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元植
編輯/元植
格力美的」招標造假「之爭進入第二季,鎂光燈打在了中國移動身上。
一
7月6日,格力電器發布公開信――《在移動招標項目中,誰在弄虛作假?》,直指美的在中國移動的招標中存在弄虛作假和暗箱操作的行為。在公開信發布的三個小時後,這一封公開信已經被上千次轉發和評論。
微博的評論區內,點讚量最多的評論均表示:支持格力,正面和美的交涉,解決好招標的事情。有部分網友直指廣受詬病的國企採購潛規則,希望推動招標的公正與透明。
在格力的公開信中,它指出美的共有2處涉嫌不當競爭,分別是發票信息不一致和「技術參數不符合招標標準」。
格力表示「2019年9月5日在中國移動發布『高壓冷水機組離心式冷水機組產品供應商信息核查』相關信息公示中,發現重慶美的發票信息不一致」、「中國移動招標『2017—2018年高壓離心式冷水機組集中採購項目』時,美的並沒有及時供不起實驗室參數,且美的的實驗室參數不符合招標要求」。
在指出美的的造假、掩蓋事實行為的同時,格力在公開信裡還意有所指地表示中國移動對格力反饋的問題沒有及時處理。「上述問題,招標者在投標申請資料審核中本應早發現,格力也曾就相關問題多次向中國移動反饋,為什麼在存在這麼多問題的情況下重慶美的還能屢次中標,甚至屢次唯一中標?」
在格力的這份不足三千字的公開信裡,它一掃過去在競標事件中的弱者地位,公開嗆聲中國移動和美的兩家公司。
格力撕逼美的不足為奇,這符合董明珠獅子座的霸氣和一以貫之的主動進攻風格。再說,格力和美的兩者相愛相殺也已經二十載。但中國移動則不一般,那可是手握大單的財神爺,格力丟失的可不僅僅是這次4億元的單子。
獅子之怒,要橫屍遍野?
二
一切爭端,始于格力的一次失敗的競標。
根據中國移動在其官網公布的「中國移動2020-2021年高壓冷水機組集中採購項目」招標情況的說明,格力在今年2月份曾參與該項目的招標。但在3月14日,中國移動收到投訴稱格力的項目申報材料存在問題,具體為標書中要求的業績證明材料存在問題。6月1日,經中國移動查清,指出格力在此次採購項目中的確存在問題,遂即取消格力的中標資格。
不同於在公開信中的正義凌然,格力在中國移動的說明中是一個「違規競標」的存在。而自6月份開始,網絡輿論也開始指責格力不按照商業規範進行競標,有評論稱「自視為中國製造業的標杆,卻在做違規的事情。」
面對輿論壓力,7月4日凌晨1點,格力電器發布了一條嚴正聲明,指出年初被中移動招標PASS的原因,是申報過程中材料整理失誤。其強調,並非是網傳的為達到中標目的,而虛報技術參數、虛標指標參數的行為。
而在發出《嚴正聲明》的2天後,格力將造假的矛頭指向了同行美的。孰是孰非,眾說紛紜。
並非所有人都支持格力的這份聲明,也有人對格力的態度表示疑惑。騰訊網的一篇報導《格力招標被PASS,稱公開不怕誹謗》,便對格力的聲明中的內容真實度表示懷疑:「這只是格力電器的自己說明,是否是真實情況,不好說……要是沒有足夠的證據的話,我以為,格力電器要想不被誹謗或者詆毀,就應該早早的公開說明。」
也有網友直接喊話格力,造假了就是造假了,不要再用謊言掩蓋了。可格力到底是掩蓋還是澄清,至此依然沒有答案。
而在格力的《移動招標項目中,誰在弄虛作假》一文中,除指出重慶美的發票信息不一致,且相關技術參數不符合標準外。也暗指此次招標存在「蘿蔔招標」問題,格力指出在此情況下,「重慶美的卻能屢次中標,格力多次向中國移動反饋無果」。
格力的最新聲明引發輿情再次發酵,人們把目光聚焦到美的和中國移動身上。但事件中的另外兩方並沒有太多的表示,截至7月3日下午3時,中國移動對此事未回應。美的工作人員也對外界回應稱「不太清楚相關的情況,目前公司整體的經營都是比較正常,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到底是誰造假?招標的詳細過程是否存在蘿蔔招標?這些問題,網友期待一個公開的解答。
三
格力、美的作為多年的競爭對手,相愛相殺二十載。二者多年來,一直雄踞中國空調市場份額佔比的前三甲。
