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殺傷力巨大的冷兵器,刀和劍在殺傷力上究竟有何細微差別?

2021-02-26 天下冷兵器

研究實戰刀劍與劍法,需要以相應的古董來作參考。不過,這卻不代表觀察古董時,僅僅以〞眼見為實〞。專業修復人員及刀劍師,在參照古董現有尺吋的同時,腦海中亦推算出,該刀劍於新造時候的形態,從而知道與現在的差異。

事實上,清朝所採用的實戰刀劍 ,即使同樣是柳葉刀,其形狀經已跟現代中國國術中所見的,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因為現代國術所見的刀劍,形態設計多是為了套路耍起來好看。畢竟沒有多少玩國術的朋友,會拿著刀劍進行無規範的對打練習,以及用真刀真劍,攻擊類似人肉的目標作練習。

清朝的軍用刀,相比起現在的武術刀劍,是較窄和直,沒有特別闊大的刀頭的。這種設計實為實戰之用。

闊刀頭有利斬,但原因並不是因為加重了刀頭。日本刀沒有加重刀頭,也沒有加闊。歐洲鐵器鋼器主斬劍亦沒有加重劍尖,也沒有加闊,而且更加不是彎的。那麼為何它們都可以斬過骨頭呢?

如果對幾何學有所認識,應當知道直劍劈東西,並不會比彎刀差。因為目標物並不是平面,tangent不論直劍彎刀,永遠也只得一點。在 壓力= 力量 / 面積 的物理公式上,上根本沒什麼分別。而且在穿入目標之後,彎刀接觸線長也不比直劍短,所產生的摩際力與接觸線及面成正比,因此也不會比直劍低。但彎刀的深入度,卻比直劍淺,因為是弧線,相同長度之下深入目標的距離較短。直劍斬得更遠,但有機會卡住,因容易斬得太深。彎刀則較易收刀,但刀口淺。僅此而已。(對刀劍感興趣,可添加師傅微信:longquandk)

很多人在觀察刀劍的時候,都犯上了一個毛病,就是以平面的眼光和思巧,去測量立體的刀劍。闊就等於重嗎?窄就等於輕嗎?這是錯的理解。因為這並沒有將厚度計算在內。

如果在觀察刀劍的時候,留意到厚度漸變這個重點,以及主刺劍的關鍵,主斬刀劍的關鍵等,便會明白到,其實一切的因素,都是有關連的!亦可以分得出,哪些是實戰用刀劍,哪些不是。因為從刃橫切面上,可以看得出,究竟它的形態,是否與其設計目標存在著矛盾。

一般人以為斬劍又闊又厚,刺劍又窄又薄。那究竟實際上是如何的呢?

主斬劍在穿過物件時,軌跡需要穩定,所以闊身有助穩定路線。而斬過東西時需要減低阻力,所以厚度要越薄越好。縱觀歐洲闊刃主斬劍,中東主斬刀的闊刀頭,中國的闊刀頭,全都符合以上的物理。

不少人說中國劍重刺不重斬,又認為劍身軟。其實這根本是自相矛盾的。

因為軟就不能刺,力上不了劍尖。人不是平面,而是弧面。如果劍身不夠硬,劍尖隨風擺柳,只要角度稍為歪曲,在刺的時候便會〞擦身而過〞。再者,假如真是劍身薄的話,便有利於斬了。

相反,主刺劍是要硬直的。主刺劍雖然窄,但卻很厚,以保持劍尖能夠在接觸目標後,於受力的期間,繼續保持筆直。這從十六世紀的Rapier 到十八世紀的Small sword 皆可看出來。中國實戰用輕劍亦是如此。(對刀劍感興趣,可添加師傅微信:longquandk)

