,截止3月15日已發掘面積10000餘平方米,共出水文物10000餘件,包括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金冊、銀冊和銀錠,同時還有戒指、耳環和髮簪等各類金銀首飾,鐵刀、鐵劍、鐵矛和鐵箭鏃等兵器。
  • 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曾引來盜賊,傳說水下財寶可買下整個成都府
    由於這片水域常被盜賊惦記,在當時案件的調查中,涉案文物中的部分銀被鑑定為國家二、三級文物,考古專家認為銀錠應該都和張獻忠有關。於是,專家確認了彭山為為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並於2016年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百多年來只存在於傳說中的「張獻忠江口沉銀」,終於隨著2017年打撈出水的近兩萬件文物,被證實並非虛構!
  • 張獻忠江口沉銀寶藏再公布 蜀王金寶國內首次現身
    發掘區全景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但唐文)4月20日報導 張獻忠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備受關注,在去年的考古發掘中先後出水文物3萬餘件,實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今日,2017-2018年度江口沉銀考古發掘重要成果即將公布。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提前打探到,今年的發掘成果中最為重要的是一枚蜀王金寶。記者將直擊現場,帶大家看看張獻忠的「寶藏」!
  • 青銅搖錢樹、「忍耐」金戒指…江口沉銀文物還有這些你沒見過!
    該書稱,江口沉銀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歷史事件,本次考古發掘也引起了國內外民眾的廣泛關注,因2017年發掘出水文物達到3萬件之多,相關的保護整理和研究工作的推進都需要大量的時間,但為了儘早讓公眾分享本次的發掘成果,及時為學界提供第一手的研究資料,我們從2017年發掘以及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收藏的文物中精選出了200餘件。
  • 張獻忠沉銀文物:木鞘藏銀 龍紋金器為皇家持有
    原標題:多圖揭秘張獻忠沉銀文物:木鞘藏銀 龍紋金器或為皇家持有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20日,在「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階段性工作新聞通氣會現場,公布了大量珍貴文物的照片,記者看到本次出水的超萬件文物中,還有龍紋金器、以及金冊銀冊,據現場專家介紹,龍紋金器或為皇家所有。
  • 江口沉銀,驚世寶藏背後的血腥歷史
    一、大西王的驚世寶藏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2010年被公布為眉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布面積100萬平方米,清代以來的文獻中多記載明末大西軍領袖張獻忠曾沉銀於此。2016年12月26日,「江口沉銀遺址」進行首次考古發掘。2017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正式啟動。
  • 江口沉銀三期:蜀王世子10多斤重金印出水 國內首現僅此一枚
    歷時3個多月,四川江口明末戰場遺址(以下簡稱江口沉銀)2019-2020年度考古發掘結束。4月29日,在江口沉銀遺址第三期考古發掘地,江口沉銀第三期水下考古發掘成果新聞通報會舉行。而在幾百米外的庫房裡,三期出水的許多文物也首次對外公開亮相。
  • 明末張獻忠在四川「江口沉銀」屬實,一隻「金老虎」轉手賺了800萬!
    故民間曾有張獻忠「千船沉銀」江口之說,稱張獻忠把千船的寶物,沉在江底,留下了定藏之謎。巴蜀文化專家、《張獻忠論傳》作者袁庭棟對此持反對意見。「張獻忠是流寇,養一大幫人,到處打仗,一路都要錢。怎麼可能把軍資藏起來?」袁庭棟說,江口沉銀,叫江口沉船可能更合適一點。在袁庭棟看來,應該尊重民俗,既然都叫江口沉銀,那就不好改了。
  • 四川「江口沉銀」再度取得重大發現!16斤重蜀王世子金印重見天日...