1980年美的進入家電市場並於1992年成立美的集團。2005年美的在營收額和淨利潤上首次超越格力,成為「空調一哥」,此後十數年雙方交替領先,廝殺激烈。雙方對於專利和輿論的「窒息攻防」也持續十幾年。
2007年,美的在產品宣傳中直指格力等同行空調產品的銅鋁連接管是「黑心管」;2013年,格力又以美的在同一種商品上侵犯涉案「五穀豐登」註冊商標專用權為由向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2014年,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公開指出美 的廣告中的「一晚一度電」是欺騙消費者;2015年,格力抓住兩名進入該公司車間用手機偷拍的美的員工。
2015年4月,格力董事長董明珠一改往常檯面上的和氣,公開表示2014年格力有600多技術人員被挖,很多業內人士都猜測董明珠暗指對象就是美的。而美的董事長方洪波回 應稱 「只要是珠海那家企業的人,我們絕不會用」。
而隨著空調市場的進一步飽和,雙方的惡鬥只會愈加緊張,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至2020年4月中國空調產量為1915.9萬臺,同比下降17.3%;2020年1-4月中國空調累計產量達到5581.5萬臺,累計下降24.8%。從空調市場的佔有過渡到對工程招標的競爭,雙方你來我往地爭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如今,格力和美的的恩怨錄中又要添上一筆,但這一筆是誰的恩誰的怨還有待定奪。但無論是董明珠還是方洪波亦或是中國的企業界,逗期待真相大白的那天。
格力與美的的兵刃相見,吃瓜群眾均習以為常。但此番為了4個億的單子,把財神爺中國移動被裹挾進去戰場,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可見疫情後期,市場需求的急劇萎縮,對於兩家去年營業額均過2000億的企業來說,4億的蒼蠅腿也變成了一塊肥肉。
四
網友並沒有將目光止于格力,他們開始探討作為招標的發起方,移動是如何操作的?
微博網友@小炮著子表示:「是時候把資料交給中國移動紀委了,查查看到底有啥貓膩。」而在這一條評論的下方,另一條評論更為直接:「參與過招標的人都知道移動和美的有什麼事。」
也許對移動的猜疑是網友多慮了,但是歷來發生的國企在招標中暗箱操作的事情讓一眾人不得不多想一步。
要知道,移動公司曾有管理層利用招標貪汙的前科。根據法院信息,原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基建管理室經理的陳某,於2002年至2012年期間利用其職務便利,非法收受他人給予的賄賂款共計人民幣530萬元。其中多是藉由「招標優惠」向他人索要錢財。
而有些國企的招標貪汙更是令人咂舌。華潤電力原董事長宋林落馬,通過邀請招標、議標等方式,涉及金額達117.15億元。是中國曆年來最大的招標貪汙案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該董事長通過招標進行貪汙的勾當進行了十餘年,竟無人舉報。
僅2014年一年,就有40餘名國企董事長因為招標貪汙而被拉下馬。時間線縱延,縱有少部分的國企負責人吃拿回扣、剋扣企業錢財。這或許是上述網友們疑慮的來源。
「在企業招投標過程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違法行為危害中國的營商環境,阻礙中國經濟發展。中國移動和格力電器同為社會關注的行業領軍企業,有義務為同行和社會作出表率,共同維護良好的營商環境。」格力電器說得一本正經。
無論是格力、美的,還是移動公司,究竟誰在造假?如果沒有外力,也許沒有人會給吃瓜群眾一個認真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