窄的劍才厚,闊的劍才薄。這才是真相。

因此日本刀 ,事實上比中國鬼頭刀及厚背大刀,還要更厚。想想為何:日本刀窄中國刀闊,越闊越利斬,越要斬就越要薄。闊和薄是主斬刀劍的關鍵。

所有斬刺兩用的兵器,都是在闊而薄,窄而厚之間妥協的設計。

不論彎刀直刀,砍劈時都是一點接觸的,因為目標物不是平直面,接觸一個圓形的tangent雖然是直線的,但也只有一個接觸點(幾何學)。而且在斬進之後,弧線比直線長,直刀劍鋒口接觸目標的長度,比彎刀劍還要少。

越直的刀劍越砍斬得深,撞擊力(impact power)亦大,但易於卡住,對於刺裝甲與撞擊裝甲都很有用。而彎的在揮刀時,則可以流暢順過,但就沒有斬得那麼深。嚴格來說,這其實是〞斬〞與〞割〞的分別。越直的越偏向〞斬進〞,越彎的越偏向〞割過〞。你也可以留意一下印度和中東一帶的shamshir,他們都是用slice/draw cut的,因為其彎度是利於此。(對刀劍感興趣,可添加師傅微信:longquandk)

很多馬上用的刀也是彎的,如太刀,sabre等,就是要利用拖割時能順利將刀回收,不致於卡著在目標物內部。而馬的衝力早就足夠令拖割的威力有如步兵的砍斬般強。

可以看見,大家都是一點接觸,因為圓弧形的tangent只有一點。

其次是切入後,直刀受到的阻力很大,因為抵抗力要向很橫的方向卸去,不過亦因此而有很大的撞擊力(力=反作用力,直刀受力大=目標物受力大),而且傷口很深。

打刀,抵抗力比較易從刀尖方向滑出,而shamshir就更易,幾乎是向上滑出的。不過亦切得最淺,對著裝甲時將會沒有什麼效果。

沒有誰最好,誰最不好。只是不同的要求用不同的刀。

有數件事要留意的:

1. 在同一時間揮刀之下,首先擊中對方,並斬得最深的,是直刀。打刀第二。shamshir第三。你可以看看,揮彎刀的雙手,都要到比較下邊的位置,才能擊中對方的頭。那就是等如要走長一點的距離才會打中,亦即是:慢!

2. 引伸出,擊中對方時,雙手的揮刀力度,以直刀為最大。何解呢?大家若果有練刀的都應該知道,一個人揮刀斬擊時,速度最高力度最大時,就是雙手拋至向前伸出時。在這個時候斬中的話,穿透力就最強。到了shamshir 那個手的位置才擊中的話,基本上是〞去勢已老〞,力將收之時了,根本就斬不進,不過可以拖得開。所以這種彎度的刀,根本不是設計用來斬擊用的。

3.現在我們來談談接觸面積。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初中時學的圓幾何?一個人身上的目標,都是由各式大少的弧線組成,當中有很多都是符合圓弧的。圓的tangent,不管是直是彎,都只有一點,這是不爭的事實,不然你去重新發明過幾何學吧!

好,之後就是砍進去以後的接觸面積。我們先鎖定一個條件:要直刀彎刀斬得一樣深。

在一樣深的情況之下,例如要斬穿對方頭部的直徑長度,直線所需的距離比曲線短,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所以接觸的刃長度亦短!

接著,我們嘗試放開這個條件,再想想為何圖中的彎刀接觸刃長度,比直刀短呢?很簡單!

因為彎刀都沒有斬得那麼深!

結論:彎刀直刀各有用處,大家別以為直刀就是弱,彎刀就是強。其實不然。在破壞力,接觸面而言,直刀都比較優性的。問題是砍進後,直刀的角度令到它很易卡住,而彎刀沒有斬得那麼深,可以讓力從旁卸去,所以適合用於必須要流動的馬戰上。

可是,難度彎刀真的沒有比直劍直刀出色的地方嗎?那麼為何世界各地會有這麼多彎刀的出現呢?