    圖據中國國家地理,王勤/攝3個多月發掘5000平方米勘探面積10000平方米出土文物10000餘件重要文物2000件……▲ 第三期考古發掘現場。▲ 張獻忠的「金窩子」江口沉銀一期出水文物3萬餘件二期出水文物1.2萬餘件三期出水1萬餘件對此劉志巖表示:一是作業面不同二是認定標準有所提高而今年出水的文物裡,金器是最多的這些大部分來自於王府
  • 實拍張獻忠沉銀髮掘現場:河床果然堆滿金銀,圖8是最激動的發現
    (這是一組反映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發掘現場的老照片)【沉銀髮掘現場】2016年4月,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項目於2017年1月5日啟動,最終發掘出水文物4萬多件。由於沉銀遺址位於岷江主河道和流經成都市區的錦江交匯處,專家實地調研後決定採取「圍堰築堤」的發掘方式。通俗來說,就是在遺址四周修築堤壩,然後抽水,露出河床。
  • 直擊「江口沉銀」考古新發現②|沒想到吧!「蜀世子寶」 比兩年前...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4月29日,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2019-2020年度考古發掘新聞發布會上,負責此次考古的項目領隊劉志巖在回顧從2017年開始的三次考古發掘中表示,此次出水的「蜀世子寶」堪稱最重要的發現,它是國內首次發現世子金寶實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 江底挖出萬餘件戰亂寶藏!中國考古界搞了個大新聞
    張獻忠是陝西延安人,崇禎三年(1630年)在米脂參加農民起義,號稱「八大王」。  1644年,張獻忠攻破成都,在成都稱帝,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但張獻忠在成都立足不久,就與南進的清軍展開惡戰。  1646年,張獻忠在四川西充鳳凰山與清軍戰鬥時被箭射死。
  • 張獻忠寶藏重大發現!蜀王金寶國內首次現身,貴比金冊
    本次考古發掘出水的大量兵器,尤其是火器的發現,為確認這一處古代戰場遺址提供了更多證據。成都元素還有什麼?銀錠出水 不乏雙流溫江灌縣銀匠人所鑄2017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水下考古首期收官,發掘面積約2萬平方米,出水文物3萬餘件,實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江口「沉銀遺址」也成果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江口沉銀之謎:歷史上張獻忠在四川是否真有藏寶地?
    2017年3月,四川江口沉銀遺址在眉山市彭山縣曝光。幾百年來,大西軍張獻忠在江口為明朝參將楊展擊敗,大批金銀珍寶落水的記述傳聞終於蓋棺論定。前後進行兩期水下考古發掘,找到多達30000餘件文物,號稱繼北京定陵之後最重要的明代考古發現。
  • 甲申隨筆(二) 江口沉銀與流寇亂起
    不過同樣是姓張的一位巨盜流寇,比張保仔早二百年,名氣更響亮,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留下來的一首藏寶詩,卻在幾百年後指引了後人發掘出驚世寶藏,這就是張獻忠的江口沉銀。「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神秘民謠在四川彭山江口鎮已經流傳了300多年,指的是明末流寇張獻忠沉入江中,被譽為亞洲第一寶藏的『江口沉銀』。
  • 彭山「江口沉銀」多多多多次霸屏央視!
    19 22:21:12 來源: 暢遊四川 舉報   「 江口沉銀
  • 魯海子:江口出土文物大多是金銀這樣的貴金屬 在水下埋藏了300多年
    「黑科技」——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秘辛  新華社記者童芳  繪製3D藏寶圖、金銀文物上演變形記、文物在水下300多年的運動軌跡……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領隊劉志巖近日告訴記者,從2016年至今約有5萬件文物出土,這不僅是科學考古發掘的成果,也是多學科
  • 眉山《江口沉銀》紀錄片連續三天
    咱眉山的江口沉銀  又!要!亮!相!全!國!啦!  這次是以紀錄片的形式  足足50分鐘!  連續三天!霸屏央視!一段流傳了幾百年的童謠,一個多少人不斷找尋的寶藏,一場改變歷史進程的大戰,一次當代中國最大規模的圍堰考古,一場足以寫入教科書的考古實踐。跨越時空,穿越迷霧,幾百年的寶藏傳說,幾萬件重量級文物,真金白銀,浮出水面,重現天日!
  • 張獻忠稀世寶藏被發現:「殺人魔王」沉銀與屠殺兩大傳說浮出水面
    2017年3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通氣會證實,今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在兩個多月後取得了重大進展:出水文物超過10000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至此,「大西王」張獻忠的稀世寶藏之謎終於被揭開。
  • 《江口沉銀》紀錄片連續三天登陸央視!
    咱眉山的江口沉銀  又!要!亮!相!全!國!啦!  這次是以紀錄片的形式  足足50分鐘!  連續三天!霸屏央視!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一段流傳了幾百年的童謠,一個多少人不斷找尋的寶藏,一場改變歷史進程的大戰,一次當代中國最大規模的圍堰考古,一場足以寫入教科書的考古實踐。跨越時空,穿越迷霧,幾百年的寶藏傳說,幾萬件重量級文物,真金白銀,浮出水面,重現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