彎刀斬入時,越彎的話,斬得越淺,而反作用力亦會順著刀的彎度向上洩去,所以反作用力小,長期使用的話較省力。

彎刀在揮動時比直刀容易保持軌跡準確,因為控制軌跡是靠手腕旋轉。

而當懂得用刀劍的朋友,斬東西的時候,手和刀劍成完全直線之際,就是接觸目標物之際。此時,以彎刀,不論向前或後傾,由於刀尖的重量偏離了手腕的旋轉軸一段距離,越彎的話,偏離幅度越遠。正如要用一枝軸去旋轉一個重量分佈很廣的大車輪,比旋轉一個重量集中在軸心上的小車輪,要花上更多的氣力。所以斬擊時,要轉動彎刀並不容易,較不靈活。但這亦等如不易出錯。

直劍直刀與手腕旋轉軸成一直線,劍尖重量完全在軸心線上,要旋轉它跟本不用費力,所以出錯機會亦高,但較靈活。

話說回來,常聽見有習拳腳的朋友,認為兵器如手腳,所以拿著兵器時,當手腳來用便可。我卻對此有另一番見解。因為手是無刃,手的任何攻擊都是撞擊性攻擊。這和有刃兵器的切割式和穿透式攻擊本來已大大不同。即使是拳法的穿透式攻擊,只是力的穿透。與刀劍的實體穿透,在穿透過程中所面對的物體之間磨擦力,根本是兩回事。

而這就是有刃兵器與無刃兵器的最大差異之處:實體穿透!

只要有試斬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在刀劍斬進物體之後,只會有減速和力量喪失的發生,是不可能在穿入物體之後的時候加速的。即使加上身體重量也絕對沒用。因為斬的角度未必是完全垂直,但身體重量受地深吸力影響,是垂直向下的。這時加身體重量,也只會將刀劍壓彎。請別忘了,刀劍尖斬人的部份,只有不到4mm的厚度。

好的刀劍手,除了懂得如何在刀劍斬進目標之前,將刀尖劍尖加速至極點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讓刀劍在穿透目標物時,以最低磨擦力前進。這也是有刃兵器與撞擊性兵器的終極差異之處!因此,即使揮起刀劍有如揮棍,但只要在這個部份掌握得好的話,一樣會在擊中對手的一刻,造出刀劍應有的切割效果!

要讓刀劍以最小磨擦力前進,一定要做到令刀劍運行的方向,以最小的接觸面積與目標物相交,亦即鋒口切入物件,穿透物件的角度,要與揮刀劍的角度,成完全的平行,沒半點差異。(對刀劍感興趣,可添加師傅微信:longquandk)

四十五度揮刀,刃就要以四十五度切入,並以四十五度穿過目標物。

三十度揮刀,刃就要以三十度切入,並三十度穿過目標物。

否則四十五度斬,但刃以三十度切入,便大大增加了刃接觸目標的面積,阻力大增。角度上再微小的偏差,都會造成大量的阻力。

目標較硬者,完全斬不進。較軟者,斬進後被卡死,弄彎刀劍。

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天下冷兵器

微信號:tianxialbq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今有天下冷兵器,聚天下英雄豪傑。天下冷兵器,收錄天地間出現過的各家冷兵器,爭奇鬥狠,與你一同探秘奇兵秘器!關注天下冷兵器,領略從古至今的兵器魅力。

相關焦點

  •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排名第一的是劍還是刀?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排名第一的是劍還是刀?古代沒有現在如此高科技的軍事設備,也沒有槍枝彈藥,更沒有大炮,只能用一些鈍器,或者一些刀劍之類的利器,而這些被稱為冷兵器,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
  • 揭秘:世界上殺傷力最強7大冷兵器,中國有一種竟曾被全球禁用
    古代的冷兵器時代,雖然打仗更重要講究的是計謀,但是兵器也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古代歷史上威力巨大的那些冷兵器。 黑曜石鋸劍是由黑曜石打造而成,是一種外觀看起來類似於鋸子的雙刃劍,殺傷力很大,由於其十分重,所以很消耗體力。
  • 作為最熟悉的冷兵器,刀和劍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究竟有何獨特的含義?
    此時生產的短劍,甚至連結構都不完善——中間無脊,缺少劍格和劍首,後來逐漸改進,劍身中央才出現脊,劍莖加長為柄,增加了劍格和劍首,構造基本定型。不過春秋早期的脊柱劍依舊很短,大約長度在28-40釐米之間。
  • 揭秘:世界殺傷力最強7大冷兵器,中國有一種竟被全球禁用!
    歷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隨和又自尊。——餘秋雨 現代科技化戰爭,拼的就是武器,誰的武器厲害,誰就能站在勝利的制高點。古代的冷兵器時代,雖然打仗更重要講究的是計謀,但是兵器也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古代歷史上威力巨大的那些冷兵器。
  • 中國古代殺傷力最大的6種冷兵器,比血滴子更加陰險毒辣
    冷兵器戰爭明顯比熱兵器戰爭更加熱血,熱兵器殺傷力更大、更殘酷,但是缺乏冷兵器戰爭那種拼殺時敵人的血濺一臉,慘叫聲不絕於耳的視覺和感覺的直接衝擊。中國古代的冷兵器,殺傷力也不小。以下就會介紹幾種殺傷力最大的冷兵器!
  • 中國古代刀、劍有什麼區別,為何後來刀一統江湖?
    滿打滿算,人類進入熱武器時代不過兩三百年時間,在此前漫長的歷史中,人類一直是冷兵器為王的時代。在西方還是長矛和石頭的時候,中國就已經發展出了先進的冷兵器,從青銅到鐵器,再到後來的十八般武器,中國冷兵器可以說是世界古代最豐富的。
  • 古代的冷兵器有哪些?
    古代有「十八般武藝」之說,其實指的是弓、弩、槍、棍、刀、劍、矛、盾、斧、鉞、戟、殳(音同「書」)、鞭、鐧、錘、叉、鈀、戈這十八種不同種類的冷兵器。今主要介紹矛、鉞、戟等幾種不常見的武器,淺窺這些冷兵器的精巧構造和鏖戰時的使用技法。
  • 中國古典刀具中,哪類刀最具殺傷力,最具美感?
    西漢初,騎兵作為獨立的兵種開始出現,手持長劍的漢驍騎衝擊敵人時,用劍推刺但作用不大,劈砍呢兩側刃只有一側發揮作用,這種操作也使得劍極易折斷,而當時漢劍製造工藝複雜,算下來一場騎兵戰即使勝利,也要付出高昂的物資代價!
  • 古代弓箭沒有太大殺傷力,為何能一箭射死人?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古代弓箭並沒有太大殺傷力,為何能一箭射死人?原來我們都被騙了引言:及大比六鄉四郊之吏,平教治,正政事,考夫屋,及其眾寡、六畜、兵器,以待政令——《周禮·地官·小司徒》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曾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戰爭,而在戰爭中,兵器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軍事器械裝置,而值得一說的是,在火藥,火槍未發明之前,古代的兵器都被稱為「冷兵器」,而在眾多冷兵器當中,最受歡迎的應該是弓箭了,從影視劇中不難發現,弓箭不僅射程遠,
  • 堪稱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破虜環首劍
    在中國五千年的冷兵器文化歷史中,刀劍曾一度佔據著歷史重要的位置,其中,環首刀劍算是所以刀劍的起始點。
  • 古代江湖俠客的最愛,刀和劍在古代歷史上,究竟有何獨特的魅力?
    中國境內出土過新、舊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戈、石斧等各類石兵,卻遲遲不見石劍的蹤影。究其原因,或許是石質相對脆弱,不夠堅硬,故難以鑄成細長、鋒利而堅固的劍。直到青銅時代,劍才作為一種兵器登上歷史舞臺。
  • 中國古代殺傷力最強的兵器,諸葛連弩的威力有多大?
    經常會看到關於中國古代冷兵器戰鬥力的話題討論,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且各執一詞,誰也不能說服誰,有的人說唐刀漢劍,有的人說苗刀長槍,
  • 古戰場殺傷力最大的五種冷兵器:狼牙棒能排第二,哪種能排第一?
    在冷兵器時代,古戰場上收割敵人性命保全自己性命的武器,多得令人眼花繚亂。兵器譜上有十八般兵刃,其排名順序是一刀二槍三劍四戟五斧六鉞七鉤八叉,但是要按殺傷力排名,刀劍可能都進不去前三名,古代大將發誓「死於刀劍之下」,其實就是一個牙疼咒:除了被生擒後斬首,很少有大將在戰場上死於刀劍之下。
  • 什麼是反曲刀?它的殺傷力很大?
    反曲刀(kukri)是一種輕型軍用武器,區別於我們通常見到的刀,反曲刀刀刃向內彎曲,前斷向上抬起或者變平直,這種反曲刀殺傷力很強。
  • 中國歷史那些殺傷力巨大的冷兵器,你都知道哪些?
    「唐刀」一詞是我國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並非特指某種刀。唐帝國通過開明的政治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從唐初的統一之戰到盛唐時期所有的對內對外戰爭,都出現在冷兵器歷史上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武器——唐刀。
  • 我國古代幾款成雙成對的冷兵器:「八斬刀」詠春門派獨有
    在二戰中,我們見識到了德國的重炮之利,空軍的致命打擊後,有人會不會對古代冷兵器產生好奇?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文化悠久,在漫長的歷史迴廊中,就誕生了形形色色的冷兵器,每一把冷兵器都敘說著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今天就來盤點一些「成雙成對」的冷兵器。
  • 「兵者之王,劍者稱一」——聊一聊古代冷兵器時代的演變
    兵器在古代戰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兵器發展史上,兵器可以劃分為兩個主要階段,一是冷兵器,二是熱兵器。中國古代冷兵器的演變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從冷兵器的起源到火藥開始用於軍事上為第一階段,也稱為完全冷兵器時期;從熱兵器起源到冷兵器基本退出軍事舞臺,即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為第二階段,稱為不完全冷兵器時期。
  • 古代的大刀上為什麼要裝鐵環?如果看到拿九環刀的人,千萬躲遠點
    --《漢書·李陵傳》從這段漢代史料中不難看出,刀這件武器在中國很早便派上戰場殺敵,且其適用性更加廣泛,能刺能砍堪稱一件非常稱手的兵器。尤其是在冷兵器時代,一把青龍偃月刀大刀橫掃千軍和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在歷史長河中永垂不朽。作為中國人相信都看過充滿各種兵器絕學的武俠作品,其中經常能夠看到,古人的刀上裝有鐵環,這究竟是否帶有特殊的含義,本文一次來詳細分解一下。
  • 盤點老祖宗的冷兵器
    ——青銅劍:青銅劍始於商代,在春秋時期成熟著名的「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就是春秋時期的作品,這時的青銅劍劍身被加長到五六十釐米,增加了攻擊範圍。青銅劍分為劍身和劍莖兩部分,劍莖就是劍的把手。在劍莖和劍身之間還有一塊凸起來的隔板,叫做"格"。一些貴族為了彰顯身份地位,經常在「格」上鑲嵌寶玉。
  • 為什麼有殺手鐧這種說法?而不是殺手劍、殺手刀
    與傳統刀劍相比,都是作為近身交戰之時的武器,那刀劍為什麼沒有衍生出「殺手刀」或「殺手劍」呢?與刀劍相比鐧的優勢又在哪裡呢?所以當鐧被當作投擲類武器使用的時候,具有強大的慣性和穿透力,投擲時破甲能力比刀劍要強得太多了,即使面對冷兵器時代防禦高超的盔甲也是不必多說。